幽默更来源于技巧。要因人而异,审时度势,不温不火,把握时机,往往更可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效果。
幽默的好处不可胜数,在以人为本、追求和谐的社会氛围中,还是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猜疑;多一些仁爱,少一些怨恨;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嫉妒;多一些合力,少一些分解;多一些清风,少一些阴霾;多一些碧波,少一些浊流。幽默会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说话的艺术
曾有这样一则轶闻:一人请客,当大多数客人到来之后,主人还在门前焦急地等待,唯恐客人来得不齐。但嘴里却嘟囔着:该来的还没来。不想被客人听到,几人议论:看来我们是那不该来的了,大扫其兴,于是商议,借故退场。主人极力阻拦无效,客人走之后,主人又喃喃自语:哎!这不该走的走了l谁料又被留下的部分人听到,心想这肯定是我们该走呀!于是也站起来退席。主人在两批客人都未拦住时,更为扫兴,回到桌前,还向座上的几位客人解释:谁说他们是该走的啦l不想因沮丧,把“他们”二字说重了些,余下的几位思忖,不说“他们”,那肯定就是咱们几人呗l咱们也走吧!结果把这个请客之人弄了个灰溜溜,落了个尴尬的结局。
一则笑话,十分形象地说明了说话应讲究艺术,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因说话不当,引起事业失败,关系破裂的事情大有其例。所谓“一言兴邦”则从更高的程度上说明了说话艺术的重要性。
说话艺术的高超,体现了说话者的学识、智慧、敏捷、口才等各方面的素质。全面地阐述说话的艺术也非个人力所能及,在此仅想从把话说好,提高效果的角度谈些体会。
实话要“巧”说。应根据对象、情况、场合的不同,说出实情,谓之“巧”。如不褒此贬彼,不亲近疏远,不喧宾夺主,不口若悬河。又如不在强者面前夸奖其他的强者,不在美者面前赞誉其他的美者。不顾及别人的兴趣,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不围绕众人的话题,而旁若无人,滔滔不绝,必定会南辕北辙,事倍功半。因此要善于打动对方,努力赢得对方,争取吸引对方。曹操兵败赤壁,在华容道脱难后,被属将曹仁迎往其辖地南郡安歇。在设酒宴为曹操压惊的席间,曹操忽然大哭,众谋士皆问,丞相于逃难时全无惧色,现已脱险,何故痛哭?曹操答说,我所哭者,是为郭嘉(原曹操的一位谋士,后病故)呀!要是郭嘉在,我决不会有此大失啊l于是更加大哭不已。实际上,曹操是以这种方式批评了其他谋士们的失职、渎职行为。而众谋士闻言,个个低头默然,其实是在内心深悔自己的无能。试想,若是曹操直言不讳地大加批评,众谋士定然不服,也绝不会收到如此效果的。
好话要“婉”说。明明是好心好意,而言语失当,照样不被领情。不论是善意诚恳的提醒,还是勉励鼓舞的劝告,抑或是婉转友好的解释,以及衷心赞美的褒扬,都需要把握好尺度、分寸,过之则定会走向反面的。例如表扬本是件好事,但如场合、方式不对,或是说不到实质,则更显得苍白无力,有讨好、奉承之嫌,正如古诗所言:“隔靴搔痒赞何益。”当赵云在长坂坡怀揣着主公刘备之子阿斗,三进三出杀出重围,把阿斗交给刘备时,刘备竟然接过孩子摔到地上,并说:“孺子险失我大将l”这种表扬下级的方法起到了巨大的效力,使这位忠心耿耿的猛将效力于西蜀,直到终老。
真话要“慎”说。“人以诚信为本”这是毫无异议的,诚为本就是不说假话,也是做人的道德底线。但是讲真话,更要讲究艺术,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例如表扬时,最好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时,要适当地赞扬其他的做法;肯定时,尽可能少用否定式的词语;否定时,注意不要涉及对方的人格;指责时,尽量不要有第三者在场;提醒时,不要反复重复他的失误;拒绝时,注意不能脱口而出,而应让人看得出是经过深思熟虑:表达时,一定要把自己的观点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说出。如果需要概括的话,那就是: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讲究说话的艺术,绝非是提倡虚伪,“看人下菜碟”。我们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者,这与做人的诚实、忠厚、善良的原则并行不悖,而又可以更大范围地、最大程度地提高效果、效率和效益,何乐而不为呢?
问责
官不好当,这是时下不少人议论并认识到的事实。从吉林松花江被污染,到北京“非典”的传播;从安徽三鹿奶粉事件,到各地发生的矿难,都有不同级别的官员被问责、追究,乃至法律制裁。人们都为这种现象叫好,这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和法制健全所使然。
没有耕耘哪有收获,这体现了一种社会的公平与进步。任何人都想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待遇,但得到这些,凭的是个人的能力、努力,要的是实在的效果、业绩,靠的是民众的.认可、赞誉。有一些人,把职务当官做,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花着纳税人的钱,却不履职尽责,不忧国忧民,尚不如古代的清官明吏。拿这样的人开刀问责,实在是大得人心,顺应时代潮流。
能上不能下的状况,一直是我们组织工作的弊端。一些人往上爬,常常是不择手段,工于钻营,阿谀奉承,而坐上了那把交椅,便全然没有了忧虑,只知有权,不知有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日里脑满肠肥,醉生梦死。用这样的人为官,岂不是贻误了兴国富民的大业。因此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既能上,也能下,说明了干部政策的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大、到位,实在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对上级负责与对民众负责的差距,也是当前干部状态的普遍现象。权力是谁给的,俸禄是哪来的,这些基本的道理往往被混淆了。某些干部,只认为职务是上级和组织部门给的。因此只唯上,不唯下,只对领导负责,而忘了自己的来源与根本。这种现象势必会造成弄虚作假,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却忽视了民众的疾苦与反应,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甚至带来灾难,也就不足为奇了。对这样的官员实施问责,实在是正本清源,还事物本来面目的义举。
衷心地希望这种问责的措施坚持下去。不要虎头蛇尾,时紧时松,真正使广大干部认识到,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
要真正清楚权力是谁给的,首先要对人民负责,其次才对上级负责,保持对上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要更加习惯于在社会、组织以及民众的监督下,更好的履职尽责,严格规范,公开透明地将权力置于阳光之下。
迫切地感觉到这种问责的力度还应加大。不如此就不能收到实效,不如此就不能刻骨铭心,不如此就不能弘扬正气。要讲制度、讲法纪、讲原则,而不能搞劳苦功高,不能搞照顾倾斜,不能搞浅尝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