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8000000004

第4章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4)

六、绿色工业革命的兴起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最大的挑战之一。所谓气候变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大气成分的变化,引起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人为因素主要是1750年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活动引起的。

随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使用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在急剧增加。自1750年以来,全球累计排放1.1万亿吨二氧化碳,其中发达国家排放占80%,美国占26.9%居首位,而中国也已经居第二位,占8.2%。1950~2002年期间,中国的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占世界同期的9.33%,仍居世界第二位。由此可知,不只是美国负有减排的第一大历史责任,同样即使人均排放量仍然很少的中国也已经负有第二大历史责任。并且根据最新估计,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的第一大国。因此,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加剧,中国也已经面临来自世界的越来越多的减排压力。

实际很重要一点是,中国的节能减排不仅仅是出于对国际压力的反应,而是有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内在要求。从可持续发展到科学发展再到现在提出的绿色发展,这体现了中国人发展理念的创新,甚至也可以说是对世界的发展理念的贡献。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巨大的挑战,但同时又是一个契机,中国需要把握住这次发动甚至领导“绿色工业革命”的机会,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2012年10月11日,商务部副部长王超表示,当前绿色发展已大势所趋,投资促进工作要做好节能环保、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工作。当前绿色发展已大势所趋,新形势下,投资促进工作要为实现我国经济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服务,必须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一方面可以说气候变化是人类目前共同面对的最大挑战,但另一方面如果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也将是人类迄今为止的最大的一次发展机遇,我们称之为“绿色工业革命的兴起”。那么这次“绿色工业革命”和前几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可以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之前的历次工业革命都是依赖于化石能源,因此在经济总产出增长的同时,二氧化碳排放也在增加。而绿色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人类第一次实现工业或者经济总产出提高的同时碳排放下降,甚至是“脱钩”。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包括核能的使用。

回溯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我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中国正处在一次发动“绿色工业革命”的前沿时刻。我们要成为这场革命的领导者、创新者和驱动者,这就是我们肩负的一个任务。而且这样一个深刻的理念应该被清晰地提出来并传递给社会。

回顾1750年以来全球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世界上至少已经形成了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是英国领导的蒸汽机革命,正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启动了人类的第一次工业化、现代化。而中国恰恰在这个时期沉溺于清王朝盛世中,而且的确这也正是中国农业文明、农业经济、农业社会的巅峰时期。但是,我们失去了第一次向工业文明、工业经济、工业社会转型的机会。

第二次是美国领导的铁路革命、钢铁革命、电力革命以及化石能源(石油)革命。但是这也促进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是大规模的排放。中国同样也在这场革命中失去了机遇。

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信息革命,主要发生在20世纪的下半叶。在这场革命过程中,其实中国一开始是落伍者、边缘化者(Marginalized)。也正是在这场革命日益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意识到了世界新技术的革命,并且打开国门开始改革开放,才使得我们抓住了最后的机会。由此我国开始从落伍者变成了追赶者,从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边缘化者很快成为了积极采用者、进而成为世界最大的用户国、生产国和出口国。当然我们也希望能够为一个新的技术创新国。

以上就是我们看到的三次工业革命中我国的不同表现。

这三次工业革命的历程告诉我们,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浩浩荡荡的潮流。当世界潮流来临之前或者是来临之中,我们必须要对外开放,积极地迎接并参与。当前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更是如此。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30年前邓小平同志发动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中国脱离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体制和观念,而这一次我们实际上是要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观念,来主动地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而这次绿色革命最大的创新点也是与前几次工业革命最大的区别,就是要使得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脱钩”,即经济发展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不随之增加。具体来说,绿色革命也伴随着绿色能源、绿色制造业、绿色消费以及绿色住宅,等等。因此尽管目前中国因气候变化问题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压力和挑战,但是这同时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人类历史上的历次工业革命,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当前所面临的形势。因此实际上历史已经不允许我们再犯过去那样的错误,未来更不允许我们犯这样的错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面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会不进则退,甚至进慢了也是退。我们现在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要把挑战转化为机遇。这就是现在的全球背景,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即将来临。

七、中国发展模式转变

在讨论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的时候,其实我们不仅仅是对国际社会做出承诺,更重要的是中国自己需要去主动减排。实际上这是出于中国自身的利益,而不只是迫于国际上的压力。这也涉及中国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我们要发展什么样的现代化?过去总是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是盲目地追求发展还会产生“发展悖论”。这就需要认识清楚什么是中国自身的核心利益,首先也需要讨论一下中国的自然国情。

1.中国的“自然国情”

我们对于中国自然国情的认识并非一开始就具备的。1991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第一次对中国的“灾害国情”做了一个描述,作者本人也参与了。当时的提法就是中国是世界上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自然资源相对紧缺、生态环境相当脆弱、自然灾害发生极为频繁、影响损失巨大的国家。这是当时我国科学家的共识,但还不是社会共识,更不是政治共识。

当我们受到了自然界的严重惩罚之后,这个共识才逐渐形成。在我国受到南方雨雪灾害、汶川地震等一系列自然灾害之后,我们才形成了对自然灾害国情的政治共识。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谈到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重新认识中国的自然国情:“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基本国情。”

其实通过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已经是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受灾人口最多的国家。从1990年到2007年,全世界因为气候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受灾人口平均每年大约2.1亿人,而中国占到了其中的1.1亿人,相当于全世界受灾人口的52.4%,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国情。正是这个基本国情告诉我们,中国本身是气候变化最大的受害者。尽管在温室气体的制造和排放上中国是后来者,但是我们的受害却是最严重的。

另外从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量来看,在上个世纪50年代全国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粮食减产是380万吨,相当于当时每年粮食总产量的2.1%。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的直接粮食减产就达到了3290万吨,相当于同时期年均粮食总产量的7.0%,因此我们可以视自然灾害为当前对粮食和农业的最大威胁。

再从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来看,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每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就已经是相当高了。后来由于我国GDP规模迅速增大,所以这个比重有所下降,但是损失的绝对数还是在大幅度上升。例如,仅2008年的南方雪灾就造成了1561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随着经济的发展,单位土地面积上的GDP越来越多,单位土地面积的粮食产量也在提高,因此灾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此外,灾害经济损失占当年新增GDP的比例同样也很高。作者本人曾经直接参与了“国家综合减灾防灾‘十一五’规划”,里面规定得很清楚,要求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要小于1.5%,但是最近两年的实际情况已经超过了这个比例。

另外,以上列出的损失指的只是直接经济损失,并没有包含人员的伤亡数。实际上人的生命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因此我们也提出在“十二五”规划中应该有“两个明显减少”,第一是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明显减少,第二就是人员的伤亡数要明显减少。

2.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变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制定“九五”规划的时候,首次明确提出要转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回溯一下从那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努力是先成功后逆转。在“九五”时期(1996-2000年),尽管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内需不足的影响,我国仍保持了8.63%的经济增长率,而且现在看来这也是比较符合中国长期增长潜力的一个数字。而这个时期一个很好的现象是我国实现了能源消费的低增长,只有年均1.10%,从而使得能源弹性系数非常低。这一时期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源消耗的增长只有0.127个百分点,因此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所“脱钩”。最重要的是,这个阶段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绝对量在下降,年平均下降2.85%,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所以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九五”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确得到了转变。

然而很可惜的是在“十五”规划中,节能减排没有得到很好的强调,并且也没有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提出来。因此在2002年以后,中国经济开始新一轮高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也出现了急剧的增加。从2001到2008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与前一个阶段(1996~2000年)相比只提高了1.6个百分点,但是资源代价和污染代价都是巨大的,例如能源消费的增长率就比前一阶段提高了8.3个百分点,达到9.4%。因此我们称之为“高代价的高增长”。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的“净福利”应该等于名义GDP减去各类损失,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我国在这一阶段的“高增长”其实是得不偿失。

中国目前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如何“科学发展、绿色发展”。针对“十五”时期我国发展模式的逆转,2005年10月份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首次做出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尖锐地批评了“十五”规划期间没实现节能减排,也没能很好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份报告当时给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针对“十五”规划期间的两个突出问题——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和单位GDP能耗上升,本届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定量指标,并且首次将其作为政府的约束性指标,通过法定程序在2006年由全国人大通过并正式开始实施。

过去30多年我国创造了辉煌的经济奇迹,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取得这些经济成就很关键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我们在这一时期成功地创造和维持了30多年的国际和平环境。假如我们未来想要进一步发展现代化,则必须继续构筑新的国际和平环境,而这个国际和平环境本质上就已经需要中国能够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稳定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减排。这既是中国的机会,也是中国的责任。这就是我们今天讨论“十二五”规划时重要的国际和国内背景。

同类推荐
  • 科技轶闻趣事(科学知识大课堂)

    科技轶闻趣事(科学知识大课堂)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发展的历程,领略科学丰富多彩的趣味,弘扬科学名家的丰功伟绩,学习科学家不懈的创新精神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并密切结合青少年朋友日常的生活与学习特点,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科学知识大课堂》。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
  • 科学:日新月异的推手

    科学:日新月异的推手

    燃料电池汽车,是用燃料电池代替蓄电池产生电能,从而供电给车上的电动机,使其运转。燃料电池必须从电池外部源源不断地向电池提供天然气、甲烷、煤气等含氢化合物作为燃料。燃料电池汽车主要以氢作为燃料,氢在汽车搭载的燃料电池中与大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来发动电机车,从而驱动汽车。
  • 海洋馆漫游:海洋科技看台

    海洋馆漫游:海洋科技看台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海洋大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在当今国际社会,开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世界文化博览(第二册)

    世界文化博览(第二册)

    《世界文化博览》精选了大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以精炼的文字从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揭开历史,一窥背后的故事,将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冲突和战争、创造和发现、崛起和衰落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传媒通讯、人类军事武器的产生、数学宝库、西方文明的产生、人类走向宇航时代等。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宇宙怪客

    宇宙怪客

    UFO全称为不明飞行物,也称飞碟,是指不明来历、不明空间、不明结构、不明性质,但又漂浮、飞行在空中的物体,一些人相信它是来自其他行星的太空船,有些人则认为UFO属于自然现象,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上空发现碟状飞行物,当时称为“飞碟”,这是当代对不明飞行物的兴趣的开端,后来人们着眼于世界各地的不明飞行物报告,但至今尚未发现确实可信的证据,许多不明飞行物照片经专家鉴定为骗局,有的则被认为是球状闪电,但始终有部分发现根据现存科学知识无法解释,本书主要介绍了UFO的一些相关知识等。
热门推荐
  • 黄庭遁甲缘身经

    黄庭遁甲缘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圣贤的礼物

    圣贤的礼物

    它讲述的是一对贫苦夫妻的爱情故事:为了给爱人买圣诞礼物,他们不惜卖掉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妻子卖掉了美丽的长发买来表链,丈夫却卖掉祖传的金表买来玳瑁发梳。这种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的结局让人感慨万千。这也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显著、最为人熟知和称道的特点。《圣贤的礼物(名家名译双色插图青少版)》为欧·亨利的一个短篇小说集,除《圣贤的礼物》外,还收录了《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等深受世界各地读者喜爱的短篇小说经典之作。
  • 中外历史上著名思想家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

    中外历史上著名思想家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

    全书主要介绍中外著名思想家,例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等中国思想家的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还有外国思想家,例如苏格拉底,百拉图,亚里斯多德,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黑格尔等外国思想家的思想智慧,情操和人格等等。
  • 第一婚宠:腹黑老公别闹了

    第一婚宠:腹黑老公别闹了

    夏安好觉得人生最倒霉的事情莫过于:跟了个腹黑上司,嫁了个流氓老公!楚泽觉得人生最幸运的事情莫过于:找了个傲娇助理,娶了个蠢萌老婆!夏安好本以为误打误撞,碰到了一个来路不明的临时老公,可为什么对方摇身一变居然成了她顶头上司?还是一个光环萦绕的国际调查机构的大boss?最最最关键的是,好端端的一枚男神,为什么在流氓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宣城雪后还望郡中寄

    宣城雪后还望郡中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厨妃

    厨妃

    成为名厨一直是她的希冀,本该享受成名的喜悦之际,她却因一时八卦看人跳楼而活活垫底而魂归西天!当她从混沌中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为被打得遍体鳞伤12岁无名哑Y头!*优质桃花男,轻扬唇片,慢条斯理的挥着筷子,对着满桌的美食大放阙词:“这食物是人吃的吗?看,这豆芽…这通心菜…你以为它们是你啊!”某女恶汗,杏目圆瞪的睨着他把满桌的菜肴快速的塞进肚子…雍容华贵的他,微微的瞪了瞪仍杵在圆桶旁的她片刻,悠然自得的宽衣解带:“现在的蚊子真是明目张胆啊!”尔后,优雅一笑,倾尽天下!某女猛得张红脸蛋,死鸡撑饭盖:“我只是想知道白嫩豆腐是如何炼成的而已…”话没说完,人影无踪。气得某男咬牙切齿!可爱的娃娃脸猛得一扑,兴致勃勃的嚷嚷:“我也要…我也要…”某女力撑不开他,便使劲全力一脚踢飞他!尔后,她拍拍手,继续洗羹做饭去!风尘翻滚,烽烟正直,铁蹄踏遍,尸横遍野!长发随风而起,黑衣翩然成翼,殷红染满大地。“我是你的妃,永远也是你的妃!如果爱我,你就马上走!走!”坚定的语气,决然的神情,深情掩埋在黝黑的眸子中…风吹过,风尘在前方飞舞…*他睿智从容,雍容华贵,天生俊美。他冷漠孤高,刚毅冷静,英气逼人。他妖冶妩媚,狡猾异常,八面玲珑。他脾气古怪,足智多谋,内敛深沉。他冷漠孤傲,心狠手辣,单纯细腻。他深沉多计,行事果断,温文尔雅。她是如何强悍,让众美男为她而痴狂?*七国风云,七国情。秦世子,宁爱美人不爱江山。齐守卫,生死相随,为君牡丹开一身。楚悍将,敢爱敢恨,却空留独影对明月。燕名相,追逐一生,竟是清风两袖。赵神医,欲爱不能,拂风远去。韩少主,抛旧我,舍命陪君子。魏商贾,情深缘浅,落花满地。滚滚红尘,烽烟四起,铁蹄踏遍天涯,残月空留冷寂。七国尘土,为谁染红?*走过路过的亲,千万别错过哦!收藏、留言、票票、花花、钻石、鸡蛋(最好就少啦)……偶全都稀罕哦!谢谢支持偶的亲!
  • 雄兵连之武器大师

    雄兵连之武器大师

    这是一个关于魂穿人士在雄兵连位面修行的故事
  • 大主宰番外

    大主宰番外

    这是一些关于大主宰没有写到的副本补充,同人性质
  • 发现滨海(下)

    发现滨海(下)

    1938年4月,国民党第69军新编第六师高树勋驻进了莒县。此时,日军为了参加台儿庄会战,从莒县、沂水、日照等地撤离。一批共产党员进入新六师工作,新六师开始受到尊重。当时的莒县,是国共两党关系最好的时期,此时,以新六师与国民党莒县政府的名义,开办了莒县战地干部培训班。训练班主任路雨亭是共产党员,他与国民党县长许树声是同学,所以就担任了莒县游击队的政治部主任。当然,许树声并不知道他这个同学是个共产党员。军事训练在新六师受训。讲课的是政治部主任钟辉,他讲红军长征,讲过雪山草地,大家都听呆了,下课后找关于红军的书看。
  • 山海经密码3

    山海经密码3

    本书故事主要是讲述桀的后代、成汤的孙子、伊尹的徒弟和他的伙伴们周游神州的经历。一统天下对主人公们来说只是他们展现自己个性的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