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4300000003

第3章 物理大发明(2)

佩利尔在返回的路上又做了分段观测,证明汞柱升高与高度的降低成正比。当他回到出发地时,得知留在山下的另一支气压计在他离开的一段时间内汞柱高度并没有变化。

这个实验结果使帕斯卡坚定了大气压存在的信念。他明确表示,空气的重量和压力是造成汞柱悬挂的惟一原因。因为在山下比山上有更多的空气压下来,“自然界并不厌恶真空”。

帕斯卡对气压计还做了其他研究,例如,他研究了汞柱高度和气候的关系,从此,气压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帕斯卡是法国一位很有才华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自幼体弱多病,但却是一个神童,12岁就开始对数学发生了兴趣,16岁随父亲参加巴黎的学术活动,17岁提出了投影几何学中的一个著名定理,20岁发明了第一台机械计算机。

1651~1654年间,帕斯卡研究了液体静力学,提出著名的帕斯卡定律。帕斯卡于1662年去世,年仅39岁。为了纪念帕斯卡的功绩,物理量压强的单位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真空泵的发明

托里拆利用汞柱倒置的方法使玻璃管的上方出现真空,人们称之为托里拆利真空,可以说这是最早获得真空的方法。他的发现传开后,人们又做了许多实验来研究这个现象。例如,1647年有一位法国物理学家叫罗伯维尔(G.Roberval),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从鲤鱼肚里取出鱼鳔,尽可能将里面空气排尽,再把开口扎紧,放在托里拆利真空区内,结果鱼鳔膨胀起来。这个实验令人信服地说明了,大气压下留在鱼鳔中的残余空气,当外部气压减小到零时,会膨胀为很大的体积。不久有人著书评述了这个实验,认为空气具有弹性,就好像海绵或羊毛一样,受到压力会收缩,压力减轻会膨胀。

德国人格里克在事先不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情况下也发现了真空。他的经历饶有兴趣。有一天,他让家人用唧筒抽酒桶中的水,在抽的过程中唧筒脱落了,他们用布条重新绑好,由于填塞过严,桶口封住了,结果把桶内的空气也抽掉了,只听得里面一片沸腾的噪音。格里克从这件事得到启发,就用铜球壳代替木桶,让家人再用唧筒抽。家人越抽越费劲,最后只听嘭的一声,铜球塌瘪了。

1654年,格里克为了向公众演示抽气实验,他安排了两个引人注目的表演。由于他那时是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所以这两个实验也叫马德堡半球实验。实验之一,两个严密对接的半球形金属壳,中间抽空后,用16匹马也没有将两金属壳拉开。实验之二,一对抽空的半球吊在支架上,可以承受非常大的负荷。格里克没有对吸力的起因提供解释,他的贡献,主要是发明了真空泵。马德堡市长的新奇实验轰动了德国,当消息传到英吉利海峡对岸时,引起一番波澜,又有人做了许多新奇实验。其中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玻意耳。

水压机的发明

在帕斯卡之前就有人研究过液体静力学,并且不很明确地得到了帕斯卡定律。例如荷兰人斯蒂文就曾用实验演示过液体中的压强,他得出结论:液体对盛放液体的容器之底部所施的力只取决于承受压力的面积和它上面液柱的高度,而与容器的形状无关。

斯蒂文的实验装置中,容器ABCD注满了水,容器底部有一圆形开口EF,盖着一个木制的底盖GH。另有一个容器IRL与ABCD一样高,也注满水,底部也有同样大小的开口和底盖。他用杠杆拉住底盖,杠杆的另一端加重物T与S,底盖分别被重物T与S提起,而T与S彼此相等。这就证明了,尽管这两个容器的水重不一样,但底盖承受的压力都一样。

接着,斯蒂文在这个基础上,证明了液体中各个方向的压强只决定于所处的高度。

帕斯卡更深入地研究了液体的静压力。他明确地表述了液体中任何点上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的原理。他的成功主要是把大气压的成因用于解释液体中的压强,找到了两者的共性,并且巧妙地把实验和推理结合起来。他在死后第二年出版的著作《论液体的平衡及空气重量》(1663年)中论述了液体的平衡和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压力,接着根据这些结果解释了以前归结为自然界厌恶真空的种种现象。在这本书中,帕斯卡首先介绍一系列实验结果,然后根据这些实验结果展开了严密的推理。

他在论述液体中压强的传递时,以水压机模型为例进行推理,写道:“如有一充水容器,除两出口外,其余完全封闭。一个出口比另一出口大100倍。设在每一出口中放入一个大小恰好合适的活塞。一个人推小活塞的推力等于100个人对大活塞施加的推力,所以一个人的力可以胜过99个人的力。”

为什么小力能克服大力呢?帕斯卡认为这和杠杆原理有类似之处。他依照杠杆原理的推理来证明上述结论:“由于容器内水的连续性和流动性,压强应遍及容器内各个部分,小活塞把水推动1英寸,水就使大活塞推进1%英寸。100磅水移动一英寸与1磅水移动100英寸,显然是同样一回事。”

也就是说:小力虽然只有大力的1%,但其作用距离却是大力的100倍,所以效果是相等的。

接着帕斯卡进一步推理:大活塞的力虽然比小活塞的力大100倍,但它与水接触的面积也大100倍,所以每部分水的压强即单位面积所受的力和小活塞仍然相等。而大活塞所处的位置是任意的,所以这一关系与大活塞所处的位置无关,与其远近和方向也无关。

于是,帕斯卡就得出了后来表述为帕斯卡定律的明确结论:“在密闭容器里液体中任何地方施加压力,其压强将毫无损失地经液体传递到各个部分并垂直于液体的所有表面。”

蒸汽机的发明

蒸汽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公元50年,希罗(Heron)发明过一种演示用的蒸汽轮球。当加热后蒸汽从喷嘴喷出时,轮球就会沿相反方向旋转。可是当时这一创造成果并没有得到实际应用,发明者自己也没有这种打算。1000多年过去了,当工矿业有了发展,才有人试图制造从矿井里排水的蒸汽泵。1630年就有人曾因发明以蒸汽为动力的提水机械而获专利,不过所有活动都只限于设计或试制,没有实用价值。实际上只有德国的巴本(D.Papin)、英国的萨弗里(T.Savery)和纽可门(T.Newcomen)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

萨弗里是英国工程师,他在1689~1712年间,先后创制了几种蒸汽机。其中有一种直接用于提水的机器。其工作原理是:蒸汽从锅炉通过打开的阀门进入气包,再把水从那里通过活动阀(这时另一活动阀关闭)压到储水池中,当气包中的水所剩无几时,关上阀门,从水箱向气包放水冷却,于是气包内形成负压(负压的意思是这里的气压比大气压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从吸筒经活动阀进入气包(这时另一阀门关闭)。如此周而复始,达到连续抽水的目的。这种蒸汽机提水的高度据说只有7米,每小时可提水十几吨,但它需有人每隔十几秒关一次阀门。如果忘记及时启闭阀门,就有可能引起锅炉爆炸。再加上矿井很深,往往需用几台蒸汽机分几个台阶提水,既不经济,也欠安全,所以矿主们不大愿意采用。

纽可门的蒸汽机是在萨弗里的蒸汽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产物。纽可门是一位铁匠。他在活塞上加了一庞大的摇臂,摇臂的一侧挂有平衡重物,重物下面连着抽水唧筒杆。重物由于自身重量下降时,拉动活塞升起,蒸汽从锅炉经过打开了的阀门进入气包,这时关闭阀门,通过气包的水门打开,冷水从水箱进入气包,使蒸汽冷凝,气包内形成负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活塞向下移动,将抽水唧筒杆提起。

纽可门蒸汽机的优点是把动力部分的抽水唧筒分开,气压较低,比较安全。后来又有人把阀门启闭的工序改用飞轮,实现了自动化,于是就有不少矿山乐于采用。

纽可门蒸汽机的效率非常低,直到1769年瓦特(J.Watt)进一步改进后,蒸汽机才得到广泛应用。

瓦特是苏格兰发明家,1763年1月19日生于格林诺克的工人家庭里,由于家庭影响,从小就熟悉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18岁到伦敦一家钟表店当学徒工,学会了使用工具和制造器械的手艺。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努力实践,掌握了罗盘、象限仪、经纬仪等复杂仪器的制造技术。后来瓦特到格拉斯哥大学,负责教学仪器的修理。他在修理工作中进一步熟悉了这种蒸汽机的结构,搞清了它的原理,并找到了效率低的原因。原来,纽可门蒸汽机的汽缸每次推动活塞后都要喷进冷水,使蒸汽凝结,所以汽缸要反复加热,白白消耗掉许多热能。1769年瓦特发明冷凝器,发明了制造精密汽缸和活塞的工艺,创造了单动作蒸汽机。他经过不断试验,又发明了双动作蒸汽机,从汽缸两边推动活塞运动。他利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他还设计了离心式节速器控制蒸汽机的转速。经过他一系列革新,蒸汽机逐步完善,效率也大有提高。工业界广泛采用蒸汽机,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莱顿瓶的发明

电,这个无处不在、神出鬼没的幽灵,人类从认识它到驾驭它、利用它,历经了好几百年的时间。在古人眼里,雷电是天神发怒的象征。琥珀摩擦后可以吸引纸屑和芥子;梳头解衣时,往往火花伴随噼啪声随之而来。这类现象可以说是人类认识电的开端,这种认识只局限于一些日常现象。人们既没有认识到电现象的普遍性,更没有触及它的本性。

电学的发展,只靠观察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有目的地去探索,才可能掌握电的规律。而实验的进行关键在于能够人为地产生电,按照人的意志实现各种电现象,从而达到研究和应用的目的。所以,基于摩擦起电的道理出现的摩擦起电机在电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能产生稳定电流的伏打电池,则进一步使人类能够研究和利用电流的各种效应。我们这里就从摩擦起电机的发明讲起,再介绍化学电池的发明和电学基本规律的发现,以及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1660年前后,在前面提到的那位发明真空泵的德国市长格里克创制了一种机械装置,可以连续摩擦生电。他取一个儿童脑袋一般大的球形玻璃烧瓶,把碎硫磺放进瓶里,一起加热,使硫磺融熔,在加热过程中不断加硫磺,最后,瓶里充满熔化了的硫磺。再插入一根木柄,等硫磺冷却后,打破玻璃,得到一个漂亮对称的硫磺球。他把硫磺球支在木架上,让硫磺球转动,同时把一只手按在球上摩擦,于是硫磺球就会显示出像地球吸引万物般的特性。格里克还发表了另外一张图。实验者正举着带电的硫磺球,球体移到哪里,那里的一切轻质物体都受到吸引。纸片、羽毛纷纷朝它飞来,水球滚动,枯叶摇晃。手指靠近,闪光、爆破声,与雷电无异。

为什么格里克会想到用一个旋转的硫磺球来做实验呢?原来他并不是单纯为了演示电现象,而是为了证明地球吸引力乃是某种“星际的精气”,他的真空实验,也和这个总目标有关。

格里克的硫磺球实验确实模拟了地球的吸引作用,甚至他还显示了硫磺球的引力比地球吸引力大。然而,他也发现两者有不同之处。在硫磺球周围,也会有物体被排斥,羽毛在硫磺球和地板之间会上下跳动。格里克开始领悟到,重力并不能归结于电力,它们各有特点。接着,格里克又做了许多电学实验,其中包括电的传导和静电感应,可惜没有得到别人的重视。

格里克发明摩擦起电机的消息和他的真空泵一起在欧洲各国传开了。人们竞相仿制并改进他的起电机。人们发现,格里克的摩擦起电机其实不必把玻璃瓶打碎,甚至不用硫磺,直接用玻璃瓶就可以做实验。很多人对电感兴趣,有的是为了研究电的性质,有的则是为了让王宫贵族取乐而用于表演魔术,但是在有意无意的探索活动中,逐渐摸清了电的性质。

牛顿对电学也很感兴趣。1657年他用玻璃球起电机研究了电的吸力和斥力、火花放电等现象。1703年12月5日,英国皇家学会热闹非凡,这一天他们有两件新鲜事。一件是牛顿就任皇家学会主席,一件是牛顿任命他的助手豪克斯比(F.Hauksbee)担任实验师,牛顿希望在皇家学会提倡实验,恢复实验空气。豪克斯比当众表演了精彩的真空放电实验。他用摩擦起电机使真空发出辉光,说明真空也会产生电的现象。

进一步的实验,豪克斯比还用棉线显示了电力,演示了“电风”。他做了一块玻璃圆柱体,长17.78厘米,直径也为17.78厘米,周围是一根木箍,上面等距离地连着许多条棉线,当他旋转并摩擦圆柱体时,棉线沿半径方向伸直,趋向一个中心。豪克斯比没有忘记他的恩师,他把这一事实联系到牛顿的宇宙学说,解释说:这些线条就像是受到了重力,沿直线方向吸向中心。

1720年又有一位英国人叫格雷(S.Gray),他对电的传导进行了研究,发现摩擦过的玻璃所带的电可以转移到木塞上,再经细绳传到20米以外的骨质小球。他还让一个小孩做人体带电实验。他用丝绳把小孩吊在顶篷下,在小孩身下放许多轻质物体,例如羽毛之类。然后将摩擦过的玻璃管接触小孩腿部,结果小孩的手和头部都能吸引羽毛。格雷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的传导性,而且分清了导体与绝缘体。

同类推荐
  • 金字塔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金字塔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本书是《世界未解之谜精编》系列之一,该系列精心收集了众多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世界未解之谜,内容涉及宇宙、生物、地理、飞碟、人体、恐龙、宝藏、百慕大、历史、金字塔、文化等多个领域,书中令人耳目一新和不可思议的未解之谜,给予了人类新的思索。人类究竟创造了多少奇迹,又留下了多少谜团,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我们深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未知一定会变为已知。让无数探寻声化做利刃,刺破一桩桩人类千年未解之谜。
  • 宇宙之窗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宇宙之窗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宇宙天地和自然世界真是丰富多彩、纷繁庞杂,使我们对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人们总是不断地去认识它,勇敢地去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对于许多奥秘还是难以圆满解答。人们都希望发现天机,破解奥秘。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科学先驱不断奋斗,一个个奥秘不断解开,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但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奥秘现象,又不得不向新的问题发起挑战。正如达尔文所说:“我们认识自然界的固有规律越多,这种奇妙对于我们就更加不可思议。”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探索永无止境,解决旧问题,探索新领域,这就是人类一步一步发展的足迹。
  • 守护最后一块湿地(星球保卫战)

    守护最后一块湿地(星球保卫战)

    关爱自然,热爱地球,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爱她的鸟语花香……我们要真正学会保护地球,让我们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筑起一道绿色的环保大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我们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关注生态文明责无旁贷。
  • 海洋中取之不尽的宝藏(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海洋中取之不尽的宝藏(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面对浩瀚的海洋,人类不得不重新思索生存的空间地球表面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的面积还不到地球面积的1/3。此外,陆地上还有1/3的地方是沙漠,那里人类无法生存。60多亿的人口栖息在这不到地球1/5的面积上,人类感到太拥挤。于是,面对浩瀚的海洋,人类不得不重新思索他们的生存空间。
  • 植物园的大影展(科学知识游览车)

    植物园的大影展(科学知识游览车)

    《植物园的大影展》本书为你讲述关于植物的各种科普知识。本书知识全面、内容精炼、通俗易懂,能够培养读者的科学兴趣和爱好,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知识性,是广大读者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普读物。
热门推荐
  • 我家宿主又抽风了

    我家宿主又抽风了

    一朝穿越异世,成了一名不见经传的炮灰配角儿,且这个配角儿还刚被女主的护花使者给拍死了!这真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啊!苏岁岁表示,可以删档重来吗?我保证苟得远远的,不碍女主的眼(?_?)本文内容虚构,如有雷同,算你抄我的(??ω??)作者新手,请多包涵
  • 阅世心语

    阅世心语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学术大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过程,是其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 昆虫记

    昆虫记

    法布尔的《昆虫记》誉满全球,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昆虫记》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惊人的灵性。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性照应虫性,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诚属空前绝后。
  • 舰队司令

    舰队司令

    某宅男舰娘关闭服务器,转战其他网页游戏第一舰队在游戏过程中意外穿越,发现竟然是个舰娘与第一舰队融合的世界,于是悲剧开始了,平凡的他如何在这个以战争为主旋律的世界生存
  • 人性的弱点(经典励志文丛)

    人性的弱点(经典励志文丛)

    《人性的弱点》是戴尔·卡耐基励志经典图书,全球自我教育与成人训练的范本。世界各地至少已译成58种文字,全球总销量九千余万册,拥有4亿读者。本书旨在帮助您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如何在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
  • 两人变成两只

    两人变成两只

    菅野智在四年级的时候,突然在某一天的睡梦之中他拥有了被猫附体的不可思议的能力,能附体到他身上的猫名叫珍妮。六年级的时候,和巨大的圣伯纳犬皮特成为了朋友,突然身边发生了三名女童被袭击的事件,其中就包括他的同班同学,并且一人伤情严重。联想到发生在去年秋天的诱拐女童未遂事件,这好像是出自同一人之手。被害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她们的家庭教师都是智己的表姐久美子!智己摇身一变,成了珍妮,他决定和皮特一起调查整件事情。
  • 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

    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

    物价高涨为何工资不涨?人民币升值了为何钱却不值钱了?房价为何比“猪坚强”?股市为何“跌跌不休”?大学为何毕业即失业?政府和公司该如何应对当前危机?听“郎咸平说”:这些热点话题背后的真相。
  • 反穿之迷糊小娇妻

    反穿之迷糊小娇妻

    她是背负着和亲重任的公主,本已臣服于无法反抗的和亲命运,命运,却跟她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穿越千年之后,她糊里糊涂的和一个陌生人,却只是春风了无痕,相见是路人。十年时候,风平浪静的平淡生活,却被忽然闯入生活的陌生男人搅乱,他要跟自己抢孩子?他是当年那个渣男?对不起,你真觉得古人好欺负?
  • 魔力彼岸花

    魔力彼岸花

    传说中自愿投入地狱的花朵,有花无叶,有叶无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你来过,也停留,最终离我而去。安棉泪流满面……
  • 四剑说

    四剑说

    江湖风起云涌,安史暴乱,谁主宰江湖?阴谋,霸图,功利,随风成空。紫电笑傲,青霜无情,龙泉低鸣,太阿高唱,谁能雄霸天下?看江湖儿女痴情断,留回忆纷飞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