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0200000004

第4章 稀饭变稠了,离大块吃肉还有多久?(3)

有了前期的铺垫,后期发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就水到渠成了。199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向全国人民描绘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蓝图和国家推进改革的有关举措。《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般小型国有企业,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实行灵活经营。这是朱镕基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措施,也是国有企业“抓大放小”战略改组方针的雏形。

1994年,通货膨胀率还没有完全控制住,按照官方的解释,这是滞后效应。随后的一段时间里,通货膨胀率不断降低,经济过热现象有所缓解。与此同时,朱镕基开始加大财政和税制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分税制改革。

即便今天,分税制改革的利弊在专家学者当中和民间都没有定论。但在当时,分税制无疑是有效地增强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1992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试点办法》,决定在浙江等9个省市率先实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199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正式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改革现行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项怀诚在评价分税制时表示:“财政收入由1993年的434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1300亿元,14年平均年增3354亿元,平均年增长19.3%。这一切充分说明了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功不可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改革,它奠定了中国特色财政改革的基础。”

不管怎样,就当时的情形来说,朱镕基的经济政策无疑也是有效的。从1993年到1996年,用了将近3年时间,中国经济终于实现了“软着陆”。1997年的时候,中国的通胀率低至0.8%,经济增长率则达到8.8%。这次“着陆”无疑是非常及时的,因为在短短的几个月后,一场让人谈之色变的金融危机席卷亚洲。而正是因为朱镕基的先见之明,击碎了中国经济中的泡沫,有效地防范了金融危机。在危机最为严峻的时刻,如果不是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那么金融危机的影响可能会更加剧烈,甚至可能蔓延到全球。

朱镕基总理在金融危机中的贡献不仅限于中国,而且辐射到全球。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就认为朱镕基总理应当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而美国人龙志安更是为朱镕基总理的领导魅力所倾倒,直到2002年的时候,还在为使朱镕基总理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到处游说。

事实上,朱镕基的“虎狼药”还有很多。在被外媒称为“地雷”的国企改革和机构改革以及“入世”的过程中,这位共和国总理的表现都赢得了无数喝彩。

很多时候,普通百姓对改革过程中一些关系自身切身利益的“小事”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关注度。

在这个时期,有一件“小事”被很多人记在了心里,虽然这同样只能算是个小插曲。1994年通过、1995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了“五天工作日”。这一规定让所有劳动者欢欣鼓舞,尤其受到了那些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的追捧。

4.漫漫入世路咱究竟图什么?

“在一个晚餐会上,你不可能把请美国人吃的菜单,同样请我们吃一遍。”

这是中国为申请加入世贸组织在谈判时对欧盟代表所说的话。很直白,但却意味深长。据龙永图所言,欧盟之所以不肯让步,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护其作为世界强大经济体的面子。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如此艰辛,就是因为一方面要稳定和推动国内的改革进程,另一方面还要顾及欧美对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需求。

开放和改革是作为一条政策同时提出来的,但改革远远地走在了前面。虽然深圳等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是打着“开放”的旗号发展起来的,但在发展的前期,无论是经济特区还是开放城市,享受的主要还是国内改革的成果,开放的影响相对要小得多。对开放政策来说,仅有几十个对外窗口是不够的,中国还需要更广阔的舞台,而加入WTO无疑就是经济开放最鲜明的标志。

进入改革开放的第20个年头后,中国终于要在“开放”上发力了,加入WTO则是开放政策的中心工作。当前,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起,并称为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要想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并获得必要的经济保护,加入WTO无疑是捷径之一。世界贸易组织在宗旨中强调: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济需要相称。中国便是考虑到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开放,要想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就必须成为WTO的一员。

颇有戏剧色彩的是,中国原本在1971年就有机会加入GATT(关贸总协定),也就是WTO的前身。龙永图曾很遗憾地说:“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当时认为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富国俱乐部’,所以中国决定不参加。”等中国想加入的时候,又由于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的限制,使得“入世”过程一波三折。

1999年是“入世”极为关键的一年,4月6日,朱镕基抵达洛杉矶,开始了访美历程,准备争取与这个在世贸组织中占重要地位的大国进行谈判。当时,北约正在打击巴尔干半岛,美国国内反华的声音很高。朱镕基的行程让人担忧,但他自己却没有放在心上,凭借着他的亲切、幽默、睿智和真诚打动了美国人。

他在大雨中与迎接他的华人握手,风趣地说:“老天爷似乎不欢迎我,昨天晴天,今天下雨。”

洛杉矶市长问他对西方歌剧的兴趣,他直言不讳:“我喜欢民乐和京剧,我听了以后精神振奋。我对今天表演的莫扎特四重奏,也觉得表演得很好,我一直在鼓掌,但我也要承认,我确实听不懂。”当克林顿在白宫的记者会就此调侃时,朱镕基说:“我听歌剧时绝对没有打瞌睡,只不过是想打瞌睡。不仅没有打瞌睡,而且在一些不该鼓掌的地方鼓了掌……”

而当有记者指责中国窃取美国的核技术时,朱镕基将自己的幽默和睿智发挥到了极致:“洛杉矶市市长夫人曾问我如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我告诉她说,我们今年将有一个盛大的阅兵式,展示中国最新式的武器,这些武器是中国自己开发的,不是从美国偷来的。市长夫人向我建议在那些武器上标明:‘中国制造,不是从美国偷来的’。”此语一出,连克林顿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美国的刁难是显而易见的,但中国的“入世”不仅仅是中国人民自己的选择,世界同样需要开放的中国。经过一番谈判,美国便不失时机地接受了中国的条件。

除了美国和欧盟,其他国家的谈判就简单而顺利了。龙永图介绍世界贸易组织的会场时说:“中间一个很大的咖啡厅,大家都坐在酒吧间喝啤酒、喝咖啡,周围一圈是谈判间,都是小谈判间。小谈判间是美国和欧盟在谈,日本和加拿大在谈。几个大国在谈,100多个小国家基本就坐在咖啡厅喝咖啡。”

这100多个小国家的代表其实就是看客,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当时有一篇文章这样描述道:有记者见一个非洲国家的代表在各种场合到处散发名片,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这位代表挺幽默地回答说他们是“微的非小国”。其潜台词就是,他们的国家是微不足道的非洲小国,不发名片的话,是没有人会记住他们的。

中国加入WTO虽然很晚,也很难,但再怎么说也是在世界舞台有一席之地的,不用在大厅里喝啤酒、喝咖啡。

在网上搜一下“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相关搜索结果高达164万个。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中国政府为什么要花费数十年时间和世贸成员国进行谈判甚至不惜放弃很多利益也要加入WTO。以中国庞大的消费和投资市场,如果没有非常必要的理由,当然没有必要向欧美等国家妥协。正因为加入WTO对我们意义重大,中国政府才会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后,依然忍辱负重,继续坚持和美国谈判。

具体说来,中国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高速发展后,已经面临发展的瓶颈,如果想继续以更高的速度发展,就必须打开国门,迎接世界市场的挑战。WTO信奉的是对等原则,只有我们向别人开放,别人才会给予我们同样的慷慨。在加入WTO前,我们每年都要和欧美各国就最惠国待遇问题举行谈判,为与欧美做生意的中国企业争取优惠条件,当我们加入WTO后,就不用再为此费精劳神了。

然而,最美的玫瑰下面总是藏着棘刺,WTO同样是把双刃剑,当你伸手去碰的时候,也会受到在所难免的伤害。中国人民大学的贾根良教授就曾表示,中国甚至应该考虑退出WTO。在他看来,中国在加入WTO后的10年间,虽然GDP和外贸增长迅猛,但在通货膨胀、高CPI的影响下,普通百姓的实际收入水平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即便从GDP增长的原因上来看,似乎也不容乐观。政府和支持中国加入WTO的学者认为,外贸增长是推动GDP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从外贸的层次来看,这种增长是很难持续的,对国内产业的升级也毫无利益可言。众所周知,我国的外贸是以进口高端产品、出口低端产品为主要结构形态。这种结构形态虽然能在短期内获得经济增长,却抑制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在经济增长的表象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考察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历史,它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走了一条与中国相反的道路。当产业结构的层次和技术水平很低时,为了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它们通常采取产业保护的政策,让国内的高端产业尽快发展起来,形成足够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再采取出口高端产品、进口低端产品的外贸政策,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话语权。

很显然,中国在产业保护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当我们为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而欢呼时,全然没有意识到中国很多重要的产业和高端市场已经被跨国企业抢占甚至垄断了。比如说汽车产业、通信产业等,都是在签署多边协议时明确要打开的市场。当产业保护政策取消后,中国这些原本弱势的产业就将直接面对跨国巨头竞争的冲击。以中国企业的资本实力、技术实力,当然无法战而胜之。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选择与对方结盟,或成为对方的加工工厂。

退出WTO虽然不值得提倡,但如何更好地适应WTO规则,合理地运用WTO规则,将WTO当做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动力,这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同类推荐
  • 赢在低碳(员工版)

    赢在低碳(员工版)

    本书将低碳的理念融入到生活和工作的具体细节之中,帮助人们树立低碳观念,倡导低碳生活,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构筑节约型企业。本书是一本通俗读物,通过真实鲜活的故事和浅显易懂的叙述告诉读者低碳生活要从细微之处着手,适合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以及对低碳生活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经济学常识一本通

    经济学常识一本通

    你是一个理财高手吗? 你有做生意的潜质吗? 你是否能合理支配薪水?你的理财盲点在哪里? 你的赚钱能力有多强? 你是否适合做投资? 是什么决定你的生活水平?经济学一直被称为“沉闷的科学”,因为经济学家经常带来坏消息。他们会指出一个表面上看来很吸引人的项目,很可能结局并不那么美妙… …《经济学常识一本通》以经济学教材为底本,整合经济学各分支理论常识,一本书能让读者通读整个经济学。同时用简洁易懂的文字阐释经济学常识精髓,再给这些理论配以精彩绝妙的故事加以解说,让象牙塔里的镇塔之宝跟读者做亲密接触。
  • 中国楼市何处去

    中国楼市何处去

    2010,中国楼市面临前所未有的空前大震荡,通州房价在三个月内暴涨三倍,海南楼市在第一季度暴涨三月,上海房价在打压中逆势上扬,北京一日之内连爆三个地王……4月17日,国十条横空出世,新政风暴雷厉风行,调控之下,中国楼市何去何从?我们将拭目以待。
  • 经济常识农村普及读本

    经济常识农村普及读本

    《经济常识农村普及读本》以用故事讲原理的形式,对我们身边的经济学现象进行解说和阐述,完全剔除经济学中枯燥的数学和函数,通过有趣易懂的故事和现象来讲述其中的经济学原理,在轻松愉快的阅读心情中,使你掌握与现实生活最为相关的经济学常识。
  • 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把历史的时钟拨回16世纪至18世纪,西欧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实力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可以说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西方世界的兴起”这一故事的神话色彩在历代学者卷帙浩繁的研究中愈发浓重,而这本小书只强调一条简单的线索,即西方突飞猛进的发展源于一种偶然因素:美洲金银。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巨量金银被开采、掠夺并贩运回西欧,迅速和剧烈地引发了财富在社会各阶级之间的重新分配,获利最多的资产阶级得以壮大到与世袭贵族阶层分庭抗礼并跃升为统治集团的组成部分,从而为打破制度的均衡状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热门推荐
  • 快穿事务所

    快穿事务所

    大学毕业生一枚,失业失恋路边被一工作机会砸中,事务所高端洋气,任务千奇百怪,每个委托人都怨气冲天求抱抱求复仇,到处都是极品贱人求打脸求深虐,同事没一个是正常人类,还好老板是小鲜肉,可是没有保险没有工资真的好么,要不老板咱们商量一下职业发展轨迹,晋升成为老板娘你觉得可行么?
  • 幻梦境之迫真道士

    幻梦境之迫真道士

    克苏鲁神话,主角做梦能穿越,穿越后的名字竟是三柱神奈亚拉托提普,后续的秘密逐渐展开......
  • 第一神豪在都市

    第一神豪在都市

    “一千万?小钱!一个亿?小钱!壹佰亿?小钱!一千亿?还是小钱?不好意思,说了个笑话,下面说正经的,我准备出资一万亿买下你的公司!”“……”
  • 痴爱:萧红情书集

    痴爱:萧红情书集

    本书收入萧红写给萧军的42封书信。其中,35封是萧红于1936至1937年间,由日本东京寄回上海和青岛给萧军的,7封是她回国后又去北京,由北京寄到上海给萧军的。记录了女作家萧红与萧军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段过往心态和对历史往事的追忆。另外还收录了萧红致黄源、高原、胡风、许广平、白朗、华岗的11封书信。
  • 三国种子王

    三国种子王

    新书都市复制大先生上线希望大家支持袁熙,只有一个神奇的种子口袋,有各种各样的农作物的种子,玉米,土豆,辣椒,西瓜等等这不是这个世界的产物,甚至可以种出增加武力,智力等等的属性果。不喜欢征战杀伐,也不参与世子的争夺,讨要了一块封地,自己种地当起了农民,被袁绍所嫌弃,被天下的谋臣武将嘲笑,不重要,靠着自己的发展,管你什么曹操刘备孙坚,甚至天子都得向本小爷借粮食,想抢,不好意思,小爷组建了全三国最牛的私人军队。
  • 天配良缘之商君

    天配良缘之商君

    她是苍月国大将军之女——商君,武艺超凡,却不幸遭灭族之祸,遂女扮男装,与妹妹相依为命,一路隐忍复仇。她结识慕容舒清,创立缥缈山庄,以经济力量抵抗苍月。他是神秘的海域皇子——秦修之,温润如玉,为爱痴情。长期流亡的他,对商君一见钟情,但苦于商君男子的身份,无从表白,只好一路相守,不离不弃。他是苍月富商家的三少爷——萧纵卿,阳光可爱,又霸道难缠。他在贼窝中与商君相遇,在暴雨狂澜的大海中对商君萌生情愫。为了商君,他心甘情愿地付出一切,爱得深入骨髓。商君背负血海深仇,隐忍六年,智闯贼窝,为民除疫,勇破敌阵,手弑仇敌,终于报仇雪恨。然而,曾经不敢奢望爱情和幸福的她,究竟会情归何处?
  • 塔木德

    塔木德

    本书是对塔木德的选编,选编内容为对人生有帮助的部分,剔除了宗教味比较重和宿命迷信部分。是不错的人生指南。
  • 最漫长的告白书

    最漫长的告白书

    那一年,她是静坐海边、孤单看书的小女孩。那一年,他是枕着浪花而来、碧眼栗发的小男生。那一年,她拉着他去海边看星星。那一年,她和他成了彼此唯一的玩伴。可是,转眼,他们之间就隔了十年的距离。十米,五米,两米……就算面对面擦肩而过,也无法抵挡时光带来的面目全非。在日落的海边,青春永远没有地平线,却是我们最美的乐园。
  • 别太单纯,也别太精明

    别太单纯,也别太精明

    本书不是教你如何耍奸使滑,奸诈虚伪,而是告诉年轻读者在为人处事上,要有智慧,懂得把握分寸,学会处理与同事、朋友、家人等一切社会关系,在办事上要懂得方圆,别太单纯,也别太精明,谨言慎行,礼行天下。
  • 精灵蛊

    精灵蛊

    灵奈奈以为自己不过是一个没有过去的平凡人,但当一个刺客突然要置她于死地的时候,生活出现了危机与一些陌生的生物。灵奈奈不愿接受精灵雪见说自己是救世主的说法,但当她亲眼看见异能人类吃人类的画面,一切改变了她的想法。她要拯救世界,尽管恩人偃司一味阻止。在灵奈奈的顽固之下,她加入了“苍穹”,开始一连串的修炼,得到不同的力量时,她却渐渐发现,人类与精灵的第一场世界大战竟然跟自己有关。她也同时找到一个残酷的回忆——偃司亲手杀了自己最后一个亲人!爱恨交织,灵奈奈无法铲除偃司,却也无法再面对他。失去了偃司,她该如何活下去?这条修炼之路,她是否还可以走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