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0400000015

第15章 财政基础理论(15)

在科学的继承性这一问题上,我们的老祖宗,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喻的唯物主义优秀成果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在继承了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部分才创立了自己全新的劳动价值论。可见,没有前人研究的成果,如果不继承前人研究的优秀成果,各门学科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繁荣昌盛和丰富多彩。因此,我们认为具有中国特色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创新,应当继承前人研究的一切优秀成果,并广泛汲取当代各学派研究的精华,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自己的财政学理论体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那种把前人研究的成果,不假思索就一概斥之为“传统理论”全盘加以否定的观点,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基本原理。对于创新财政学理论体系只能有害而无益。

2.明确借鉴西方理论的目的

西方发达国家两三百年来实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济理论体系,其中尤其是科学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优秀成果,从中国国情出发,要勇于突破陈旧理念,大胆借鉴。努力汲收世界各国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理论和成功经验,以丰富、发展中国自己的财政学理论体系。我们提倡大胆借鉴的目的是为了充实、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犹如我国改革开放利用外资的道理一样,利用外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中国自己的经济,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不是依附于它国,丧失自己经济的独立性。因此,那种唯我独尊,完全排斥外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同样,那种不加分析,为了借鉴而借鉴、全盘照抄西方国家的经济理论来构建中国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历史反复证明,外国的东西不研究中国这块土壤有多大需求,简单拿来是不会成功的。

3.弄清理论创新的源头

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是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优秀研究成果,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正确的理论往往又是在同错误理论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可见,理论创新的基础来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是一切理论创新的源头和出发点。因而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判断理论探索中的真伪,唯一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实践,看看这种理论是否经受得住实践的检验。我们在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理论体系过程中,不论是继承前人研究的优秀成果也好,还是借鉴国外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好,都必须把这些理论统统放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实践中去加以检验。被实践检验是正确的,要坚决坚持;错误的则必须坚决否定。实践变化了、发展了,这些理论也必须随之变化和发展。中国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创新,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这是财政学理论体系不断创新,并且具有勃勃生机的根本所在,是理论探索创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基础。构建中国财政学新的理论体系,离开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我们所谓的学科理论体系,不是脱离实践的空洞理论,就是书院式的教条。这样的理论体系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能误导读者。

4.坚持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的形势面前,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直接关系到我们在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能否赢得主动的关键。

任何客观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理论探索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能正确地解释过去,说明过去。更重要的是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科学地预见未来社会活动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指导工作实践。要解决这一问题,核心在于勇于创新,敢于会创新,不断有所前进。我们强调财政学理论体系构建的继承、借鉴、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创新,为了使中国财政学理论体系具有自己的特色,屹立于世界各学派之林。

十二、论中国财政学基础理论之根基

财政理论问题是财政学的基础,财政理论的理论基础则是建立财政学理论体系基础的基础。财政理论基础不同,财政学理论体系、结构及其基本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财政理论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从各国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实际出发,从不同角度发表和出版了许多很有见地的学术论著,为推动不同时期财政学建设、完善财政学理论体系,在基础理论层面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关于财政理论研究的众多文献中,遗憾的是不少学者把财政基础理论等同于财政学理论基础。财政理论探索多局限于财政学基础理论范围,而忽略了财政学理论体系中一个更深层次,并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即财政学理论的理论基础。本文试图就中国财政学基础理论的根基,提出一些粗浅见解。

一、财政理论变迁的历史回顾

人类的财政活动,总是同国家的存在,政府的职能定位紧密联系在一起。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和罗马就有财政收支概念的记载。中国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向劳动者征收的贡赋,实质上就是财政税收形式的雏形。纵观世界各国,财政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而把财政理论作为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研究,至今不过二百多年。

西方财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较之其他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要晚得多,它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而发展的。英国重商主义学派托马斯·曼倡导的“贸易差额论”、“国防财政论”就是西欧各国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资本主义发展与专制君主利益相一致的产物。威廉·配第的《赋税论》被誉为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是在重商主义向古典经济学派过渡阶段,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货币关系扩大,为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斗争需要出现的,并没有完全摆脱重商主义理论的影响。西方国家财政理论真正具有科学的性质,始于18世纪中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处于迅速发展上升时期,古典学派最杰出的代表亚当·斯密顺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于1776年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在该书中,斯密对国家财政进行了深入系统的专题研究,全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积极宣扬经济自由和发展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主张国家职能越小越好。斯密认为,国家财政支出必须限制在国防、司法、公共工程建设和维护公共机关的需要等几个方面;国家财政收入来自君主或国家财产收入和来自赋税收入两个方面。斯密还提出以地租、利润和工资三种收入作为课税划分依据,以及税负公平、确实、便利、节约四大税制原则。《国富论》的问世,使西方财政理论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为公共财政奠定了理论基础。亚当·斯密的财政思想及其政策主张,经过大卫·李嘉图的继承和发展,对西方各国财政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9世纪最后30年,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过渡,到20世纪初形成了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从而要求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逐步取代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由于各种社会矛盾激化,1929—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波及最广、最深刻、最剧烈的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量下降了1/3到2/5。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广为传播。凯恩斯主义者以《通论》为理论基础,把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要求政府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原则,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提出了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实现充分就业的一整套理论政策体系。西方国家普遍推行赤字财政政策,增加公债发行,强化税收功能,扩大政府开支等扩张性财政政策,从生产、分配、流通领域调控国民经济运行。到了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严重失业与剧烈通货膨胀交替作用、同步上升的“滞胀”局面,表明凯恩斯主义的失效。西方国家先后又产生了一些同凯恩斯理论相悖的学说,财政理论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如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的财政理论及其政策主张,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西方财政理论演进的历程表明,根植于私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各学派的理论依据、政策选择虽各有差异,其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目标始终是一致的。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博大精深,散见于各代典籍的财政思想以及理财之道的论说汗牛充栋,而且都十分重视“定赋税,制国用”,财政收入轻赋薄敛,注重财源培养,支出省财节用,藏富于民。比如《礼记·王制》篇就有“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量入以为出。”春秋时代有主张普遍减轻徭役,薄敛赋税的财政思想,即轻徭薄赋之说。这些财政思想为历代王朝安邦治国都起了一定作用。我国古代众多的财政论说,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几千年漫长的演进和发展,均有所充实和更新,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未能形成系统的财政理论体系,更无专门的财政学论著。我国财政基础理论和专门著述的研究起步较晚,我们所见到由中国学者撰写出版的财政学著作,如陈启修著《财政学总论》、李权时著《财政学原理》、何廉、李锐著《财政学》等等,都是民国时代的产物,至今还不到一百年。这些著作的理论基础,内容及结构体系,基本上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财政理论的翻版,即对“公共产品论”或“公共财政论”的通盘移植,既无多少新意,又无中国特色。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确立,以西方公共财政理论为理论基础建立财政学理论体系,显然已不适合中国国情。我国财政学界开始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研究这门学科的概念、本质、职能、原则、运行范围及其属性。由于建国初期的特殊历史背景,中国财政学建设受苏联财政理论影响极深,把财政学研究对象界定为货币关系体系,这种“货币关系论”的观点在国内占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但是,货币关系论的理论在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财政问题,出现了很大困难,既不能解释诸多历史事实,也不能回答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财政现象。有鉴于此,5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国内一些学者从国家实现其职能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入手,以参与分配的主体为标准,界定财政分配与其他经济分配之间的边界,提出了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关于社会产品分配过程中的分配关系及其理论体系的创新见解,即“国家分配论”或称“国家分配关系论”。随后又有“国家资金运动论”、“价值分配论”之说。特别是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财政理论探索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理论界相继提出了“社会再生产论”、“剩余产品论”、“社会共同需要论”等各具特色的创新见解,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财政学基础理论建设的发展。应该说,这是多年来我国财政理论探索的宝贵成果,为财政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

二、中国财政理论的理论基础

财政理论发展过程的历史回溯,无可辩驳地说明,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具有很强的时代背景,反映着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关系。财政学建设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是沿着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两条发展线索展开的。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这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丰富和发展。根据我们的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从发展程度来说,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很不发达。因此,我国建设和改革的决策,都必须从这个根本出发,任何偏离社会主义轨道,脱离初级阶段客观实际的倾向,都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不相容的。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提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全面推向21世纪,就是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所作出的正确决策。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建立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明显特征。那种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提并论,混为一谈,认为二者没有什么实质性差别的观点是错误的。

同类推荐
  • 大失衡:贸易、冲突和世界经济的危险前路

    大失衡:贸易、冲突和世界经济的危险前路

    28年的金融危机,激起了关于危机根源和如何走出危机的广泛讨论,而本书即是从全球视角理解这场危机的重要学术成果之一。它不仅纠正了当前流行的一些错误概念,而且有力地证明了,这场危机的真正根源其实是长期严重的世界贸易失衡,而导致这种失衡的,则是某些国家所采取的扭曲国内储蓄和消费结构的错误政策。本书不仅系统考察了这些不稳定政策背后的原因,并且预言世界经济将会陷入长期严重的混乱——中国将经历“失去的十年”,欧元区将解体,而美元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的再平衡过程将是十分漫长的,而实现再平衡的前提是,某些国家必须改变此前长期施行的错误的国内政策。
  • 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

    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

    《面向中小企业人才培养高职高专系列规划教材: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立足于中小企业,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详细阐述了会计制度设计的理论、方法、程序和要求。全书分为五个模块:第一模块通过会计制度设计概述,介绍了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理论,包括会计制度设计的概念、意义、对象、原则、程序和方法;第二模块详细阐述了会计组织系统的设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设计和会计工作交接制度的设计等。
  • 我国房地产交易税和保有税对房价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交易税和保有税对房价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交易税和保有税对房价的影响》分析了房地产交易税收和保有税收的作用机理以及房地产税负转嫁与归宿,探讨了房产交易税收和保有税收对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影响;然后通过实证研究来证明房地产交易环节的税收政策的作用等;最后,提出了我国房地产税改革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 华尔街金融真相

    华尔街金融真相

    人人都说华尔街是玩阴谋的地方,他们制定游戏规则,通过金融工具上演一场合法的赌博,而结果输的总是你。陈思进说,华尔街就是吃你钱的地方,而且是冠冕堂皇地掠夺财富。
  • 经济法理论与实训教程

    经济法理论与实训教程

    经济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独立的部门法。经济法是国家对社会的经济活动实行宏观调控与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种社会经济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准则。
热门推荐
  • 山中缘

    山中缘

    大学生秦钥附身到大山深处的一名少年身上,却在某一个月黑风高夜,被一棒子打晕,醒来时,却被强迫要成为大秦帝国的驸马。公主,不带这么强抢民男的……
  • 天嫁之和,前夫太高能

    天嫁之和,前夫太高能

    池晓央这辈子最倒霉的事就是摊上了北城的地产大亨季唯川。高冷霸道毫不讲理,任性小气爱好耍赖,这样的男人白送给她都不要。可是,命运不公,偏偏安排她有求于他。直闯季氏无果,她便去某咖啡厅守株待兔,终于某男帅气登场。谁料,谈判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无奈之下,她只好耍起了心计。暗算威胁,眼见目的就要达到,不曾想,她竟将自己赔了进去。人前,他们如胶似漆;人后,竟互不搭理。他夜夜笙歌,她视而不见;她心系旧爱,他却愤怒不已。传闻,他是商界不败的传奇,多金帅气,唯一不足的就是:已过而立之年,仍旧单身。————酒会上,某女携子出现,亮瞎全场:六年前,她不是已经死了吗?久别重逢,一向冷酷的某男开始对她穷追不舍,可得到的答案却是一句:“您认错人了。”曾经他伤她多深,现在她便要悉数奉还,而办法就是与之形同陌路。他故技重施,对她步步紧逼,质问:“孩子是不是我的?”她夷然不畏,掏出一份泛黄的证明递了过去,笑靥如花:“季总,您可真逗!”他不怒不恼,只是一纸将她告上了法庭,无奈败诉。“妈咪,我要爸比!”蛋宝扯着某女的衣角,哭起了鼻子。池晓央也是醉了,千防万防,小鬼难防!————他是北城的名门望族,更是首屈一指的商业巨子,表示从来不做亏本买卖。唯独那一次,他差点赔了夫人,又舍了孩子。
  • 死亡之森

    死亡之森

    潘孓然是那种不会在我生活中重复出现的人,当然,如果他也出现在了你的生活中,那么,或许你会如我一样感叹,世上怎会有如此完美的混蛋。我没有任何恶意,特别是对像潘孓然这种无与伦比又谦恭有礼的混蛋。他个头一米八上下,样貌……怎么说呢,多数女性见了他,不免会怦然心动——但谁知道呢?毕竟我又不是女人。他的气质总是让我想到黑色骏马一类的动物,行为从不拖泥带水。微笑时,右额轻轻耸起,带着点儿青春偶像那般的轻松俏皮,自然也遮住了眉角一块子弹头大小的瘢痕。
  • 七年之痒2

    七年之痒2

    七年之痒,当痒过之后,我们该怎样面对那累累的伤痕?强自忍痛,心也会变得冷漠麻木;忘记过去,但走不出第三者的阴影;约法三章,却不敢再毫无保留地信任;以毒攻毒,只会火上浇油,伤人伤己;放弃婚姻,仍无法找到幸福的出路。婆媳关系、孩子教育、经济大权、房子车子、闺蜜婚变、性爱瓶颈、旧情复燃……或许,你就是陈晓荷,他就是魏海东。你们的“婚姻鞋”中满是硌脚的沙子,硌得生疼,因此越走越偏离,如何修补才能让家庭重回原来幸福的路程?
  • 礼仪的力量:让你脱颖而出

    礼仪的力量:让你脱颖而出

    礼仪是生活的需要,是工作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需要。随着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和交往层面的拓宽,社会文明礼仪规范愈加显示出其特有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尤其对年轻人而言,缺乏礼仪修养,必然会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效果。
  • 亿万宠妻:入骨相思谁能知

    亿万宠妻:入骨相思谁能知

    若羽气愤的瞪着天修“离婚吧,我哥不同意我们在一起”天修皱了皱眉“就你有哥哥啊,我哥还不同意我们离婚呢。”次日,若羽把天修哥哥草拟的离婚协议放在天修面前“这是你哥帮我草拟的离婚协议,这下你没话说了吧。”天修立刻十分狗腿的抱着若羽“老婆,我们不要离婚好不好,你想要什么我都可以送你。”若羽指着电视上的帅哥“我喜欢小鲜肉,你送我一个呗”
  • 春秋故事

    春秋故事

    林汉达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语言文字家。他编著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是历史普及读物中的经典,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林汉达先生用丝线串珠的办法,把人事历程连接起来,既重点突出又不使中断,上勾下连,大故事套着小故事,浑然成一体。还有那带“北京味”的语言,讲起来如道家常,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引人入胜,便是这套书的必然结果。
  • 迷魂记

    迷魂记

    这么说,一切都是幻象。而且,不是那种发生在眼前你伸手去摸仿佛就摸得到的幻象。这幻象,像块囊肿,潜伏在五脏六腑的什么地方,地久天长,由她本人日日呵护,慢慢成长,然而你是怎么也察觉不到的。从始至今,发生过什么事吗?凝视,或许只因为不解;同声协气,是因在别人眼中,他们都是异类;酒后的真言,跟胡话其实没什么差别;因自卑而不敢向前——这是最大的一个笑话。
  • 元朝典故编年考

    元朝典故编年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服气精义论

    服气精义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