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3300000002

第2章 元素构成了这个世界(1)

古希腊人说宇宙万物是由“水、火、土、气”四种元素组成,而我们的祖先则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个世界其实是由元素周期表上面的那一百多种元素组成。就是这一百多种元素,构成了这个变幻界。

原子论是化学的伟大进步

一般认为,原子论源于德谟克利特的学说。在牛顿的力学体系建立之后,当时的科学家又对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进行完善推演,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原子论。

提出原子论

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人们的认识是从事物中流射出来的原子形成的“影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与心灵而产生的。

但是,当时的大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反对原子论,因此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一直未被很多人接受。

进入中世纪之后,也有少数的人曾相信原子论。但是中世纪欧洲在这些“科学问题”上,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在起主导作用。而且,“大自然厌恶真空”的教条又非常契合人们的常识,因此,原子论一直处于死寂状态。

原子论的发展

西方文艺复兴之后,自然科学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以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为标志,自然科学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由于法国学者伽森第等人的努力,德谟克利特等人的原子论在17世纪得以复活。然而,此时原子论的推行者们感兴趣的方向已经不仅仅是设想原子如何组成世界,而是如何在原子论的基础上建立起物理学和化学的基本理论。一群天才横溢的科学家开始了对原子学说的研究,笛卡尔、博斯科维奇、塞诺特、波义耳、拉瓦锡等等纷纷对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道尔顿的贡献

在近代原子论的建立中,英国伟大的科学家道尔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通常被看成是科学原子论之父。他把波义耳、拉瓦锡的研究成果,即化学元素是那种用已知的化学方法不能进一步分析的物质,同原子论的观点结合起来。他提出,有多少种不同的化学元素,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原子;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形态等方面完全相同。他还强调查清原子的相对重量以及组成一个化合物“原子”的基本原子的数目极为重要。关于原子组成化合物的方式,道耳顿认为这是每个原子在牛顿万有引力作用下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形成的。在化学反应后,原子仍保持自身不变。尽管现代科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原子本身的物理不可分和万有引力将原子连接在一起的观点,但是道耳顿对原子的定义却被广泛地接受。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所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公元前440年后,即希波战争结束后,希腊奴隶制社会最为兴旺、科学学术活动欣欣向荣的伯里克利时代。他早年一度经商,但由于他童年所接受的教育,使他淡泊名利。他的老师是有学问的波斯术士与加勒底的星相家。

德谟克利特一生勤奋钻研学问,知识渊博。他在哲学、逻辑学、物理、数学、天文、动植物学、医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修辞学、军事、艺术等方面都有所建树。

在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记载中,德谟克利特通晓哲学的每一个分支,同时,他还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画家、雕塑家和诗人。他是古希腊杰出的全才,在古希腊思想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吗

碳是一种很常见的元素,广泛地存在于地壳与大气中。碳在人类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人类生产、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钻石恒久远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它的硬度是刚玉的4倍,石英的8倍。

金刚石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硬度呢?

早在公元1世纪的文献中就有了关于金刚石的记载,然而,在其后的1600多年中,人们始终不知道金刚石的成分是什么。直到18世纪后半叶,科学家才搞清楚了构成金刚石的“材料”。

18世纪70年代至18世纪9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等人进行在氧气中燃烧金刚石的实验,结果发现得到的是二氧化碳气体,即一种由氧和碳结合在一起的物质。这里的碳就来源于金刚石。终于,这些实验证明了组成金刚石的材料是碳。

知道了金刚石的成分是碳,仍然不能解释金刚石为什么有那样大的硬度。例如,制造铅笔芯的材料是石墨,成分也是碳,然而石墨却是一种比人的指甲还要软的矿物。金刚石和石墨这两种矿物为什么会如此不同?

这个问题,是在1913年才由英国的物理学家威廉·布拉格和他的儿子做出了回答。布拉格父子用X射线观察金刚石,研究金刚石晶体内原子的排列方式。他们发现,在金刚石晶体内部,每一个碳原子都与周围的4个碳原子紧密结合,形成一种致密的三维结构。这是一种在其他矿物中都未曾见到过的特殊结构。而且,这种致密的结构,使得金刚石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约3.5克,大约是石墨密度的1.5倍。正是这种致密的结构,使得金刚石具有最大的硬度。换句话说,金刚石是碳原子被挤压而形成的一种矿物。

人造金刚石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因此也就具有了许多重要的工业用途,如精细研磨材料、高硬切割工具、各类钻头、拉丝模等。金刚石还被作为很多精密仪器的部件。

金刚石具有超硬、耐磨、热敏、传热导、半导体及透远等优异的物理性能,素有“硬度之王”和宝石之王的美称,金刚石的结晶体的角度是54度44分8秒。20世纪50年代,美国以石墨为原料,在高温高压下成功制造出人造金刚石。现在人造金刚石已经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中,虽然造出大颗粒的金刚石还很困难(所以大颗粒的天然金刚石仍然价值连城),但是已经可以制成金刚石的薄膜。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且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滑腻感,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石墨中碳原子以平面层状结构键合在一起,层与层之间键合比较脆弱,因此层与层之间容易滑动而分开。

主要作用:制作铅笔、电极、电车缆线等。

富勒烯是于1985年发现的继金刚石、石墨和线性碳之后碳元素的第四种晶体形态。

富勒烯是一种新发现的工业材料,它的硬度比钻石还硬,韧度(延展性)比钢强100倍,它能导电,导电性比铜强,重量只有铜的1/6。

其中柱状或管状的分子又叫做碳纳米管或巴基管。C60分子具有芳香性,溶于苯呈酱红色,可用电阻加热石墨棒或电弧法使石墨蒸发等方法制得。C60有润滑性,可能成为超级润滑剂。金属掺杂的C60有超导性,是有发展前途的超导材料。C60还可能在半导体、催化剂、蓄电池材料和药物等许多领域中得到应用。

“鬼火”是真的有鬼作祟吗

磷在生物圈内的分布很广泛,地壳含量丰富,列第十位,在海水中浓度属第二位。磷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也是人体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稍次于钙,排列第六位。磷约占人体重的1%,成人体内约含有600克~900克的磷。体内磷的85.7%集中于骨和牙,其余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及体液中,其中一半存在于肌肉组织。它不但构成人体成分,且参与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代谢过程,是机体很重要的一种元素。

恐怖的“鬼火”

在田野郊外,晚上常可见到忽隐忽现的惨淡火光,飘忽不定,若隐若现,甚至会跟着人的脚步移动,让人感到毛骨悚然,以为是鬼魂作祟。

关于“鬼火”,在世界各地皆有很多传说。例如在爱尔兰,“鬼火”就衍生为后来的万圣节南瓜灯,安徒生的童话中也有以鬼火为题的故事《鬼火进城了》。日本传说中的鬼怪,亦多有描述鬼火,在绘制这些鬼怪(尤其是夏天出没的鬼怪)的时候,经常会画几团鬼火在旁边。

中国对鬼火的传说也很多,清朝蒲松龄所写的《聊斋志异》中就经常提及鬼火。而民间则认为鬼火是阎罗王出现的鬼灯笼。

鬼火的成因

难道真的是“鬼火”吗?真的是死人的阴魂吗?当然不是,人死了,人体的组成部分将会散为骨骸或灰烬。

德国炼金术士勃兰特在1669年发现磷后,就用了希腊文的“鬼火”来命名这种物质,但该希腊词亦可解作“启明星”。

“鬼火”其实就是磷火,是一种很普通的自然现象。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第九卷》也写道:“磷为鬼火。”

人体的绝大部分组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除它们以外,还含有其他一些元素,如磷、钙、铁等。人体的骨骼里含有较多的磷化钙。人死之后,体内的磷由磷酸根状态转化为磷化氢。磷化氢是一种气体物质,燃点很低,在常温下与空气接触便会燃烧起来。磷化氢产生之后,沿着地下的裂痕或孔洞冒出到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光,这就是磷火,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鬼火”。

那为什么“鬼火”还会追着人“走动”呢?大家知道,在夜间,特别是没有风的时候,空气一般是静止不动的。由于磷火很轻,如果有风或人经过时,会带动空气流动,磷火也就会跟着空气一起飘动,甚至伴随人的步子,你慢它也慢,你快它也快;当你停下来时,由于没有任何力量来带动空气,所以空气也就停止不动了,“鬼火”自然也就停下来了。

在化学史上第一个发现磷元素的人,当推十七世纪的一个德国汉堡商人勃兰特。他是一个相信炼金术的人,由于他曾听说从尿里可以制得“金属之王”黄金,于是抱着发财的目的,便用尿做了大量实验。1669年,他在一次实验中,将砂、木炭、石灰等和尿混合,加热蒸馏,虽没有得到黄金,竟意外地得到一种十分美丽的物质。它色白质软,能在黑暗的地方放出闪烁的亮光。波兰特对制磷之法,起初极守秘密,不过,他发现这种新物质的消息立刻传遍了德国。

德国化学家孔克尔用尽种种方法想打听出这一秘密的制法,终于探知这种所谓发光的物质,是由尿里提取出来的。于是他也开始用尿做试验,经过苦心摸索,终于在1678年也告成功。他把新鲜的尿蒸馏,待蒸到水分快干时,取出黑色残渣,放置在地窖里,使它腐烂。经过数日后,他将黑色残渣取出,与两倍于“尿渣”重的细砂混合,一起放置在曲颈瓶中,加热蒸馏,瓶颈则接连盛水的收容器。起初,他用微火加热,继用大火干馏,及至尿中的挥发性物质完全蒸发后,磷就在收容器中凝结成为白色蜡状的固体。

溴的发现一波三折

常温下溴是棕红色发烟液体。密度为3.119克每立方厘米,熔点为-7.2℃,沸点为58.76℃。溴蒸气对黏膜有刺激作用,易引起流泪、咳嗽。

溴的发现

溴的发现曾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826年,法国的一位青年波拉德,他在很努力地研究海藻。当时人们已经知道海藻中含有很多碘,波拉德便在研究怎样从海藻中提取碘。他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取,再往里通进氯气,这时,就得到紫黑色的固体——碘的晶体。然而,奇怪的是,在提取后的母液底部,总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这液体具有刺鼻的臭味。这件事引起了波拉德的注意,他立即着手详细地进行研究,最后终于证明,这深褐色的液体,是一种人们还未发现的新元素,并把它称为rutile(意为红色),而他的导师约瑟夫·安哥拉达则建议称之为muride,源自拉丁文字murid,意思是卤水。波拉德把自己的发现通知给巴黎科学院。科学院把这新元素改称为“溴”,按照希腊文的原意,就是“臭”的意思。

1825年,德国海德堡大学学生罗威把家乡克罗次纳的一种矿泉水通入氯气,产生一种红棕色的物质。这种物质用乙醚提取,再将乙醚蒸发,则得到红棕色的液溴。所以他也是独立发现溴的化学家。有趣的是,他用这种液体申请了一个在里欧波得·甘末林的实验室的职位。由于发现的结果被延迟公开了,所以巴拉尔率先发表了他的结果。

溴的分布

在所有非金属元素中,溴是唯一的在常温下处于液态的元素。正因为这样,其他非金属元素的中文名称部首都是“气”(气态)或“石”(固态)旁的,如氧、碘,而只有溴是三点水旁的——液态。溴是深褐色的液体,比水重两倍多。溴的熔点为-7.3℃,沸点为58.78℃。溴能溶于水,即所谓的“溴水”。溴更易溶解于一些有机溶剂,如三氯甲烷(即氯仿)、四氯化碳等。

溴在大自然中并不多,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十万分之一左右,而且没有形成集中的矿层。海水中大约含有十万分之六的溴,含量并不高,自然,人们并不是从海水中直接提取,而是在晒盐场的盐卤或者制碱工业的废液中提取:往里通进氯气,用氯气把溴化物氧化,产生游离态的溴,再加入苯胺,使溴成三溴苯胺沉淀出来。

溴很易挥发。溴的蒸气是红棕色的,毒性很大,气味非常刺鼻,并且能刺激眼黏膜,使人不住地流泪。在军事上,溴便被装在催泪弹里,用作催泪剂。在保存溴时,为了防止溴的挥发,通常在盛溴的容器中加进一些硫酸。溴的密度很大,硫酸就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地浮在溴的上面。

同类推荐
  • 世界奇异现象档案录

    世界奇异现象档案录

    奇异现象犹若色彩斑斓的万花筒,点缀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尘封在历史中。它们时而扑朔迷离,时而迷雾重重,时而变幻莫测,时而漏出端倪。阅读过程中,它们或挑战我们的思维极限,或让我们惊呼不可思议,或超出我们想象力之外,令我们热血沸腾、欲罢不能。
  • 探索神秘的大自然:春夏秋冬的奥秘

    探索神秘的大自然:春夏秋冬的奥秘

    春夏秋冬是大自然四种不同的面貌,春有春的颜色,秋有秋的风采,夏有夏的热度,冬有冬的精神。春天的来临是悄无声息的,孟浩然的《春晓》如是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但春的面貌是“掩盖”不住的,冰雪融化,草木萌发,飞鸟归来,处处呈现生机和绿意。夏季,万物繁荣,草长莺飞,鲜花怒放,处处“热情如火”。秋季,一片秋高气爽,处处欢歌笑语,虽然临近寒冬,但收获的喜悦仍然溢于言表。冬季,银装素裹,冰雪连天,万物蛰伏,一片沉寂和冷清。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周而复始在时间中穿行。
  • 人类的生态困境(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人类的生态困境(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本书由谢芾主编,是一本自然科学类读物。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本书包括了人类生活、自然和生态等各种关系的方方面面,从而让青少年了解环境保护对我们的重要性,以环境保护为己任。在《人类的生态困境》里,既有令人感动的环保故事,又有深刻实用的环保知识,它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守护地球家园的忠诚卫士。
  • 考古:考古领域新发现(青少年科学探索营)

    考古:考古领域新发现(青少年科学探索营)

    本书介绍了令人震惊的满城古墓、清昭西陵隐藏的秘密、吕洞宾墓是真是假、虞姬墓到底在哪里、让人生疑的香妃墓、难辨真假的曹雪芹墓、世界上最大的坟墓、埃及法老塞提墓室秘道、沙丘状的巴林万坟岛苏丹的小金字塔等内容。
  • 一本书掌握中国地理

    一本书掌握中国地理

    这是一本浓缩中国地理知识精粹的储备手册。此书不但开阔视野,又可以丰富人的生活情趣。所以说,它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实用佳品。作者根据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史料,编撰成这本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的地理书籍。其内容涵盖历法日历、名山秀岳、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岛屿半岛、河流湖泊、瀑布泉地、沙漠森林、草原湿地、峡谷洞穴、地址公园、自然保护区、特色地貌、考古发现、中华奇景、历史文化名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介等方方面面。让你轻松阅读浩博地理,从而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热门推荐
  • 心理罪(全集)

    心理罪(全集)

    60万读者口碑推荐,中国心理犯罪小说人雷米,正能量出击给罪犯画像、罪与罚的仪式、黑暗心灵的救赎、人与城的和解,套装五册,带你开启一段酣畅淋漓的《心理罪》之旅。包含《暗河》《画像》《教化场》《城市之光》《第七个读者》。
  • 老子说五厨经

    老子说五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名人传记丛书:耶稣

    名人传记丛书:耶稣

    名人传记丛书——耶稣——从平凡人到救世主:“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放开我的小白龙

    放开我的小白龙

    尘归尘,土归土。前日因,今日果。乖徒儿们,随为师打妖怪去!众徒弟身形一抖,不好,师傅又要开始作妖了,快拦住他!
  • 重走通天仙途

    重走通天仙途

    见过穿越的,没见过穿越到自己小说里的!作为《通天仙途》这个世界的创造者,作为这个世界全知全能的神,李贤将如何改变主角被虐的剧情?
  • 猫妻来袭

    猫妻来袭

    她本是奉师之命下山寻亲,顺便抓妖捉鬼,却因被人推下水而‘死’。等她再次睁开眼时竟成猫,还被启灵国皇上捡到。没想到的是惹上了,此生都甩不掉的妖孽。他是黑腹妖孽的启灵国君王,却对一只“小猫咪”情有独钟。他站在房顶上道:“嫁给我可好?”她抬头看去道:“我不嫁。”他挑眉轻笑:“可你腹中已有了本君的孩子,不嫁也得嫁!”她却面无表情:“滚,你挡着老娘晒太阳了。”
  • 达摩心经

    达摩心经

    为了让这本害人的达摩心经从此消失,所以他们到死都没有说出真相,他们死之前将这本书托付跟了夏慕天。夏慕天害怕自己会有一样的下场,可能会连累自己的妻子和肚子里的孩子,于是自己毅然决然的带着达摩心经离开了,自己来到了这座无人的小岛。从那之后,江湖上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传言,达摩心经根本就不存在,而且多年之后,天问也从外公的手里继承了魔教,并且在玲珑的帮助下一举歼灭了止水宫。
  • 我是钢筋工能手

    我是钢筋工能手

    本书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一。本书以钢筋工常用技术介绍为主体,突出钢筋工的操作方法与技巧。主要介绍建筑工程钢筋识图,钢筋材料的基本性能,钢筋的代换,钢筋的配料、成型与绑扎,钢筋的焊接及新型连接技术等内容。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Painted Windows

    Painted Window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之渊源

    龙之渊源

    默默栖身在角落里的她,从不招惹是非,却还是有人看不惯她,只是这些不痛不痒她都没有放在心上,于她而言,不重要的人和事,她向来不会太过在意。只是高考结束后,一份奇怪的offer让她脱离了原来的生活,也让十几年前的真相浮出水面……身负远古龙族的皇者血脉,于她究竟是福是祸?经历过抛弃,欺骗和背叛后的她,原谅与否?忘记与否?最后的最后她又该何去何从?前方茫茫,当一无所有的她迈入绝望深渊,就要成为龙族血脉的傀儡之际,一双冰冷的手臂却在此时强势的将她带离,并狠狠地拽她入自己怀中。“傻瓜,你忘了吗?你还有我,我一直在你的身后,从未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