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3300000028

第28章 印度和印度圣人(1)

在公元前6世纪时的印度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它从政治上分为许多王国、诸侯国及贵族共和国。在文化上,早期雅利安入侵者的后裔并没有同被征服的黑色人种的本地民族完全融合。尖锐的种姓界限把人们分裂成了不同的社会团体,使民族的融合受到阻碍,并且不同的种姓之间不得通婚。

印度各地的低等阶级讲几种不同的语言,而受过教育的上等阶级则都熟悉由古老的雅利安语转变而来的梵语。《梨俱吠陀》以及后来的梵文圣书都受到祭司和贵族宗教般的崇敬。

一、佛陀与佛教

婆罗门教的探讨

婆罗门教或者说印度教是印度雅利安人的古老宗教。我们可以称那些原属于雅利安族的土著为印度人。许多古代的印度人都信仰婆罗门教,并且接受婆罗门教中关于神的粗俗概念、使人变得越来越不满的嗜血的祭司传统和阴郁的人生观。文明的发展促使一批有思想的人对旧思想发出疑问,印度在这一点上如希腊与罗马一样。有些人试图专心致力于宗教的冥想,他们隔绝尘世的一切奢侈和生活的享受,使自己变为苦行僧来寻求救赎。而有些人尝试得更远,他们不仅仅是甘于挨饿,还以种种的痛苦不适来折磨自己的肉体。于是在此基础上,许多“改革家”和“圣人”出现了,他们创立了新的教义,并且宣传新的能够达到心灵宁静的方法。

乔达摩·佛陀

乔达摩王子是宗教大师之中最有名的,也是唯一一个需要我们记住的圣人。他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一生全身心致力于传教。乔达摩是一个“罗阇”(贵族)的儿子,作为年轻贵族,注定了他要过一辈子安逸享乐的生活。他的领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岭的斜坡上,皮肤黝黑的在他父亲稻田里做工的农奴为他提供财富,仆役们听从他的使唤。他可以乘车驰骋、打猎、竞技,满足每一个欲望来消磨他的光阴。可是他却看到命运悲苦的人所过的艰苦生活,他看见了生活的阴暗面。当他看到那些衰老穷苦的乞丐,被恶疾折磨的病人,或是一具没有埋葬的尸体时,他悟到了一个人生的真谛,那便是一切的世人都必须受苦受难,并且迟早要死去。

关于乔达摩的故事广为流传。乔达摩正在因这些阴郁的思想辗转反侧,而他那年轻美貌的妻子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也是他唯一的儿子。当晚,举行了一场极为欢乐的庆贺舞会,而乔达摩却依然心神不安。当全家人都进入梦乡之后,他却从床上起身,悄悄走进妻子的房间,看了他们的婴儿最后一眼,便伴着仲夏的明月,偷偷地离家出走了。

那一晚他骑马远走了,与大多数同时代的印度教徒相同,要想得到心灵的宁静,唯有变成一个苦行者,他深深认同这一观点。他穿上乞丐的破烂衣裳,虚心而忠诚地倾听着婆罗门僧人们的宣讲。但他依然没有满意。他甚至不进饮食,任凭自己的身体因绝食而衰弱,摒弃了一切生活的享受,但这一切却仍是枉然。

某日,正当乔达摩在一棵大树下乘凉时,他的心中默想着他是如何舍弃了财富、家庭、爱情以及人生的一切享乐,他忽然感觉把一切事情看得更透彻了。他满怀喜悦地站起来,告诉他的朋友们,他得到了真理的启示,人群密集地站在他跟前,听他宣讲。人们虔诚地赞颂乔达摩为“佛陀”也是“大觉者”,并且是真理的灵魂教师。

他和他的门徒们穿着黄衫并随处乞食,游走在恒河流域,传播新的教义。乔达摩三十五岁成为了佛陀,开始宣扬佛教。后来佛教以不同的形式风靡印度大部分地区,甚至越过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进入西藏和中国,并且又渡海传到了锡兰(今斯里兰卡)、日本和马来群岛。

佛陀的教义

佛陀如同时代的其他宗教讲师相同,以言语为主要传教形式(或许是因为当时印度地区还并没有文字普及),但是他的教徒们却极其细心地背下了教义代代相传,所以他的教义是在他死后两三代才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

佛教的精华可以归纳为“四圣谛”:生命中充满的忧愁与痛苦,此为其一;忧愁与痛苦来自于我们的欲望,此为其二;烦恼只能通过“涅槃”才能得到解脱,此为其三;只有通过“八正道”才能完成涅槃,此为其四。

涅槃被解释为宁静之意,是灵魂不受干扰的宁静。要达到涅槃,便要求一个人能从自己的心灵中消除一切野心、恶念、安逸的追求和对于来生的欲望,甚至是消除今生一切的希求、骄傲与愚昧。

涅槃之说与婆罗门教的信仰轮回是吻合的,意思就是一个人来生可能会发生种类身份的变化,因为人们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导致了下一次轮回中肉体形式的改变。这也将意味着一个痛苦的来生。而唯有涅槃,能使一切欲望灭绝,救人免于重生。换句话说,如若一个人能够完全信奉佛教,并努力达到涅槃,他便可免于重生。

佛陀认为必须通过八正道才可以达到涅槃,所谓的八正道即为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佛陀的四圣谛与八正道和斯多噶派哲学极其相似。它们的确高尚,并且其中寓有大智慧。佛陀的道义引导人们竭力避免伤害别人,根除错误,抑制激情,克服愚昧。而受过基督教思想熏陶的人们,却很难正确理解涅槃,他们认为涅槃似乎像一盏吹灭的明灯般阴郁。

二、印度接触近东地区

亚历山大的入侵

佛陀宣告他的八正道之后的两个世纪,亚历山大开始侵入印度。当亚历山大自西北方侵入印度时,印度的政治权力分散,由雅利安人(或许现在应该称他们为印度人)的小诸侯国构成;印度掌握了从近东传入的字母,这大概是通过阿拉伯商人传进来的。除此之外,印度文明进步缓慢。

时间推移到公元前327年,此时亚历山大帝国已经成功征服了马其顿,并用他们的长矛攻击波斯全地,他的士兵久经战阵,面目晒黑,骁勇善战。此时亚历山大又率领士兵们越过兴都库什山脉,凶悍地从山上杀下去,开始猛烈袭击印度,最后成功到达印度河。第二年初,亚历山大大帝想要继续渡河征战,他命他的方阵军用船只搭起一座浮桥,渡河行进,侵占了今天称为旁遮普的那一部分领土。胜利已经像往常一样向他微笑,但是那些疲惫不堪的士兵却再也不肯前进了,无奈的亚历山大还是被迫撤军。

亚历山大让马其顿总督直接统治印度河以西的地方,使原有诸侯国国王作为他的副王来管辖河东被征服的狭长领土。然后他却顺着印度河扬帆入海,心中略感惋惜,当舰队沿海驶行的时候,他又率军登陆,返回波斯。

他这次的入侵时间很短,范围也不广,仅仅碰到印度的西北边缘。但是它却是印度与希腊世界接触的开端,具有深远的影响。自此,希腊化的工业制品、美术与思想,都经过印度河输入印度。印度建筑开始流行采用石头,连佛像也开始用石头来雕刻;希腊化的宗教信仰也渗入了印度。政治上也是如此,后面将会讲述亚历山大入侵印度后所留下的痕迹。亚历山大的角色开始被印度的王侯们扮演。

旃陀罗笈多

印度有一位叫旃陀罗笈多的国王,他建立了孔雀王朝,旃陀罗笈多对亚历山大的事迹十分熟悉。他急切地想模仿这位马其顿伟人,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征服者。这位孔雀王子招募了好战的蛮族,组成一支强大的军队,并且自我宣布成为中印度北部的领袖。当这个消息传到叙利亚,亚历山大的手下将军之一,被称为“征服者”的塞琉古,感到十分愤怒,他立即率军迅速东行,准备来扑灭这个狂妄的暴发户旃陀罗笈多。意料不到的是,这个印度狂人竟把塞琉古打败了。因此,旃陀罗笈多不但赢得了印度河和河西岸山岳地带,成为无可争辩的主人,还娶了一位白色皮肤的妻子,也就是塞琉古的女儿。

同类推荐
  • 汉明帝刘庄传

    汉明帝刘庄传

    汉明帝刘庄,庙号显宗,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个儿子,母后姓阴名丽华。当初,光武帝刘秀在长安求学时,曾见到朝廷的执金吾,在街上出巡时的威仪,非常羡慕,感叹道:“任宦当做执金吾。”又一次,在去新野姐夫邓晨家中时,恰巧遇见了一位貌美的少女,名叫阴丽华。刘秀惊为仙女下凡,不禁叹道:“娶妻当得阴丽华。”
  • 扬帆大明

    扬帆大明

    落魄富二代沈崇名横空出世,运筹帷幄短短数载间位置中枢。他是锦衣卫,率领精兵强将专治各种心怀不轨、玩弄阴谋的野心家;他是人间财神爷,莅任海事衙门总督,开海禁通商贸赚尽天下真金白银;他是多情种子,纠缠于武艺高强的小师妹,娇蛮无礼的大小姐,善解人意的清倌人,为父报仇的女刺客之间……有人说,他是心机深沉玩弄权术的奸臣;有人说,他是赤胆忠心一心为国的贤臣。沈崇名笑着说:No,咱只是个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喜欢数银子、爱好泡美女的实在人。风云莫测的官场、神秘狠辣的无为教、凶残自卑的倭寇,喜好打劫的俺答,再加上无敌幸运星主人公,让大明天下热闹非凡。
  • 亦云回忆

    亦云回忆

    沈亦云是民初政坛风云人物黄郛之妻,见证了现代史上风起云涌的中国政治。本书是研究民初政坛的一手史料,价值极高。黄郛在辛亥革命前后,与孙中山、陈其美、黄兴等人关系密切,并与陈其美、蒋介石结为义兄弟,但他却不是国民党员。在北洋政府中,他先后一直担任重要职位。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中,他是幕后人,扮演了重要角色。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后,他又立即成为蒋氏的政治灵魂。从这本回忆中,我们能够了解黄郛的性格和应世处事之道,见证黄氏的理想是要讲辛亥革命未完成的事业继续完成。亦能看到作为对蒋介石施政影响极大的人,黄郛的艰难处境,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蒋介石最终失败的原因。
  •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本书讲了一部抗战史,本书的作者翻阅大量的资料,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历史已经过去,现在走在大街小巷,依然可以看到当年那场战争留下的种种痕迹——都市中随处可见的慰灵碑、墓园中大片四棱尖顶的墓碑,都在无言地述说着对那场战争渐渐消逝的记忆。
  • 欧战前后:国人的现代性反省

    欧战前后:国人的现代性反省

    《欧战前后:国人的现代性反省》内容简介:欧战后的欧洲,人们对社会文化危机的反省,存在两个取向: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一是反省现代性,它集中表现为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批判理性对人性的禁锢,转而强调人的情感、意志与信仰。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思潮东渐的研究,成果丰硕,而对于反省现代性思潮在中国的反响,研究却十分薄弱。
热门推荐
  • 重生女王,总裁千亿追妻

    重生女王,总裁千亿追妻

    【全文完】上一世,她为爱不惜一切,为了他就连母亲最后的遗产都给了他投资。五年等待,五年痴情,没想到却养出了一个渣男!渣男和她的妹妹五年前就在一起了!而且还共同孕育出了一个孩子!心灰意冷,她决心报复!结果却是被渣男渣妹联手杀死……*重生一次!那个男人重伤奄奄一息之时,她情急之下居然进入了隐藏在她身体里的随身空间!空间里不止有灵草灵药,还有着一个盛产钻石,翡翠…的矿洞!从此她用灵药炼药医病,用钻石翡翠开公司投资,样样不少!从底层的商家小姐,摇身一变成为了人人口中神秘的钻石翡翠大亨……*盛大宴会上,面对渣妹的挑衅,渣男的不要脸!她面带笑容镇定自若,轻柔的挽住身旁冷若冰霜如同神邸的男人,大庭广众之下秀起了恩爱……*【本文无初恋,无低级误会,男主会和女主携手,相信彼此,共走天涯!】
  • 求娶上神

    求娶上神

    兮归是远古神祗应劫后存活的为数不多的上神之一,其本体乃是父神于二十几万年前亲手雕刻的一尊石塑,地位极其尊贵。然而不似其他本体为活物的神仙,她没有心,因此又被称之为最无情之神。当无心的兮归遇上生性淡漠的父神嫡子慕寻,二人之间又会延伸出怎样的故事?真正无情的,又会是谁?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无心石头与淡漠上神的JQ发展史,有搞笑,有煽情,有狗血,众位看官跳坑前请自带避雷针,咳咳,慎入,慎入。声明(必看:作者笔名:长安,后changan为拼音注:封面图片来自网络,如能告知我原图作者,万分感谢。
  •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道德真经论

    道德真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道狂龙

    仙道狂龙

    他是一个凡人出生,他没有天才该拥有的资质,然就这样的一个凡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修道,创世,空间,宇宙,道本是悟,凡人修仙,一切尽在仙道狂龙。灵根:苦灵根、准灵根、人灵根(灵根)、地灵根、天灵根主角:曾浩(准风灵根)道号:混沌天尊用名:鸿钧道人又名:鸿蒙老祖
  • 军转干部

    军转干部

    市府大院最大会议室能坐两百人。市级四套班子领导三十来人,区、县和市直部门党政正职百来号人,加上工作人员和记者,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一般不超过一百五十人。可今天会场座无虚席,尤其是前区五十名参会者个个胸佩大红花,格外醒目。曹海不爽。胸口的花映得他难受,记得上次戴同样的花是二十年前,那是应征入伍,他一样不爽。当时村里的小伙子大姑娘都忙着到广东、深圳打工挣钱,没哪个傻子愿意当兵,他是被父亲从半道截回来的。
  • 颐希为贵

    颐希为贵

    【1V1】世间最为尊贵的神凰,在沉寂了千万年后,终得涅槃重生。神女为希,在完成创世大帝嘱托的过程中,与天界太子颐恒展开了一段你追我赶的爱情角逐。凰希:“你是从什么时候喜欢我的?”颐恒:“见到你的第一眼时。”凰希:“我那时还骂过你……”颐恒:“我知道。”凰希:……神凰降世,一枕万年,大梦无边……本文反转颇多,欢迎书友们踊跃跳坑,入股不亏!
  • 优秀小学生应该诵读的好句好段

    优秀小学生应该诵读的好句好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加速到来,以及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成了一件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事情。一代伟人邓小平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确如此!素质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见闻的年龄,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也有很强的可塑性,必须抓住这个阶段对他们着力进行培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将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 寂寞英雄

    寂寞英雄

    《寂寞英雄》是一部表现家族恩怨和时代命运的革命题材,革命桐柏山太平镇淮源盛大商号的二少爷张世杰,长期坚持地下工作:由他引上革命道路的进步青年杨紫云和朱国柱,则被党组织安排从事秘密工作。战火纷飞的年代,相爱的人被迫分离。折磨着他们的,不是国难家仇的现实中彼此天涯相隔,也不是为共同的信仰不得不压抑下的刻骨相思,而是对方敌友莫辨、扑朔迷离的身份,是阴谋算计中的爱恨两难,亦是多难人生中那难以把握的命运。
  • 墨画卷

    墨画卷

    古墨淡淡向我招手,说:“一画,你来。”他眼中画卷杀意腾腾,墨色成了血色。他说:“你师父不教你杀人,我来教你。”他手起掌落,面前之人惶惧的眼渐渐灰暗空洞。直到我将剑刺进天词师兄身体,才惊觉此生已陷入古墨掌心再也无法逃脱。这江湖是层层叠叠、布满假象的,只用眼睛不得看清,需得学会用心来看。能够看清第几层,全看道行深几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