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5100000002

第2章 题词

古人百艺,皆传之于书,独无传造园者何?曰:“园有异宜〔1〕,无成法〔2〕,不可得而传也。”异宜奈何?简文〔3〕之贵也,则华林〔4〕;季伦〔5〕之富也,则金谷〔6〕;仲子〔7〕之贫也,则止于陵〔8〕片畦。此人之有异宜,贵贱贫富,勿容倒置者也。若本无崇山茂林之幽,而徒假〔9〕其曲水〔10〕;绝少“鹿柴”〔11〕“文杏”〔12〕之胜,而冒托于“辋川”〔13〕,不如嫫母〔14〕傅粉涂朱,只益之陋乎?此又地有异宜,所当审〔15〕者。是惟主人胸有丘壑,则工丽可,简率亦可。否则强为造作,仅一委之工师、陶氏〔16〕,水不得潆带〔17〕之情,山不领回接之势,草与木不适掩映之容,安能日涉成趣〔18〕哉?所苦者,主人有丘壑矣,而意不能喻之工。工人能守不能创,拘牵绳墨,以屈主人,不得不尽贬其丘壑以徇〔19〕,岂不大可惜乎?此计无否之变化,从心不从法,为不可及;而更能指挥运斤,使顽者巧、滞者通,尤足快也。予与无否交最久,常以剩水残山,不足穷其底蕴,妄欲罗十岳〔20〕为一区,驱五丁〔21〕为众役,悉致琪花瑶草〔22〕、古木仙禽,供其点缀,使大地焕然改观,是一快事,恨无此大主人耳!然则无否能大而不能小乎?是又不然。所谓地与人俱有异宜,善于用因,莫无否若也。即予卜筑〔23〕城南,芦汀柳岸之间,仅广十笏〔24〕,经无否略为区画,别现灵幽。予自负少解结构,质之无否,愧如拙鸠〔25〕。宇内不少名流韵士,小筑卧游〔26〕,何可不问途无否?但恐未能分身四应,庶几以《园冶》一篇代之。然予终恨无否之智巧不可传,而所传者只其成法,犹之乎未传也。但变而通,通已有其本,则无传,终不如有传之足述。今日之国能〔27〕,即他日之规矩,安知不与《考工记》〔28〕并为脍炙〔29〕乎?

崇祯乙亥午月朔,友弟郑元勋〔30〕书于影园〔31〕

【注释】

〔1〕异宜:指在不同条件下,建成的园林各具特色。

〔2〕成法:已经固定下来的法则,前人制定下来的一些制度。

〔3〕简文:指南朝梁简文帝的文章。简文帝名萧纲,文才非凡,最善诗赋,有《梁简文帝集》存世。

〔4〕华林:指华林园。

〔5〕季伦:西晋有名的富豪石崇,字季伦。此人生性贪婪,聚财颇多。

〔6〕金谷:晋代富豪石崇在河阳修建了一座别墅,风格兼有古代庄园和园林的特点,取名金谷园。里面有上万株柏树,楼阁、观宇、溪池、鱼禽等,无所不有。

〔7〕仲子:战国时期齐国人陈仲,也被称为田仲。相传出身于贵族之家,哥哥叫陈戴,有封地,每年得到的俸禄粮米多达几万石。陈仲感觉食之有愧,断然离开家,带着妻子到当时的于陵定居下来,靠妻子编草绳、自己编草鞋为生。

〔8〕于陵:今山东长山一带。

〔9〕徒假:只是借用。

〔10〕曲水:指曲水流觞,古时人们在农历三月三举行的集会风俗,和如今的郊游野炊类似。此处代指山水名胜。

〔11〕鹿柴:原意指把篱笆上的竹木削尖,捆绑在一起做成像鹿角一样的栅栏。这里指唐朝王维辋川别业里的一个景点。王维曾作诗《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2〕文杏:杏树的一种,用来指代优良美好的树木。文杏馆也是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

〔13〕辋川:初唐诗人宋之问在辋川山谷建造的一个山庄,后来王维在此基础上营造了辋川别业,今已不复存在。在诗文载录中可以看出,它是一座既富自然之趣又具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

〔14〕嫫母:传说中黄帝第四个妃子,相貌非常丑陋,不过为人贤良淑德。

〔15〕审:通“慎”,慎重考虑。

〔16〕工师、陶氏:木工和瓦匠。

〔17〕潆带:流水环绕流动的样子。

〔18〕日涉成趣:形容在园林里享受到了山林之趣。

〔19〕徇:迁就,妥协。

〔20〕十岳:泛指天下的著名山脉。

〔21〕五丁: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五个大力士。

〔22〕琪花瑶草:神话传说中虚构的奇异花草。

〔23〕卜筑:选择地点建造园林和房屋。

〔24〕十笏:笏,古时官吏上朝时拿在手里的狭长朝板,用来记录上奏事宜,一般用象牙或竹木做成,有一尺多长。这里用笏形容空间狭小。

〔25〕拙鸠:像斑鸠那样愚笨。形容自己的愚笨。谦辞。

〔26〕小筑卧游:用欣赏山水画比喻在园林里游览赏玩,指在精致园林里,不用跋涉,也能欣赏到奇山秀水。

〔27〕国能:高超技能。

〔28〕《考工记》:《周礼》一部分,主要记录了上古时期百工做活的事情。

〔29〕脍炙:原指切得很细的烤肉,后来形容诗文受欢迎程度。

〔30〕郑元勋:明代画家,工诗善画。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官至清吏司主事。

〔31〕影园:计成设计的一座著名园林,在当时的江都县城南,即今江苏扬州。建在山水之间,可见山影、水影、柳影,故名影园。

【译文】

古时发明的各种技艺,都有著述传于后世,为什么唯独缺少建造园林的书籍呢?有人说:“园林建造,有人、地的因素制约,没有固定章法可循,因此无法把建造园林的方法写成著作流传后人。”

什么是“异宜”呢?南北朝时,梁代简文帝尊贵无比,建了富丽堂皇的华林园;西晋的石崇用他的巨额财富,建了奢侈之极的金谷园;战国时齐国的陈仲子,非常穷苦,只能在于陵拥有一个小小的菜园子;这便是人和人之间的“异宜”。人有穷富贵贱,所以与之相配的园地在规模和风格上也有差别,这是不能随便颠倒的。如果没有层峦叠嶂的幽雅之形,而非用“曲水流觞”这样的雅称;没有“鹿柴”“文杏”般的景致,却要冒用“辋川别业”那样的美名,这不是和丑陋的嫫母涂脂抹粉一样,反而变得更加丑不可睹吗?因此,各处的地理条件不同,在设计园林的时候,也要随之变化,这个道理需要建造者慎重考虑。

只要园林主人丘壑在胸,那么园林的布局建造,既能奢华,也能简朴。否则勉强建造,所有的事情交给那些木工瓦匠,势必出现园林里的水流没有回环萦绕的趣味,而园林里的石头也失去映衬接应的气魄,草木缺乏掩映露藏的形态,没有优美的山水,园林主人怎么会领略到“日涉成趣”的美好呢?让人烦忧的是,有些主人心里勾画得很好,却无法让工匠领会他的意趣,工匠就墨守成规不创新,主人只能委曲求全,放弃自己的山水意象去迁就他们,这样不是非常遗憾吗?

计无否主持园林建造的时候,能够机智地应对不同情况,懂得建造规律又不死板硬套老方法,这是普通的匠人超越不了的;他更长于在现场指挥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技巧,能把那些顽石变得灵奇,让那些沉闷的空间变得灵动,这些都是他的作品深得人心的原因。我和计无否结交很长时间了,常感觉小园林里的造景工作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他的才能,因此总想把天下名山合于一处,把神话里的五个大力士给他驱使,搜罗世间所有的花草树木和奇异的鸟禽,给他布置山林之用,使得这世界的样子焕然一新,这才是让人称心的好事啊,可惜的是找不到这样的人!这么说,计无否是不是只能建造大园林而不能设计庭院呢?不是这样。正如之前所说,地理条件和园林主人的客观原因是不一样的,能把这些不同条件整合好,来规划布局,没有人可以和计无否相提并论。以我建在城南的影园为例,它位于芦花汀和杨柳岸之间,非常狭小,被计无否稍加设计,就变得很有空灵幽雅的意味。

我自认为在园林建造方面,还算是内行,但和计无否比起来,那就是不会垒建鸟窝的笨斑鸠了。天下有很多名人雅士,想建造一个小园林好用于休憩游览,怎么能不向计无否请教呢?不过恐怕他没有分身之术,应对四方的邀请,所以只能写本《园冶》来帮助指点造园人了。

不过,我还是认为计无否真正的造园智慧没有办法传授,书里只能讲些实践得来的成法,这种传播造园技艺的方法和不传授差不多。不过,看书的人可以机智地把书里的教条运用到实践中,在基本技术上加以变化,这样一来,无传就不如有传好了,因为有了书,人们在建造园林时就有本可依了。计无否堪称国内最好的造园高手,他的这本书也能成为后人造园参照的法则,谁能说《园冶》不能和《考工记》一同被后人称颂并承传下去呢?

崇祯八年(1635年)五月初一,友弟郑元勋写于影园

【延伸阅读】

郑元勋,生于1598年,卒于1645年,今江苏扬州人,明代著名画家。崇祯十六年(1643年)考中了进士,官至清吏司主事。

郑氏家族在扬州算是名门望族,郑元勋自幼喜好山水竹木,工诗善画。他的山水画师法元代吴镇,在山水小景方面尤为出色,为当时江东名流。1640年江南曾遭大饥荒,郑元勋号召郑氏家族捐赠财物,为灾民捐出一千余石的粮食,建立一个施粥点,赈济百姓。他和当时著名的画家董其昌关系极好,和著名造园师计成也志趣相投,后曾邀其为自己设计建造了著名的私家园林影园。

郑元勋是个悲剧人物,影园建成后没过多久,就干戈四起。战乱之中,郑元勋好心出城与乱军说和解围,遭到官民误解被杀,含冤惨死。后经史可法查证,冤情大白,但江都郑氏一门,从此衰落。郑元勋让后人记住,更多的是因为那座影园。

【名家杂论】

明崇祯年间,在建造园林方面极为出色的造园师计成,受扬州名士郑元勋之邀,为郑元勋建造园林。《扬州画舫录》记载,在园子建造初具规模的时候,郑元勋的好友,当时著名的画家董其昌到扬州拜访郑。郑元勋让董其昌为此园取名,董看该园咫尺山林,却纳多方胜景,且园中山水绿柳之影婉然动人,便以“影园”命名。

后来,郑元勋用画家的情怀与审美意识,悉心料理着这座本就清雅精美的园子。对园子后期的加工,郑元勋就如自己作画时一样,馆池花木屡建屡更;影园如画,其朴野之趣便是画的灵魂。遗憾的是,时光轮转至康熙中期,郑氏家族家道衰微,影园也开始荒废。到民国之时,几已无存,仅在园址屿上留三五渔家,结屋渔耕。沧桑之感,颇似“犹有白头园叟在,斜阳影里话当年”。

后人多为扬州八大名园之一的影园感到可惜,也有重建的建议不断被提出。从影园的占地面积和耗资来说,重建是可行的。然而园林之美,多在意趣。想当日它的引人之处,是山影重重,柳影娉婷,加之水影粼粼。如今再看,西边山冈已夷为平地,即便亭榭散落也难觅朴野之趣。水、柳俱在,若无青山做伴,也意趣全失。如此一来,影园无影,又怎能重现当日风采?最重要的是,旧时影园之气度,在于名士聚集,纷纷题诗写句,为此园增添无限文人风雅之情。这些墨迹提高了此园品位,也是历史的印记。如今园毁,墨迹亦随雨打风吹去,重建难复旧日品格,不如暂且留一处空白的念想,于梦中重会影园吧。

同类推荐
  • 四库全书精编2

    四库全书精编2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被誉为“中医临床医学之祖”。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依内容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等,共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最为重要的经典,堪称儒家思想第一书。《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热门推荐
  • 内训

    内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5)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欧阳先生请饶了我吧

    欧阳先生请饶了我吧

    前世为了抢回女儿抚养权,她深夜前往前夫的办公室找寻机会,却没有想到被渣男渣女害死了。重生归来,她一心两用,仇要报,爱要谈,她要渣男渣女活着比死了还痛苦,自己还要好好活一回。
  • 奥秘世界3

    奥秘世界3

    地球的年龄是多少?百慕大为什么被称为“魔鬼三角”?为什么会有“水往高处流”的现象?动物有哪些特异功能?鲸鱼为何会“集体自杀”?人类的寿命极限是多少?“法老的诅咒”为什么一再应验?比萨塔为什么斜而不倒?面对信息化时代知识学习问题的挑战,加强课外知识体系建设,提高课外阅读的科学性、健康性、先进性以及趣味性,不仅重要,而且极其紧迫。在人类的科学尚不发达时,人们囿于知识的局面限,对自身及周围的种种现象,只能靠主观的猜测与揣摩;当人类的科学知识水平获得空前大发展以后,很多过去遗留的难题,都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又发现了更多的有关这个世界目前仍无法解释的奥秘。
  • 使孩子心灵健康的108个好故事

    使孩子心灵健康的108个好故事

    本书可以让孩子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从这些简短的故事中获取人生的智慧:遇到困难要坚强勇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迎刃而解;做错了事情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对待同学和朋友要真诚友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关心。一本好的故事书,使孩子们懂得无数受益终生的道理。
  • 哈佛学不到的153条人生经验

    哈佛学不到的153条人生经验

    本书从人生实践的得失成败中,总结出适合现代年轻人的人生经验,包括做人与处世的经验、职场竞争与谋求晋升的经验、识别人心与交良友的经验、抓住机遇与避开陷阱的经验等等。每一条人生经验都是前辈们用心血换来的金玉良言,每一条经验简约而不简单,深刻而不晦涩。
  • 红线泣

    红线泣

    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主角。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Poor and Proud

    Poor and Prou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国两晋南北朝:群雄并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群雄并立

    这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三国两晋南北朝:群雄并立》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天下三分,如三足鼎立,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泰始元年,司马炎取代曹魏,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建武元年,司马睿在建业重建晋朝,史称东晋。东晋王朝灭亡后,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与北方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合称南北朝。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1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1中篇小说卷

    吴义勤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1中篇小说卷》选取了1991年优秀中篇小说七篇,包括方方、莫言、贾平凹、苏童、刘震云等作家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图书主编为中国最权威文学研究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以专业的眼光严格遴选年度最值得阅读的中篇小说,并附有专业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