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0900000001

第1章 被误判中国经济格局(1)

中国经济一直增长很快吗?

人都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错!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并不快,快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加速度”,我国经济高速增长60多年,现在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即使与亚洲四小龙比起来也有非常大的差距。

看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是高还是低,我们一定要选好参照国,我国不能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也不能与那些政治混乱,不注重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比。其实只要将我国的经济增长情况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的同期情况进行一些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实际情况与我们想象的太不一样。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7%,但是由于当时农业占比较大,如果单算工业经济增长率,应该在年均10%以上;改革开放后的1978年到金融危机前,年均增长率为9.8%,这是以人民币计算的结果,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大幅贬值,如果采用美元计算,那么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比这一数据要低的多。

日本的高增长时期是从1955年开始的,日本从1955年到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期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0.1%,而神武景气期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12%以上,实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1961年至1970年”经济平均年增长率为11.6%,可见日本一直是高速增长。

亚洲四小龙高速增长时的经济增长率在也10%以上,且年经济增长率在10%以上的年份非常的多。比如台湾在1964年到1987年的23年高速经济增长期中,有12年经济增长率在10%以上,其中有8年在11%以上。而我国经济增长率超过10%的年份非常的少,即使超过10%,也只是刚刚超过,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并不高。

中国货币购买力一直是负增长

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说,我们并不关心CPI是多少,也不关心汇率是多少,我们关心的是自己拥有的货币或存款的购买力。如果价格涨幅超过了工资涨幅、那明显意味着货币购买力变小。如果我要买房子,那货币的购买力显然也要被房地产价格衡量。

在经济统计中货币购买力的升降,对内以通货膨胀率来衡量,对外则用汇率来衡量,然而这两项数据与普通百姓的感受相差太大。

货币贬值陷阱

由于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非常快,中国的有钱人非常注重货币的保值,而银行存款利率非常的低,显然不能达到保值的功能,因此中国有钱人都将自己的钱用于购买房地产,因为从中国发展的大趋势来看,房地产的保值功能是最好的。因此货币购买力的下降也是中国炒房严重的重要推手,而房地产价格的飙升,又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了通货膨胀,因此中国面临着“货币购买力下降-买房保值-房地产价格飙升-货币购买力再次下降”的恶性循环。

人民币总体贬值厉害

在货币的对外购买力方面,虽然近年我国的货币有所升值。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总体来看,中国的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六、七倍,也就是中国货币的对外购买力下降了六、七倍,而美元自身也处在不到贬值的状态,如果将美元自身的贬值计算在内,那么中国的货币贬值的更加厉害。

日本、德国、亚洲四小龙都经历过货币升值,而货币升值则意味着货币的对外购买力增加,以日本为例子,日本的货币则一直处于升值状态,战后日元实行固定汇率时期的定价为360:1,而现在日元对美元汇率则在90:1左右,因此日元已经累计升值近4倍。其他国家如德国、亚洲四小龙都存在货币升值现象。如果将人民币与日元进行比较,那么人民币在改革开放后已经贬值了几十倍,这一点与民众的直观感受也是一致的。

中国劳动生产率提升缓慢是导致货币贬值的根本因素抛开人为对汇率的干预外,货币的升值实际是本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表现,在排除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货币的币值只与这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情况有关。人民币不能与世界主要货币保持同步升值是因为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落后于国际主要货币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其次我国在2005年以前实行的是比较优势发展战略,这种战略不注重劳动生产率的改善。而在国际上由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进入发展高潮,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都蓬勃发展,大规模应用,因此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上升的非常快。以美国为例子,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崩溃,这一方面是由于日本及德国等制造业强国的崛起导致贸易平衡转变。但从另一方面即背后深层次原因来看,实际上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大幅下滑直接导致了美元与黄金双挂钩体系本身缺陷的爆发,并进而引起布雷顿体系的崩溃。同理,美元在1995年至2002年出现强势,而这一时期的美元强势无论是利差还是贸易赤字均无法解释,从根本上看,这段时间的美元强势是由于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所致,因为美国1995年至2000年的长期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达到了2%,是30年最高水平。

让货币实质升值比GDP增长更重要

因此,经济增长归根结底是靠劳动生产率的改善,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这个国家的货币币值自然处于上升态势,对于民众来说,则是货币的购买力提高了,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与美元的汇率是一比一,如果我们一直保持人民币对美元一比一,中国早已成为发达国家,如果我们与日元同步升值,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必然到回到依靠劳动生产率提升上来,这才是良性增长,是发展经济的根本之道。

其实即使这样,我们也没有必要悲观,因为经济如果一直保持着一个比较高的“加速度”前进,那他的速度终归是可以上来,而现在的中国也基本到达到了这样的临界点,以前美国经济增长1%比我们增长10%增长的绝对值都要大,因此我们与美国的经济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一直在加大,而以后这个局面就要扭转过来了,因为美国的人均GDP为4万美元左右,中国人均GDP为4000美元左右,如果美国经济平均保持1%的增长,我们保持平均10%左右的增长,那么在短期内我们就可以实现两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持平,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临界点,过了这个临界点,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差距也就从“不断拉大”,进入了“不断缩小”的区间,这才是真正的赶超美国的开始。

误判二:中国人真的不消费吗?

近年中国储蓄率大幅上升,其原因并非如国外研究者所言的“中国家庭储蓄过快增长”,中国家庭储蓄占GDP比重相对稳定,基本保持在20%上下,波动不大。与处于同等发展水平的经济体相比,并不算高,因为中国人还需要为其退休生活、子女教育、健康突发状况储备资金,而政府的社会保障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设起来的。

学者们将储蓄率与消费率的关系想的太简单了

现在,人们喜欢将储蓄率和消费率混在一起讨论,好像是高储蓄必然导致低消费,或是低储蓄是因为高消费,并有人将中国消费率低的问题,解释为中国的高储蓄率的原因,而将美国的储蓄率低,解释为其高消费原因,而其实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在金融不发达的时代,消费率和储蓄率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为人们的剩余收入除了进行储蓄,别无选择。消费率与储蓄率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也就是消费率低,则储蓄率必然高,消费率高,则储蓄率必然低。

而今天,金融业如此发达,人们的剩余收入,除了储蓄,还可以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或是住房等实物资产。上面的理论早就不成立了。中国目前金融业还不够发达,而美国正好相反,属于金融业极度发达。

美国储蓄率低但民众持有有价证券多

美国人虽然储蓄少,但拥有的证券资产多。在中国股市最牛的时候,中国的股民人数也才占到中国总人口的7%,而美国股民人数一般维持在美国总人口的50%左右,而且美国三分之二的家庭持有有价证券。

比如一个美国人和一个中国人同时收入1万元,假设两人除了日常开支外都剩余了5000元,而中国人将这5000元存到银行,而美国人用这5000元买了股票,因此这个中国人的储蓄率为50%,而这个美国人的储蓄率为0,事情就是这样的简单。美国人将自己的剩余收入购买了证券资产,而中国人将这些钱存到了银行,这也就是中国人储蓄率高、美国人储蓄率低的最根本性原因。而中国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在解释中国的高储蓄和美国的低储蓄时时,都忽略了这一点。

贫富分化也会导致高储蓄

还有一个中国学者们很少提及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的贫富分化也是导致中国储蓄率升高的原因,贫富分化使社会财富向富人集中。如果这些钱财富握在穷人手里,则可以形成消费,而如果掌握在富人手里,那大部分形成储蓄和投机。

2001年到2003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并不快,但是居民储蓄却大幅增长,关键就是那几年我国贫富分化加剧。而近几年居民储蓄一直比较平稳,也并不是我国的贫富分化没有加深,而是近几年中国资产泡沫化为很多富人提供了投资渠道,原来用于储蓄的钱变成了房子或股票。

储蓄永远是富人占大头,曾经有数据表明,中国20%客户的存款占到了中国存款总量的60%,真正工薪阶层的存款非常少,且以短期存款为主。同样金融危机后美国的储蓄率开始上升,有学者将其解释为美国人学会了节俭,这种解释也是错误的,而是金融业不景气,美国富人将自己的收入从证券市场暂时转移到了银行,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因此中国储蓄率高是因为中国金融不发达,美国储蓄率低是因为美国金融太发达。

解释完了储蓄率,我们再开消费率的问题,我们首先看消费率数据是怎么得出来的?

GDP=投资+消费+净出口

消费率低主要是指我国消费在GDP构成中占比较低,目前中国的投资和消费各占GDP的45%,合起来占到GDP的90%,净出口占到GDP的10%,这是中国GDP在金融危机前的结构比例,金融危机时投资占比会有所增大。

因为净出口在中国经济中占比太小,不会对经济产生太大的影响,撇开净出口不谈,我们看投资和消费,投资和消费是一个跷跷板的两头,如果要想提高消费占比就必须压低投资占比。

在分析投资率的章节中,我们讲到,中国的投资率高主要是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拉高了中国的投资,如果单看企业投资这一部分,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并不大。而在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已经修建的非常完善,他们的城市化早已完成,房地产也早已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因此他们的投资率就非常的低,因而消费率也就显得高了。况且美国的净出口一直是负数,那么消费率就更显得高了。

而我国由于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拉高了投资总占比,而我们的净出口又是正值,这样我们的消费率就必然显得很低,因此只要我国的投资率和净出口是正常的,那么我国的消费就是正常的,而不应该太在意消费占比的高低。

统计数据造成中国民众不消费的假象

社会上存在着“破解消费难题”的提法,那我们就看看这个消费难题能否破解,这个消费难题到底存不存在。

首先住房消费是中国民众最大的消费,而国家统计局在进行统计时,住房支出不计入消费,而是计入投资,这是导致中国消费低的头号原因。中国不是消费低,而是消费的统计数据低,中国的消费统计数据,根本就不能真实的反映中国的消费水平。

破解消费难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中国房价越高,中国用于买房的钱就越多,中国的消费数据就越低,如果我国我们在进行宏观经济统计时能够兼顾到国情,将民众的购房支出也当作消费进行统计,那中国的消费数据就会高出很多,也就不存在消费率低的问题了,中国的消费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个伪命题。

其次中国银行里的储蓄绝大部分是企业储蓄、政府储蓄和民众中富人的储蓄,而非穷人的储蓄,而富人是没有消费倾向的,而穷人有消费欲望却没有钱进行消费,因此有人提出将中国人的储蓄变成消费的说法,是现实中是行不通的。

信贷消费只能透支消费,并不能从总体上提高消费能力,消费能力取决于工作收入,而工作收入从根本上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因此只有劳动生产率这个指标得到改善,居民消费才能真正的旺盛起来。

中国当前经济结构的意义与影响

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目前这种高投资拉动的经济结构具有不可持续性,甚至有极端的学者曾经预言中国这种高投资的经济结构不可能持续到2005年,结果中国的经济不仅走过了2005年,而且走到了2010年,而且越发充满着活力。

笔者认为中国目前这种经济结构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符合中国国情,不仅不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长远增长,而且相反,这种经济结构是中国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

同类推荐
  • 每天懂点好玩经济学

    每天懂点好玩经济学

    本书以轻松幽默的笔触,将貌似深奥的经济学道理映射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组成一幅幅快乐又富有智慧的经济学生活长卷。让你在轻松好玩中掌握经济学的精髓,让经济学成为弥掌控生活和工作的左膀右臂。
  • 崛起大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全剖析

    崛起大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全剖析

    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倡议是中国在国家层面提出的一项宏大战略。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举国“一带一路”的时代。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的世纪大战略,“一带一路”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一带一路”战略被称为中国对外开放的2.0版本,它被认为将深刻全面地改变中国的经济面貌以及世界经济格局。“一带一路”战略要干什么?“一带一路”有着怎样的中国式考量?“一带一路”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一带一路”将带给世界什么?世界各国的“新丝路”战略是什么?“一带一路”中国需要练好哪些内功?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本书便是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的全面而深层次的剖析和解读。
  • 经济学的诡计

    经济学的诡计

    经济学给了我们一双理性的眼睛,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周围的世界。为什么要听从老人的『门当户对』理论。为什么要实行一夫一妻制度,为什么有人逢赌必输,输了还赌。开启自己的经济学思维,像经济学家一样观察、思考身边的生活,我们将最终获得一经济人一的理性与智慧。
  • 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经济学

    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经济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经济学以一副通俗亲切的面孔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更多的人开始用经济学理论指导自己的经济生活,本书从出行经济学到职场经济学,从人脉经济学到投资经济学,从婚姻到房价,从新闻到国家政策……现代人行走于社会中可能涉及的经济生活皆被囊括其中,以简明的道理、易懂的语言细细阐释。
  • 听经济学家讲故事

    听经济学家讲故事

    经济学就像远远挂在天边的星辰,可望而不可及吗?经济学是复杂的理论,高深的原理,抽象的数学符号吗?不,经济学是和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不可分离的、妙趣横生的事实。本书就是你正在寻找的通俗化的、不用费力就可读懂的“经济学”。在这本书里,你可以从大量的生活小事中明白经济学的规律,从生动风趣的描述中学到经济学的常识,却不需要去读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去钻研那些艰涩难懂的经济学读本。
热门推荐
  • 不落之眼

    不落之眼

    当一切散尽,可否再来一壶酒,一曲红尘?天边,会有光芒照射下来!执着是错的?错了又何罢,因为心中所念,会换来不悔.......我们走了,还有归来的一天,要用整个世界来迎接!
  • 每晚一个日本推理故事

    每晚一个日本推理故事

    小栗虫太郎编著的《每晚一个日本推理故事》收录了二战前后日本极具代表性的恐怖推理故事,《每晚一个日本推理故事》包括大阪圭吉、小粟虫太郎、黑岩泪香、小酒井不木的等人的短篇小说精品。翻开任何一篇,都好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令人揪心的悬疑恐怖气息扑面而来,它会深入你的灵魂,给你的脑海留下火辣辣的烙印。合卷之后,只要你再度想起,那种心灵的紧缩、魂魄的叹息又立即映入你的眼帘……
  • 太上洞玄灵宝五帝醮祭招真玉诀

    太上洞玄灵宝五帝醮祭招真玉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赠刘景擢第

    赠刘景擢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镇奇遇

    小镇奇遇

    这个故事还要从现代说起,话说四个外出写生的大学生,无意中找到一个荒芜人烟且风景绝佳的地方,由于贪恋美景,不知不觉中天色将晚,恰逢天公不作美,瞬息之间乌云四合,眼看一场大雨即将倾盆而下。仓皇之中,一行四人踏入了一座不知荒废了多少年没有人居住的村子。从此就拉开了整个恐怖源头的序幕。一夜之间,先后两人以一种离奇的方式死于非命,死状说不出的诡异狰狞。然而两个人的死亡并没有使悲剧结束,反而是一切恐怖、死亡的开始,恐惧像影子一样笼罩在和这件事情有关联的每一个人身上,让他们饱受着精神上的摧残和折磨——直到死去!
  • 九天炼神诀

    九天炼神诀

    三载缠绵,无非梦幻泡影,一朝梦醒,却是红粉骷髅。这是一个天才铸剑师,以魔入道,问剑天下的故事。
  • 九重神格

    九重神格

    穿越了,还从地里挖出来一个真·强无敌的老爷爷,这一下洪小宝牛逼了!无论是烹饪、炼药、驯兽,还是炼器、阵法、符文、机械、种植、炼金,就没有咱玩不转的!……这是一个小吃货通过努力,玩转九大职业,终于变成一个超级大吃货的故事。点神火,铸神格!
  • 兵发死亡谷

    兵发死亡谷

    围绕建军80周年,人民武警出版社认真组织《中国武警特别行动系列 丛书》和《忠诚卫士风采》等国家重点图书的落实工作。其中,《中国武 警特别行动系列丛书》一共出版六本,分别是《中国武警特别行动》、《 世界反恐大扫描》、《大搜捕》、《兵发死亡谷》、《铁血英雄》、《千 里护卫毛泽东——武警警卫工作秘闻》。这套丛书通过选择一个个特别的 角度,向我们介绍了武警。
  • 妖到天荒地老时

    妖到天荒地老时

    凉时一直都不明白,自己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花妖,何德何能被妖界的大殿下看上眼,买去做女人,还对她百般迁就,救她于水火。整个妖界分成了两大派,一派拼尽全力护她周全,一派要置她于死地……直到看到那副画,她才明白,她就是传说中的背锅大侠。现代的都市,远古的记忆,老天不公,许她泼天的神力,却也因此将她周围一切毁成渣。在她痛定思痛,从一条毛毛虫到破茧成蝶之后,她又发现,真相并不像她猜测的那样简单。
  • 少年心理师II

    少年心理师II

    平静的晨曦之晨,先是被笃信末日将至的嗜睡男孩打破,接着闯进诊所的武警更直接将心理师莫晓乙定罪为军火贩子。来不及等待救援的莫晓乙,被秘密关押到号称“只进不出”的第六监狱,可是接下来的发展却出乎意料——他的狱友不只是“特殊人才”,还都患有怪癖之症。因为好友莫晓乙被诬入狱而火冒三丈、追随而来的周大警监周觉,却将催化这场“疾病”。他们在狱中连续遭遇挑衅和暗杀,事态的发展完全脱离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