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专家丹尼斯·韦特利说过:“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你必须使他(她)从小就有责任感,在个人发展空间和个人责任之间达到平衡。”责任感是什么?它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也是决定一个孩子能否健康发展的核心品质之一。因此,父母要从小在孩子心中播下责任的种子,让它发芽,成长。
1.把孩子的责任还给他
一盏心灯
孩子缺乏责任感,主要原因是父母的事事包办和过分保护,没有给孩子担负责任的机会,没有让他去承担不负责任的后果。
教子现场
星星已经上6年级了,可他却还像小孩子一样,什么事情都要父母再三叮嘱,否则就不会主动去做。
每天早上,他总是在妈妈的多次喊叫下,才会慢腾腾地起床。吃早饭时,如果妈妈不催促就吃得很慢,以至于上学迟到。书本、文具盒也是经常忘在家里,还要麻烦爸爸妈妈给送到学校。对于爸爸妈妈或老师交代过的事情,没有一点责任心,不是推说忘做了,就是虎头蛇尾,草草收工。每次批评他,他也都会承认自己不对,但事情过去以后,还是“涛声依旧”。对此,弄得爸爸妈妈一点办法也没有。
班主任为了建立星星的责任心,便让星星担任小组的组长,负责小组人员的纪律管理和值日时的卫生。谁知,干了不到一个星期,星星就遭到小组全体组员的“弹劾”。
原来,组里有一位比较调皮的男生,他总是喜欢揪前排女生的辫子。星星虽然看见了,却也不去管,气得那位女生大哭起来。还有就是,星星值日那天,竟然忘记安排分工任务。结果,连黑板都没有擦。因此,小组的成员一致认为,星星没有尽到当组长的责任,应该重新挑选一位小组长。
星星看到同学们这样批评自己,急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委屈地说:“我真不知道要怎么做啊!”
“病”由家生
我们在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像星星的这样情况。很多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依赖心理太强,应变能力及处事能力太弱,无法替自己分担事情,甚至连自己的日常生活,如起床、上学、做功课等,都要自己催促督导,否则就会偷懒、拖延。
事实上,这都是孩子缺乏责任感的表现。为什么我的孩子会缺乏责任感呢?这主要原因是因为父母的事事包办和过分保护,没有给孩子担负责任的机会,没有让孩子去承担不负责任的后果,一味地宠爱、娇惯孩子。结果使孩子习惯于什么事都让父母替自己做决定,缺乏自己负责的意识。可以说,孩子缺乏责任感,父母应负有首要的责任。
孩子没有责任感,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对别人的感受不闻不问,做事不认真负责,虎头蛇尾,得过且过,生活中高傲自大,不懂礼貌,等等,甚至还会引发厌学、厌世等不良心态。
责任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也是决定一个孩子能否健康发展的核心品质之一。
日本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民族。在日本的任何一所学校,如果有孩子在校园里看到地上有垃圾而没有及时捡起来,面对老师的询问,如果这个孩子分辩说:“这不是我扔的”,或者说“我没有看到”而替自己开脱“清白”的话,将会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因为校方认为:垃圾在你附近,你就有责任将它捡起来。正确的做法是:赶快将它捡起来,并道歉说:“对不起,这是我的责任。”
在美国,小孩子们都保持着一项优良的传统习惯:他们只要到了具有简单工作能力的年龄,便会主动地寻找打零工的机会,如帮人除草、送报纸、铲除积雪等。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一个孩子按响了一对老夫妇家门口的门铃。老太太开门后,看见一个不到10岁的小男孩站在门口。
“你好,”小男孩很有礼貌地对老太太说,“我能帮你们铲雪吗?”
“小朋友,你起得真早,可我从来没有见过你啊。”老太太说。
小男孩回答道:“我们家刚搬到这个地方,我不知道其他小朋友的作息时间,这么早过来,没有打扰你们吧?”
老太太亲切地说道:“没有,孩子,我们早就起来了。那好吧,我们的车道铲雪工作,就决定交给你这位小绅士了!·”
说完,老太太便带着小男孩去铲雪的地方,一边走还一边称赞:“你小小年纪,就这么勤快,将来长大以后一定很有成就。你想没想过,你赚钱以后怎么办呢?是存起来?还是买糖果吃?”
没想到,小男孩却兴奋地答道:“我不买糖果吃,我爸妈都还在念大学,我打工赚的钱,先赞助他们交学费!等我以后长大了,他们答应我,也会帮助我读到大学毕业。”
我们不可否认,这个让人心动的孩子,其责任心和价值观的培养必定与其父母的教子理念有关。美国心理专家丹尼斯·韦特利说过:“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你必须使他(她)从小就有责任感,在个人发展空间和个人责任之间达到平衡。”责任感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必须要面对的。因此,父母要从小在孩子心中播下责任的种子,让它发芽,成长。
指点迷津
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说:“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会学得很有责任感的。”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首先,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对于家中的事情,要明确哪些由爸爸、妈妈来做,哪些由爸爸、妈妈帮助孩子做,哪些则必须自己做。对应当自己做的事必须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范围,比如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自己完成作业。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难,我们只需在语言上进行指导就够了,不要因为心疼而包办代替。孩子只有学会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才能逐步地发展为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其次,孩子犯错以后,要鼓励孩子敢作敢当,勇于承担后果。比如,孩子跟着父母去朋友家做客,不小心损坏了东西。这时应该让孩子知道,是因为自己的过失,才造成了这种后果,应当给予赔偿。然后带着孩子一起买东西去朋友家道歉。再比如,把洗菜的任务承包给孩子后,如果他没有做好,便不能吃所有的菜。这样,孩子才知道一个人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另外,要鼓励孩子有始有终。很多孩子做事总是虎头蛇尾,甚至有头无尾。所以,我们在交给孩子一件事情后,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要有检查、督促及评价过程,以培养他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责任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当孩子具有了某些能力时,就要让他对相应的事情负责。作为父母,不必事事抢在孩子前面,不必把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我们可以明白地告诉孩子他们应负的责任,把责任的接力棒传到孩子的手中。
2.舍得让孩子“自食其果”
一盏心灯
很多事情在孩子的世界里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只有让他自己去体验,他才会印象深刻,下一次才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教子现场
小慧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女孩,今年6岁了,特别爱美,每次出去都要自己挑衣服。
一个周末,妈妈要带她去公园玩,正好小慧刚看到电视里的小女孩穿的裙子特别好看,于是她也非要穿裙子不可。但那天天气很冷,是不适合穿裙子的。妈妈耐心地劝说了半天,小慧却怎么也听不进去,僵持不下,妈妈只好给她穿了裙子。
起初,小慧还不觉得什么,过了没一会儿,她就嚷嚷:“妈妈,我好冷。”“那怎么办呢?”“妈妈,我要回家换衣服。”妈妈看小慧的嘴都冻紫了,便赶紧带着她回家了。
从那以后,小慧知道了冷的滋味,再也不乱穿衣服了。
“病”由家生
小女孩爱美不是错,但在天气很冷的时候穿裙子就不合适了。孩子对温度还没有过多经验,不知道什么天气穿什么,如果父母总是把自己的经验直接告诉孩子,没有自己的体验,孩子当然不知道什么是冷,不如就让孩子试试,体验一下冷的感觉。这种方法也叫做“自食其果法”。也就是说,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承担自己错误行为的后果,在“品尝”后果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孩子从小到大会不断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他们在错误中成长,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对待孩子的错误,有时候我们并不用对他们大吼大叫,也不用苦口婆心地和他们讲道理。只要让他们尝尝自酿的苦酒,可能会更有利。
比如说,当我们要他准时交作业,他却当作耳旁风时;当我们认为他应该更加积极,他却不听从我们的建议时;当我们跟他苦口婆心,他却拒绝我们的帮助时……我们暂时不用管他,等到他因为没有交作业,而挨老师的批评后;等到他因为不积极,而失掉一次好的机会后;等到他因为拒绝我们的帮助,而事情搞砸后……他们便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会想方设法避免自己再犯同样的错误。
夏天来了,各式各样的冰激凌上市了,果果每天都要吃一次冰激凌。后来,因为嘴馋,她便要求妈妈每天吃两次冰激凌。妈妈告诉她冷饮吃多了会不舒服,但她却不依不饶。于是,妈妈便依着她每天吃两次。
一个星期之后,她开始出现咳嗽、流鼻涕的症状,还吐了两次清水。她告诉妈妈自己很难受、不舒服。妈妈带她去医院,并在路上告诉她这是冰激凌吃多了的后果。从那以后,果果主动约束自己,每天只吃1次。
“自食其果”是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如果孩子不听从我们的劝告犯了错误,给他一个机会去体验犯错误后带来的后果,这比我们的训斥与说教要管用得多。这样,孩子长大以后才不会怨天尤人,才不会推卸责任,才能成为敢于负责、勇于担责的人。
很多事情在孩子的世界里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只有让他自己去体验,他才会印象深刻,下一次才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要学会等待合适的机会,让孩子体验自己的错误,让孩子在体验中长大。
指点迷津
在孩子犯错误时,许多父母总会不失时机地大加谴责、恐吓。其实,犯错误,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当然,对于父母而言,眼看着孩子犯错误,而造成尴尬或不快,让他“自食其果”,实在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因为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孩子,而且我们对于事情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要让他们在明明知道后果的情况下,撒手不管,任由孩子去承担不好的后果,对父母的确是一个考验。
但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必须说服自己,让孩子“自食其果”,是教育孩子过程中必要的一环。比如,孩子总是不肯按时吃饭,如果一味由着孩子的性子,对孩子未必是好事。因此,当我们吃完饭以后,就马上收拾好碗筷,当孩子饿了,过来问我们要饭吃时,不管孩子如何缠着、哭着,都不要理他,让他体验饿肚子的滋味,这样他就能记住按时吃饭的重要性。当然,我们不能一直不给孩子吃饭,当孩子承认错误以后,就可以为他准备饭菜,只不过要告诉他这是最后一次。
我们还需要记住,当“后果”到来之时,我们切莫冷嘲热讽或说一些幸灾乐祸的话,应该要循循善诱向孩子讲明道理。比如,孩子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了,我们不能说“我早就警告过你”之类的话,我们应该温和地跟他说:“被老师批评不好受吧,现在我来帮你计划一下如何按时完成作业,好不好?”
孩子有着聪颖的灵性,他们是好奇、有趣和可爱的,但又是自私、喜欢反抗和破坏的。如果孩子的行为没有对他人造成实质性的危害,那么,我们不妨顺其自然,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自我价值感。这样,孩子早晚会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3.一直受袒护的孩子是长不大的
一盏心灯
如果孩子错了,父母不但不批评,反而成为孩子的挡箭牌。这样会蒙住孩子辨别是非的眼睛,仗着父母的撑腰,孩子会对自己的行为无所顾忌,因为他认为,自己做了什么事父母都会为他摆平。
教子现场
军军今年6岁了,非常的调皮。有一天,他拿着一支针管注水玩,忽然发现邻居家的煤炉上正熬着一锅粥,于是他拿起针管就往粥里注水。结果正好被邻居撞见,邻居便提醒孩子的父母以后要看好孩子。没想到,孩子的妈妈却说别人都说孩子很乖。这让邻居很是尴尬,无奈之下,只好怪自己没看好粥。
碰到这样的父母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邻居其实并不是要孩子的父母道歉,只是让他们意识到孩子的做法是不对的。万一针管里有残留的药物,而孩子不知道,注射到别人家的粥里,别人吃了这个粥会出大事的。
看来邻居的好心,孩子的父母并不买账,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没有错的。
“病”由家生
军军的父母对孩子太溺爱了,长期这样下去只会害了孩子。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跟军军的父母一样,总是偏袒自己的孩子,只指责别人的错误。比如,自己的孩子在其他小朋友面前称王称霸,动不动就伸出小拳头,招惹同伴,欺负同学,父母不但不批评,反而认为孩子在外强于别人,就不会受人欺负。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句名言叫“善意的教育从来都不是袒护”。袒护越到位,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伤害就越深。孩子犯小错误是难免的,但是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他的做法是不对的,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否则,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一直受到袒护的孩子是长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