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4300000005

第5章 地球气候的变迁(4)

竺可桢(1890.3.7—1974.2.7)河南古代称“豫州”,简称“豫”,就是一个人牵着大象的意思。这就说明,那时候河南曾有大量野生大象活动,证明3000多年前的商王朝时期,中原一带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多雨,曾呈现出谷牧兴旺、人畜繁盛的局面。

尽管中国古代的典籍早有对古气候旱涝冷暖的记载,但真正去研究其变化规律,却是20世纪60年代的事。在西方和东方国家中,普遍缺乏历史时期天文学、气象学和地球物理学现象的可靠记载,而这方面只有中国的材料最丰富。中国的许多古文献中,有着台风、洪水、旱灾、冰冻等一系列自然灾害以及太阳黑子、极光和彗星等不平常现象的记录。在中国的典籍中,古气象学和古物候学的内容更为丰富。不但历代官方史书可以查到,很多方志以及个人日记或旅行报告都有记载。

为了追踪古气候变化的足迹,20世纪70年代,中国杰出的气象学家竺可桢经过大量研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61年,他撰写了《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1972年又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学术论文。前者依据北冰洋海冰衰减、苏联冻土带南界北移、世界高山冰川后退、海面上升等有关文献资料记述的地理现象,证明了20世纪气候逐步转暖,并由此追溯了历史时期和第四纪世界气候、各国水旱寒暖转变波动的历程,发现17世纪后半期长江下游的寒冷时期与西欧的“小冰期”相一致。最后指出: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可能是引起气候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为历史气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论据。后一篇论文,可说是他数十年深入研究历史气候的心血结晶,是一项震动国内外的重大学术成就,他充分利用了中国古代典籍与方志的记载,以及考古的成果、物候观测和仪器记录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研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归纳出近5000年来国发生过4次温暖期和4次寒冷期。之后,又有许多中外学者做着不懈努力,深入研究,结合全世界古气候的变动,对竺可桢的结论进行了订正。

1.4.2环球的凉热

让我们把“长焦镜头”的焦距收回来,看看离我们最近的中国乃至世界5000年气候是怎样变化的。

近5000年中的最初2000年,即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1月温度比现在高3~5℃,其间上下波动。但目前限于材料,尚无法做进一步探讨。在那以后,气候有一系列的上下摆动,其最低温度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1200年和1700年,摆动范围为1~2℃。每一个400~800年的期间里,可以分出50~100年为周期的小循环,温度范围是0.5~1℃。

上述循环中,任何最冷的时期,似乎都是从东亚太平洋海岸开始,寒冷波动向西传到欧洲和非洲的大西洋海岸,同时也有从北向南的趋势。

从中国气候在历史时代的波动与世界其他区域气候波动相比较可以看出,这种波动是全世界性的,虽然最冷年和最暖年可以在不同的年代,但彼此是先后呼应的。

把英国布鲁克斯所制的公元3世纪以来欧洲温度升降图与中国同期温度变迁图作对照就可以看出,两地温度波澜起伏是有联系的。在同一波澜起伏中,欧洲的波动往往落在中国之后。如12世纪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寒冷的一个时期,但是在欧洲,12世纪却是一个温暖时期,到13世纪才寒冷下来。17世纪的寒冷,中国也比欧洲早了50年。欧洲和中国气候息息相关是有理由的,因为这两个区域的寒冷冬天,都受西伯利亚高气压的控制。西伯利亚的高气压向东扩展,中国北部西北风强,则中国严寒而欧洲温暖。相反,如西伯利亚高气压倾向欧洲,欧洲东北风强,则北欧严寒而中国温和。只有当西伯利亚高压足以控制全部欧亚时,两方才会同时出现严寒。

挪威冰川学家曾根据地面升降的结果,做出近1万年来挪威的雪线升降图。雪线的升降与一地的温度有密切关系。气候温暖则雪线上升,气候转寒,雪线下降。以中国5000年来气温升降与挪威的雪线高低相比,大体是一致的,但有先后参差之别。图中温度0℃线是现今的温度水平,在商、周、汉、唐时代,温度高于现代;唐代以后,温度低于现代。挪威雪线也有这种趋势。但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00年,出现一个寒期为中国所无。尚有一点须指出,即雪线高低虽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但还要看雨量的多少和雨量季节的分配,所以不能把雪线上下的曲线完全用来代表温度的升降。

1万年来挪威雪线高度(粗线)与5000年中国温度(细线)变迁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物理研究所教授丹斯加德在格陵兰岛的冰川块中,以氧-18的同位素方法研究结冰时的气温。结果是:结冰时氧-18同位素增加,气温升高1℃。

将丹斯加德所制近1700年来格陵兰岛气温升降图与中国气温图作比较可以看出:中国从三国到六朝时期的低温、唐代的高温到南宋和清初的两次骤寒,两地都是一致的,只是时间上稍有参差。如12世纪初期格陵兰岛尚有高温,而中国南宋严寒时期已开始。但相差也不过三四十年,格陵兰岛温度就迅速下降至平均以下。若与欧洲相比,则欧洲在12~13世纪天气非常温暖,与中国和格陵兰岛均不相同。追溯到距今3000年,中国《竹书纪年》中所记载的寒冷,在欧洲没有发现,到战国时期,欧洲才冷了下来。

但在约翰逊和丹斯加德的图表中可以看出:距今3000年格陵兰岛曾经历一次300年的寒冷期,与《竹书纪年》的记录相呼应。到距今2500~2000年间,即在中国战国和秦、汉间,格陵兰岛却与中国一样有温和的气候。凡此均说明格陵兰岛古代气候变迁与中国是一致的,而与西欧则不相同。格陵兰岛与中国相距2万余千米,而古代气候变动如出一辙,足以说明这种变动是全球性的。可以认为,格陵兰岛和中国纬度高低虽然不同,但都处在大陆的东缘,虽面临海洋,仍然是大陆性气候,与西欧的海洋性气候所受大气环流影响并不相同。

近600年来气温的变化加拿大地质调查所在东部安大略省(北纬50°、西经90°)用古代土壤中所遗留的孢子花粉研究得出的结果,也是距今3000~2500年有一次寒冷时期,但嗣后又转暖的情况,与中国和格陵兰岛相似。

新中国第一任中国气象局局长涂长望曾研究“中国气温与同时世界浪动之相关系数”得出结论:中国冬季(12月~2月)温度与北大西洋浪动的相关系数是正的,虽是指数不大,换言之,即中国冬季温度与北美洲大西洋岸冬季温度有类似的变化。

总之,地球上气候大的变动是受太阳辐射所控制的,所以,如冰川时期的寒冷是全世界一致的,可谓环球同此凉热。但气候上小的变动,如年温1~2℃的变动,则受大气环流所左右,大陆气候与海洋气候作用不同,在此即可发生影响。

1.4.3气候变化导致文明兴衰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地理学家E.亨廷顿(1876—1947)对气候和人类历史的关系提出了大胆的假说。他根据在中亚地区参加探险队的经历,写出了《亚洲的脉搏》一书,在书中他提出:有可能是气候的变化导致了游牧民族的迁徙。他说了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如果历史上发生气候变化,那么就一定会对人类造成影响……历史事件和气候变化之间的紧密关系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以往诸多大民族的兴旺,都与气候条件的优劣呈正向相关。”

亨廷顿的话没有错,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农耕文明时代,经不起任何气候上的“风吹草动”,每一次大的气候变化,几乎都要促使文明的衰败与兴盛。

《尚书·尧典》所记载的“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的大事件,就发生在距今4000多年的尧舜时期。实际上,那时候是全球气候转暖,积雪消融。不但中国,世界各地都有大洪水的传说。现实中,阿拉伯湾在距今1.5万年到6000年前,海岸线向内陆推进了1000米以上。

同类推荐
  • 灾祸的降临上(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灾祸的降临上(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宇宙茫茫,星空浩瀚。亿万年来,宇宙每天都在人类的面前,炫示着她的神奇与伟大,灿烂与深邃。
  • 生活知识百科(第四册)

    生活知识百科(第四册)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知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著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时代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家庭生活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因为更完善、更及时地向人们介绍生活知识已经成为大众的普遍需要。本书针对家庭生活知识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科学的指导,是专门介绍家庭生活知识的百科式的工具书。其对于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人们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其他图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奇妙的鱼类世界

    奇妙的鱼类世界

    鱼类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栖居于地球上几乎所有的水生环境中。无论是在湖泊、河流这些淡水环境中,还是在大海、大洋这些咸水环境中,都可以看到它们悠游自在的身影。
  • 战争进化史:军事百科

    战争进化史:军事百科

    这本军事百科全书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的军事理论成果,分为军事制度、军事院校、武器装备、军事战争、军事人物等篇章,既包括几千年来的人类军事、战争史,也涵盖了各种主要的战略、战术知识;既有各类兵种特点及兵器知识,又有各类战争、战役的主要特征。简言之,该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军事方面的基本知识,是一部实用价值极强的军事百科工具书,也是奉献给中国军事迷的一份珍贵礼物。它将成为广大读者朋友的好伙伴,指引他们走进军事科普的浩瀚海洋。 通过阅读本书,青少年可以了解军事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认识到世界各国的伟大军事人物以及军事战争的发生,为青少年对世界的认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 赠言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赠言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面对着壮阔的大海,让我们向您庄严宣誓:请放心吧,敬爱的老师!没有什么风浪能挡住我们青春的脚步! 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在这不寻常的节日里,献上我们深深的祝福
热门推荐
  • 喋血剑影录

    喋血剑影录

    一个不知自己身世的江湖孤儿,被冷酷无情的师父抛弃后,在江湖上颠沛流离,惊险奇遇,劫难重重,终于机缘巧合遇见一个亲人,这个亲人带他守边疆,打胡虏,成为皇帝身边出色的人物;但他重返江湖时,发现江湖一大门派的掌门人和他容貌一模一样,谁都认为他们是孪生兄弟,因此又引出他唯一的亲人又转眼变成他的杀害父母的仇人,他的身世又陷入扑朔迷离的境地;他如何面对种种变故?面对养育他十年的仇人?他将如何游剑江湖,经历喋血迷情,解开其中柳暗花明,山重水复的谜底?
  • 网游之末世三国

    网游之末世三国

    失意的大学生李安琦,在结束了他的大学生活后,选择了归宿于一款网游游戏中,在这里,他不相信任何一个人,只有与虚拟的游戏人物为伍……发展城池,招募士兵,看他如何北上征战鲜卑匈奴,南下挑蛮子,历经血与火的考验,爱情的背叛,又观他如何再创盛世辉煌!
  • 我又飞升了

    我又飞升了

    茫茫人海,璀璨星河。有缘者顺势而为,无命者逆天而行。只为了亿万年中的一刹那,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那么就让一切该发生的,都在瞬间出现,在将暮未暮的时光里。
  • 茶仙

    茶仙

    雪花棉絮一般飞扬着。西北风凶猛而又匀称,雪花就旋动起来,一圈、两圈、三圈,然后像一群群飞累的鸟儿在远处飘落。天地也像被雪花旋动起来,如同一架摇动着的纺车。大雪已下了整整一天一宿。官庙镇被白茫茫厚雪包起来,已看不出房舍、院墙、树木和街巷的模样,倒像是两座平缓的小山耸起在无际的雪野中。将镇一分为二切割开的长街,如同冻结的山沟一样将镇子衬托得幽静而恬淡,好像这是天边的国度似的。驴的叫声打破了如梦的宁静,随之出现了狗叫的声音,甚至巢中的喜鹊也饮着雪片放喉长歌。随之,一缕缕炊烟从雪地里蹿出——是吃晌饭的时候了。
  • 故人故事续编

    故人故事续编

    要说张洪林的故事,就得先说说隐龙洞,因为他的故事跟隐龙洞有关。站在城东梓潼宫山上往下看,我们居住的小县城围在椭圆的城墙圈里头,就像一个正在孵化的大鹅蛋,静静地安卧在大山的怀抱里,耐心地等待着破壳而出的日子。城有东南西北四门,四门之中,唯有东门外另筑有半月形的月城,本地人称之为“瓮城”。出了瓮城往东大约三里地,到白龙庙,有一个碧波荡漾的海子。本地人称湖泊为“海子”,比如城南南田坝上就有一个小得像颗珍珠的湖叫青海子,但城东的这个湖却不叫海子,而叫隐龙洞。据说许多年前,在现在的湖底最深处,也就是当年的米足槽的最低处,确曾有过一个隐龙洞。
  • 成大事必备的九项修炼

    成大事必备的九项修炼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需要打造自我,锻造自我,这就要看运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成大事必备的九项修炼》从九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九个方面并不能把成大事的所需条件全部涵盖其中,这还要看读者如何运用到现实中去,与自身的条件相结合。九项修炼是画龙点睛之笔,有拨云见日之功,就看读者如何理解运用了。
  • 汉末英雄记

    汉末英雄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分为八个部分,用最简单的文字转述了最深奥的佛家智慧。每天为生活加一点禅,经营幸福人生的必修课。
  • 改变你的不良习惯

    改变你的不良习惯

    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习惯的好坏,好习惯能将你带入天堂,坏习惯也能将你送入地狱。既然习惯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养成良好的习惯,摒弃不利于个人前途的习惯就变得愈益重要。然而,好习惯的养成和坏习惯的消除并非朝夕之功,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达成的事,所以就需要在专家的指导下,慢慢地来改变自己的习惯,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改变你的不良习惯》从仪表、心态、处世、生活等方面分门别类地给出了一些建议,以帮助读者改变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重塑性格、改变人生、取得成功的目的。
  • 苏酒娘

    苏酒娘

    新书已发(我怎么会穿成了白莲花)欢迎支持!穿成弃妇,苏静表示,淡定被赶出娘家——继续淡定有人来抢桃花酒秘方——还是淡定。直到有一天,苏静看着亲手养大的人,穿着大红喜服,骑着高头大马,身后的人吹吹打打,苏静再也不能淡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