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5600000002

第2章 问题的提出

导论:追溯历史与聚焦制度

马克思曾经提出一个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地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1】对全运会制度变迁进行研究也主要是源于对全运会问题的思考。

一、全运会百年历史:制度变迁研究的一幅丰富画卷

晚清以来,我国的全运会已走过了百年的历史。我们重温全运会百年来所经历的坎坎坷坷、风霜雪雨,无论是对于理解过去,还是展望未来,都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近百年来,我国全运会竞赛制度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相对成熟到彻底破坏,再到制度重建这样一个曲折的历程。从历史分期的视角看,全运会历经了晚清政府、北洋军阀、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不同的历史政治统治时期。可见,全运会竞赛制度一直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具。从制度的视角看,我国全运会竞赛制度屡次变化,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构建了我国全运会竞赛制度的雏形。“五四”运动后,国人收回全运会主办权的斗争,20世纪30、40年代国民政府对全运会进行的全面改革与调整,新中国成立之后全运会竞赛制度的转型与重构,可以说我国的全运会竞赛制度一直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在全运会竞赛发展变化的历史长河中,究竟哪些在不断地变化、哪些没有变化?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有赖于梳理清楚历史上全运会竞赛制度的来龙去脉,认清变迁过程中有多少是制度创新、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有哪些教训必须吸取。

全运会发展的百年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制度变迁研究案例,它的变迁历史是一个牵涉众多因素故而颇为繁难的问题。从外部环境来说,涉及政治的变革、中西文化的冲突、经济的转型、战争的破坏等等;从内部来说,涉及竞赛规程的变化、项目设置的调整、举办地点的遴选、运动员代表资格的变化等等。然而,从学术界现有研究状况来看,尚无人对此历程进行系统的梳理。

二、全运会竞赛制度:实现我国竞技体育战略的重要平台

全运会作为我国运动竞赛体系中竞技体育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综合性体育赛事,是我国竞技体育特有的调控手段,是最大的竞赛杠杆,是不同利益主体实现利益的平台,是我国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进程中不可缺少的政策领域。

晚清政府时期,全运会竞赛在内忧外患中呱呱坠地,西方传教士利用体育竞赛传播宣扬西方体育文明,进而实现文化侵略的目的。有学者这样评论:“欧美近代体育,不管它是作为文化本身,还是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它对于加速近代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具有重大的历史贡献。它改变了中国人拒绝西方先进文明的观念,使建立在西方文明基础之上的欧美近代体育在中国体育运动中成了主流,并完成了‘本土化’。”【2】远东运动会模仿的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制度,象征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运动员代表着自己的民族和国家。1920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该项赛事【3】。阮蔚春在《远东运动会历史与成绩》中认为:“在二十年前,体育运动在在中国几乎无人过问,自远东运动会创始以来,因为要每次筹备参加大会,所以各地便纷纷举行分区预赛,而甚至每次全国运动会的举行,也都是由远东运动会直接促成的。”【4】

全运会与远东运动会接轨【5】,并形成国内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说明全运会竞赛的功能目标定位于为我国竞技体育走向世界而服务。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曾向国人提出了著名的“奥运三问”,而1910年第一届全运会在举办之日就响亮地向国人提出了“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争取早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口号【6】。通过全运会为奥运会服务的一种隐含在人民群众中的思想早已折射了出来,只不过由于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我国曾三次参加奥运会,但却并未取得成绩。虽奥运会成绩一般,但这种近代的竞赛模式却已初具规模。

1959年,为了庆祝建国10周年,我国举办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首届全国运动会,项目设置主要以军事体育运动和群众体育运动为主,承担着发展国内群众体育的主要功能。“一切政治组织及其制度都是围绕着特定的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同时也是为其所由以建立的社会成员服务的。”【7】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国家发展方针的指导下,国家运用全国运动会进行国内竞技体育资源配置,调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积极性,为迅速提高国内运动技术水平而服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整个经济和社会转型的一部分,体育也开始了工作重点的转移。一是由“文革”时期以政治运动为中心向以业务工作为中心的转移;另一方面则是由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两个中心向竞技体育一个中心的转移,与这两个转移相应的则是奥运战略的形成和完善【8】。全运会作为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了急剧的变迁。“国内练兵,一致对外”成为全运会举办的核心指导思想,同时围绕着奥运战略,一系列的竞赛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实行“运动员注册制度”“全运会项目设置与奥运会接轨”“改革全运会奖励计分办法”“解放军运动员两次计分”“运动员交流制度”以及在此政策的基础上衍生的新的后续政策。刘鹏局长在《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组委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运会的竞赛制度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调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解放军和行业体育协会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积极性,合理配置资源,国内练兵,完成奥运争光计划的重要手段。”【9】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竞技体育成绩达到了历史的巅峰。以“国内练兵,一致对外”为目标的全运会竞赛体制,为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赛场取得辉煌的成绩,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利益行为的异化:全运会竞赛制度遭遇严重的合法性危机

伴随着全运会各项制度的实施,一些不和谐因素开始出现。十运会期间,许多记者、学者要么提出全运会要“救亡”,要么明确提出废止全运会,在各大网站上,每一条不正常比赛的报道下面的网友评论,“取消全运会”的呼声都会得到广泛响应。“为什么十运会丑闻迭出”“全运会身患疑难杂症”“孙福明的眼泪”“竞技体育沦为套利工具,十运会丑闻拷问举国体制”“十运会乱象频生,可以为谁争光呢”“按下葫芦浮起瓢—全运会规程和赛制亟需改革和完善”“十运赛场闹剧频传,变味计分制是罪魁祸首?”“十运金牌要平分,这是“西部政策”吗?”“十运古怪赛制抗假球,全运足球史曾经猫腻不断”【10】等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媒体新闻,在网络媒体盛行的时代在各大网络刊发、转载。由此引起了以“全运会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性?”“举国体制是否该取消”为题的更广泛的讨论,参与讨论的人群来自社会各界。

早在1997年的上海八运会,这项盛大赛事的“疑难杂症”就开始凸显。八运会尚未结束,一些学者、记者甚至体育人就开始了关于全运会存废问题的争论。此后,每逢“全运年”,取消全运会的呼声就成为一股声势强大的舆论漩流。1998年的全国“两会”上,身为体育界元老级人物的祝嘉铭、楼大鹏、张燮林等政协委员就联合提交提案:建议取消四年一次的全国运动会,认为全运会是前苏联体育体制的产物,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依靠国家的大量拨款,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造成了极大的浪费【11】。当前,在世界上举办这种类型的国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国家已不多了。2001年11月21日,浙江省体育局局长、全国人大代表陈培德对记者公开发表讲话:“如果全运会的赛风问题得不到根本扭转,浙江将退出全运会,专心致志搞全民健身工作,为浙江人民的健康办实事,办好事。”【12】章楚认为:与生俱来的全运会弊端及存在众多的问题,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全运战略、省运战略与奥运战略相悖的致命伤害为理由,同意取消全运会,取而代之的是单项职业联赛和全国单项锦标赛【13】。还有学者认为:“全运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近半个世纪前中国所处特殊环境(被国际敌对势力封杀)之于体育的对应结果之一,这已切近有关全运会一切论题之实质。”【14】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认为:“全运会已无存在意义。”【15】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鸿雁认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处在公众视角的全运会对诚信的要求更高,因为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区域民族文化的形象。孙福明‘哭让’金牌事件是群体性越轨行为,是一种群体失范,影响极其恶劣。”【16】

在全运会质疑声音的背后,我们同样能够听到另外不同的声音。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在九运会即将结束时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全运会不可替代。全运会的举行对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争金牌,而且带动了全社会体育意识的加强,推动了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发展。”【17】魏纪中谈到:“全运会一取消,举国体制就产生动摇了。这两者密切相关,全运会是建立在举国体制之上,否则全运会也不可能搞这么大的规模,中央到地方的政府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投资。”【18】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原司长吴寿章指出:全运会不可废止,但可以完善需要不断与时俱进【19】。国家体育总局原副局长张发强表示:“马上把全运会取消了可能弊大于利。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全运会的改革问题,而不是取消的问题。”【20】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回答对全运会的批评时再次表示,我国竞技体育一直以来高速发展,在奥运会摘得多枚金牌,都离不开我们的举国体制。举国体制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良好结合,而全运会是举国体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个人认为,全运会仍有办下去的必要。他还否认全运会完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21】

全运会“百年历史”和“存废之争”现象激发了本文作者对全运会问题的关注和浓厚的研究兴趣。费孝通先生阐述社会学中国化时所说的:“社会科学理论的来源是当时当地的社会实际,而且应当为当时当地社会发展服务……强调到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去作系统的观察,取得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这样才能提高到理论认识,形成社会学理论。”【22】而林毅夫教授秉持的“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思想:“社会科学的理论在本质上是一个用来解释社会想象的逻辑体系,解释的现象越重要,理论影响也就越大。这个现象发生在我国,那么在理解这个现象的本质和产生这个现象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方面具有先天的比较优势。”【23】更是启发和鼓励本文作者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什么这样一种现象在中国存在了100年的历史,其维持和存在的政治合法性根源是什么?100年以来,全运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的制度是如何变迁的?引起这些制度变迁的主要诱因是什么?在不同时期,影响全运会发展变迁的制度环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怎样?未来的全运会制度变迁的方向和路径是什么?在这一连串的追问和反思下,通过查阅全运会的各种有关资料,确定了本文的研究主题。

同类推荐
  • 大脚印儿

    大脚印儿

    2008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奥运的主题已让2008年足够厚重了,没想到这会是如此跌宕的、无与伦比的年份。这一年,更像是一个过分迷信戏剧冲突的编剧的剧本,而不像一段真实的生活。人们为八卦疯狂,为灾难哀伤,为危机焦虑,为道德缺失恐慌,为奥运紧绷神经然后极度释放……其中的每一例,都可以说是达到了几十年里相关体验的极致。作者推崇黄仁宇的大历史观,认为一种真实的历史隐藏于细节中,隐藏于具体的人的故事中。出现在这本书中的,更多出现的是一些看上去无关宏旨的小人物和小故事。他们是这段大历史的切片。
  • 篮坛第一控卫

    篮坛第一控卫

    穿越九十年代NBA,成为最大搅局者卡尔马龙:如果让我选职业生涯最恨的球员,那一定是“萧天,萧天,萧天”大卫斯特恩:“这个混蛋的存在,完全打乱了老子的部署,老子选的各种接班人,都被他虐出翔来”乔丹:“如果不是这个混蛋,老子肯定能拿6个冠军,他是一个毒瘤,一个比加里佩顿还要让人难受的存在好莱坞诸位编剧“这个家伙就是一个怪物,因为他的存在,导致我们在好莱坞过的连狗都不如”萧天自己说,“其实我是一个穿越者,一个带着挂逼而来的穿越者””
  • 人学视野中的人文体育观研究

    人学视野中的人文体育观研究

    《人学视野中的人文体育观研究》是借助人学的理论视野对人文体育观进行的思想研究和理论建构。全文包括引论和正文共5章。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对西方人文体育思想演进的历史脉络的考察。开篇对人文体育的思想史进行考察,从古希腊文明的整体性及其人文精神的独特旨趣入手,考察西方人文体育的思想源头,经过古罗马人文体育思想的日渐式微和中世纪人文体育的湮没,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体育思想的复苏,直到西方现代人本主义体育思想。从中分析出西方人文体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因素。
  • 篮坛魔术星

    篮坛魔术星

    一个篮球,一位少年;一个篮球,一群少年。“林星宇,一个小小联赛的冠军值得你那么努力?”“值得,因为这个是我梦,是大家的梦。”没有功利名禄,没有尔虞我诈,有的只是一群少年不断拼搏不断努力,追求他们眼中的冠军。少年们眼中的冠军,对他人来说不重要,但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无尽的荣耀……
  • 问题狂锋

    问题狂锋

    总裁:他的工资就是用来交罚款的!老板:队内禁赛都等于给他放假!队友:能动手的时候他尽量不说话!对手:打架是不对的,但似乎为什么老想揍他?球迷:什么时候联盟会把挑衅球迷家伙驱逐出场?裁判:这家伙在场的时候我尽可能不吹哨!
热门推荐
  • 暑假工,我的另类成长

    暑假工,我的另类成长

    二零一四年六月,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有意义的考试——高考。到今天为止,我依然不知道它对我的意义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应该感谢它还是怨恨它。曾经,它让我哭过,让我笑过;让我期待过,也让我失望过。高考失败了,是否就代表我的人生也跟着一起失败了!我的心里没有定论,因为大山里的孩子除了高考我不知道别的出路是什么,我也不知道自己这一生将何去何从!想的太多,只能让自己过得太累。两次暑假打工,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见识了很多。第一次是第一次高考完的暑假,第二次是大学第一个暑假,两次分别去了北京和深圳。不去尝试,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不去体验,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 猎爱上瘾:豪门锁娇妻

    猎爱上瘾:豪门锁娇妻

    他潇洒而不风流,她貌美而不招摇。他家世显赫,她一贫如洗。他貌似玩世不恭,她酷似冷漠无情。可笑的是,送上门的美食他偏不要,偏要得不到的清汤面!而她,发誓永不嫁入豪门,却偏偏爱上了高富帅!纵然他再怎么居高临下,也不得不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而她~纵然再怎么倔强,也不得不低头认输。也许,人生就是一段讽刺!爱情、婚姻、香火、阴谋、上一代与下一代的恩怨情仇,一言难尽……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四种被广泛认为最具有代表性、最优秀的蒙学读物。这些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教材,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字背诵,培养识字书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历史上发挥了普及文化知识、加强道德教育建设的重要作用。本书广泛参考、借鉴了国内新近出版的蒙学类著作,吸取众家之长,每篇蒙学经籍前都加有导读说明,便于读者了解该典籍的文化背景与主旨。内容兼有实用性和典藏性,适合国人借鉴学习。
  • 本宫回来了

    本宫回来了

    叶卿上辈子过的挺爽的,作为皇后,和渣皇帝斗智斗勇几十年,结果一不小心把渣皇帝玩死了。再次睁开眼,她成了叶倾,一大群渣男正在快速接近中,你们这群蛇精病,都给本宫滚!本宫分分钟弄死泥萌!
  • 送给你的情书

    送给你的情书

    不知道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有没有过这样一种感觉,见到他的时候觉得整个世界都是温暖的。
  • 废材要逆天腹黑七小姐

    废材要逆天腹黑七小姐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冷血杀手,重来都是她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忽然穿越到古代,成了慕容家的废材七小姐,从小不能修炼,被慕容府邸上下欺凌,就连下人也敢如此放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第一杀手,叔可忍,婶也不可忍!非要让这些瞧不起她的人什么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穿越时候的奇遇,给了她报复机会!她要让欺负他的人知道,什么叫死无葬身之地!魂断九霄。却不曾想被一个如此妖孽的魔尊看上?!被训练了整整五年!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她慕容殇月过够了!慕容梦琪!你给我等着!
  • 娇宠为患

    娇宠为患

    郡王府荣宠无限的三小姐纪愉死在大婚当夜。意外重生后,她却不晓得那个残忍凶手是谁。是爱而不得的前未婚夫?还是温文清和的新夫君?纪愉一片迷惘。然而,更教她迷惘的,却是她家那个画风陡变的他?
  • 北方的金合欢

    北方的金合欢

    我和拉乌尔·阿斯兰诺维奇·坎巴是于狩猎途中结识的。在塔梅什村外,一片四处生长着树莓丛、刺马甲子和金刚刺灌木的广阔海边旷地上,人们在猎鹌鹑。从远处传来稀稀拉拉的沉闷枪声,猎犬的吠叫声,能瞧见犬只在草丛中绕来绕去,以及跟在狗身后朝被击中的猎物奔去的猎人的身影。而就在此时,在这阵热情高涨的狩猎大战中,我看见了一位身形高大魁梧的落后者,懒散地沿着小径在踱步,枪被横过来扛在肩上,而两只大手好似一对象鼻,在步枪两侧垂挂下来。这是一位明显经受不住狩猎狂热的人。他似乎也注意到了我这么一位猎人。
  • 民女逆袭:封妃路漫漫

    民女逆袭:封妃路漫漫

    他是天子最喜欢的儿子没有之一,他最不喜欢一类人的就是:王妃。他爹和他哥哥非要塞给他那么一个人,真心无奈。不过要做他的王妃,要做好不受宠爱的思想准备,必要的时候还要有杀人放火、谋朝篡位的勇气哦……“这位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听说是十万两买回来的,这里是许王府,我的家,一纸卖身契在我手,你想要嚣张,得问过我!”……当她唯一的希望被击碎,誓要报仇,但“若牵连了王爷可怎么是好?”……“不就是杀个人,我许鑫泽还不至于窝囊至此,大不了谋个朝!”……诶,可是怎么被朝廷追兵追得连顿好饭都吃不上了……
  • 幕后女王

    幕后女王

    作为都市女性,找个直男癌的另一半能少奋斗半辈子,不过要忍受随时丧失人权气到吐血的可能;找只小奶(狼)狗会对你嘘寒问暖,可你需要无比强大地为自己挡风遮雨披荆斩棘。你会怎么选?作为职业人士,凭借关系铺就的道路是康庄大道,但路途一切与路尽头的风光早已一览无遗;从零一步一个脚印闯出的是羊肠小道,但一路有永不重复的风景,路尽头更是无限可能的未来。你又会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