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9700000002

第2章 晏几道——傲慢痴情的豪门公子(1)

终宋一朝,倡文抑武,因此宋词的兴盛也就有了天然的土壤。词的类别并不仅仅在于词牌的区别,还在于体裁的多样,小令、慢词等,其中小令就是宋词的最初样式,比如着名的词牌《如梦令》就是小令的一种,平时常见的还有《三字令》、《调笑令》、《十六字令》等。慢词的兴盛,始于柳永,他开辟了宋词的新篇章。那么,爱作小令的词人中谁又影响深远呢?想必大家已经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晏几道。

世间人事,纷杂无常,熙熙攘攘的人们往往因各自的遭遇而变得不同,有的人成了蝇营狗苟、不辨是非的名利客,有的人则成了颠沛流离、茫然无措的迷梦人。而在宋朝,面对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一众读书人的终极目标便是金榜题名,出将入相,这一类人便是所谓的名利客。当然,也会有人对此并不热衷,晏几道便是后者中的一员。他出生于北宋,其父是大名鼎鼎的宰相晏殊,因此我们可以称他为高干子弟。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对功名利禄不感兴趣呢?正是因为他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公子哥。在年轻时候对人间疾苦并没有深刻的认识,而且又生性高傲,带着一丝完美主义者的偏执,实实在在的书生气,所以他一直坚持着高贵的做人原则,宁愿在自己编织的梦境里徜徉,也不愿低声下气的在现实中谋食。

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为人清高,文才出众,小小年纪便才气纵横,深受长辈的喜欢。可正是因为这样温暖的环境,让他很少触及人情冷暖。他只愿按照自己的原则生活,不喜世俗约束,更不愿低下高贵的头颅,利用他父亲的权势或门生来谋取功名,这就导致了他晚年时家道中落。晚年的他忆及往昔的锦衣豪宅,面对如今的锱铢必较,内心有了很大转变,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从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公子成了一个家道中落、盛年难复的老人,从他最爱作的小令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改变。从曾经的缠绵典雅转为沉挚悲凉,他的词不再是消遣作乐的把戏,而是他对人生的感悟。从人人追捧巴结的对象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吏,使他对人间的冷暖了解得更为深刻。虽然,他和他的父亲晏殊并称“二晏”,但是父子二人的词风却有很大区别,晏几道传承其父的文采华丽、庄重典雅的同时,又在思想上深刻了许多。他专攻抒情,其婉转,其纯熟,其真挚,都要比他的父亲高出一筹,这不只是生活遭遇的磨炼,也是其痴狂性格的影响。

在他辗转各地为官的过程中,他经历了人间疾苦,世态炎凉,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他那高傲的个性和天真痴狂的姿态。黄庭坚所作的《小山词序》对晏几道的性格作出了最佳的评价:“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处亦自绝。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旨:‘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皆负之而不恨,己信之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乃共以为然。”晏几道可以为了别人而委屈自己,也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愿意相信朋友的永不背叛,他不会求人,不会改变自己的理想。晏几道的“痴”不是俗人能够理解和做到的,他是一个真正高贵的人,这份高贵不仅仅是他的出身,更是他那忠纯真挚的人格。

动荡中的现实生活

晏几道作为出生于名家望族的富家公子,他的生活从小就与寒门文人不同,锦衣玉食的生活赋予他天生的贵气,却少了许多痛楚的磨砺。虽然他的身份地位高人一格,却有着不谙世事的柔弱和矜持。由于晏殊对晏几道在教育方面的良好培养,晏几道从小对琴棋书画等造诣就很高,终日与这些艺术为伴的他,眼界自然也很高,而那颗心更是被浸泡得晶莹剔透,不染纤尘。

晏几道的人生分为两个阶段,这个分水岭便是晏殊的去世。晏殊在世时,晏几道的生活是充满阳光的,甚至是充满浪漫味道的,没有风霜,没有失落,有的只是花前月下的吟诗作对和放舟纵歌的轻狂洒脱,而那时他的词也跟他父亲的词作极似,极善言情,却庄重典雅,并不流于俗艳。这并非是他故作清高,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经历那些生活的沉重,所以他写不出市井的色彩。此时,他会写“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临江仙》)这样细腻的句子。他在意的东西除了他自己那个小小的世界,恐怕实在是容不下更多的世俗和功利。其实,宋代官僚体制会给官宦家族相当的照顾,给予他们的子弟大量的恩荫资格,但是统治者又怕会因此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所以经常会对世家子弟的科举之路严格管理,有时甚至会故意不让他们中第,晏几道的才华就是因此遭朝廷冷遇。读书人都有一定的理想,作为从小就受到贵族全面教育的晏几道来说,想必他也有过强国富民的大志,可是因为他的父亲是晏殊,所以就注定了他在科举仕途上的不顺。可也正是因为他父亲是晏殊,他完全可以通过人脉关系来谋求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只要晏殊不倒台,他就会很轻易地得到那些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可是,在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晏家父子的崇高人格,父亲没有安插儿子,儿子也没有依傍父亲。说穿了,他们都是清高的读书人,不齿于做那些为了名利却遭人诟病的龌龊事。

而晏几道本人对此也更是不屑,他甚至高傲到有些让人难以理解。比如那个很有名的故事说,即使是苏轼这种人,也不在晏几道的眼下。据《砚北杂志》记载:“元佑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即黄庭坚)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这个故事说,苏轼因为黄庭坚的关系想要拜见晏几道,可是晏几道却找理由推辞了,要知道当时的苏轼正是皇上身边的红人。这里并不是说晏几道有多大的架子,只是说他是个蔑视权贵的人。他不愿意和权贵太多交往,其原因可能有二:一、非我族类。晏几道虽然出身高贵,却从未把自己当作权贵。这可能与他从小的成长环境有关,生于宰相家,每日拍马逢迎的人络绎不绝,他看透了这些官场人物的嘴脸,所以他对权贵有本能的排斥。晏几道厌恶虚伪,或许他所喜欢的,是抛弃一切,品性相投,意趣相和,无论贵贱,只求真实的情谊。二、孤高自赏。晏几道也可能认为你苏轼正是当红,而我又不想求你,免得外人说我晏几道要依附于苏轼,扰我清名,因此还不如不见。无论是哪个原因,都能看得出来晏几道是一个清傲高洁的人,他的高傲不仅仅出于本性和睿智,也出于对当时那个混乱社会的抵抗。不管社会如何污秽,我既然不能改变,那就只能保证自己的内心不被改变,永远怀着这颗赤子之心。

正是因为晏几道的性格,让他在晏殊去世之后无法把持家业,他的高傲让他不肯低头去向曾经的那些“奴才”们乞食,但是他的天真让他无法掌握在这个世界“生存”的技巧,而且政治嗅觉不敏锐的他又在此时受到了“郑侠案”的牵连,自己被贬官下狱,于是晏家的衰落也就成了必然。在这段时间里,想必晏几道一定尝尽了人间的冷暖和辛酸。他从此只是“晏几道”,而不再是晏宰相家的“七公子”。可晏几道的词作生涯此时才算真正开始,从前的晏小七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深刻和沉郁的晏小山。褪去华丽的装饰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从前的晏几道是眼高于顶、过着云上的日子的公子,因此他看事看情都是隔着云雾的。可当变故忽来,让他从云端坠落地面的时候,他才真正地呼吸到了泥土的气息,他的那颗诗心也变得更加丰富起来。与其后期的作品相比,晏几道前期作品的绮丽和典雅都显得有些苍白乏力,缺少能打动人心的内容。

所谓文如其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个作者的作品来判断他的性格,性格越张扬的人作品特色也就越鲜明。而晏几道的词也处处有着自己性格的影子,情痴、压抑、迷惘、怀念种种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晏几道词作的独特气韵。晏几道因为阅世不深,以至于一生仕途不顺,他从太常寺太祝这样的肥差被贬为了颍昌府许田镇监官,而到了晚年更加凄凉,只做了开封府推官这样的小官。晏几道的才华其实也仅限于文学方面,如果这份才气中需要包含生活的能力和为人处世的技巧,那晏几道也仅算是平庸之人,所幸的是,他一直把自己那份高贵澄明的赤子之心保留到了最后。他的词作也因为这些际遇慢慢地改变了风格,这是必然的结果。可是他的词作中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那一如既往的深情和真挚,似是絮絮情话,似是谆谆梦呓。他没有厌世,即使再迷惘,再痛苦,他都坚韧地抱着回忆前行。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阮郎归》

这个时候感慨深沉已经彻底代替了痴情天真,他的词作最大的价值也是在此,这真不知是对晏几道的讽刺,还是对这个世态炎凉的世界的讽刺。“天边金掌”借用了汉武帝铸仙人采露的传说,也从侧面告诉了读者此时处于深秋时节,因为露已成霜。“云随雁字长”虽寥寥五字,却包含了许许多多的隐喻,北雁南飞,“云随”二字多像那曾经逝去的青春和记忆呢!这不是作者有意为之,可是每个读者看到这里的时候,除了感到凄清的气氛,也都会展开这样的联想吧,这其中实在是有着词人太多欲吐还休的苦楚。又是一年重阳时,孤孤单单流落他乡的他不禁感慨良多。在这个时候,他不禁遥遥地想念着那个曾经的家乡。“露成霜”中可以看出天气已经渐冷,词人的心也在渐渐变冷,希望那远去的大雁,会将他的思念带给远在故乡的朋友们和爱人们。当然,这个遥远的异乡也是有聚会的,也有人可以和他一起唱和,但是他们却不是陈君龙、沈廉叔那样的知己了。词人在努力地让自己融入这欢乐的气氛中,他想纵酒狂欢,他想兴高采烈地过节。但是,这种冲动已经随着自己的饱经风霜和流离失所变得不再热烈,他现在只会在想到彼时的快乐和现实的凄清,以致“欲将沉醉换悲凉”,可是却总是喝不醉,悲伤已经如跗骨之蛆一样附在了他的心头,除了悲凉和缅怀,他似乎什么也得不到。即使丝竹声声,即使红袖翩翩,他都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局外人。但是,残酷的世界冰冷了一个善良温暖的心,却改变不了这个高贵脱俗的灵魂。在这篇《阮郎归》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晏几道晚年言词的深沉诚挚,也可以看到人情冷暖、世事沧桑对他的影响,词人在经历了无数人生变故、悲欢离合之后,天真的心性已变得老成深沉,而这种今昔对比、欲说还休的笔法,使得词作抑扬顿挫,也显得更加厚重和沧桑。

流落他乡的游子们想必都知道,人在异乡即使过得再好,也始终找不到归属感。哪怕自己的家乡没有高楼大厦,哪怕自己的家乡到处是泥泞和愚昧,但是它却始终像一道光芒,在游子疲惫的时候为他带来丝丝回忆安慰。晏几道也是如此,他怀恋着过去的一切,始终不肯放手,相比如今四处碾转的奔波,他更加不愿意从那些记忆中抽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痛楚想必每一个游子都深有体会。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晏几道在各地奔波的同时,时时记挂着过往,时时怀恋着曾经,那些亲人、那些故友、那些恋人、那些故事都是组成“晏几道”这个名字的骨骼和血肉,而此时潦倒的他只能凭借对过去的回忆聊以慰藉。

再来看看他的《临江仙》吧,或许在这里我们能依稀看到他怀念的东西,还有那些支撑着他的脆弱的东西。

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少陵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

——《临江仙》

他乡流落的无奈,坎坷人生的磨难,把晏几道的晚年生活摧残得昏暗而破碎。有人说过,生活中遭逢大不幸,并不是生活对人最残忍的一面。生活的最残忍之处是在于那些琐碎的、漫长的小磨难把人的壮志和豪情都在不痛不痒的平庸中碾碎,和着血泪,化作回忆的点缀,使得过往的灿烂和拥有都在时光中变得一文不值。而晏几道正是有着这样遭遇的人,他的一生似在云端的鸿雁,却实是沧海中的沙鸥,太多的磨难和凄凉让他不得不在幻想中惊醒。虽然他愿意生活在幻想中,但是却不得不在晚年的时候越来越多感怀和醒悟了。“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这样的句子,从他这样一个高傲、浪漫、痴情的人口中说出,是一种莫大的悲凉。

同类推荐
  • 学·问:聆听李敖的睿智人生课

    学·问:聆听李敖的睿智人生课

    《学·问:聆听李敖的睿智人生课》以语录、述评、小传的形式,从处世、两性、文章、政治、文化等视角向读者展示这位“文化狂人”的傲骨与个性,揭示并审视他的各种思想和观点,可以帮助读者朋友们更深刻、全面地了解和理解李敖先生的为人和学问。除此之外,《学·问:聆听李敖的睿智人生课》还有另外一个使命,那就是通过李敖先生幽默、犀利的态度以及对生命的顿悟与达观,鼓励更多的人热爱生活,积极地面对人生。
  • 大学教师的工资条(2005-2006)

    大学教师的工资条(2005-2006)

    最近,网上攻讦很多,因为俺在凤凰《一虎一席谈》里表述了一个观点——“人类社会分出阶层并不可怕,分出阶层利于激励勤勉,鞭策后进,这是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分配制度的基础,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阶层对低阶层没有关爱。”——这意思一出,一帮希(稀)奇古怪的网名便炸了营,纷纷断章取义,说阿忆讲了,要把财富全给精英,让劳动人民饿着,因此这个叫“阿忆”的人,应该是北大最无耻的副教授。
  • 今晨心语

    今晨心语

    该书收入作者2016年创作的99篇随笔作品,是作者继入选西风烈丛书的长篇小说《书房沟》出版后的又一力作。由当代著名作家、陕西省文联、省作协原副主席高建群作序并题词;《今晨心语》是一株开在浮躁尘埃里的文字之花,是作家李巨怀近年来思考生命意义的结晶,更是一列心灵对话的直通车,于低吟浅唱中,直抵读者的心岸,该书收录文篇看似随手拈来,实则字字句句都引人遐想,闪耀着哲思与睿智的光芒。
  • 尼泊尔4·25地震亲历记(2015)

    尼泊尔4·25地震亲历记(2015)

    2015年4月25日16点,我从拉萨市的尼泊尔领事馆前出发,沿318国道去往尼泊尔。旅行社安排的是一辆金杯车。当时车上同行的大多是喜欢穷游、徒步之类的青年,共十二个人。还有两个藏族司机,年轻的是那种健壮的康巴汉子形象,那个老点的司机看上去脏脏的,你无论说什么他都哈哈大笑。他一戴上那副酷酷的墨镜,我们说他帅到没朋友。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个贩牛的商人。车上有个瘦瘦的男孩小白,带着两袋水和啤酒,他说要去尼泊尔找他的女朋友,给她个惊喜。金杯车一路前行,藏歌悠扬,大家说说笑笑。
  • 文明之旅

    文明之旅

    本书是余秋雨亲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五大文明发源地和主要宗教发祥地,直面穿越千年的人类文化,以冷静疏朗的笔触描绘古老文明的昨日与今朝,辉煌与衰落。此次行程跨越亚、欧、非三大洲,一行人走过希腊、埃及、以色列、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众多异域国度,最终回归中华故土,虔诚寻访雪域高原和中原古都,倾听历史亘古悠远的声音。
热门推荐
  • 甜蜜娇妻,总裁,强势宠

    甜蜜娇妻,总裁,强势宠

    都说有一个宠着自己的人很好,但是沈无音并不这样认为一场骗局,她迷迷糊糊的和商业鬼才结婚.婚后,说好的洁癖、厌女症,说好的嗜血残忍呢?小剧场“我要离婚!”沈无音十分强势的说。“离婚?顾太太要抛夫弃子?”“???”沈无音。“顾大总裁,您到底是在养老婆还是养女儿?”沈无音说。“都在养”顾初寒笑眯眯的说
  • 世界名人名言金典:人生忠告

    世界名人名言金典:人生忠告

    这些名言警句是名家巨人心灵的直接体现,是智慧的结晶和思想的精髓,是人间智慧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人生的奥秘,生命的明灯,是铀,是核,必将引爆璀璨的生命火花!
  • 幸福大抽奖

    幸福大抽奖

    黄永乐得到幸福系统,只要幸福就能抽奖,抽取全世界的东西。能抽取海水,也能抽取空气;能抽取植物,也能抽取动物;能抽取美食,也能抽取美女;能抽取地底的宝藏,也能抽取天上的飞机;能抽取超市的商品,也能抽取军火库的武器;能抽取武功秘籍,也能抽取神丹妙药;能抽取现实世界的东西,也能抽取小说世界的东西;想抽什么,就抽什么。从此,黄永乐过上抽奖的幸福生活……
  • 常见病食疗妙方

    常见病食疗妙方

    向广大读者介绍的“食疗妙方”,不仅可避免“药毒”对人体长期的伤害,还具有一定的预防疾病与保健功能。众所周知,治病须靠“三分治、七分养”。还着重介绍了每种妙方的做法及功能解析,以指导患者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科学的饮食习惯来调养身体。
  • 魔鬼梦幻

    魔鬼梦幻

    本书为王晋康中短篇小说。我狂吻着她的樱唇,喃喃地说:“今天我才知道,打碎道德的桎梏原来这么容易。早知如此,我们在十年前就不该自苦自抑,不该荒废时光。”
  • 黄河之水天上来:经典散文中的山川名胜

    黄河之水天上来:经典散文中的山川名胜

    大明湖、白马湖、富春江、镜泊湖、松堂游记、古刹、沈园、重庆、成都、北平、南京、昆明、桐庐……老舍、林语堂、朱自清、沈从文、郭沫若……《黄河之水天上来》中,众多文学大师带你游览中国的山川名胜。《黄河之水天上来》分为山川、古迹、城记三辑内容。
  • 九界惊变幻

    九界惊变幻

    “无”中诞生了阴与阳两世界,后来分为了九个世界。七百年前,一位英雄拯救了九界。这个故事就是在这七百年后……
  • 噬天狂妞

    噬天狂妞

    {本文一对一,美男多多,欢乐多多}——————————————————————————————————一所平凡的大学看似娴静如水,暗地里却枭雄并起,龙争虎斗,处处阴藏杀机。一弯幽深峡谷,无莺歌燕舞,疑似荒芜之地,却高人在卧。一生之家,家从何来?一室闺蜜,蜜舌腹剑?一方霸权,倾谁红颜?一个唾手可得的权利却因为一个陌生男子,顷刻间化作沤浮泡影。从此,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这里附上片段一二仅供观赏,切勿模仿片段一:“过来帮我挠挠背,现在。”一女人用命令的口吻说道,她趴在床上,身着吊带超短裤,亭亭玉立,冰肌玉骨宛如出水芙蓉。床边坐着一个男人,听到女人话,额头上渗出虚汗,手紧捏着自己的大腿,“想我一世英明,也会沦落到这般田地!“心里虽这么想却不得不满脸推笑着说:“哪…哪里?”“这里这里,快点,伸手进去挠!”“哦…那个…什么…挡到了,挠不到。”“胸罩啦!帮我解开。”“啊?这…这样,不…不太好吧。”。“有什么不好的?又不是叫你挠前面。”“.”片段2:暮色下,林间小道,一个女子背着一个男人正极速奔跑。“你在坚持一会,前面就是了。“女子说。男人气息奄奄没有回答。突然,一条蛇从女子侧边飞来,犹如长鞭,女子转身矫健闪过,回头来时另一条蛇已杀到眼前,血口獠牙,她急忙后倾却时速不减,看着蛇的白肚从她上空飞过。身后却传来“啊”的一声,语从心发,耷弱无比。女人问:“怎么了?”男人软弱无力地说:“我…我的…屁股。”女子才想起自己后倾时弧度太大,想是搓到他的屁股了,正想间,一条蛇又恰至胸腔,咫尺之距,女子不及多想,又再次后倾…前方屋顶上一个小男孩看得捧腹大笑,对旁边的中年男子说道:“哈哈哈,三叔,那男的真好玩。”三叔对男孩说:“石头,把蛇收了吧,再玩就出人命了。”*亲们若喜欢,此文就陪你们过年咯,嘻嘻,快收藏吧
  • 转身神尊

    转身神尊

    一次意外,让主角龙天佑穿越到了修真大陆,此时的修真大陆正值西方异界的入侵,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掌控整个世界,主角初来驾到,他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他究竟能不能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生存下来,成为世界的王者?龙天佑与遇到了怎么样的巨大阴谋?让我们一起来体验龙天佑的经历与遭遇。
  • 生存的突破(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生存的突破(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此套书撷英采华,精心分类,不但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创造了一个欢乐、轻松的成长环境,而且更陶冶了青少年的情操,可以说是一套让青少年全面提高、全面发展的青春励志经典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