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7000000006

第6章 “我有一个梦想……”(2)

不过很明确的是,经济的复苏使人们购买力明显回升,生产力低下又进一步使商品短缺,于是什么都显得供不应求,什么都缺。当时四川是中国水产品最少的省份之一,全国大概只有400多万吨的水产品总产量,而四川每年人均鱼的消费量不到一斤。刘汉元清楚地记得,1983年春节期间,成都市场上猪肉0.99元一斤,鲤鱼却卖到了12~13块一斤,可见人们对鱼的消费紧俏到何种地步。那时,一年之中什么时候吃过一条鱼、吃过一次鱼,人们都像过节一样记得清清楚楚,还把宰下的鱼尾贴在厨房墙上。

所有机关事业单位搞后勤的人,如果能够弄回些鱼来,每人分上一条,更是一件令单位上下无比高兴的大事。

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刘汉元第一次受到了某种刺激,他开始按捺不住了……在这之前,具体来说在两河口水库期间,工资之事后又发生了几件事,让年仅十七八岁的刘汉元一次次见证了人心之复杂险恶,不过他都平静地接受、平息了这些事。他还年轻,他需要的是不断进步,而不是在种种险恶的人事斗争中纠缠。更重要的是,刘汉元对当时农村渔业养殖现状和艰苦程度,有了非常深刻的体会。他深感人的渺小无助,但做大事又得从小事做起,他在自己的斗室里贴了一段那个年代有所追求的年轻人都喜欢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那个年代平静生活之下好青年的标准,就是严于律己,追求进步,获得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誉。

后来,他被抽调去乐山,做水资源的调查。

来到乐山之后,他住在水产学校的同学王尚文处,王尚文当时在乐山市水利电力局水产科当技术员、宣讲员。刘汉元与他同住便节省了0.8元一天的差旅补助。就这样,两个小年轻天天睡在一张大大的双人床上,聊着天南海北,聊着未来、人生。这时的中国,改革开放,百废待举,一切都从头开始,社会变化的种种新趋势和社会对知识、技术的渴求,慢慢催生了两个年轻人心中的梦想……1982年春,刘汉元因工作出色又被借调到乐山水电局搞马边河渔业资源调查。他和另一人组成两人调查小组,任务是把川西重要河流马边河里的一切渔业资源调查清楚,形成科学数据和档案资料,以备将来发展之用。

“我们就沿着这条河一段一段地搞调查,常常吃住在野外河边。当时,马边河里有很多娃娃鱼,就是大鲵,我们研究娃娃鱼怎样繁殖、怎样孵化。从马边县、沐川县到犍为县,用了8个月时间,我们完成了整个马边河渔业资源及其繁殖的生物学调查,收集了马边河到清水溪这一带的野生鱼种,一屋子的鱼类标本,分门别类,标示拉丁文和中文名称,放到福尔马林里防腐保存。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那条河里面搞这样的渔业资源调查。”

现在回忆起来,刘汉元还十分感慨,没想到对现在来说都意义重大的事,或者说现在要做下来都很难的事,当年竟然由他们两个小年轻做成了。不过现在那条河里还有多少鱼类没有消失,他早已无从知晓。

1983年年初,调查渔业资源的事忙完了,刘汉元又从乐山调回了眉山水电局,还是水产技术员,工作是常年走乡串户宣讲农业渔业技术。两河口水库就不用再回去了。

当时,社会变革的潮流已然形成,随着邓小平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讲话,四川也出台了政策,鼓励人们“争当万元户”。当年乐山就出现了5个养鱼的“万元户”,政府准备表彰。表彰之前,相关部门安排刘汉元和王尚文去实地审查一下,看一看是否真像上报材料中说的养了那么多鱼。

将信将疑地去了,一看,刘汉元和王尚文两人完全被震惊了,真正的万元户就在自己的眼前——不是别人弄虚作假,而是别人太成功!两个人吃惊极了。“关键是,那些万元户们,养鱼的技术远远不如我们,见了我们无一不虚心讨教学习。我们用技术帮助他们,一年下来他们纯利润超过万元。我们这些当老师的手把手教会了他们,一个月收入才38.5元,干一年才几百块钱!差距太大了。想到这些,心里能平衡吗?”

而此时,一些先进国家1立方米水体养出上百公斤鱼的事实,也大大激发了刘汉元搞养鱼科研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当时报纸上已经有登载,在德国和日本,有两种养鱼装置,自动化的程度非常高,有的可以达到1立方米水体每年500公斤到1吨的产量!日本在几个湖泊搞网箱养鱼,年产量也达到了每立方米二三百公斤。

刘汉元常常会郁闷地憧憬着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那就是自己这么多年学习水产的理想境界和终极目标啊,自己有没有可能也做到?一种按捺不住的冲动刺激着他。加上万元户们的事例狠狠撩拨着刘汉元年轻躁动的神经。他的心里,一种模糊的动机、一个小小的梦想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

“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养鱼?”他问王尚文。

初次创业的艰难

当时,整个社会仍然对生意人嗤之以鼻。前人称“士农工商”,当时人称“工农兵学商”,不管古代现代,商人都位列三教九流最不入流的底层。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认为做生意是那些没公职、没单位、生活无依无靠的“体制外”被人瞧不起的人才干的“投机倒把”的违法之事。于是刘汉元决定靠乡下的父母来做这个事情,在自家的自留地里挖口池塘来养鱼——自留地,自己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那可没人管得了。这样可以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自己也可以以科研的名义,名正言顺地参与而不受非议。

刘汉元说服了父母,一边准备和落实,一边继续干本职工作——向农民宣讲渔业技术。

1983年五一劳动节放假,王尚文骑着自行车去了刘汉元永寿镇的老家。刘汉元带着他去看了看自留地,此时刘汉元已经决定放弃挖池塘的想法,因为面积太小,养不了多少鱼,更重要的是没有流水,一潭死水含氧量低并可能很快大量繁殖藻类,鱼的生存生长会大受约束,气温高了甚至会死掉。

王尚文一看,确实不行。“还有没有水?”

刘汉元说:“门前不远处还有一条很大的水流,去看看吧。我想放网箱试试。”

时值黄昏,晚霞瑰丽,天色尚好。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烧稻草做饭和稻田泥土味混合的乡村气息,那是四川乡下特有的一种美妙宁静的气息。两人急忙赶去一看,眼前出现了一条十四五米宽奔流不息的小河,这就是日后闻名遐迩的蟆颐堰,岷江的支流,永寿镇永光电站的尾水渠。两个专业与水打交道的人凭目测,就知水深不到1.5米,这倒是不错。但是水流速度太快,每秒1~1.5米之间,一看就知道鱼待不住。放网箱进去呢?两人一讨论,还是觉得不行,网孔进出水流速度太快,对箱体和里面的鱼冲击太大。

两人的心凉了一大截。看来还是不行。

正在两人心情郁闷、一筹莫展之时,只见水渠对岸草丛里,有一块一两米长、四五十厘米高的白晃晃的条石。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筑坝拦水的技术来,商量说:“要不把石头推到水里把水挡一下,看看能不能形成缓流区?”两人忙绕过一座小桥到了对岸,来到石头边,心急的刘汉元挽了袖子卷起裤脚就跳下去搬石头。两人合力把石头竖起来,正对着河面轰一声推倒下去,一瞬间,两人立即欢呼跳跃起来!

在石头后面,形成了一条一两米长的缓流区!

刘汉元激动不已:“只要弄他几大竹篓石头并排着立到水里,挡一下,后面形成大型缓流区,不就可以放网箱养鱼了吗?!”

“而且流水含氧量高。”王尚文也激动不已。

含氧量高是除饵料充足之外,对鱼的快速生长和形成高产最为重要的条件。

——仿佛上天有意在这儿留了一块石头。就是这灵机一动,一个微乎其微的搬石头的动作,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从此改写了中国水产养殖业的进程,行业历史在这儿机缘巧合地拐了一个小而巨大的弯,进入了另一个时代。

但是依然有一个问题,当时网箱养鱼用的都是尼龙纤维网,这种网很容易被老鼠、螃蟹、水蛇之类的动物咬坏,养殖效果会大打折扣。这怎么办?

说来也巧,有一天,刘汉元来到眉山崇礼镇给农民们讲渔业养殖技术,突然看到区公所一道用钢板做材料的大门上,有许多菱形的孔。他顿时若有所悟,问守门的老大爷:“这门做了多少年了?”老人回答:“七八年了,日晒雨淋,没有坏过。”哈!刘汉元想,这个东西不正好可以拿来做网箱吗?安装在河里,可进水出水,老鼠、螃蟹也咬不坏。这样鱼跑不出去,只要饵料够,不就能高产了吗?

网箱的问题终于解决,刘汉元打算开始干了。

想法确定,准备动工。但还得有资金,钱从何而来?买钢材、水泥等算下来,大概要花500元钱。

20世纪80年代初,500元是许多城里人整整一年的收入,尚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农村人家,更是难以筹到这笔巨款。家里没钱,刘汉元就想通过村里签字、镇上盖章,然后找信用社贷款。然而当时在池塘里每立方米养出0.5公斤鱼来已属不易,你一个毛头小子,要贷款500元去那条水流速度超快的尾水渠里养鱼?镇上领导看完报告将纸一扔,一盆凉水泼来:“河沟里养鱼?妄想吃汤圆!”刘汉元备受打击。

但是他的创业激情并没有被浇灭,正如西方人说:“直接的行动即使不能奏效,也富有健康的朝气。”前思后想,他找到眉山县水电局自己单位的领导,提交了利用流水养鱼的科研方案。领导对这种大胆试验表示支持。于是刘汉元提出申请500元的科研经费,后来这笔款项申请被报到了乐山地区水电局,地区水电局签字后拨钱要通过财政局,刘汉元往乐山财政局跑了好几趟,各个部门反复研究,也没人敢签字。当时,500元真不是个小数目啊,在财政局眼里,什么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

乱七八糟的,天方夜谭,高风险,高投入,钱一投下去,完全是打水漂。

刘汉元的努力最后还是落了空。

数月上下奔走未果,年轻的刘汉元备受煎熬。

作为一个科研项目,当时有相当一部分专家不看好刘汉元的试验方案,说别瞎折腾了,别把自己套进去。备受打击的刘汉元心里非常复杂,做还是不做?他夜夜辗转反侧,几乎动摇放弃。

日子一天天过去,眼看年底枯水期快到了,永光电站一年一度的关水检修期也快到了,钱还没着落。刘汉元越发着急了,整天忧心忡忡。

他必须在这之前把钱凑齐,然后趁冬天上游关闸停水之际,抓紧时间把网箱建起来。就在几乎走投无路之时,把一切看在眼里的老父亲向儿子出了个主意:“要不,把家里还没有长肥的架子猪卖了吧,先把网箱建起来再说。”卖猪?那可是家里唯一值钱的财产啊。为了将这两头猪养肥,大姐从永寿一路割猪草割到彭山县,把猪当宝贝一样供着,还没长肥怎么能轻易就卖了呢?刘汉元心里十分矛盾,最初没同意,但几经奔波仍然未果,两手空空的刘汉元只好回家一脸难过地对父亲说:“卖吧。”

一对架子猪加一些菜秧卖了,凑够500元钱。父亲一分不留全部交到刘汉元手上,颤抖着声音语重心长地说:“娃儿哪,再要钱,家里可就没得啥子东西可以卖了。”“知子莫如父”,父亲相信儿子,他愿意把全家的希望都押在儿子身上。刘汉元默默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钱好歹是凑够了。1983年11月,刘汉元从邻近一个生产变压器的电站花200多元买来一些废弃的钢管,一节一节焊接起来。他白天在水电局上班,晚上回家做网箱,半个多月后,一只长15.4米,底部宽3.8米,顶部宽5.6米,顶部面积近64平方米的金属网箱制作成功,覆上网,用水泥固定在了蟆颐堰中。

1984年3月,春暖花开,鱼儿生长的季节到了。第一批185公斤约3800尾鲤鱼苗投放到了网箱中,试验正式开始。

最平凡的努力也能成为传奇

进入1984年,逐渐鲜亮的大变革色彩在这个国家的气息里涌动,越来越多的人心被扬到了空中,刘汉元年轻的身体里也躁动着主宰自己命运的激情。

这一年,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刚大学毕业,21岁,在南京鼓楼区区属国企豪威公司谋得一份文员工作,月薪55.7元。这一年,柳传志创办了联想(现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张瑞敏进了那家濒临倒闭的工厂,王石在深圳当“倒爷”倒玉米刚赚了300万元。这一年年初,邓小平第一次视察1983年,刘汉元创业之初的养鱼网箱南方,先去了深圳,然后又去了珠海。有一天王石骑自行车经过深圳国贸大厦,看见楼下大量的警车、警察,和激动躁动的人群,一打听,原来是邓小平正在大厦顶层俯瞰整个深圳。王石后来回忆说:“我好像感到干大事的时候到了。”

这一年,中国经济开始加快增长,投资和消费需求也随之增长。而1984年政府推出的两项改革措施在经济的旺火上又添了一勺油——扩大银行的贷款自主权和企业发工资、奖金的自主权。信贷需求的扩张使得1984年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了15.2%。

这一年,中国粮食产量空前地达到4073.1亿公斤,在人口比1977年增长近1亿的情况下,人均粮食产量仍比1977年增加92公斤,达到390公斤。加上这一年各行各业涨工资,人人笑逐颜开,不再饥饿的人民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对鱼和肉的需求大增。

同类推荐
  • 我在哈佛的最后一堂课

    我在哈佛的最后一堂课

    一位哈佛老教授,将毕生的智慧留在书中,作为赠送世人的礼物。霍华德是哈佛商学院的传奇人物,然而,有一天,他的生命之钟卡了一下,这位传奇人物差点因心脏骤停而长眠于哈佛的那片被精心修剪过的草坪上。人们猛然发现,必须把霍华德的智慧留存,于是,有了这本经典、充满人生智慧的书。他是一位老师,一位长者,同时,他也拥有富可敌国的资产。他洞察商业社会的秘密,全世界一流的企业家在遇到重大决策的时候,会选择去倾听霍华德的意见。霍华德不但拥有人生的智慧,还具备惊人的商业眼光,《我在哈佛的最后一堂课》为大家带来霍华德创造富足人生的十四个实用策略。
  • 葛拉西安处世金律

    葛拉西安处世金律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这位17世纪满怀入世热忱的耶稣会教士,对人类的愚行深恶痛绝,言及万事有致于完美的可能,如再辅以变通的技巧,则善必胜恶,而这一切取决于人的自身资源与后天勤奋,警觉、自制、有自知之明及修身养性之道。
  • 装傻的智慧

    装傻的智慧

    没有故作高深的人生哲理,没有华而不实的励志口号。本书将以轻松的文笔,有趣的知识,真实的案例让你在体验阅读的快感同时,带你解析生活,发现隐藏的陷阱和机会,告诉你应对方法,成功解决棘手的问题,教你把握其中的分寸,找出适合装傻的时机和方法,最终让你领悟装傻的智慧,避开人生道路上的礁石,直驶向成功的彼岸。
  • 走出心理的误区大全集

    走出心理的误区大全集

    我们每个人既相同又不同,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生活,我们的内心每天都在上演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故事。怎样才能消除那些有损健康的消极心理,使自己时刻都生活在快乐幸福之中呢?本书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众多角度阐述了现代人常见的各种不良心理,介绍了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以期能给各位读者带来切实的帮助。
  • 全世界最高端的魅力修炼课

    全世界最高端的魅力修炼课

    本书列举并用大量的鲜活事例,论证分析“成功必须要知道的10种商数”,面面俱到,且非常实用。这是一本教你如何提升自我潜质的书,是一本全方位改变你现状,教会你如何做最好的自己、最终迈向成功的书,任何一个渴望成功的读者,都会情不自禁地翻开本书,对比自己的生活,寻找自己所擅长和缺乏的“商数”。
热门推荐
  • 盛开:微光博物馆

    盛开:微光博物馆

    《微光博物馆》是一部以95后新概念作文赛获奖者为创作主体的精选作品集。本书着重体现获奖者们优美细腻的文字、丰沛动人的情感、天马行空的想象。所选作品主要涵盖了小说与散文两大类,文笔流畅,立意深刻。对于学生读者来说,本书既是一本创新作文思维、提高文学素养的高分作文“宝典”,同时也不失为一部优秀的青春文学读物。
  • 恶魔邀约:3日婚令通告

    恶魔邀约:3日婚令通告

    推荐新文《999次宠婚:鲜妻,很撩人》——她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忽然间变成枪林弹雨!纵有美男保驾护航,也难免小命突然喀嚓!面对如此变故,她淡定地喝茶,瞅着眼前红底金字写着‘通知书’的玩意儿,问——“这是什么?”“哦,婚礼通知书。”他瞥了眼淡淡回答。“谁跟谁的?”她喝茶继续问。他抬头瞥了她一眼,继续淡定回答:“3天后,你和我的。”What!她不淡定了!谁求婚是直接扔给对方一张通知书的?鲜花呢?气球呢?戒指呢?罗曼蒂克的烟花呢?!而且,为什么他俩要结婚了,她却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 魔帝的位面之旅

    魔帝的位面之旅

    一位大帝,为了回家,走过诸天万界,洪荒,狐妖,超神,斗破,斗罗,约会等世界处处有他的身影新人作品,请多多包涵
  • 迷失仙境

    迷失仙境

    一场连续多年的梦,和一张泛黄的明信片,引出一座不为外界所知的小镇。深入小镇探索,各种神秘的人物和诡异的事件层出不穷:潜入他人梦中并肆意篡改的老者、扭转乾坤的魔术师、预知未来的变异人……看似平静祥和的世外小镇,实则暗流汹涌、步步惊心、人人自危。这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迷失其中究竟该如何逃生?未知的前方还有多少凶险?……一部现实与虚幻完美融合的作品,一部彻底颠覆你对已知世界认知的佳作,期待你开始新的旅程。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眺望英格兰

    眺望英格兰

    老凡得知妻子何茶香要跟约儿去英国留学陪读,就预感到大事不妙了。本来,哪个家庭不乐意让孩子出国留学呢?只是,老凡知道自己是个乡下人,没有太多的社会关系,来到深圳能够生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他半生打拼,在东门老街有间赖以谋生的化妆品小店。日子慢慢的有点滋味了,尽管还不太能满足妻子的虚荣心。但他没想过要将女儿送去留学。在老家安徽乡下的镇中学念书时,年少的他,倒是曾经憧憬过那个神秘的国家。没料到这把年纪,他还会与那个陌生的地方发生莫名的联系。都怪茶香。茶香师范毕业,人漂亮,还会些琴画。
  • 重生明朝当皇帝

    重生明朝当皇帝

    天启七年,晚明势颓,附身朱由校,身染疾患,垂死挣扎。一朝痊愈后,诛东林,灭晋商,强皇权,问鼎天下,舍我其谁!兴工业,练强军,控文艺,看塞北铁流滚滚,望关内百花齐放。美人泪,杯中酒。齐鲁风云,儒林孔门从此休;江南烟雨,袅娜名妓梳红妆;荆楚鹿鸣,栉风沐雨祭江陵……收商税,开厘金,摊丁入亩,官绅纳粮,行改土归流,藩王锁京都。开贸易,重振海洋霸权,欧罗贵族崇汉化,美洲之地尽是峨冠博带,之乎者也。读者群:398359794
  • 天天营养百味:易学的家宴菜

    天天营养百味:易学的家宴菜

    逢年过节要准备一大桌菜时可让主妇们犯难了,那一桌子五花八门的菜式看似难学,但只要有方法,有指导,是能轻松拿下的。《易学的家宴菜》把握了家宴的特点,将繁琐的做法简化,但注重保留菜本身的特点,还注重将菜做得漂亮大气,让您能快速地学会做家宴菜。
  • 龙族之子Ⅰ:学院危机

    龙族之子Ⅰ:学院危机

    傍晚留校的少年秦澈因为变形怪钻进自己的手臂中而与异界的高等灵士白凌风结缘,为除掉手臂里的怪物,少年挣扎着随白凌风去往另一个世界——恒界。本以为只是简单的“治病”,谁知白凌风看上少年的天份,软磨硬泡之下,少年成了恒界灵能学院的一名灵士。在学院里,秦澈结识了很多伙伴,其中就有令他萌生情愫的夏雪琪,此外,秦澈还将另外两个性格鲜明的地球少年带进了灵能学院。中等灵士考核完毕之后,秦澈与伙伴们组成了除魔小队,开始了他们的任务生涯,期间,秦澈意外掉落山崖,保住小命后发现了神月青铜龙的巢穴,并获得了神龙的部分力量!这时,刚开始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让他们起了疑心,经过调查,一个惊天阴谋慢慢浮出水面……
  • 淳熙玉堂杂记

    淳熙玉堂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回到北宋当驸马

    回到北宋当驸马

    北宋末年,天下承平已久。燕云之北,大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好游猎、喜奢靡,不理国政。再北,女真。护步达冈之战已历3年,在完颜阿骨打猎猎大纛之下,女真人瞠目结舌的看着花花世界,垂涎欲滴。中原,江南。在艺术家皇帝徽宗赵佶的引领下,堆山造林、唱词吟曲。烈火油烹、繁花着锦的盛世之下,是数代先皇呕心沥血积攒的家当即将被挥霍一空。便在此时,一个叫燕青的投行大拿穿越时空,附身于大名府卢俊义家仆“燕青”之上。他原本只想活得像条咸鱼,抹上盐,风干了,挂在屋檐下,用呆滞无聊的眼神对整个世界翻白眼……怎奈徽宗的女儿,茂德帝姬赵福金,竟然与他的爱人长得一模一样。——该做些什么,才能抢走蔡京的儿媳,才能当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