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0300000007

第7章 其实你不懂成本(1)

从竞争角度看成本

凡事都有代价,这就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成本。因此,成本是无可避免的最高代价。所谓的代价,就是指放弃了些什么。很多时候,人生需要作出选择,舍乙而取甲,乙就是甲的代价。事实上,任何成本都包含着机会,都是机会成本,所以机会说出来是多余的。

“成本”是一个熟悉的词,但是要正确理解经济学上的成本,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很多时候,人们并没有真正弄明白什么是成本。成本因选择而引起,没有选择就没有成本。因此,成本就必须面对未来,成本就是一个将来时态。也就说,人们不能回头到昨天补作决策。昨天的决策今天看,不管是错对,都是覆水难收。历史成本不是成本,因为无法作出选择了。就拿一件很简单事情来说,到饭店里点几份菜而花去了100元,但是这菜是否吃,这100元都不可能再要回来了。因为这是无法选择了,所以就没有存在所谓的成本。

成本是最高的代价,做任何事情的成本都是说放弃的是最有价值的机会。如果今晚要和女朋友约会,就没有时间学习经济学,就没有时间去喝酒,等等。这么多项之中,哪一个要放弃的有最高的价值,就是你约会的成本。因此,能否去约会女朋友,就要看各项选择的价值。没有了选择,空谈成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虽然成本是最高的代价,但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最终决定人的行为,还是成本。成本发生了变化,人的行为也就会发生了变化。就拿约会的事情来说,每个人成本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很悠闲,约会要放弃的最高代价不高,但是有的人很忙碌,约会要放弃的最高代价很高。因此,前者在约会方面的成本比后者具备了优势。如果那个女孩从他们两个人约会之中得到收益是一样的,那么前者就在爱情竞争之中具备了优势。

成本不是专家计算出来的,而是在竞争中形成的。没有了竞争,就永远不知道真实成本。价格管制的原则往往都是采取按照成本进行定价,也就说通过成本进行核算,再加上合理利润,从而得出一个价格。价格管制可以控制所谓的合理利润,但是却无法控制成本。这种定价原则,给企业的信号就是,积极降低成本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既然限制利润了,那么企业就可能拿成本出来做文章。很简单事情就是,把办公室装修得豪华,出现各种铺张浪费,毕竟这些都是可以算进成本里。成本提高了,价格就可以提高了。因此,各种生产成本就高得惊人。一些行政垄断企业,正因为政府对他们采取了成本定价原则,所以成本就一直都没有降下来。没有竞争,就没有所谓的成本。就拿写文章来说,写一篇文章的成本是多少?这个成本可以很低,也可以高得惊人。我可以在家里写,也可以搬到宾馆总统的套房里写。要是写作的报酬是按照成本定价原则,那么我就搬到总统的套房里写。如果这个价格是定下来了,那么我就考虑自己的成本是多少,是否值得做。要是觉得合算的话,我就想尽一切方法降低成本。就拿选择电脑配置来说,我考虑就是的功能能否满足写作,上网查找资源就可以,而不是考虑配置非常高的电脑。如果电脑配置过高,对于我一个不玩游戏的人来说,往往是多余的,也是没有必要付出的成本。

没有从竞争角度看成本,就永远无法看到真实成本。就拿生产一件衣服来说,甲的成本是11元,乙是15元,丙是8元,那么通过竞争而形成的成本就是8元。如果对方出价10元买这一件衣服,那么要让自己有钱可以赚钱,就必须把成本降低到10元以下。现在,甲乙的生产成本都高于10元,因此必须想尽一切方法把成本降低到10元以下,否则只能放弃生产衣服。真实的世界里,从来都不是成本决定价格的,而是价格决定成本。也就说,先有了一个价格,然后再对自己的成本作出估算,从而判断做不做。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这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讨论爱情时,我们经常听到这句话,他(她)不值得你这样做。这句话翻译成经济学语言就是,你为对方付出的成本高于你的收益,是不值得去投资的。成本这个东西,要从将来收益角度来看。

市场之所以存在交换,这就是因为存在比较成本,同时又称为比较优势定律。对于这个问题,张五常说道:“生产同样的物品,只要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成本,各自选择成本较低的来专业生产,然后在市场交易可以互相得益。”如果没有竞争,比较成本就没有任何意义。30多年前,中国劳动力成本仅是发达国家的1%,但是这个成本优势并没有任何价值。因为这些产品不能放到同一个市场上竞争,成本再低也是没有任何影响。相同一件产品,人家卖100元,你卖10元,但是你的产品并不能拿出去卖,再便宜也是没有意义的。

30多年前,尽管中国劳动力成本很低,但是制度成本却是非常昂贵的。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劳动力价格比20世纪80年代时上升了很多,但是产品却更有竞争力。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案就是,制度成本降低速度比劳动力成本上升更快,再加产品质量提升。为何制度成本能够下降得如此快?这就是竞争的结果。因此,并不是制度成本本身就是这么高,而是缺少竞争导致的。竞争的引进,从而鼓励人们积极降低制度成本,实现产品能够取胜。

没有外在竞争的压力,一个人很难做到积极降低成本。从这点就可以明白,为何那些行政垄断企业的成本是那么高的。面临各种竞争压力,成本高低就决定了生死,企业就会积极降低成本,从而获得生存。没有放到市场竞争,通过专家进行核算出来的成本,都不是真实成本。只有参与市场竞争,人们才可能意识到要砍掉一些多余的成本。没有那种压力,就不可能有节约成本的概念。

竞争是进步的因素,同时也促进成本的降低。每个人都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那么就必须不断降低成本。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在各个环节下功夫,做到压缩成本,并且再压缩。生产企业就积极采取技术改进,提高管理效率,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作为经销商,就会捕捉各种信息,获取更低的进货价,获取更低的物流成本,同时也在销售方面,想尽一切方法降低成本,以及在降低资本成本上都苦下功夫。就这样,从而形成一种追赶,进行成本的比赛。每个人都在想尽方法以最低成本生产更好的产品,从而让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实际上,一些企业追求产品创新,生产出所谓的特色产品,本质就是追求自己的产品成本优势。要生产别人无法生产出来的产品,就等于说要生产出别人需要很高成本的才能生产的产品。

很多时候,人们对资产的评价,往往是根据过去投入,折旧因素,从而得出价格。要知道,历史成本不是成本,过去投入多少,与现在无关。真正的成本是要面向未来的,没有未来,就没有选择,更加不可能有什么成本。成本是最高的代价,但是如果没有竞争,这个最高的代价就不可能降低。比如,做一件事情,漫不经心去做需要三四个小时,但是认真去做,可能一两个小时。有了竞争,这个最高的代价就可能降低。因此,观察真实世界的成本,需要从竞争角度去看。

婚前要不要性行为的经济学

婚前性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讨论婚前要不要性行为的意义不大,但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却给我们很多启发。从20世纪90年代起,婚前性行为开始成为中国人的普遍实践。如今,婚前性行为成为一种主流,婚后性行为反而成为一种另类。人们从普遍选择婚后性行为到普遍选择婚前性行为,这就说明了婚后性行为成本增加了,婚前性行为成本降低了。

从文化观念角度去解释人的行为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仅仅为了强调某种价值观念,从而否认经济学常识,这就错得离谱。婚前性行为成交量增加,就说明成本发生了变化,也就说做这种事情的代价降低了。这从需求定律角度来看,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反之相反。因此,需求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婚前性行为需求量增加,就证明了婚前性行为的代价降低了。当然,经济学解释的精彩之处,并不是套套逻辑去解释真实世界里的所有现象,而是在约束条件下作出独特的分析。

性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行为,这和企业生产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性是参与者互有所得的生产和收获,但是任何一种行为都离不开成本的约束。尽管性行为可以给双方带来生理上的满足,但是这种行为成本高于收益,人们就会选择放弃。正如慕容雪村说的:“波茨纳说,性是人类理性的实现。这句话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我知道朱迪·福斯特染上了艾滋病,那么不管我多么仰慕她,也不会跟她上床,因为这事风险太大。”因此,改革开放之前,很少人选择婚前性行为,并不是他们不知道性可以带来快乐,而是做这事的代价太高了。那时,社会观念认为,没有婚姻关系的性关系是有罪的,所以婚前的性行为就更加不敢想象了。

婚前性行为成本降低,这有外生变量的因素,也有内生变量的因素。外生变量就是这个社会宽容度发生变化了,减少外界的压力,以及避孕技术进步;内生变量就是个人观念发生变化。当然,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的。改革开放以前,婚前性行为很难获得社会的宽容。即便是在“文革”结束后,婚前性行为致孕也足以让少女选择自杀。现在,这个社会不仅宽容婚前性行为,同时还有一股潜流在鼓励婚前行为。这个外生变量的成本迅速降下来,从而促进婚前性行为成本降低。相对内生变量成本来说,外生变量成本下降得更快。1993年4月,中国第一家性用品店“亚当夏娃保健中心”在北京开业。17年之后,性用品店已经是到处可见。如果没有这些安全套,就增加人们婚前性行为风险。毕竟,意外怀孕的代价还是很大的。可以看出,婚前性行为成本代价降低了,需求量就猛增了。

婚前性行为成交量增加,并不是人们对性偏好发生变化,而是约束人们做那事的代价降低了。改革开放之前,人们并不是不想做那事,而是成本太高了,做不起。那时,要做那事,就必须通过结婚途径。但是如果仅仅为了让生理得到满足而选择结婚,代价是极高的。如今,性行为成本降低了,婚前性行为现象增加也是很正常的。以前,想做却做不了,付出代价太高了;如今,想做就可以做,毕竟付出代价降低很多了。这就好比买车,现在买车的人越来越多,但是20世纪90年代,却很少人买车。难道人们以前对车没有产生偏好吗?肯定不是,而是买车代价越来越低,所以越来越多人可以买得起车。

尽管婚前性行为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现象,但是也有不少人反对婚前性行为。这些反对者之中,他们理由也是不同的,有的认为,把人生第一次留到结婚那天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有的担心将来丈夫介意她的第一次。当然,凡事都有代价的。为了结婚那天的意义,就是付出性压抑的代价。第一次没有了,将来丈夫不可能介意,也可能介意,这些都是一个不确定因素。为了保证将来丈夫不介意,就必须付出性压抑的代价。这个付出是否值得,这就要看个人如何评价。道理很简单,要让马跑得快,就必须给它吃草。不想给马吃草,同时又想它跑得快,那是不可能的。

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的钱,到了临死前才攒够了买新房的钱,才住上了新房。而美国老太太则先贷款,住进了新房,到死贷款也还完了,她也因此住了一辈子的新房。其实,婚前性行为就是美国老太太故事版本,婚后性行为中国老太太的故事版本。道理很有简单,如果有机会提前享受,为何要放弃?一些人固执坚持把留到结婚那天,从而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并不反对,但是经济学却告诉人们,为了这种特殊偏好付出的代价非常大。

中美老太太的故事,折射了不同观念偏好。不同的人有不同价值观,或许这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是经济学却清楚告诉每个人,不同价值理念的选择发生费用是不同的。现实生活往往是这样的,某些价值观可能造成个人生活成本的增加。一个社会价值观往往影响制度的选择,不同制度的选择,背后的运作费用也是不同的。因此,婚前要不要性行为,也就成为经济学问题。个人的生活方式深受价值观影响,问题不在于执着坚持自己价值观是否重要,而是思考坚持的成本是多少。

性可以给男女双方身体上带来满足,拒绝婚前性行为,实际上就意味着这种享受就要推迟。可以这样理解,婚前性行为就好比先搬进去住之后取得房子上所有权,然后再把产权清楚界定。那么婚后性行为就是先取得房子所有权,然后再搬进去住。或许,这样比喻不是很准确,但是基本道理就是这样。如果先搬进去住之后取得房子上所有权,遇到房子涨价就有点不合算。先取得房子所有权然后再搬进去住,不好的就是推迟享用。人生苦短,推迟享用就会错过黄金时间。因此,婚前或者婚后性行为,无非就是这两种购房方式。

同类推荐
  • 企业家的“基因”(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4)

    企业家的“基因”(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4)

    “吴晓波细说商业史”系列图书为全数字系列产品,是对《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的补充。该系列整理了吴晓波近年来所写作的文章,了解中国百年商业的风雨历程,再现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商人,探寻中国商业百年变迁,深入中国商人企业家精神内核。《企业家的“基因”(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4)》:从杜月笙到王石,聚焦中国企业家百年史。
  • 利率衍生产品发展:条件分析与机制设计

    利率衍生产品发展:条件分析与机制设计

    与其他衍生产品一样,利率衍生产品的基本功能也包括套期保值、套利、投机、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但作者以为,这五种功能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前三种功能基于特定需求而产生,具有内在性,并直接体现了利率衍生产品的作用机理,而后两种功能则基于前三种功能而存在,具有外延性,更多体现的是利率衍生产品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切合本书研究主题的正是前三种功能,因此本章仅对这三种功能及其作用机理加以分析。
  • 教室外的经济学

    教室外的经济学

    这本书,能帮你在需要决策时做出更好的选择,教你如何在经济上做一个精明聪慧的人。
  • 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梁启超的著述非常多,所涵盖的题材相当宽广,但有一个面向是至今尚未被充分探索的,那就是他的经济论述。在梁启超的全集里,经济论述所占的比例不高,只是作为他议论众多时事的一环;但他对某些经济问题曾下功夫深入研究过,尤其关注币制改革和财政制度。梁启超的文笔犀利活泼,老少咸宜;他所论述的主题,大都具有时事性与政策建议的意涵,很能引起当时读者的关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项特性也是负面的:环境一变、时间一过,这些问题的意义就随风而逝(“能动人”但“不能留人”)。一个世纪之后,本书作者重读梁启超的经济论著,得到三个观感:文笔方面情绪高张,内容方面动人听闻,手法方面自我矛盾。
  • 经济学常识1000问

    经济学常识1000问

    作为如今社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经济”当之无愧——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经济学更是大行其道,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科学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抽象的学问。一门科学,必有一套自己的概念和体系,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古代大臣们对经济问题的真知灼见,也许有不世之功,但不系统、不规范,都不是经济学。经济学这门学问,是对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进行理论的、应用的、历史的以及有关方法的研究的各类学科的总称,是20世纪的显学,其根本作用是富国裕民。照理说,这样的学问一定历史悠久,可是,正相反,经济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
热门推荐
  • The Philobiblon

    The Philobibl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等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最美林徽因

    等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最美林徽因

    男人都想有她这样素淡如莲的知音,女人希望像她那样和有情人做快乐事。为什么要读林徽因?她是让三大才子魂牵梦绕的奇女子,民国学者眼中学识渊博的林先生,文学与建筑的双料才女,事业与婚姻美满无暇的女神。最真实的林徽因,温雅如玉,民国气质,美到极致,纵然岁月流转,未曾输给时光。
  •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本书是作者奉献给广大读者的第六部文学评论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作者的一部文学评论选集。这部文学评论选集,也可以看作是半个世纪以来我从事文学评论活动的一个小结,一个小小的展示。收入这部评论集的四十三篇文章,一半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出版的五部评论集之中,一半则选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发表的长长短短的上百篇文学评论。按文章的评论对象和性质,分为四辑:第一辑,是关于文学思潮的论文或某一专题的评论。这方面写得不多,只收入七篇,聊供参阅;第二辑,是关于文体学研究与文体批评的文字;第三辑,是关于长篇小说的评论;第四辑,是关于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或青年作家创作活动的评论。
  • 俱舍论记

    俱舍论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斗妖记:神貂侠女

    斗妖记:神貂侠女

    妖主陨灭,万妖争霸,貂族天才少女若雪为了寻觅貂族的未来,远行修炼。她巧遇蛇妖卿珏,两人结伴同行,解决一个个妖族的纷争。若雪以为寻觅真爱时,貂族遭遇重创,卿珏重伤,她不得不出任族长,查出阴谋背后的策划者。经历众多纷扰,她即将得到事情的真相。只是最后的结果,她真的能承受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佛说新岁经

    佛说新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人重视品茶,使用茶具也彳艮考究。茶具的好坏,对茶汤的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有直接影响。中国古代茶具种类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各个时期的茶具精品折射出古代人类饮茶文化的灿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历代饮茶史的全貌。茶与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同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适合大众阅读。
  • 金三角风云

    金三角风云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以翔实的资料介绍了泰国政府和警方剿灭金三角坤沙贩毒集团的艰难过程。神秘之域金三角,漫山遍野的罂粟花,却滋生罪恶与杀戮,这里曾经拥有一个“主人”——大毒枭坤沙,他的毒品帝国是如何建立,又是如何倾塌?全世界范围内的禁毒更是任重道远。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坤沙毒集团的起源发展,重点描写了泰国警方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同毒贩做斗争的决心和行动。
  • 龙的协奏曲

    龙的协奏曲

    这是一个关于龙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布兰·菲尔德的冒险故事。昨夜,精灵,食人魔,巨魔,半兽人,矮人族,魔族,吸血鬼......他们参与其中,为了生存,为了利益,为了爱情,或为了荣耀与胜利。今日,沉寂的古钟再次响起,他的路,正式启程。
  • 小小王妃别嚣张

    小小王妃别嚣张

    莫名奇妙的穿到别人身上,还做了王妃,可是自己的相公居然再娶,夏吟馨生气的跑到司徒耀夜的房间吼道:“司徒耀夜,我要休了你”夏吟馨一手插腰一手指着司徒耀夜大声的宣布道。“可笑?我看你如何休我”“夏吟馨,似乎我的宠爱让你太嚣张呢?”“我就是嚣张,你将我怎样?”夏吟馨脸红娇羞的说道,心跳那么的快呢?自己不是讨厌他了吗?夏吟馨,想要休我?下辈子吧、哦不,下辈子我也不会放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