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可以吸引我们的注意,引导我们努力的方向,至于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就全看我们是否能始终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有一次,一个青年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法布尔赞许说:“看来你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我把时间全都用上了。”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法布尔本人正是这样做的。他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天,他大清早就俯在一块石头旁。几个村妇早晨去摘葡萄时看见法布尔,到黄昏收工时,她们仍然看到他伏在那儿,她们实在不明白:“他花一天功夫,怎么就只看着一块石头,简直中了邪!”
其实,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法布尔不知花去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与法布尔一样,法国的著名植物学家拉马克小时候他父亲希望他长大后当个牧师,送他到神学院读书,后来由于德法战争爆发,拉马克当了兵,他因病退伍后,爱上了气象学,想自学当个气象学家,他整天仰首望着多变的天空。后来,拉马克在银行里找到了工作,想当个金融家。很快的,拉马克又爱上了音乐,整天拉小提琴,想成为一个音乐家。
这时,他的一位哥哥劝他当医生,拉马克学医四年,可是对医学没有多大兴趣。正在这时,24岁的拉马克在植物园散步时遇上了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卢梭,卢梭很喜欢拉马克,常带他到自己的研究室里去。在那里这位“南思北想”的青年深深地被科学迷住了。从此,拉马克花了整整11年的时间,系统地研究了植物学,写出了名著《法国植物志》。拉马克35岁,当上了法国植物标本馆的管理员,又花了15年,研究植物学。当拉马克50岁的时候,开始研究动物学。此后,他为动物学费了35年时间。也就是说,拉马克从24岁起,用26年时间研究植物学,35年时间研究动物学,成了一位著名的博物学家。他最早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像拉马克后来一样,很注意把精力用在一个目标上,专心致志,集中突破,这是他们成功的最佳方案。
曾经有人问牛顿怎样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回答说:“我一直在想着这件事。”
在回答“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时,爱迪生答道:“能够将你身体与心智能量换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会厌倦的能力……你整天都在做事,不是吗?每个人都是。假如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23点睡觉,你做事就做了整整16个小时。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肯定是一直在做一些事。惟一的问题是,他们做很多很多事,而我只做一件。假如他们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个方向、一个目的上,他们就会成功。”
高度专一与否,一天就有很大的差别,一月、一年、十年呢?那差异就更大了。因此,卡莱尔说:“最弱的人,集中其精力于单一目标,也能有所成就;反之,最强的人,分心于太多事务,可能一无所成。”
历史上不少人被埋没,除了社会原因之外,没有找到他们为之献身的具体事业目标,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今日种瓜,明日种豆,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成功者们始终将目光集中在他们的目标上,他们常常在向目标奋进的过程中运用想象提醒自己目标所在。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在一次对美国柯里商业学院毕业生的讲话中指出:“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和最大秘密,是把精力和资力完全集中于所干的事。一旦开始干那一行,就要决心干出名堂,要出类拔萃,要点点滴滴地改进,要采用最好的机器,要尽力通晓这一行。失败的企业是那些分散了资力,因而意味着分散了精力的企业。它们向这件事投资,又向那件事投资;在这里投资,又在那里投资;方方面面都有投资。结果哪一个投资都没有成效。‘别把所有的鸡蛋放入一个篮子’之说是大错特错。我告诉你们,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入一个篮子,然后照管好这个篮子。”
集中注意力是这样一种能力,即你将思维与行动集中在某一特定目标上的能力,也是你从一开始就在思想上树立起业的一个态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在工作量日益增加和信息爆炸的今天已成为事关重大的成功必备素质之一。集中注意力就是集所有穿透力于针尖上,那穿透力是极快、极强的。
拖拖拉拉必然落后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这是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拖延和犹豫是失败的原因,行动与速度是制胜的关键。对于有志者而言,拖延是人生的大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任何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总是有一些喜欢拖延的人,他们面对机会总是犹豫不决,让机会白白地错过。他们天天在考虑、在分析、在迟疑、在判断,迟迟做不了决定。总是优柔寡断。好不容易做了决定之后,又时常更改,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正确对待事情的态度应该是,有问题立即解决,有事马上办,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办事效率。俗话说“时不我待”,每一个机会都是不等人的,如果你不能够利用好它它就会悄悄溜走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机会是我们成功的希望。所以,我们要想尽办法把握好每一个机会,但只是把握住了机会还下够,还要第一时间内把它利用好,才会对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从而加快我们成功的脚步。这就要求我们做事要有速度,速度更快才是自己超越他人的方法。而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什么速度比“立即”还要快了,立即执行工作,才是我们做到最快的前提,工作只有立即执行,才会以最快的速度达到目标。
一个优秀成功者对待工作从不会拖拖拉拉,而是立即执行。“今日事,今日毕”是他们的工作习惯。就像富兰克林说的那样:把握今日相当于明日的两倍。把握现在的人,他们的字典里只有“今天”、只有“现在”。立即动手是他们的工作风格,也是他们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一个想完成工作、实现自己的事业目标的人,就应该把握现在,立即行动,用最快的速度去完成今天的任务,只有这样的员工,才能做一个最有发展前途的人。
机会就是成功的希望,如何把握住它,是我们能否取得更好成绩的关键。在这个问题上,成功者总是有着自己的见解。比尔·盖茨说:
“如果一生只求平稳,从不放开自己去追逐更高的目标,从不展翅高飞,那么人生便失去了意义。”犹豫不决正是阻止我们在工作的天空中展翅飞翔的乌云和风雨,它会让胆怯的人失去勇气,会让软弱的人失去力量,他就是成功的敌人,会让机会在我们的身边悄然而去,会让我们永远与成功无缘。而一些人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在面对机会的时候,在行动之前,总是提心吊胆,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最终导致机会消失了才感慨自己的不幸。这也正是成功和失败的区别所在。
当我们面对无数的竞争者和自己的目标的时候,事业是否成功,如何取得主动权是关键。犹豫不决而过多地浪费时间,是最大的错误。
A和B两位先生都是香港正报社印刷厂的工人,而且做着相同的工作,把报纸打成捆然后码放齐全等待客户来取。他们每天都需要用很多的包扎绳,绳子质量都很好但很贵。
一次,B先生发现如果和客户说一下,把他们每次从报纸上解下来的绳子拿回来的话,就会为厂里节约很多成本,而且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因为绳子质量很好,完全可以再利用两次以上,而且,那些客户都是要把报纸一份一份地发到各个地方去的,那些绳子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再利用的价值,他们把绳子拿回来也不过是举手之劳。于是他就把这个想法跟领导说了,领导一听非常高兴,经过计算,这一项每年就可以为厂里节约几万元的成本,为了鼓励员工的这种主人态度,领导给B先生发了2000元的奖金。奖金事小,荣誉重大。
消息一传出,A先生心里后悔不及,原来,他也早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只是他害怕说出来,他害怕万一不行的话领导会批评他,所以他迟迟没有向领导提建议,就在B先生提建议的前一天,他决定过两天就向领导建议,但还是晚了。虽然他比B先生发现的要早,可却还是失去了机会,心里自然就不好过了。
平庸的员工之所以平庸、不能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奖励,原因就是他们常在想这样的问题:“我还没准备好呢”“时机还没有成熟”“明天我会去做的”。正是这种看似简单的借口,影响了工作的全部。有时候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事情明明已经计划好,甚至已经做出决定了,但却仍然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敢采取行动。犹犹豫豫,最后错过好机会,A先生的后悔就是最好的例子。
勤劳之人多是行动力强的人,而懒惰之人的基本特征就是拖延。
把前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敷衍到后天,是一种很坏、很具腐蚀力的工作习惯,极具破坏力,是人们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丢失尊严,将人带向堕落的深渊。
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是制造借口与托词的专家。如果一个人存心拖延,那就能找出一万条理由,而且每一条听起来都是真的,甚至确实是真的。
拖延是对生命的挥霍和不尊重,它像一只蹲在黑暗之中的怪兽,一旦你放松了警惕,它就出来吸食你的生命,而且往往你是主动让它吸收并陶醉其中,直至生命被吸食完毕!
有人误将拖延当成谨慎,其实他们两个是长得非常相似但却实质不同的人性特征,拖延是将应该立即做的事往后推迟,而谨慎是对于要做的事做好计划。那些患有“眼疾”的人和别有目的的人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
立刻动手做吧!
任何时候,当你感到拖延的恶习正悄悄地逼近你的时候,你要立即用这句话提醒自己,让自己摆脱这种人性的恶魔。
一旦发现好机会就断然采取相应行动,这是抢占先机、做好事情不可或缺的态度。必须刻意培养这一素质。
小事马上办,难事不拖延。今日事今日为,毋信有他日。别让坏习惯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