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时候就像股市,单边上涨和单边下跌都是偶然现象,不常见的;大多数时候都是小阴小阳地交错发展,“死多头”和“死空头”都是犯糊涂。所以,不管人生遭遇“熊市”还是喜逢“牛市”,为人处世都不可太偏激,对于那些无关原则和大局的琐事,那些忍一忍就能过去的小事,不妨装装糊涂,不去计较,以“中长线”的眼光、以“投资”的心态看待其发展。即使某一时期“走牛”,也不要得意张扬,因为肆意放纵,犯糊涂的结果只能是让自己受损。股市里哪个庄家不是悄悄地建仓,悄悄地出货?人生亦是如此。
1.装糊涂息事宁人,犯糊涂抱憾终生
有人为大肚弥勒佛题写了两句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语调虽然诙谐,但其背后给人的却是严肃的思索:怎样才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世间什么样的人是可笑之人?
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必定有不同的回答,但无论是谁,都不能否定这样的答案,那就是:装糊涂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犯糊涂必是世间可笑之人。
天下最难容之事莫过于自己最厌恶的事情,而智慧的人面对这样的事情却总是善于佯装糊涂,对它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计较、不在意自己一时一地之得失,以求得人事的和谐与顺利。当然,要做到这点,当事人必须有弥勒佛一样的宽大胸怀,有能够为大局利益、长远利益着想的境界。犯糊涂之人是可笑之人,因为通常犯糊涂者都认为自己并不糊涂,甚至还十分聪明,但做出的事情却是荒唐可笑的,这一切在旁观者看来往往都是十分糊涂透顶的。
一个人要做到装糊涂而不犯糊涂,则涉及到一个对待别人错误的态度问题。现实生活中,谁也不是圣人,谁都会犯错误,会有毛病,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的错误和毛病,却能看出一个人境界的高低和智慧的深浅。智者总是不随便批评别人,不随便指出人家的错误,在很多时候都能容忍别人的缺点与失误,因为他们知道没有人喜欢被批评,没有人喜欢被别人挑毛病,所以,他们常常摆出一副糊涂的面孔,或视而不见,或委婉含蓄地善意提醒,给人面子以自省。而昏聩者则难免犯糊涂,或当面怒言反驳,或发威以震慑,弄得当事人下不来台,以致记仇憎恨,严重者甚至众叛亲离,阻碍交际和事业的顺利发展。
有这样一首诗:“暗日牵袂醉中情,玉手如风已绝缨。尽说君王江海量,蓄鱼水忌十分清。”这是后人赞扬楚庄王宽阔胸怀的。
《韩诗外传》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
楚庄王一次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宠姬嫔妃也统统出席助兴。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
楚王就命令点起蜡烛再喝,还特意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大臣们敬酒。
忽然一阵狂风把大厅里的蜡烛全吹熄了。黑暗中,一位喝得半醉的武将斗胆揩油亲泽,拉住许姬的袖子,摸了她的玉手。许姬慌忙反抗之际,把那人帽缨揪了下来,匆匆回到座位上对楚王咬着耳朵说:
“大王,有人借灭灯之机,调戏侮辱我,我已将那人的帽缨折断,快快将蜡烛点上,看谁没有帽缨,便知是谁。”
楚庄王知情后,却大声说,“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叫大家都把帽缨摘下来,再重新点亮蜡烛,君臣尽兴而散。
两年后,楚晋交战,楚将唐狡阵前表现特别勇猛,拼死效力。楚庄王问他为何如此英勇,唐狡如实回答:“在绝缨会上,拉美人袖子的就是我,承蒙君王不杀之恩,今特舍命相报。”楚王大为感叹:
“当时若查明治罪,今日你能死力效劳吗?”说罢便给唐狡记了头功,还把许姬赐给了他。
楚王这种装糊涂的做法,实为大丈夫所为,人必须有帝王般的胸怀才能如此,绝非市井小人所能做得出来的。这种装糊涂,从道德角度来说,是宽容、仁慈;从智谋上讲是给人生路,顾全大局;从政治上讲,是收买人心,显示他的不凡气度,以及爱人才胜过美人的贤明。在楚王眼里,酒后狂态属于人之常情,能够理解人性弱点的人,也自然能够发掘并调动人性中潜在的崇高与辉煌。由此可见,装糊涂绝对是和睦上下关系、包容天下的最智慧的交际手段。
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则没有楚王这样的雅量和智慧,当自己面临侮辱的时候,他们是决不肯装糊涂的,一定要辩出个是非曲直,甚至不惜以武力找回自己的尊严。在很多人眼里,这是具有男子气概的表现,但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是无法避免要犯糊涂的。特别是有些领导者,容易冲动,看到下属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时,就按捺不住怒气,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当众责骂起下属来。这样犯糊涂,必然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
后藤清一先生年轻的时候,在松下电器任厂长。一次,他没有经过松下的批准,就擅做主张将员工薪资提高,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规定。松下知道以后大为震怒,立刻召见后对其破口大骂:“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了不起,你以为你是谁啊?要弄清楚,我才是老板!”松下越骂越气,一边骂,一边拿着火钳,猛敲取暖用的火炉,由于用力太猛,以致把火钳都敲弯了。
在场的松下亲戚都看不过去,挺身为后藤讲情,竟在松下一声“闭嘴”之后,也一块被骂了进去。由于骂得实在太凶,后藤恐惧地昏倒,被松下用葡萄酒灌醒。之后,松下把弯曲的火钳递给后藤,苦笑说:“你可以回去了,不过,这根火钳是因为你才敲弯的,所以在你回去之前要把它弄直。”
后藤急忙接过火钳,努力扳直。而他的心情也随着这敲打声逐渐归于平稳。当他把敲直的火钳交给松下时,松下看了看说道:“嗯,比原来的还好,你真不错!”然后高兴地笑了。事后,后藤回忆说:
“听到老板说了这句话,那颗受伤的心立刻好了一半。”
后藤走后,松下悄悄地给后藤的妻子打了电话,对她说:“今天你先生回家,脸色一定很难看,请你好好地照顾他!”
第二天一大早,松下就打电话给后藤说:“我没有特别的事,只想问你是否还在意昨晚的事。没有吗?那太好了!”据后藤回忆说:
“听完老板打来的电话,昨晚被痛骂的懊恼霎时烟消云散,我紧紧握着电话筒,内心对老板佩服到极点。”
应该承认,松下毕竟还算是个智者,在犯糊涂之后能迅速自省,纠正自己,挽回过错。如果他固执地发老板威风,不肯安抚员工,将上下级的关系恶化至僵局,那么势必会阻碍事业的发展,这样犯糊涂的后果无论对谁都是没有好处的。
2.装糊涂宽留余地,犯糊涂败走麦城
其实,人生在世每时每刻都有危险存在于左右,大大小小的天灾人祸会让你防不胜防。对于天灾,我们多数无可抗拒,只能认命罢了;而对于人祸,我们却有防范的可能。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时时警惕,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就能大大减少他人对我们的威胁与损害。
而在危险面前,藏巧于拙装糊涂,麻痹对方,使对方放松对我们的警惕,减少对我们的敌意,不失为一种保全自己的好方法。
汉朝的萧何是一个很精通儒家勤政、谨慎窍门的人,他侍奉大杀功臣的刘邦多年,最后能得以善终,这和他知道如何装糊涂有很大的关系。
刘邦在灭楚之后,论功行赏,萧何当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但他非常谨慎。在他官拜宰相的消息传出后,不少人都登门向他道贺,惟有一个叫召平的人提醒他:你的灾祸可能会从此发生。现在皇上离开京城,率兵打仗去了,封你为宰相,掌握护兵,一方面是为了讨好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备你。如果你现在辞退封赏,献出自己的财产作军费,皇上一定会很高兴,这也会减少皇上心中的疑虑。
萧何仔细一想,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于是,便按召平的建议去做,把自己的子弟送到军中随刘邦作战,又把自家的资财捐给前方做军费,于是得到了高祖的欢心。
在黥布叛变的时候,高祖又亲自带兵去讨伐,让萧何留在后方。
萧何全力安抚百姓,巩固民心。有人见他勤勤恳恳,便非常担心,劝他说:相国小心遭杀身之祸啊!自从你入关十多年来,收揽民心,人们打心眼里敬重你,陛下知道你众望所归,所以常常派人注意你的动向,惟恐你背叛他。你如果想保全家人的性命,从今天开始就要破坏自己的形象,把声望压下来,才能让陛下放心。萧何细一思量,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便没收百姓土地,拢民、乱民,使百姓对他怨声载道,萧何的威信下降了,可是刘邦却对他放心了。
伴君如伴虎,萧何正是用了装糊涂的招术才得以保全性命。如果是其他居功自傲的人,则早就人头落地了。
所谓世事无常,即使你拜相封侯,位极人臣,也不敢保证你会永远辉煌,永远平安。当你辉煌之时,如果没一点缺点瑕疵,也会遭人猜忌,因为有时他人防备的不是你的缺点,而是你的才干。如果你不知道急流勇退,以装糊涂的方式明哲保身,到最后难免会被压制,甚至因此招致杀身之祸。
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历史上像萧何一样聪明但不如萧何智慧而招致杀身之祸的人不在少数。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大英雄关羽一辈子行军打仗,尽走大道,犯一次糊涂,抄了小路,便走麦城了。人在危险面前不会装糊涂,反而逆风而上犯糊涂,性命不保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国时期的著名文人孔融,学问很大,但政治上并不十分成熟,勇气不小,可斗争经验却相当缺乏。他为人自信过甚,对时局常常估计错误,书生意气,以为他的自由论坛,能够左右政局,其实,他不过是和曹操一次又一次地玩以卵击石的危险游戏罢了。他在有了声望之后,自我感觉特别良好,好得有些不知好歹,好得有点不知冷热,好到晕晕乎乎,不知天高地厚。
虽然他有资格看不起出身微贱的曹操,敢当面问:“你算老几?”
但是他忘记自己是个一无兵卒,二无地盘,三无资本,四无外援的毫无实力、徒有虚名的人物。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时名义上的皇帝是汉献帝,往好听了说,他是个傀儡,往难听了说,其实就是个高级俘虏,用镀金牢笼关起来的囚犯。在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说了算,拥有予取予夺的最高权力。曹操要他做政治花瓶,装饰门面,他不干,而偏不自量地向曹操发动正面进攻,要成为与之抗衡的政治反对派。
从曹操下定决心讨伐袁绍起,孔融就与曹操意见相左,在大政方针上与曹操公开唱反调;与被监视的汉献帝过往甚密,动不动就上奏,也很遭曹操的嫉恨;煽动祢衡在大庭广众之下辱骂曹操,让他很下不了台。有一回曹操禁酒,他反对曹操的极端做法,说:“尧正因为喝酒,才成为圣贤,桀纣虽然以色亡国,但也不能为了防范,不许此后的男女婚姻呀!”袁绍失败以后,他给曹操写了封信,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曹操问他,“典从何出?”他回答:
“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因为曹操打下冀州时,把袁绍那位漂亮的儿媳妇甄氏,给了自己儿子曹丕。于是,可想而知,曹操对他多么恼火了。所以,孔融一经人告发,说他有诲谩诽谤之罪,立刻就把他抓了起来。
其时,他的两个儿子,也知道他早晚要倒霉,所以,军吏来逮捕孔融时,这两兄弟正在下棋,别人劝他们赶快躲一躲,他们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连小孩子都知道处境危殆,孔融还要当反曹的领袖,这就是文人永远玩不过政治家的原因了。
政治家曹操最忌畏的,莫过于反对派结成一股政治势力。孔融当时“虽居家失势,而宾客日满其门”,他自诩说:“家中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成为当时许都城里一股离心力量的领袖人物,这是曹操最深恶痛绝的,无法容忍的,所以,他就只有服刑了。
试想,如果当时孔融能认清时务,晓谕利害,在关键时刻装装糊涂,不玩以卵击石的游戏,不与实权派曹操对抗,也不至于落得个满门抄斩的悲惨结局。所以,人对自己的成就、实力、影响、名声,不要估计过高,更不能过于膨胀,不论自己成就多高多大,谨慎谦恭一点,谅无坏处。犯糊涂,最终是要害人害己的。
3.装糊涂韬晦待时,犯糊涂自毁前程
韬和晦二字,均为隐藏,遮掩之意。韬晦待时,是在特定的形势下,用装糊涂的方法将真正的志向和动机隐藏起来,免除外来的侵害,以保存自己,等时待机。《吕氏春秋》说:“圣人之行事,似缓而急,似迟而速,以待时。”意思是,圣人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要等待时机,从外表上看,这似乎是缓慢和迟延的,而实际上是最快速、效率最高的方法。因为欲速则不达,时机未到,随意妄行,势必吃亏上当,大大延缓事业的进程。
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当年周文王,坐镇四大伯侯之首,为了兴周大业,被纣王羁押千里之时,行韬晦之计,“忍痛食子”却佯装不知,后得以安全回到西岐,待时机成熟之后,举起“替民伐罪”的大旗,为周朝的建立,奠定了胜利的基础。想那汉高祖刘邦,自斩白蛇起义之后,面对项羽的狂妄,处处忍让,暂不与其争锋,鸿门宴侥幸脱身,栖于汉中,养精蓄锐,待时机成熟,采用张良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最后垓下一战得胜,定鼎天下。还有那朱元璋也善用韬晦之计,在逐鹿中原之时,面对各路反王,他听从了谋士朱升之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后一举平定天下建立了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