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78800000005

第5章 文化之思(3)

1.如何理解“隐私”与“阴私”?“阴私”要不要受法律保护?

由于隐私在某些场合下常常表现为个人阴私,有人将这两个概念混同起来,往往把隐私案件看成是不道德的阴私案件。也有人将这两个概念完全对立起来,认为隐私不包括阴私,“隐私”是指恋爱、家庭生活、生理缺陷、私人日记信件等不违反法律和道德的私事,不含贬义;“阴私”是指猥亵、污辱妇女或强奸女性、不正当关系等由违法或违反道德所产生的个人丑事。因此,隐私是不包括阴私在内的,无形中就把合法或合乎道德作为获得隐私名分与保护的前提,也就是说只有合乎法律和道德的私生活信息、私生活安宁和私生活事务的自治才属于隐私,才应当受法律保护,否则就排除在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外。

其实,这种理解是有偏差的:它不仅限制和缩小了隐私的范围,且在价值层面也难以得到认同与支持,毕竟隐私生活的内容更多的属于道德自治的范围,而自治的道德本身又是分层次的。隐私的内容并不局限于道德与合法的范围,有一些私人信息、私人生活和私生活事务的自决虽然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但同样属于个人隐私范畴,也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如一个人过去的某些不道德行为甚至违法犯罪的经历和信息等,其有权保守自己的隐私,也有寻求和追求个人新生的权利,法律对其违法行为的制裁也必须是合乎法律的规范与精神。其实,从社会的角度看,对无损于社会和他人的个人隐私给予合理的保护,有助于促进有不道德经历或违法经历的人改过自新,也有助于在整个社会层面形成对个人隐私尊重和保护的氛围。

2.正确理解和处理隐私与道德、法律之间关系必须考虑的问题

不道德的隐私自然会受到道德的评价甚至是制裁,但因其本质上属于道德调整和自治的范围,故此对该种行为的制裁也必须是符合道德规范及其特点的。法律和道德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各有不同的生效机制和功能,不宜混淆,“把恺撒的还给恺撒,把上帝的还给上帝”是我们理解和处理隐私与道德、法律之间关系必须考虑的问题。

作为一种违法经历信息方面的隐私,行为人虽然违法但已经依法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自然不能在法律之外寻求对其进行第二次的法律制裁。法治的管理是一种理性化的“一事一理”的透明管理。同样,法律对隐私的保护也是理性和依法进行的,对隐私中的不道德行为,只要其没有达到法律调整和制裁的条件和程度,或者行为已结束并承担了法律责任,对该种行为就应当在所不问。对已经成为历史的违法经历亦应纳入隐私保护的范围。法律对隐私的保护更多是偏于形式而非内容,这并不意味法律对隐私内容的价值肯定。但如果缺乏这种必要的保护形式,隐私的内容无论高尚与否、合法与否均不能获得保障,公权力机构甚至作为平等主体的第三者均可随时侵入个人隐私领域,我们所珍视和追求的隐私权和安宁也就不复存在!

3.把不道德经历排除在隐私保护之外,在实践上会造成很大的误解和混乱

尽管我们常用道德去评价个人的隐私道德与否,但是否合乎道德却并不是法律保护隐私的必要条件和标准。把不道德经历排除在个人隐私保护之外,在实践上往往会造成很大的误解和混乱。因为隐私内容在客观上是有道德层次之分的,无论是政府还是法律都无法和无权强制一个人在其纯粹的私人领域必须“高尚”,而只能要求其不违法;在其合法的隐私范围之内,个人就是其自身的“国王”,对该种自治领域的隐私,公权力在不具备法定条件和程序时也不能强制介入和干预。

从隐私保护的实践看,某些违法行为或不道德的行为时过境迁,行为人也有改恶从善的思想和行为,其有权重新设计和安排自己的生活(包括私生活),社会亦应为其提供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和氛围,对其某些违法或不道德的行为信息给予必要的保密无论对社会和个人都是有利的,其可以在个性生活中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和改变自己,找回或重新铸造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从隐私保护的价值看,对私生活自治与安宁的保护优于对私人不道德行为甚至某些非法行为的探查与追究。早在1957年,英国沃芬顿委员会著名的沃芬顿报告论及同性恋行为及卖淫行为的立法时就曾指出:立法的目的在于维护公共秩序及社会的庄重,保护个人免受冒犯和侵害,保证人们免受他人的利用与剥削……立法目的并不是要干涉个人的私生活,也不是试图对某种行为方式进行强化……除非社会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仍然将犯罪与违背习俗的行为等同起来,并经由法律授权部门进行管制,否则我们必须承认存在一个私人领域,对其中的行为仅能以道德或不道德进行判断,即这一领域与法律无关,故此成年人之间私下自愿的同性恋不能被视为犯罪。

私生活的自治、安宁和独立是人之为人和精神安宁的基本要求,如果放任或允许通过广泛侵入隐私的方式获取某些行为是否合法、合乎道德以及是否值得保护的证据和事实,当此种思维和行为大行其道之时,也就是个人隐私受到普遍侵害与干扰之机。这就意味着人们处于时时担心自己的隐私被公开,宁居生活被干扰和侵入,人格和尊严面临被撕裂、被侵害甚至被践踏的状态,如此一来,隐私保护所需要的社会环境和机制也就不复存在了。更何况“隐私”在没有经过窥测、侦听或侵入之前往往难以知悉、确定其性质与程度,也就难以确定侵入或侦听行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而一旦侵入发现该隐私内容无涉公共利益的时候,实际上已构成对个人隐私的严重侵害。在以法治和人权为目标的国家,往往会以法律形式对国家权力侵入个人隐私的条件和程序作出明确严格的规定。如果认为某些个人隐私存在违法或违反道德的情况即可随意侵入,放任或纵容对隐私权的侵犯,那么人人将处于恐惧和慌乱状态,个人生活的安宁与自由也将毫无保障。在此意义上,对隐私内容的道德判断是让位于法律判断的,即对无涉公共事务的隐私的道德性在所不问,把该部分问题留给道德自治、个人自治以及其他社会规范调整。如果隐私涉及违法问题,对违法性的查处也须在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下进行,法律强调和保护的是具有更重要意义的价值和利益以及人权保障的机制和氛围。

(原载《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09年6月22日。发表时有删减。)

中国人的“私了”文化

——来自大洋彼岸的启示

2012年3月底,在美国艾奥瓦州艾奥瓦市21岁的中国留学生唐鹏被控以租房为借口强奸女房主,被捕后其没有认罪。唐的父母从国内远涉重洋赶往美国,在其试图贿赂受害人让其改变口供被警方起诉之后,唐鹏本人也被加控涉嫌干扰证人。他从监狱中写信给朋友,要求朋友找到受害者,说服受害者撤销指控。4月20日,当地检察官称,检方将撤销对这对父母干扰证人的指控,原因是“文化差异”。唐鹏被控一级绑架罪和强奸罪,如罪名成立,最高可判终身监禁,其保释金也因为涉嫌干扰证人增加到了80万美元。[1]

案例公开报道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不少人将唐鹏父母的行为归结为“私了”,认为其“丢人丢到了国外”。其实,这个案件即使在中国,从法律层面看也不能私了。强奸案件属于公诉案件,国家必须介入并追究犯罪,没有“私了”的空间和依据。唐鹏及其父母采取诱导或贿赂方式让受害人提供虚假证词或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证词本身就是妨碍证人作证的行为和干预刑事侦查的行为,在法律上是被禁止和否定的,只是在国内背景下,无论是在体制上、舆论上和文化上都给予这种或者类似行为过度的理解、宽容甚至纵容。可见,社会公众所持的文化态度与执法、司法的规范要求是存在一定的背离和冲突的。如果单从文化角度看,这种行为似乎又可以理解。中国人崇尚“和为贵”“和气生财”和“人脉”等,他们更看重的是事情的结果,手段是否正当常常被忽视或者漠视。有时,纷争双方都往往希望通过私下“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做自然有其好处,一般而言对纷争双方较为有利,达成协议后执行起来也比较容易。就社会视野而言,这样的私了结果也的确解决了部分争议,对社会的稳定和谐还是有益的。或许美国的检察官正是看到了唐鹏父母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之下才撤销了对其父母的指控。不过,由于案件数量和具体情况差异很大,的确不是任何纷争都能够私了的。在我国也曾经发生过在村长主持下调解强奸案件的例子,如此处理的后果是导致犯罪人逍遥法外,法治权威性和统一性受到挑战,国家所秉持的基本是非观和制度规范实际上被“出卖”或抛弃了。从短期看是解决了问题,其实是开创了一个先例或范例,把可能的祸患留给了未来,其所破坏的是整个法治秩序和环境。用法律人的观点看就是“破坏了规矩,弄脏了河水”。因此,这种“文化”和思维虽然广有市场,但的确需要更新或者矫正。

那么,谁有能力或责任矫正呢?当然是拥有立法权、执法权和司法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文化的更新和矫正是执法环境和司法环境改善的基础和条件,就规范本身而言,中国法律的规定是明确的——最起码在指引方向和价值取向上是明确的,因此,规则层面的矫正不是个问题或者说主要是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执法和司法是否严格的问题。如同对醉酒驾车行为的制裁一样,尽管现行法律没有尽善尽美,但对醉酒驾车或者肇事行为的处理和制裁条款从来都是明确的,问题出在执法不严和司法不公的问题上。在过去,这种行为之所以量大且普遍,一方面是因为公民个人的意识不强和自我约束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执法和司法机关对该种行为都存在“放水”和姑息现象,违法行为人总可以找到“化解”和“救济”的方法。而在当今,虽然还不能说已经达到“至清无鱼”的境界,但至少人们对酒后驾车行为的后果和责任有了更深的警惕和更严格的自律。“饮酒不驾车,驾车不饮酒”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共行,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也明显加强了打击和制裁的力度和强度,公民对违规行为的后果的敬畏之心日重,对违法之后的“人情”救济或利益“诱惑”也不那么有信心了。笔者可以断言,如果我们的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真正做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仅公民与组织的违法行为是很容易矫正的,而且在文化层面也会催发一定的观念更新和变革。毕竟个人在面对国家权力的过程中实在是太过渺小而又太容易受引导和影响。

同类推荐
  • 青少年犯罪预防一本通

    青少年犯罪预防一本通

    本书将整个青少年犯罪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青少年犯罪学的一般性问题,包括青少年犯罪的概念、青少年犯罪学的定位、青少年犯罪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等问题。第二部分现象论,主要从青少年犯罪的本体角度,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概况、发展变化,并对青少年犯罪及犯罪人的类型进行研究,使我们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能够更为清晰地了解青少年犯罪现象。第三部分原因论,注重介绍青少年犯罪原因的重要观点和学说,并进而地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系统性、复杂性,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分析。青少年犯罪原因论是青少年犯罪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只有在正确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机制前提下,才能够提出科学理性的预防体制。
  • 崔勤之文集

    崔勤之文集

    本书为崔勤之20余年论文的合集,涉及经济法的各个方面,对于经济法的研究及当年的学者的观点等,具有很权威的代表性。
  • 怎样做好优秀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

    怎样做好优秀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

    本书主要内容为中国工会工作常用的政策、法律、法规汇编等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释解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释解及实用指南

    本书作者均为参加立法工的专家、学者。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为蓝本,逐一对法条进行了释解。本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条文释解;第二部分,立法文件;第三部分,相关法律、司法解释。
  • 家庭生活法律一本通

    家庭生活法律一本通

    本书介绍了青少年在家庭生活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家庭是青少年最重要的生活环境,也是对青少年成长影响最大的地方。或许是由于太熟悉,家庭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问题往往不太受大家的关注,其实其中各种各样的关系往往涉及到好多法律问题,由于青少年对法律的陌生,导致在面对侵权时不能很好地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护。下面就让我们看下青少年在家庭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
热门推荐
  • 超人气设计

    超人气设计

    她只是个小裁缝的女儿,异能不多不少,刚够实现她的梦想,偶然的机遇让她闯进了光怪陆离五彩斑斓的时尚圈,成为一名新晋时装设计师。生存在白天鹅群中,她如何才能破茧成蝶,一飞冲天?
  • 我的美女魔帝老婆

    我的美女魔帝老婆

    林圣重生、喝喝酒、下下棋、快哉快哉。。。
  • 九州风云之墨侠录
  • 绝对武者

    绝对武者

    【新书‘乾元劫主’已发,请大家多多支持。玄幻文,不虐主。】太古今古盛世交织,不朽传奇闪亮登场,这是一个圣者显圣,勇者无敌的时代。而他从翻涌激浪的时间长河上踏波而来,行走在白山黑土之间,崛起在东陆,无敌一天下。
  • 乌龙婚姻纪事

    乌龙婚姻纪事

    这个世界上最苦逼的不是你升级成大龄女郎还嫁不出去,也不是你贱肉横生而难以挤进你男神的法眼,而是你莫名其妙地遇见一个人,糊涂地跟他结了婚。如果这些还不算,那么我告诉你,当你终于想起那小本子的九块钱是你付的时候,想去离婚竟然发现自己被一个类似疯子的物体缠上了....你会不会有以头抢地的冲动?我是奕珊,我想简述我这一段有点不堪回首的“乌龙婚姻纪事”。
  • D之复合

    D之复合

    日本文学史上最经典的复仇大戏,悬疑宗师松本清张真正的巅峰之作,让您窥视人性中最复杂、最深沉、最可怕的一面。复仇注定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在毁灭对手的同时,复仇者自身也会走上不归之路。我是潜匿在你身边的复仇鬼,为了让你偿还罪孽,不惜赌上自己的灵魂。我要让你在深不见底的恐惧泥潭中受尽折磨,在惶惶不可终日的噩梦中走向毁灭。我会为此付出代价,会在悔恨和无助中迷茫摇摆,会被罪恶缠身直至万劫不复。我深知这一切,但我仍然孤注一掷。来吧,让这场盛大的复仇剧上演,你我之间漫长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
  • 空港手记

    空港手记

    除了在柜台给旅客换登机牌,我无所事事地在航站楼里游荡。我观察世界各地旅客的穿着、打扮和谈吐,听稀奇古怪的口音和语调。我看见恋人挥泪告别,奔丧者嚎啕大哭,漂泊的孩子嘴衔登机牌疲沓地拖着箱子,孤独的老人在登机口徘徊如同迷途的羔羊。有人因为错过航班而崩溃,有人为一张机票大打出手。我看见艳光四射的人和穷愁潦倒的人,看见众星捧月般的要客名流和大批涌向海外的打工族,看见留学生义无反顾的背影和荣归故里的灿笑。我看见航班大面积延误时航站楼里的混乱和疯狂,员工拼搏在战线上不眠不休。
  • 无所谓

    无所谓

    以无所谓的心态行走人生,行走社会,肩头轻松,脚下轻快,心里超然。无所谓可以让我们抖落身上的血渍与灰尘,轻装上阵,一身释然;无所谓可以让我们放弃生活的负担与烦恼,无虑无忧,一往无前;无所谓可以让我们超越人生的羁绊与牵累,阔步行进,一路平坦。
  •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

    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

    面临不计其数的决策与判断,我们都希望能有一种终生受用决策依据和思维方法,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人人都希望懂得一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世界的经济危机,中国的经济崛起,在这之间,经济学能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能为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梁小民教授以通俗、简介的语言,通过分析一个个经济事件,让我们一本书轻松读懂世界经济局势,让我们在面临某些问题时能够更加睿智、理性地做出最合适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