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80400000003

第3章 开篇 延安是天堂(2)

诗人何其芳曾这样写道:“我想,延安的人们那样爱唱歌,大概由于生活太苦。然而我错了,刚刚相反的,是由于生活太快乐。”

延河,是一条诗意盎然的河流。延河畔,歌声缭绕。在延安男人们的眼里,延安的歌声刚健而雄浑。延安泽东青年干校学员刘明学称,他们天天唱的“都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要不就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到处都是一片歌声”。[8]

在延河的姑娘们眼里,延安的歌声革命而浪漫。鲁艺音乐系学员李一非认为在延安的岁月,是一段青春多姿多彩的浪漫旅程。

还有那延河,不仅有春天山花烂漫、冬天银装素裹的美景,更是歌声的海洋。清晨,大家纷纷跑到河边去洗漱,就情不自禁地唱起来了,“延水浊,情郎哥哥去当兵……”当太阳光从东山坡上洒向大地,就响起了“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晚饭后,你就会听到“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延安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歌咏城”了。歌声飘荡着的还有延安的窑洞,尤其是我们女生宿舍。[9]

何其芳(1912—1977),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与卞之琳、李广田一起,被称为“汉园三诗人”。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并发表多篇政论,对国民党消极抗战表示极大愤慨。1938年到达延安,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开设“写作实习”“古典文学和诗歌鉴赏”等课程,并在1939年《文艺战线》创刊号上发表诗歌《我歌唱延安》。

李一非,1920年出生,1937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夏天到延安入鲁艺音乐系第二期学习。后一直在核工业部下属单位工作。在延安,李一非是文艺活动积极分子,因为扮演《国际玩具店》中的“洋娃娃”角色,而获得“洋娃娃”的绰号。朱德总司令见到李一非,都开玩笑叫她“洋娃娃”。

黄土连着黄土,山挨着山的塬上,还有人们活泼、快乐的舞步。虽然舞池是朴实甚至是简陋的,只是经过平整的土地,没有炫目的霓虹灯光,更没有摇曳的奢华裙裾,但有拿床单当大裙子、拿纸做花的女孩子们,也有由衷开怀的笑声。舞池里翩翩起舞的影子,有艺术家的、学生的、普通战士的,还有领导的……

胡仁智,1920年出生,延安鲁艺戏剧系学员,曾是周立波、何其芳、茅盾等人的学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离开鲁艺,曾任宣传队队长,随部队到达东北,边演话剧边搜集城市地图,为战斗做准备。

延安流行的舞蹈,有交谊舞、踢踏舞,还有秧歌。

在延安,有一座天主教堂,它被人们称作“跳舞的天堂”。每周六,鲁艺的师生都会在这里举办化装舞会。至今,胡仁智回忆起这段岁月,幸福溢于言表:

艺术家们把作为舞场的教堂布置得很优雅,为舞会伴奏的以音乐系为主力的乐队在延安也是一流的。当时延安男多女少,所以在舞会上,鲁艺的女学生是最受欢迎的女舞伴。主席和总理也时常来鲁艺跳舞。[10]

没有酒吧,没有舞厅,没有歌剧院,没有公园的延安,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日子是充实的,也是丰富多彩的。

举办新年干部晚会的时候,大家可以起哄求毛泽东唱歌,主席最爱唱的歌是《国际歌》。放映听不懂的英文原版电影时,能够请“恩来同志做翻译”。机灵的“小鬼们”把领导人的腔调模仿得惟妙惟肖,把现场的人包括被模仿者逗得哈哈大笑。延安的知识分子,摆上一张桌子就能开展一场唇枪舌剑的辩论,气氛热烈。延安学校学习氛围浓烈,各种研究与学习组织层出不穷,人们敢想敢说……

愉悦的情绪,在延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悄无声息地渗透着。

延安的女孩子们,或许不够性感,但她们绝不邋遢憔悴,她们以含蓄并有着别样的美,来诠释她们在延安的这段青春岁月。

她们将肥大的军装裁剪得合体,领口缝上一条白布,仿佛穿了一件整洁的白衬衣;长头发从帽子底下露出来;草鞋的鞋面上镶嵌一朵红绒球;每人一块镜子碎片……这些爱美的姑娘们,明眸善睐,秀发飞扬。当她们步履轻快地走过延河,她们的笑声,她们所显露出的不动声色的美,成为黄土高原一道特别美丽的“风景”。

年轻的战士们,也不像外界想象的那般闭塞和土气,他们也有摩登的一面。他们梦想在自己口袋上别一支钢笔,有人想别一支沃特曼牌的,有人想别一支派克牌的。当他们运动或演练时,也喜欢换上白色运动短裤和印有图案的鲜红色上衣——两边还有条纹。衣服上还印着胖胖的滑稽的米老鼠图案。不过,在美国记者海伦·斯诺看来,那的确是只米老鼠,还是一只上了年纪的米老鼠。

暮色四合时,与天边点点星光遥遥辉映的窑洞烛光,见证了人们的浪漫爱情和婚姻。

八年,青春的季节,

爱情一直在两颗火热的心中激荡,

说不尽的甜蜜的往事,

一辈子咀嚼不完的袭人的味儿,

延河边上的冬天多么冷,

大风刮着,有一双温存的手

……[11]

1943年2月3日与杜惠在延安恋爱并结婚的郭小川,其诗歌《八年》成为延安爱情的集体表达。

海伦·福斯特·斯诺(1907—1997),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前妻,《续西行漫记》一书作者。1937年4月下旬,海伦离开北平到达陕北延安,在延安采访观察和生活近5个月。

延安,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人们从四面八方风尘仆仆赶来。许多有远大志向的青年背起行囊,行走在这块温热的土地上,追寻着生命与思想的高度。

鲁艺音乐系教员李焕之几经辗转,才来到延安:

从香港经过广州、武汉再到西安,经过沿路几站,都是八路军办事处给我们办手续。从西安到延安那个时候也还比较容易走,坐了三天汽车,又走了三天路就到了延安了。

这些冒着风险长途跋涉而来的年轻人,一见到延安的宝塔山,便觉得像一脚踏进了天堂,难抑激动与欣喜。

李焕之(1919—2000),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延安鲁艺音乐系教员。福建晋江人,生于香港。1938年8月到达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师从冼星海学习作曲指挥,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团团长、中央民族乐团团长等职务,代表作有《春节组曲》《社会主义好》等。

孟于在奔赴延安的路上,也碰见了几批从晋西北、晋东南来投奔延安的青年,大家一起唱着歌走到了延安城。在延安城,首先看见了宝塔山:

宝塔山当时在我们心目中,它就是光明的象征,所以看到宝塔山激动得不得了,很多同志都哭了,流下了热泪。因为千里迢迢,我们冒着生命的危险来投奔党——母亲的怀抱里,所以特别激动,跳啊,蹦啊。[12]

苏菲一看见城门,就从车上站起来,兴奋地喊道:

孟于,192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上学时,因为与一位从延安回来的同志交流而向往延安。1940年初至延安,入中国女子大学,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4月,参加冼星海指挥的《黄河大合唱》。因独唱《黄水谣》,被冼星海鼓励参加鲁艺音乐系入学考试。1943年毕业于延安鲁艺音乐系第四期。1945年,曾参与《白毛女》《血泪仇》等歌剧的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央歌舞团独唱演员、副团长、党委副书记。代表作有《平汉路小唱》《慰问志愿军小唱》等。

苏菲,1920年出生,浙江舟山人,原名周素珍。1935年曾逃婚到上海,在上海天一影业公司当演员,与聂耳等人合作。1939年初到达延安,是鲁艺文学系第二期学员,学习文学和戏剧。在鲁艺学习期间,曾出演《带枪的人》《日出》等剧目,并与鲁艺校医、来自美国的医学博士马海德结婚。1949年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副导演、导演。参加《中华儿女》《孔雀公主》等影片的拍摄。现为马海德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太阳西斜,一片云彩把黄土地照得金黄金黄的,真漂亮。[13]

盛婕到延安,恰是6月的收获季节,她看到:

盛婕,1917年出生,江苏武进人,丈夫为著名舞蹈家吴晓邦。1938年进入中法戏剧学校学习。曾任上海剧艺社特约演员,广东艺术专科学校、重庆育才学校教师。在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下,1945年与吴晓邦一起到达延安鲁艺任教,后赴东北鲁艺任舞蹈教师。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舞蹈团副团长,中国舞蹈家协会第二、三届秘书长,第四届副主席。

人们的精气神都很高,年轻人红光满面的,黄土地上的空气又好,从心里感觉到一种舒服。[14]

在那段烽烟滚滚的日子里,先后来到陕北的著名文化人,有历史学家范文澜,哲学家艾思奇,文学家周扬、徐懋庸、田间、何其芳、柯仲平、张庚、萧军、艾青、高长虹,艺术家吕骥、蔡若虹、力群、江丰、王式廓等,还有留法博士何穆、陈学昭夫妇,留美博士、科普作家高士其等。延安,成为他们的理想高地与信仰圣地,他们跨过千山万水,追逐这个在世人眼中闪耀着神秘且迷人光泽的天堂。

在延安,还有大量的移民到边区开荒垦地。埃德加·斯诺在《大河彼岸》中描述过这样一幅情景:一位农民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边区,“因为,那里有另外一个世界”。

很多外国人,也同样为延安所吸引。1937年秋天,海伦·斯诺结束红区之行,准备从西安赶赴北平。在西安火车站,一路护送她从延安到西安的小警卫员,眼泪从他黝黑的面颊上滚落下来。多年后,海伦写道:

这是一个中国人在流眼泪,好像送别他最亲近的亲戚。这是中美友谊的根基。

海伦还说过这样动情的话:

我愿在墓中面向东方,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

海伦去世后,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在讣闻中说,斯诺夫人研究中国的结论是:社会主义为中国展示了美好的未来,因为引领这一社会主义的,是中国历史性的高尚道德观念。

另外一名与中国结下深厚友谊的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同样对中国、对延安念念不忘:

史沫特莱(1892—1950),全名为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早年曾在《纽约呼声报》任职,投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928年底,作为外国驻华记者来到中国。1937年1月初,受共产党邀请来到延安,受毛泽东和朱德的接见。她积极利用自己的国际关系,打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为延安争取国际援助,并推荐加拿大医生白求恩来到中国。在延安,她不局限于采访和写作,还参与主持延安鲁艺外语部工作,担任八路军总部随军外国记者,吸引更多外国记者到延安来。

我一直忘不掉我并不是一个中国人,但我是忠于中国的,不知是什么缘故,我总以为自己是中国人民中间的一个,我仿佛已经生根在那块土地上了。中国人是非常善良的人民。他们的俭朴、勤劳和勇敢,他们的毫无虚饰的真挚的友情,以及他们的领导人的动人的个性、智慧和远见……所有这一切都使我不能不对中国产生深厚的感情。有一天,我终究是要回到中国去的。

再惨烈的战争也不能剥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延安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面孔在延安聚集,他们在这里感受到精神的富足、尊严、自由、民主,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延安的存在,成为那个时代最大的慰藉。

“理想社会”基因

延安的精神气质和气氛,与国民党统治区大不相同。这里充满朝气,看不到炫耀、虚饰。领导、军民信心满怀,到处都强调民主和同老百姓的鱼水关系。

——谢伟思 美军观察组成员

几乎所有前来延安的访问者,都被延安迷住了。在这里,他们看到的是生机勃勃的“另一国家”,是遗世独立的理想国,先行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是真实的。

荷兰人布朗基称赞中共领导的陕甘宁边区: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中国!他们没有奢谈“新生活运动”,但是他们却有了新生活!

而刚到延安3个月的美军观察组,便似乎很快被延安所征服。成员谢伟思发回国内的第一份报告里就充满感情地写道:我们全组成员都有相同的感觉,我们来到了一个不同的国家,碰到了不同的人。延安的神秘就像世界政治角力场上的“百慕大三角”,曾经使许多持不同政见者陷落。

当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先生造访延安后也发表感言说,在延安,听到最多的词是:人民(People)。到人民中向人民学习,这其中饱含着极深的感情,反映着中国共产党人最终的信念。

而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在收到乔丹和魏尔曼来自延安的报告后,以毋庸置疑的口吻断言道:“延安政府是未来取代国民政府的唯一政府”,是“中国的希望”。

大洋彼岸对共产主义充满偏见的人们,也由衷地赞美延安,为延安所折服。

同类推荐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高原魂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高原魂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高原魂》收入的是作者创作的诗词,共169首。第一部分是作者在西藏工作期间所创作的。作者讴歌以“老西藏”精神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高原精神的先进人物,做出超乎寻常的奉献,这就是高原魂。第二部分为大多是作者退休之后参加全国的书法活动而创作的。
  • 在爱中我们已然相遇

    在爱中我们已然相遇

    这是一本关于爱、梦想、生活的书。17个刻骨铭心的真实故事,17段痛彻心扉的相知相遇,只想告诉你:无论生活曾多么辜负你的真心,你要相信,美好的一切终会来临。有时候,多么希望晚一点遇到对方,那是否就不会因为年少的不成熟而分开呢?有时候,多么希望没有遗憾、不曾错过,那是否才不会在未来的年岁怀旧伤感?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场相遇,然后挥手再见,本就不是你的风景,又何须太眷恋?总有那么一瞬间不够珍惜,或者留有悔恨,或许,这才是青春本来的样子。
  • 舍檐低语

    舍檐低语

    由著名作家衣向东作序并题写书名,由丛书主编著名作家纪广洋作序。全书收录发表过的作品约70来篇。内容清新隽永,值得一读。
  •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
  • 大学教师的工资条(2005-2006)

    大学教师的工资条(2005-2006)

    最近,网上攻讦很多,因为俺在凤凰《一虎一席谈》里表述了一个观点——“人类社会分出阶层并不可怕,分出阶层利于激励勤勉,鞭策后进,这是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分配制度的基础,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阶层对低阶层没有关爱。”——这意思一出,一帮希(稀)奇古怪的网名便炸了营,纷纷断章取义,说阿忆讲了,要把财富全给精英,让劳动人民饿着,因此这个叫“阿忆”的人,应该是北大最无耻的副教授。
热门推荐
  • 修真之重新来过

    修真之重新来过

    修真路上,作为一个五灵根,苏沐雨顺风顺水的过了半辈子,足以笑傲半个修仙界。结果一朝不慎,修为尽失,金手指崩溃,只能重新来过,只是她总觉得重来之后的画风有点不大对啊!曾经救助的男孩竟然是标准的某点复仇流男主,好闺蜜是某江重生流女配,情敌则是外白内黑的穿越女。苏沐雨对天竖起中指,活了一百多年,才弄清这是个被穿成筛子的世界。文案逗比,文风正常,偶尔抽风搞笑,主要走剧情,也有升级
  • 千字文·增广贤文

    千字文·增广贤文

    《千字文》为南朝梁周兴嗣所撰,因辑录书法家王羲之笔迹不同字一千个,因而出名。《千字文》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但其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
  • 大方等无想经

    大方等无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隋堤柳

    隋堤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称职的员工这样工作

    称职的员工这样工作

    培养卓越职业精神,重塑企业员工形象。如何在企业站中战无不胜?本书独家披露:老板最喜欢的12种职业精神,员工在企业中晋升的秘密,称职员工应具备的8种特质。本书是作者多年实战经验的总结,针对企业在现代职场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务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打捞激情

    打捞激情

    你想偷窥大海裙下风光吗?除了色彩斑斓的珊瑚,还有意想不到的沉船珠宝。还是
  • 骨色生香

    骨色生香

    给爷爷迁坟,挖开棺材里面却躺着一具女尸!人争一口气,佛受一柱香……
  • An Episode Under the Terror

    An Episode Under the Terr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的毒妾

    王的毒妾

    【正文已完结,番外进行中,请放心入坑哦!】她医术超群,异世穿越重生她是双目失明、年少白发被称为鬼女的荣府嫡女。再睁开眼睛她走出了暗无天日的地窖,昔日鬼女不但斗得了继母庶妹还惩得了刁奴。
  • 道书援神契

    道书援神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