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94900000004

第4章 礼仪概述(3)

实际上我们知道,在任何情况下,对家人也好,对外人也好,对上级也好,对下级也好,对同事也好,我们都要表达我们的尊重、友善。美国学者布吉林教授等人,曾经提出来一个所谓的三A法则,它的基本含义是在人际交往中要成为受欢迎的人,就必须注意善于向交往对象表达我们的善良、尊重、友善之意。而尊重和友善的表达,有一个规范化问题。

我曾经在概述部分讲过礼仪的基本含义。“礼者,敬人也”,礼就是要求你尊重为本。同时强调,礼仪的那个仪就是规范的沟通技巧,它要求规范,不能乱来。座次排列时是右高就是右高,是左高就是左高。但是在尊重和规范之间它有个桥,就是要善于表达。你对别人尊重吗?你对别人友善吗?布吉林等人认为你一定要恰到好处地表达对别人的善意才能够被别人容忍和接受。

有的同志讲:这句话我也会说,我也知道要善于向别人表示善意,但是关键是你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表示。我举一个例子:

有一次我去上海,负责接待我的那个部门派来一位女孩子,这个女孩子比较年轻,上来就跟我说:“李教授,你们北京人不一定常来上海,这次来上海一定安排你在上海好好地玩玩。比如要让你看看东方新天地,让你去磁悬浮火车坐一坐。”

她把我逗乐了,我问:“小妹,你参加革命有三个月了吧?”

她说:“什么意思?”

我说:“你怎么知道我不常来上海呢?我本人就是上海人。我平均两个月至少回来一次。我到上海的时候,大概你还没出生呢。你可能是不太善于表达。”

像我这种人,比较自以为是,可能对人对事比较敏感。当然我在这儿讲课我可以跟你说我比较敏感,但是外人他不会说的,所以你要是接待我的话你要是善于表达你应该这样讲:“李教授,接待您我觉得特别荣幸,就不用操闲心了。您见多识广,祖国大地您哪儿没去过啊。这样,李教授,在咱们上海,反正我为你服务,你想去看哪里你吩咐,我有求必应,不厌其烦。”这才叫会善于表达,你问我,“你来过上海吗?”言外之意,岂不是说我没见过世面?有时候人际交往中不让别人接受你,你不让别人喜欢你,实际上就是弄巧成拙了,你的意思被别人误会或者歪曲了。所以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要注意表达善意是非常重要的。布吉林所讲的三A法则就是告诉你,对别人尊重和友善,就要把这个心意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

布吉林告诉我们,向别人表达尊重和友善,恰到好处的沟通技巧有三,用英文来说,表达这三点的每一个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A,所以他把它叫三A法则。

第一个A,接受对方。英文单词是:Accept。说实话,我们注意到了,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样的人别人最不喜欢他,最讨厌他呢?做人比较刻薄的人。一个真正受欢迎的人他是什么样的人呢?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但是实际上我们也知道,那个最不受欢迎的人是什么人呢?他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人。这就是做人比较刻薄。人和人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样,年龄不一样,性别不一样,职位不一样,社会阅历不一样,待人接物的风格和具体做法往往不同。古人讲:“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有鉴于此,要接受别人实际上是最重要的。可是很遗憾的是我们注意到一个现实,相当数量的同志不太能够接受别人,说好听点他叫自以为是,说难听点他叫嚣张放肆、目中无人。比如:

有一次我到一个部门去讲课,我说:“穿西装比较重要的情况下,三色原则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三色原则?就是全身颜色不能多于三种,我特别强调,我说:“这个场合是在正规场合穿西装、套装时要注意的。”

一般西装是深色的,衬衫是白色的,皮鞋和袜子是黑色的,领带的颜色和西装同一种颜色最佳。我讲的时候有一个同志就在坏坏地笑,并且就高声说:“李教授身上颜色六种。”

我问:“你说这话有什么效果呢?”

他说:“我看见了。”

我说:“别人也看见了。”

我刚才讲了,我说那是正规场合,穿西装、套装,当时现场李教授就没穿西装,套装,而且是内部讲座,又不是大庭广众之前。

我说:“你知道你说这话的结果是让我不爽吗?”

他说:“不会,李教授,您是有教养的人,不会。”

我说:“不对,其实每一个人都会。”

你懂什么叫换位思考吗?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在这儿讲课我跟你说的是实话,我告诉你了我的感受,别人一般不跟你说。他犯一个什么错误?自以为是!他用自己的经验去看别人。

其实我们知道,日常生活和交往中,人们的地位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以及社会经验不同,性格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实际上,有时人与人之间出了问题,其根源往往在于彼此看问题的视角互不相同。比如:

有个别北方同志到上海去,吃我们上海饭就有点不爽。

“哎呀,你们上海人太抠门,就弄那么一个小碗,吃不饱。”

我说:“我们主要是吃菜,而且讲究吃菜吃味道,你稍稍来一点,做得精致点吃两口,不够吃,还想,耐人寻味。你一下放一盆,半天吃不完,浪费不说,而且比较糙。”

当然我这个话说得也不对,别人拿盆装也有拿盆装的道理。国内有的地方就有吃盆菜之习。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人与人站的位置不同,你很难说谁对谁错。我这儿讲了个角度,“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有时你很难说谁对谁错。所以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他在待人接物中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接受别人。

从交际礼仪的角度来讲,具体上你要接受三个要点:

第一,接受交往对象。在公司里面,跟客户打交道,在服务岗位上,售货员为顾客服务,老师跟学生讲课,就得接受别人。比如我在学校当老师,一个有教养的人,要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学生诲人不倦,那才是教师的美德。我就不能说学生笨,如果学生什么都懂还要你干吗?所以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要学会接受别人,accept。首先,要接受的交往对象,这往往是不可以选择的。

第二,接受交往对象的风俗习惯。我曾经讲过,礼仪是讲尊重,什么是尊重?尊重别人就是要尊重对方的选择。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他是见多识广的。见多识广的人就比较容人,少见多怪的人就比较不容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他的风俗习惯就是他的选择,礼出于俗,俗化为礼。习俗实际上是文化的一种沉淀,你很难说谁对谁错。

比如我小时候在陕西生活过很长时间,陕西人有个习惯,陕西几大怪,比如其中有一怪——“椅子不坐蹲起来”,你很难说他这个做法是对还是错。比如开个玩笑:

我教过一名陕西学生。他大学毕业之后到外事系统工作,后来派到法国去,20世纪80年代末期走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回国来探亲,他跟我说:“老师,我到了巴黎之后就病了。”

“你怎么会有病?外事系统把你派出去之前还不把你身体好好检查检查?”

“我也不知道我是啥病,但我到那儿之后我就觉得我病了,我到医院去看了好几次也查不出啥病,我难受得很。”

“到底啥病?”

“后来我才想透了,我吃西餐不灵。以前我给你当学生的时候我不敢说,你经常带着我到外国人那儿去跟外国人活动交往,让我去见世面,吃西餐,我跟你说实话老师,我从来没吃饱过。我是不敢跟你说的,你是好心,我现在大嘴巴我跟你说说,吃的东西半生不熟,跟喂鸡似的,我从来没吃饱过。那个点着红红的蜡烛,铺着白白的台布,拿着银制的刀叉。还得拿个刀叉吃,我觉得吃西餐拿着筷子吃最爽了。我拿刀叉我不会切,说实话,我想来想去,我知道我想吃啥了,我想吃我老家的棒棒(biangbiang,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这个字,一般用‘棒棒’二字代替)面了。”

西餐里有一条礼仪,吃东西不能发出声音。西方人说得很难听,吃东西发出声音是猪的基本特征。陕西人有个叫油泼辣子棒棒面,宽宽的,吃起来吧唧吧唧,巨响。所以二者就各不相同了,你很难说谁对谁错。

有一天,一个同志跟我说:“外国人说吃东西响是猪的标志,那我就是响,你爱听听,不爱听拉倒。”

我说:“那你不懂,这个礼仪,尤其国际礼仪,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游戏规则。说大点它就是个交通规则,到国际社会你去跟别人打交道就跟开车上路一样,路上你就得遵守交规,当然在你们就没必要讲交规,你把你们家鸡轧死了没事,但是你到国际社会上你乱来就不行。”

因此,国际交往中必须自觉做到:入国而问境,入乡而随俗。

那小伙子接着跟我说:“我想来想去我想吃棒棒面了,但没办法,我吃不到。后来我想了想我难受得很,我豁出去了,有一个礼拜天我跑到唐人街,买了个锅,买了一扎挂面。在那儿难度也很大了,国外没韭菜,想吃点什么韭菜之类的也没有,我就买点肉,买点面,回来我自己做,买挂面我自己煮。我煮了一大锅,把门一关,我端着锅吃,吧唧吧唧,我吃了半天还没找着感觉,我觉得还是少了个程序。”

我说:“少个啥程序呢?”

他说:“我吃了一半才想起来,我得蹲着。”

陕西关中地区有一个习惯叫“椅子不坐蹲起来”。陕西老百姓有个土话,叫做“圪蹴着”,这句话我会说,但是这个字我都不会写。

他说:“我得圪蹴着,反正没有外人,我把椅子拉过来,我把鞋一脱,我往上一蹲,我端着锅,我一吃,吧吧吧,我的病好了。”

因此,实际上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比如有人爱吃咸的,你让他吃甜的就不行,有人爱吃甜的你让他吃咸的也不行。从风俗习惯来看,你很难说谁对谁错。

那天,来了个美国朋友,那个美国朋友跟我说:“谁谁谁这个人不太好。”

我说:“为什么不太好?”

他说:“他非让我吃狗肉。”

大家知道,欧美人是不吃狗肉的,我们那个同志劝他:“吃吧,反正没有外人,我保证不举报你。吃吧,这个吃了以后好啊……”

还讲了很多很多其他方面的好处。

这样就有强人所难之嫌。所以要接受别人,除了接受这个人本身之外,从人际交往方面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尊重他的风俗习惯。不用说外人,夫妻之间不接受对方都不行。谈恋爱的时候我们都可以把优点拿给别人看,但是过一段时间就会回归英雄本色。所以一个人——他的家人也好,外人也好,他善待别人的话,一定要容人,做人要宽容,容什么?容别人的风俗习惯。这些是不好改变的,几乎没有改变的可能。

第三,接受别人的交际礼仪。从国际交往的角度来讲,就是接受别人的游戏规则。

所以从礼仪习惯这个角度我们讲一句,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因此,我们强调在人际交往中,你要成为受欢迎的人,一定要注意对人不能吹毛求疵,对人不能过分刻薄,尤其不能拿自己的经验去勉强别人。你不要说勉强别人了,你连你们家老婆孩子,连你们家先生和孩子你都勉强不了。因为,虽然是一家人,但是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个性往往是不一样的。

有一次,我到西亚某个国家去,参加一个外事活动。一下飞机,对方的外交官过来跟我拥抱,他们那边喜欢拥抱,而且是两次三次的。左边一次右边一次,左边一次右边一次,要两三次。他跟我拥抱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问我:“牲口好吗?”

我出过车祸,左边这个耳朵不太好,我没听太清楚,我就告诉他:“Paddon?”

他不是先亲我左边的嘛,从左边移到右边的时候又跟我讲:“牲口好吗?”这次我听见了,我也只好说:“好啊好啊。”

然后到了住处,我问一个使馆熟悉的同志:“你看我今天像牲口吗?”因为那个地方高原反映,我是呼吸有一点不太好,我怀疑我的面孔比较憔悴、苍老。

他说:“你不像,你很精神。”

我说:“那些人为什么问我牲口好吗?”

他说:“我告诉你吧,这个地方是个游牧民族为主的国家,传统习惯问‘牲口好吗’,就跟我们西北西南有些地方,老百姓见了面问‘收成好吗’、‘庄稼好吗’、‘生意好吗’,一个道理。”

第二个A,重视对方。英文单词是:Appreciate。英文好的人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欣赏。我们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他倒也重视别人,但是他重视别人重视什么啊?找别人毛病。他还比较刻薄,他绝对重视别人,但是找的往往不是对方的优点。

那天我到一个单位去开会,那是6年以前,休息的时候一个同志就过来跟我聊天,说:“李教授你贵庚啊?”

我说:“老李今年40整。”

“啊,你很精神啊,你不像40岁的人。”

这个话我特别爱听,因为我老婆经常私下诽谤我老东西,说我显老。男同志到一定年龄就愿意说年轻,小的时候愿意让人们说我们成熟稳重,而到一定年龄之后又愿意让别人说年轻。但是我还是跟这个同志开玩笑,我还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呀现在先别夸我年轻,你夸我年轻我特别高兴,一会儿我老婆会开车来接我,她来的时候,你当着她面夸,今晚上请你吃北京烤鸭。”

本来他夸我年轻我挺高兴,但那老兄只让我高兴30秒,立刻发现我的缺点,而且当众指正。他说:“你精神倒是精神,你年轻倒是年轻,你有个问题,你要改了就好了。”我说:“什么问题?”“你背比较驼。”

同类推荐
  • 抛弃萌动的大烦恼(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抛弃萌动的大烦恼(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各种各类的烦恼。这些烦恼总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人们的心情和生活。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其实大可不必惧怕这些烦恼,当它们还在萌动期时,你完全可以扑灭它们生长的势头。《抛弃萌动的大烦恼》主要有以下精彩看点:人为什么会做恶梦、剖析嫉妒心理、怎样保持心理健康、恋爱与心理健康、增进心理耐力……
  •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没有人喜欢喋喋不休的抱怨者,宽容感恩的人才受欢迎。不抱怨的人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抱怨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常宽容,常分享,常知足。让这本影响世界优秀人士的心灵励志读物,席卷全球600万人的人生哲思宝典,带你逃离抱怨轮回,踏上幸福快车。
  • 百年清华给青少年讲述的人生智慧

    百年清华给青少年讲述的人生智慧

    书中讲述了清华大师们近百年流传下来的逸事,虽然一件一件看来,或许微不足道,但是整本书读过,你会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清华的校园之内,无形之中身心已经得到了不可思议的陶冶。这也正像一句名言所说:“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大师们早已驾鹤西去,而他们的智慧却永留人间。现在,让我们追随智者的足迹,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让我们搭乘智慧的飞船,去邀游梦想的蓝天,创造人生的辉煌!
  • 修养含义

    修养含义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奇联妙对(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奇联妙对(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选取了历史上经典的奇联妙对,并介绍了它们的背景故事,从中反应了人们的才能智慧,也体现了我们语言的魅力。
热门推荐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三十六计·孙子兵法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三十六计·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是“中华国学经典读本”之一,由孙武编著。《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存最早、最负盛名的古代兵书。《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谋略著作。
  • 佛说般舟三昧经

    佛说般舟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降悍妻:王妃升职记

    天降悍妻:王妃升职记

    他是皇室骄子,貌若妖孽,翩若谪仙。但少有人知,他心若蛇蝎,还爱喝血。她是现代特工,机敏干练,一朝身死,重生成天辰国太傅府上的呆傻三小姐,无意中撞破他的秘密,被他吸了血,被迫成为他的长期血库,在他有需求时,献血。她怎么甘愿服从?一定要摆脱了这个妖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老婆嬴扶苏

    我的老婆嬴扶苏

    李桥松经营着一家佛系面馆,生活自在悠闲。但当扶苏公主的幽灵出现在他面前时,又该如何面对?异星入侵、黑魔肆虐、未来重叠、门派纷争、洗心炼性。重重考验等待两人,追寻自由的路上,更有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漫长温馨的治愈之路,虚实交织的人生体验。新书《社恐俱乐部》
  • 婚了再爱不太晚

    婚了再爱不太晚

    【全本】她被人打晕送到他房间,两月之后媒体爆出她怀孕的消息,两人被迫结婚,而他仅有的一点怜惜也在婚礼当天消失殆尽。婚后,他时常夜不归宿流连花丛,而她唯一的寄托只有肚里的孩子。他夜夜笙歌纸醉金迷,她每晚在冷清的别墅里独守空房形单影只。她天真地以为孩子出生后,她的婚姻会有一缕阳光,可是这天……“我……肚子好痛,我好像要生了……”她拿着电话,痛得战栗。“这种小事就不用来烦我了,我很忙。”他挂断前的一秒,她听到电话里传来女人异样的声音……他为小三庆生,她却在夜雨中的小巷里早产……他乘兴而归,刚踏进家门,她抱着孱弱的早产儿跪在他面前:“不爱我,就放我走。”“离婚可以,孩子必须留下。”男人的冷漠无情粉碎了她最后的眷恋。“想要分开我和孩子?除非……我死!”她眼中的决绝,是他从未见过的寒芒……****某天,她抱着纸箱站在他家门口,笑颜如花:“先生,这是您要的货,请签收。”男人眯起危险的眸子,冷不防把她拽进门内:“你负责验货!”“混蛋,每次你都用强!”“怎么,心里不平衡?那这次换你来……”他邪肆地将她往怀中一带……“……”【结婚半年,她在雨中早产】【郑重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文学探谜

    文学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
  •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第1辑)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第1辑)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优势学科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学科主办,以组织、发表学科内各类学术评论(特稿、笔谈、书评、访谈、专题评论、前沿综述、会议纪要、项目动态、论点汇编、新资料或特藏文献等)为基本方式,致力于追踪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前沿状况、反思学术史经验、前瞻未来动向。本书是第一辑,分为“十年前瞻”高峰论坛、特稿、专题:《古本戏曲丛刊》与戏曲文献研究、特约访谈、新著序跋、前沿思考、会议综述七个专题。
  • 太上三元赐福敖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

    太上三元赐福敖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胎藏梵字真言

    胎藏梵字真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军临天下

    军临天下

    杀伐果断,冷血中带点柔性,一个充满矛盾的男人。南宋,当大散关之战中陈天放意外救出岳飞之子岳云之后,属于他的命运就已经悄然改变,和他一起改变的还有岳飞的命运,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令箭?陈天放说:“飞爷,不用去理会,跟着我,保你一命。”面对自己所爱的人,陈天放柔到极致;面对自己的朋友,陈天放刚到极致;面对自己的敌人,陈天放狠到极致。柔、刚、狠,不一样的南宋,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剧情,究竟谁才是胜者,谁又是败者?《军临天下》期待你的加入!另外,欢迎关注千军的新浪微博,门里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