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99200000007

第7章 唐诗篇(6)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1]。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2]。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3]。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4]。

【注释】[1]饮马:给马喝水。[2]平沙:茫茫无际的沙漠。没:落。黯黯:同“暗暗”。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3]长城战:指开元二年(714),唐将杀敌数万,“洮水为之不流”咸:都[4]蓬蒿:泛指野草。

【鉴赏】诗歌以长城为背景,用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描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是用水的冰冷刺骨来侧面说明塞外的恶劣环境。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这两句情景交融,确切地写出了作者所见。从“渡秋水”到“见临洮”,写实感非常强,朴实而无华,信手写来,却感伤至极。“黯黯”两字叠用,通过声音的重复表达心中的无比哀怨。后四句是发幽古之思,写长城一带,历年来战争不断,白骨成堆,景象极其凄惨。所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一将功成万骨枯”,多少征战将士的白骨都被遗弃在这莽莽野草之中!

春宫怨

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1]。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2]。

【注释】[1]未央:汉宵殿名,借指唐宫。露井:没有盖的井。[2]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

【鉴赏】这是一首讽喻诗。诗写春宫之怨,却无任何怨语怨字。本诗的前两句融和意象于感情之中,“昨夜风开露井桃”,如此的良辰美景,过去自己欢宴之处的未央宫现在成了新人的受宠之处。“月轮高”既是写实,又表达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艳羡和落寞的心理。卫子夫原来是平阳公主家里的歌女,因为美貌而善舞,被汉武帝看中,召入宫中,倍受恩宠,“新承宠”就是说的这件事情。“帘外春寒赐锦袍”是用最典型的事例道出了新人受宠之深,在桃李芬芳的阳春时节,“赐锦袍”的行为纯属多余的关心。这看似无聊的举动恰恰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失宠的宫女对受宠的新人的怨恨心理。同时,也深刻的揭示了皇帝整日不理国事,却沉迷于宫闱之乐的荒淫无度。

长信怨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1]。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2]。

【注释】[1]奉帚句:意为清早殿门一开,就拿着扫帚在打扫。团扇:班婕好曾作《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2]昭阳:昭阳宫,赵昭仪所居,宫在东方。日影:这里也指皇帝的恩宠。

【鉴赏】“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金殿指明皇太后之住所,奉帚描写了明落寞的处境,持团扇徘徊是写明风韵犹在而心有所不甘。班婕妤曾作《怨歌行》,以秋扇之见弃,来比喻皇恩之中断。“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古代以日比喻君王,这里的日是君王的恩宠的意思。昭阳殿即为赵飞燕姊妹受宠之地,丑陋的乌鸦尚可以飞过殿前,被皇恩泽被,而幽闭于长信宫的自己却连见皇帝一面也是不可能的事,以黑比白,以丑比美,以动物比人,落寞感伤之情极致的表现出来。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2]。

【注释】[1]凝妆:盛妆。[2]悔教:悔使。

【鉴赏】这是一首闺怨诗。描写的是一个在家少妇登高楼赏春的时候所产生的心理变化。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少妇不知愁滋味,看到春日融融,于是细心化了妆,登高楼远眺。登楼远望在古代一般多是排忧解愁、抒发情感的活动。少妇登楼赏春,本身就有排解心中幽怨的潜意识在里面。

诗在第三句急转。和红豆的相思一样,杨柳本身就代表着离愁别恨。正因为如此,不知愁滋味的少妇一见到杨柳,潜意识里的思夫之情一下就被激发出来。“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是多么沉痛的哀伤啊。在那个时代,男人的普遍都是“功名只向马上取”、“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心理。就是这种昂扬的进取精神造就了盛唐的伟业宏图。但也是这种精神,牺牲了多少闺中怨妇的韶华春光!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镇江两北。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鉴赏】诗的前两句用寒雨夜入吴地来衬托自己对朋友的一片深情。由此可以想见,作者应该是一晚没有入睡,浮想联翩。所以才能感觉到“寒雨连江夜人吴”的恢弘气势。以这样一幅巨大的水墨画作为铺垫,作者不仅完全的道出了对朋友的真情,而且为即将的离别平添了无限的悲凉气氛。“平明送客楚山孤”,孤独的楚山既是写实景,也是诗人心灵的外化。作者伤感于朋友别离的真挚感情隐于字里行间,感人至深。三、四句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本来再平常不过的问候,在王昌龄的笔下,却有了石破天惊的回答。姚崇、崔颢、李白、王维等诗人都曾以冰壶自勉,来表现自己光明磊落、表里如一的品行。诗人当时身处贬谪之中,“一片冰心在玉壶”不仅是对亲友问候的回答,同时也是诗人自己屡遭贬谪而志气不改的真情表白。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1]。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2]。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释】[1]苒苒:同“冉冉”,指时间的推移。[2]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慕的人,这里指崔少府。越吟:语见《史记·张仪列传》,讲越人庄舄为官楚国,病中思念故国,依然发越声。

【鉴赏】这是一首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的诗。“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开篇点出地点和时间:南斋,同时写月初升这一时间,“吐”字把月亮的上升和人的赏月心情联系在一起,耐人寻味。“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是说,从天上倾泄而下的月光让门前的清水和林木都笼罩在淡淡的轻雾之中,原来斑驳不一的草木色泽逐渐暗淡下来。“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无论阴晴圆缺,月光依旧如一,明净清辉的月光却见证了多少古今的变迁。古人常常为物是人非而感伤“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先是作问候语,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友究竟怎么样了呢?后句赞扬崔少府的诗文闻名遐迩,好像空气之中都飘散着他诗意的馨香。

祖咏(699-746),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开元进士,官驾部员外郎。和王维相交十三年。王维赠诗有“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下浅”语,于此可知他大概是个流落失意之人。后隐居汝水间。殷璠《河岳英灵集》评其诗“剪刻省静,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

望蓟门[1]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2]。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3]。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4]。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5]。

【注释】[1]蓟门:蓟门关,今北京德胜门外,当时为边防要地。[2]燕台:即蓟北楼,也就是传说中燕昭王筑的黄金台。一望:一作“一去”。汉将营:实指安禄山营,蓟门当时是他的根据地。[3]生积雪:生于积雪。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危旌:高扬的旗帜。[4]“沙场”句:意谓战火之光,直逼边塞之月。比喻战事激烈。蓟城:即蓟门。[5]投笔吏:汉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后终以功封定远侯。论功:论功行封。请长缨:汉终军曾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岁。缨:绳。

【鉴赏】首联“燕台一望”是倒装句,即“一望燕台”。以“燕台”这样一个地名起笔,平添了全诗的雄壮气势。山川如此险要,诗人不禁激情满怀。“惊”字就点出了这种感受。心因为什么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将的大营,笳鼓阵阵,响彻远近,表现出军营中号令的严肃。

颔联进一步写笳鼓之声,点明了它发出的时间是严冬初晓。严冬本来已经很寒冷了,此时又天降大雪,更何况还是连绵万里、多少天不化的积雪,其冷简直难以言状。单是雪上反射出的寒光,也足让人两眼昏花了。

这是远望之景。再看高处,只见曙色朦胧,山川都模糊了,唯独城楼高挂的旗帜在半空之中飘扬。如此静穆的景像,当然会使诗人的心灵为之震惊不已。

颈联一转,写边关战士斗志昂扬之态。烽火和月光、雪光相交织,一冷一热,壮观异常,这是向前望。环顾四周但见蓟门要塞临海靠山,稳若磐石。诗人受这番景象的感染,便由惊而转为不惊,水到渠成的转入尾联两句来。这两句直抒“望”后所感,意思是说:虽说我年轻的时候没能像班超那样投笔从戎,但现在见到边塞这里的壮气,却也跃跃欲试的想效法终军请缨破敌。

终南望馀雪[1]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2]。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3]。

【注释】[1]终南:终南山,西安南六十余咀[2]阴岭:背向太阳的山岭,易于积雪。[3]林表:林外。霁色:此指雪停后的景色,故下云“增”,说明正是积雪之时。

【鉴赏】诗的首句描写了终南山秀美的景色。终南山在长安城南边,所以从长安城中遥望,自然只能望见它的北边(阴岭)了。次句“积雪浮云端”,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山顶积雪又在阳光之下寒光闪闪,不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吗?这句是说:终南山北坡高出云端,积雪未化。

第三句“林表明霁色”,“霁色”是指雨雪初晴时的阳光,在这里是给“林表”涂的色彩。因为距终南山六十里之遥的长安城,别说在阴天看不清山貌,就是大晴天也只能看个山的大概的轮廓。只有在雨雪初晴的时候,由于雪光返照,才能一睹终南山的全貌。

末句写“望”时的感受。一场大雪过后,除终南山的余雪外,其他地方的雪大部分已经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量,自然要显得冷一些;日暮天晚,所以又要比大白天更加寒冷;而望终南山的余雪,寒光闪闪,更让人感觉倍添寒意。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他出身于官宦之家,能诗善画,精通音乐。开元九年(721)中进士,授太乐丞,累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两京陷落,唐玄宗奔蜀,王维从驾不及为叛军所俘,并被逼任伪职。乱平后,以陷贼论罪,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悠游生活。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早年有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写了许多关于边塞、游侠的诗歌,大都情调昂扬,气概豪迈。但其作品最主要的为山水诗,通过对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这些诗往往刻画细致,清新自然,词秀调雅,别树一帜。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1]?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2]。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1]饮君酒:劝君喝酒。之:去,往[2]南山陲:终南山边。

【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首句叙事,“下马饮君酒”,其实是拿酒请君饮的意思。饮酒话别,紧扣题意。下句“问君何所之”,是席间的问话,问朋友,你准备到哪去呢?用问句来引出下文。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关切之情。三、四句是友人对问话的回答:“归卧南山陲”,并交代了归隐原因:“不得意”。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但是却隐含着他失意不满与无奈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以及对现实的愤懑不平的心情。

五、六句“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是诗人对友人的安慰之辞——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了。世间的那些“不得意”之事又有什么关系呢,别放在心上,隐居山间的生活足以尽兴,足以自娱,看吧,那白云在山间无穷无尽。友人自言欲归隐南山,诗人不但不加以劝阻,反而说“但去莫复问”,可以看出,在这种支持他归隐的态度中,隐含着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艳羡。以及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淡漠之情。白云在诗歌中素来就是一个代表着自由、悠闲飘逸的意象。在这一句里,白云又成了隐居生活的象征。诗人自己也厌倦了仕途的纷争起伏。也向往着能像白云那样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这里隐隐约约地流露出诗人也有归隐之意。

青溪[1]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2]。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3]。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4]。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5]。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1]青溪:在今陕西沔县之东。[2]言:

发语词,无实意。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3]趣:同“趋”。[4]蓖苇:初生的芦苇。[5]澹:静止不动。

【鉴赏】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诗人以简洁的笔墨对描写的对象作了一个交代。一个“每”字写出作者常常循青溪进入黄花川游历。三、四句“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写这一段路程虽然不足百里却溪水循着山势蜿蜒曲折,千回百转。

同类推荐
  • 遍地烽烟话当年

    遍地烽烟话当年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为华北腹地、西北和中原战场依托的山西,成为国共双方激烈争夺的地区,大小战役不断。1945年8月30日,日本投降后仅仅半个月,毛泽东到重庆参加国共和谈才两天,晋东南就爆发了上党战役,事实上拉开了后来三年内战的序幕。只是,那时的人们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和对国共和谈抱有极大的希望之中,没有重视这段“插曲”罢了。当时,国内最具影响的大公报还没有北上复员,因而鲜有山西报道。1945年底,大公报天津版及北平办事处相继恢复,并且开始派记者到山西采访,才有了自己的独家报道,直至1949年初平津解放,大公报天津版停刊。
  • 人生如一梦

    人生如一梦

    一个年轻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有这样的师长关爱、扶持,哪怕是呵斥,那是何其幸运的事情啊。难怪黎烈文、萧军、萧红、黄源这些人一辈子都忘不了鲁迅。当然,还有巴金。巴金与黎烈文从相识到相知也与鲁迅有着直接关系。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是1933年,黎烈文为《申报·自由谈》托人向巴金约稿,两个人渐渐成了朋友。巴金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过《薛觉先》、《游了佛国》、《三等车中》等“旅途随笔”。后来黎主编《中流》,巴金收在《短简》中的很多自述文章,如《我的幼年》、《我的几个先生》、《我的路》、《答一个北方青年朋友》、《答一个“陌生的孩子”》等都发表在这个刊物上。然而,真正将这批年轻作家聚拢在一起的是鲁迅巨大的精神感召力:“那时几个熟人都在编辑文学杂志,在《作家》(孟十还主编)、《译文》(黄源主编)、《文季月刊》(靳以主编)之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也创刊了。
  • 灵魂的指向

    灵魂的指向

    在以后的日子里,“坐”过火车成了我向玩伙们显耀的资本。在向他们描述火车的时候,我刻意隐瞒了它实际的脏乱和简陋,将它夸饰成了童话里的天堂。一时间,“坐”火车成了村里所有孩子最梦寐以求的向往,我也便一跃而成为他们最羡慕的对象。
  • 问花寻草:花诗堂草木笔记

    问花寻草:花诗堂草木笔记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花草部、果木部、菜蔬部。所描述的花草果木菜蔬多为寻常可见,却并非人人熟知。作者出身于植物学专业,又是笔触灵动烂漫的自由作家,本书既是对草木的科学观察,又是一次人与草木的通感与亲近,是当代中国自然文学的新成果。作者还是个富有个性的自由画家,全书配以120余幅彩色插图,阅来趣味盎然。
  • 朱世忠文存(上卷)

    朱世忠文存(上卷)

    世忠走了,世忠的书留下了。世忠的这四十多万字,权且取名《朱世忠文稿》或者《朱世忠文存》吧,因为了没有写完,很多的篇章也没来得及修改,“稿”字含有草稿之意,未完之意,也含有我们对这位出身微寒、韧性奋斗、性格豪放、学养深厚、谦恭随和、才情勃发、利世利史的朋友英年早逝的惋惜与悲悼。
热门推荐
  • 少年奇侠

    少年奇侠

    屋里只剩下楚英一个人,一盏灯。面对这陌生的一间屋子,这屋里的一切,楚英突然感到自己是多么孤独。他那遥远又模糊的记忆中,似乎有过一种生活,那生活中,也曾有过亲情的抚爱和纯真的欢笑。可这一切,突然在那么一天都消失了。留在他心灵中的,只有一丝永也忘不掉的温馨和那一股永远也燃不尽的仇恨。
  • 三三得几

    三三得几

    大概日娱,完全练笔之作。情节设定很多,奈何。
  • 江秦先生,请慢走

    江秦先生,请慢走

    (作者号已修改:依依的七仙女)他一手造就了她,也一手造就了她的悲剧,一场意外她忘记了一切。重回记忆,让她想起了一切,昔日恩爱,烟消云散,唯独剩下的只有仇恨,在她世界最灰暗的时候,江秦来到了她的世界,撑起了她的整片天。若是人生可以重来,她希望从未遇见过他。(ps:永远不要放弃你的生活,或许下一个路口会是一个更好的转折点)
  • 超级仙帝重生都市

    超级仙帝重生都市

    前世因心魔作祟让叶枫在被万族围攻时,天劫劈身而死,幸运的是他重生回到一千年前!重活一次,他要横扫一切强敌,脚踩一切天骄,以最强横的姿态,回归仙界,横推万族,都市中称帝。你是玩弄各路美女,目中无人的帅气富家大少?那就一脚踩你脸上。你是号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世修炼天才?那和我对上一招,我后退半步算我输!
  • 少女恋爱史册

    少女恋爱史册

    或许你从未想过在初中谈一次甜甜的恋爱,那么,从这本书开始,满足你所有的青春懵懂……
  • 洞穴玄机之被遗弃的外星人

    洞穴玄机之被遗弃的外星人

    本书是青少年探险故事,在探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奇特的洞穴生物、变异的生物、寄生虫、含硫酸的水滴,还有未知的恐怖怪物……
  • 囵吞印

    囵吞印

    命案现场惊现双重意思的六字血书,究竟哪一个才是正解?隐于都市的妖监局探员付清之带队追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想要条狗,老天却塞给他一只妖狐。狐狸就狐狸吧,狐狸也算犬科~【悬疑、奇幻、妖宠】(此文已完结?感谢书友们的陪伴?)
  • 大师姐

    大师姐

    作为莫寻派的大师姐,闻薇生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拥有着蛋蛋忧桑的清淡女子顶着首席大弟子的光环,她真的压力很大谁家门派漂亮又修为高的女弟子不是被师傅宠着;师兄师弟爱着;师姐一口一个小师妹的疼着;师妹一口一个大师姐的崇拜着?怎偏生她就这么倒霉……师傅是个为老不尊专抢别人丹药的基佬;师兄木有;四师弟闹心,五师弟六师弟是对双胞胎,闹心X2,七师弟……修魔了;师姐木有;二师妹嫁人了,三师妹跟个修为比她还彪悍的女人私奔了……杯具啊有木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周游仙武世界

    周游仙武世界

    流星划破长空,雷霆闪耀苍穹,地星枯竭的天地灵气逐渐复苏,古老的修行焕发出全新的活力……仙路漫漫,武道茫茫。周游诸界,上下求索。
  • 爱情的坟墓:第三种离婚

    爱情的坟墓:第三种离婚

    梁筱雨与赵雷是中学同学且是两年多的同桌,他们在艰苦的高中岁月里日久生情,成为恋人,然后从学校到社会,再到一起步入婚姻的围城。但十几年的感情,最终还是没有敌得过“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咒语,婚后三年,他们就离异了。重归单身的梁筱雨,曾一度对继续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失去信心,屡屡拂了好友林丽为她寻找下一任接班人的好意。却不料,一次偶然,梁筱雨在工作中邂逅了曾被她三番两次拒绝见面的相亲对象庄春,在一次次的接触中,梁筱雨感觉到春天的气息似乎又一点一点走进了她已年过三十的生命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