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03900000009

第9章 从感觉元素到意动

布连塔诺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马利恩,幼年时期有志于当牧师。16岁那年,他到柏林学哲学,非常赞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而且受其影响极深。1856年他入慕尼黑大学学习。1864年在杜平根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受命为格拉茨地方的牧师。1866年转任符兹堡大学讲师。1869年他发表表示不同意教皇无过失这一教条的文章,并于1873年辞去神父职位。1874年他到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任哲学教授。在这之后的6年中,他和学生一起形成了意动心理学。他的意动心理学思想来源于莱布尼茨唯理论的单子论。我们在第一章的内容中已经知道,单子是一种知觉,由于内部的原因,它能主动地运动发展,由微觉发展到大觉(知觉)再到统觉。以后,莱布尼茨的这种唯理论思想,经过18世纪的康德,继承发展为先验论。到了19世纪,海尔巴特发展为统觉团学说。这样就形成了近代德国传统的理性主义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传到布连塔诺。布连塔诺和他在维也纳大学的学生胡塞尔形成一种现象学(现象学是一种方法论,它认为通过内省自然而然地所观察到的是整体的直接经验,而整体的直接经验是不能分析成为心理元素的)。这种现象学就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布连塔诺从现象学出发,反对冯特内容心理学及其元素主义。1874年正是冯特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的同一年,布连塔诺发表了题为《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的著作,向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挑战,反对冯特心理学中的基本观点:

首先,在研究对象上,布连塔诺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他认为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动作或意动。意动是可以由意识经验到的活动过程,人是可以通过内省体验到这种内部活动的过程的,反对冯特把意识看做静止的心理状态和分析为心理元素的观点。布连塔诺指出,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是知觉,不是冯特所说的感觉元素。这种感觉元素是人为地抽象出来的。他主张把意识的动作,即意动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虽然意识的动作和内容是不可分的,它们两者都要研究,但是心理学研究的是意动,而不是意识的内容。例如,听见一种声音,看见一个有色物体,感到温暖和寒冷。

这里所说的听、看和感到都是意识的动作,是心理现象;而声、香、温和冷等是心理意象,是意识的内容。他说,这里的意动或心理现象才是心理学必须研究的对象,而心理内容则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因此,他认为,冯特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错了,应该加以纠正。他还进一步指出,任何动作都必须有它的对象,对象性是心理动作的特点,因为动作必须以它的客体为对象。为了说明这种动作和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关系,他提出“意向性”

这一概念。认为“意向性”是意动的重要特性。例如,没有思维的客体就没有思想,没有愿望的客体就没有欲望。在爱的动作中以被爱的东西为对象,在恨的动作中是以所恨的东西为对象的。所以,心理现象是在意向性上包含有对象的。

在研究方法上,布连塔诺认为,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或意动,是可以通过实验的内省法自然而然地直接体验到的。其实,这就是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它强调自然而然地、直接地通过自我观察所得到的经验材料。只是布连塔诺本人不是个实验家,他只是提出这种思想。

在心理现象分类上,布连塔诺把动作分为三类:

(1)观念作用。包括感觉与表象等。

(2)判断作用。包括承认、拒绝、知觉和回忆等。

(3)爱憎作用,包括感情、意志和欲望等。

实际上,他受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影响,把整个心理现象分为两大类,即认识和情意,也就是把感觉和判断归为认识过程。例如,说到某甲的感觉,这是观念作用;如果说某甲自己觉得是甲,这就是判断作用了。

可见,在心理分类上布连塔诺和冯特也是不同的。

我们知道,冯特是按柏拉图和康德的知、情、意三分法来划分心理过程的。

1874~1880年的6年间,布连塔诺讲学很有成效,影响很大。在这一时期内,他培养了许多后来知名的学者,如屈尔佩、斯图姆夫等。当时年轻的弗洛伊德也曾来听他讲课。就在这一时期,布连塔诺和一位女天主教徒发生恋爱。但她在奥地利不能和曾经担任过牧师的人订婚。这样,布连塔诺又一次辞去教授职务,以取得当地的公民资格,终于在德国莱比锡与女天主教徒结婚。

婚后则回到维也纳大学任大学的讲师。1894年妻子去世,布连塔诺悲痛之余,体弱多病,因而再次辞去教职。之后,他的双眼患病,几乎失明,屡次迁移住处。到1896年以后,他过着隐居生活长达19年,但他仍然从事著作,大多以哲学为主,心理学的著作很少。最后于1917年去世。

同类推荐
  • 快乐的密码

    快乐的密码

    人们都在追寻着幸福与快乐,为了获得幸福的生活,整天忙忙碌碌,努力去挣更多的钱、去买更大的房子,去买更好的车......然而当真正拥有了这些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仍然不快乐。我们为什么会不快乐?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 心理学与交际之道

    心理学与交际之道

    《心理学与交际之道》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际交往进行全新梳理,别具匠心。它在对著名的心理学效应和心理实验诠释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和经典故事,对人际交往中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操作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我们在社交中做到剖析自我,认识他人,从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人脉,成为受欢迎的人,使我们既能够在与人沟通时无往不利,也能够在求人办事过程中如鱼得水。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3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3

    全球最强势的神秘力量,你不可不知的超级潜意识!几百万年以前,在宇宙万物之中,蕴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创造一切。在160多年前,科学家发现了这种神秘的力量。近十年以来,它在180多个国家流行开来,它风靡全球,改变世界!它就是潜意识!
  • 未发现的自我

    未发现的自我

    在精神分析运动中,尽管出现了不同的思想,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但是精神分析学派总的还是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即强调儿童期的影响,强调压抑的作用,用病态的观点来看待现代的人性等。精神分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蓬勃发展,深入到西方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融合到了整个西方社会之中,成了西方社会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乃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人性造成的戕害,以及后工业社会给人的精神造成的强大压力之故。
  • 观众心理学

    观众心理学

    中国第一本从观众心理入手,系统地研究戏剧家如何了解观众、适应观众、征服观众、提高观众等问题的专著。余秋雨认真钻研了以德国为基础的接受美学和艺术心理学,融会贯通后,由此编成一部教材,并把长期被滥捧或狂贬所歪曲的中国艺术,作为与接受美学碰撞的重要素材。为了避免过于抽象,举了古今中外艺术家的实践来证明。作为学科,它们是新的,但作为学科所传达的审美心理范畴,却从人类拥有艺术以来就一直在发挥作用。因此,它们与艺术实践的遇合,将会两相滋养:既让艺术获得全新的思维高度,又让学术获得悠久的感性支援。
热门推荐
  • 恬静校花与高冷校草

    恬静校花与高冷校草

    恬静校花与高冷校草,他们会发生怎么样的趣事呢?情景一:“楚沐辰,我的东西呢?”“东西?什么东西?”“我需要的资料啊!你不会忘了吧。”“好像是,你等一下,我给你拿去。”“哎!你省省吧!我自己去!”情景二:韩熙雅?:“楚沐辰,我……我喜欢你。”“对不起,我有喜欢的人。”“没关系。”“楚沐辰,连校花你都拒绝,不知道谁能入得了你的法眼。”“你!”【白落雪脸红中】实名验证以后,就不用在书评区看了
  • 上村松园图文集

    上村松园图文集

    本部作品集收录了日本画大家上村松园的12篇艺术评论和记叙文,内容涉及其艺术观、创作轶事、心路历程以及游记等。上村画笔下的人物惟妙惟肖、出神入化,而她的随笔也可以说是独具匠心。对传统的风俗充满怀恋,对喜爱的事物锲而不舍,对艺术的领悟触类旁通。透过上村之笔,我们定会对日本画以及她所追求的美的艺术世界有更深的理解。
  • 探索世界:动物世界里的杀手

    探索世界:动物世界里的杀手

    广袤太空,神秘莫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个 体生命,奥妙无穷。《动物世界里的杀手(彩图版)》由江文编著,本书以新 颖的版式设计、图文并茂的编排形式和流畅有趣的语言叙述,全方位多角度 地探究了多领域的知识点,使读者体验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和揭秘快感,为读 者展示出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满足其探求真相的好奇心,使其在 获得宝贵的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愉悦的精神体验。
  • 赖上契约妻

    赖上契约妻

    她为钱而选择代孕,却拒绝他的屡次示好,只因不想和他扯上除协议之外的任何关系。他为疼爱女友而选择代孕,却不成想深陷其中,遗失了心。原本是一场各为所需的交易,却演变成剪不断、理还乱、纠缠交错的感情交战。只是,感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没有谁会是赢家。有的只是输,输心!【片段一】“代孕?我不太明白?”她只是轻轻地一笑,一双眼眸如秋水般清澈,焕发着明亮的光辉。“就是把子楚的精子和和我的卵子,做成试管胚胎,植入你的体内完成怀孕的全过程,也就是社会上所说的代孕妈妈,只要你答应有什么条件尽管提,我们都会答应的。”肖菲儿解释着,桑怡端着杯子的手轻轻一颤,心里一阵泛滥,眉峰忍不住挤到一起,肖菲儿儿所说的任何条件都会答应当然包括金钱,她知道自己缺钱,这样说无疑保留着尊严。“你不用马上回复,仔细想一想然后告诉我。”桑怡勉强挤出一丝生涩的笑容,心口徒然疼了一下,强压住胸中的不平静。“我的情况菲儿姐你都清楚,不用考虑,我答应。”霍子楚冰冷而幽深的黑眸静静地凝着她,唇角却隐隐透着近乎残酷的冷意,“桑怡,代孕这个事情不是小事,你有没有想过代孕之后的生活,毕竟你现在是未婚女孩,代孕之后你便是一个生过孩子的女人,你没有过渡,从少女直接变成孕妇,而你所生的孩子跟你也没有任何关系,这种感受现在你体会不到,也许到时你会很痛苦,这件事足以改变你的人生。”【片段二】霍子楚悠远的目光落在她身上,又像穿过她落在远处,“桑怡,从今天起,我们没有契约关系,你什么都不用遵守,包括孩子,你可以以你的方式解决,只要你能回到以前就好。”霍子楚手中的协议被他奋力撕成一片一片,如果这是他们之间的阻隔,他绝不会留着它。“你以为撕毁了它,我们之间就不存在这种契约关系,”桑怡冷笑,“霍子楚,书面协议只是形式,它在我的脑子里,在我心里,明白吗?那上面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我都记得清清楚楚,我已经铭记于心了,况且我肚子里多一样东西,他就像毒瘤一样融入在我的血液里,忘掉,回到以前,根本就是自欺欺人。”她的身形有些颤抖,清澈的眼眸有悲凉的神色。她的神色深深刺痛了霍子楚,他的心就像被人狠狠揪住,疼极了。她突然被他抱在怀里,她的脸颊紧贴在他的肩头上,“孩子让你不舒服,心结其实并没有解开,你一直在纠结,在伪装,装的平静灿烂,仿佛不放在心上一样,全都是假的,”·······
  • 多想你也喜欢我

    多想你也喜欢我

    在我漫长的生命里,最好的时光,是遇见你。我走你走过的路,听你听过的歌,不是为了证明我有多爱你,只是为了离你近一些。我也许无法使你摆脱寂寞,但我至少可以陪你一起寂寞。春光这么好,多想你也喜欢我。本书是「ONE · 一个」常驻作者马叛(@天涯蝴蝶浪子)的首部短篇自选集,精选十五篇最赞故事,陪你度过每一个不眠之夜。
  • 黄帝素问直解

    黄帝素问直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蒋介石全传(上)

    蒋介石全传(上)

    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作为旧中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和最高统治者,曾经统治中国22年,其后又统治台湾27年,前后近50年。蒋介石(1887—1975)浙江奉化人,名中正,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1907年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留学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日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曾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1923年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率师北伐途中,于1927年发动了“4·12”政变,在各地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不断进行新军阀混战。1931年“9·18”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抗日主张,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任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
  • 魔妃逃不了

    魔妃逃不了

    男友与好友在一起了,怎么办,在线急!!!不幸的遇到了车祸,这个更严重,又怎么办?直到夜冰璇穿越到一个新世界,开始新的生活……却遇到了痴汉,日常就是——“璇儿,我何日可以娶你?”“这世界的男人可不止你一个!”夜冰璇仰着下巴,看着身后的一群男人……虽然不如眼前的这个男人,但是可以用来气气他。
  • 波澜壮阔的世界近代史

    波澜壮阔的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在200多年的时间洪流中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并向帝国主义过渡。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世界近代史可以说是一部改革史、一部战争史。以史为镜,在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前行。
  • Backteria and Other Improbable Tales

    Backteria and Other Improbable Tales

    Available only in e-book format, Backteria and Other Improbable Tales is a brand new collection of short tales of terror and the unknown from master storyteller Richard Matheson. In the title story, publish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a researcher encounters an exotic new strain of virus that causes the infected person to disappear. Curiosity leads the doctor on a path of discovery which takes him deep into his own personal history and suggests the age-old warning: 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In "Getting Together", a case of mistaken identity leads to a darkly farcical story of marriage, murder, and a love that knows no bounds. The quietly threatening "Haircut" shows how a routine trim becomes a dark and terrifying experience when a barber is confronted with a sick customer who seems to him otherworld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