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于全球化的交锋
4月16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对母子在国家粮食署销售点把刚刚购买的低价大米小心的装进口袋。面对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菲律宾政府决定在两周内实行一项限购低价米的政策。菲国家粮食署将不再向市场投放每公斤18.25比索(约合0.45美元)的低价大米,而是改由粮食署在各区市公共场所设立大米直销点等新的销售渠道,直接向贫困家庭销售政府补贴的大米,以保障贫困人口的口粮供应。届时,贫困家庭将凭借政府颁发的“购粮卡”购买这种低价大米。
而在下一场农业革命尚未到来时,各国应付眼下的“粮荒”已开始想出奇招。
【热点跟踪】全球粮荒愈演愈烈
粮食都到哪儿去了?全亚洲人都在问着同样的问题。在整个亚洲地区,从小麦到大米的价格正在以疯狂的速度上涨。
据联合国统计,2007年底,大米价格飙升至20年最高点,大米价格已上涨了40%。全世界正在面临一场粮食危机,而在局部地区这种危机已经到了悲惨的地步。由于粮食收成不理想,朝鲜正面临一场迫在眉睫的粮食以及人道危机。
米价攀升主要是受到燃料与肥料费用大增、天然病虫害以及气候改变等因素,让稻米收成欠佳,加上国际资本的炒作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粮食价格高企。为了保证本国供应,主要大米输出国纷纷限制大米出口,全球第二及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及印度大幅削减大米出口量,令全球大米供给少了1/3。越南3月间表示,今年大米的出口量将大减22%。印度也公布,将出口大米的最低价格大幅调高近五成,由每吨650美元增至每吨1000美元,以缓解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另外,柬埔寨和埃及也公布了大米出口禁令。
这样又推升了全球大米的价格。
由于多个亚洲国家减少了大米出口量,作为全球大米价格基准的泰国大米报价3月27日从每吨580美元涨到了每吨760美元,涨幅超过了30%,达到了二十年来的最高点。之后泰国大米出口价格保持稳定,8月28日泰国100%B级大米报价稳定在700美元/吨。
泰国米价的大涨无疑对全球粮食价格又是沉重的打击。作为全球近一半人口主食的大米,从2008年以来依然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1月到4月,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价格几乎上涨了一倍。
世界大米出口主要集中在7个国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007年世界大米国际贸易量约3000万吨,其中最大出口国为泰国,为870万吨;其次为越南,出口量为450万吨;印度为440万吨;美国大米出口量为330万吨;巴基斯坦大米出口量300万吨;出口量超过100万吨的国家还包括中国和埃及。上图中7个国家的大米出口量约占世界大米出口总量的88%。
为了控制国内米价,亚洲主要粮食生产国急剧削减出口的决策破坏了全球食物供应链,导致物价继续上涨,刺激人们囤积粮食,导致全球粮食危机加剧,引发全球恶性通胀。亚洲正在经历全球化最丑陋的一面: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在重要产品上彼此以来时,它们也越容易受到供应短缺和价格波动的上海,并会把这种伤害在全球传播——直接引发了全球粮荒。
即便亚洲保住了自己碗里的米饭,但高价格和短缺依然将会影响到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举例来说,菲律宾作为亚洲粮食最紧缺的国家,只需进口15%的粮食就行了。但是撒哈拉的非洲地区,许多国家要进口40%的粮食。如今,菲律宾加大进口,似的其他地区的进口相应减少。粮食专家泽格勒说:“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非洲的大米基本上依赖亚洲供应。”当亚洲国家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供给使时,非洲国家已经爆发了严重的粮荒。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08年2月就已经宣布,36个国家今年将面临食物短缺。事实上,去年6月底,全球大米库存就降至1984年以来的最低点,为7210万公吨。泰国米价此次的大涨无疑又加剧了全球粮食价格上涨。
美国农务部分析,今年夏季全世界的粮食存库率将为14.6%。这一数值低于1973年粮食波动当时的15%,自1960年开始统计以来创下最低值。
【深层解析】国际粮价大涨的四大原因
气候和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
亚洲的大米危机很难在短期内缓解,甚至会进一步加剧。据美国农业部统计,全球大米消费去年增加了0.9%,达到; 4.24亿吨,但产量增加还不到0.7%全球粮食储备已经达到了数十年来的最低水平,消费的远比生产的多。在需求继续上升的时候,生产水平却在原地踏步。
面对全球粮荒,西方国家斥责亚洲粮食生产国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在大部分亚洲地区,大米种植地基本上都是小片小片的,效率低下。比如泰国,每块天地的平均面积还不到中国或者美国农田的一半。与此同事,亚洲的城市化也在不断蚕食农田。越南北宁省,从河内延伸出来的19公里土地上,原来郁郁葱葱的田地,现在已经被一条4车道的高速公路给隔成两半。为了建设城市、公路和工业区,越南每年有9.9万亩农田消失。在泰国,1995年到2005年间减少的农田数超过13%。
而除去这些城市化进程损失农田之外,气候的变化也是造成粮食减产的重要原因。其次,近年来恶劣的气候因素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近两年部分国家出现干旱及飓风都使粮食生产减少,很多国家的粮食库存也随之减少。
在这些自然灾害的背后,是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造成的不利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使农作物生育期缩短,产量下降;二是暖冬致使很多农作物在初春时节提前发育,抗寒能力下降,河南、山东等地已经发生农作物冻害;三是造成很多南方的病虫开始在北方分佈;四是造成旱灾、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气候变化将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幅度增大。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可能会下降5%至10%;到21世纪后半期,中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中国长期的粮食安全。
世界粮食需求增加
造成粮食价格上涨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首先是全球的需求量增加,印度、中国和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向国际市场购买了更多的粮食。《东亚日报》指出,最近粮食供求的不均衡不单单是气候变化等一时性因素,而是由于需求的结构性增加所导致的,因此价格的上涨起码会持续十年以上。粮食价格的上涨带动了食品价格的上涨,而整个物价上涨导致的“农产品物价上涨(agflation)”也逐渐成为现实,使得全球通胀愈演愈烈。有分析指出,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国民大量饮食肉类,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生物燃料的生产也大幅增加。
中国在1985年国民平均肉类消费量为20kg,而2006年增加到了50kg。每生产1kg牛肉,需要用掉8kg的饲料用粮食,所以在这些国家中肉类消费增加会引起粮食需求的增加。
在美国,玉米生产量的1/3用于生产乙醇,而在增加玉米栽培面积的同时却减少了小麦和大豆的栽培面积。预计,利用玉米、高粱的生物燃料生产也会持续增加。
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的成明焕博士表示,“过去的粮食波动是由于气候变化等短期性因素所导致的,而最近粮食价格的暴涨却不是该原因。不是波动,而应该是结构性危机。”
市场投机活动
此外,从去年开始美元在世界范围内的走软也使很多在美国金融市场的投资都转入其他市场,首先是投资石油和矿产,紧接着投机者们开始把目光转向期货市场,大豆、小麦和稻米都是他们的投资对象,而这种迅速大规模的购买粮食不是靠增加一些产量就可以满足的。
2007年,国际投机者就发动了一场“大豆战争”。而在这场战争中,他们无疑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美国每年生产大豆均在8000万吨左右,其中35%用于出口,年出口量在2800万吨左右。而中国正是美国最大的大豆出口国,据统计, 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 占中国大豆进口总额的80%。
在美国的农业发展战略中,美国非常注重大豆等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开发。美国农业部早在几年前就把“努力扩大转基因农产品的国外市场”写进了其21世纪农业出口战略中。
在美国政策指引下,转基因作物创始者美国孟山都公司,很快把转基因大豆的种子散遍全球三个最重要的大豆生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
另一方面,以美国公司为主的四大国际粮商如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等,则控制了国际大豆90%的贸易, 同时也控制了国际大豆绝对的定价权。从而形成一种巴西种大豆、中国用大豆、美国决定大豆价格非常不合理的格局。
因此,美国政府和国际粮商的战略线条已经很清晰,就是要控制整个全球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从当前的全球农业经济格局中,无疑他们已渐渐接近了这个目标,他们的第一步就是掌握国际农作物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