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8400000004

第4章 东宫烟雨(3)

秦王泪眼模糊地打量太子一眼,不禁吃了一惊。他那么疲弱,那么憔悴,鬓发已显斑白,瞧上去倒比父皇还老。他知道那白发里就有自己的一份儿;至少眼前的疾病就与自己有关!他顾不得自己泪脸如洗,倒要去擦太子腮上的几滴。哥儿俩便抱头痛哭起来。

哭罢,秦王说道:“大哥呀,你这活命之恩,我是终生难忘呀!”

太子说:“你看,怎能那么说呢?要说恩德嘛,那也是父皇——”

“不不不,我都清楚!我这条命就是你给的!你做的对!我三番五次派人来找你,你一概是闭门不见。急得我撞墙砸窗,亦曾骂过你咒过你。唉!想不到你倒暗暗地为我使劲!替我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却又不叫我知道。特别是那张陕西地图,本是你受了苦累……却把功劳加到我的身上!唉!你让我该怎么报答你呀?”

太子淡然一笑说:“你是谁?我是谁?兄弟之间何言‘报答’二字?”

秦王也笑了:“对对对!常言说‘大恩不言谢’。所以我就什么谢礼都不带。方才你说‘你是谁,我是谁’?你是太子,是明日的皇上。我是谁?我是你的臣下!我就预备着做你的忠臣了!”

他这话倒令太子有点尴尬。既然尴尬,也再无话可说。默了一会儿。秦王知太子有病,不便久坐,便起身告辞。秦王走后,太子又复躺倒。眯上眼,似睡未睡。尴尬慢慢消去了,但另一种情绪——歉疚,或者说羞赧,却代之而起,云雾似地从地下浮起,将他包围。

朦胧中,有一袅袅娉娉的身影从这云雾中渐显出来。

向太子袅袅娉娉走来的是秦王的妃子邓氏。

秦王有两位受册封的妃子,一位是元朝时河南王王保保(即扩廓帖木儿)之妹,一位是宁河王邓愈之女。邓愈系开国功臣,战功卓著,洪武帝宠爱有加;但死得早,寿只四十一岁。也许,幸亏他死得早,才未能卷入身后的是是非非,而得以保全名节。

皇太子朱标很相信佛说的“缘”。倘无这次奉旨巡抚西安,他何以进得秦王府?何以见得这位绝世美人?此即所谓:“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也!

为了查清秦王的罪行,那一日他带了扈从官员和兵丁进得秦王府。以他的身份,他可以而且应该各处细细检查。每一栋房,每一条廊,角角落落,甚或花园的每一块石头他都可以而且应该查到。须知大凡要闹事的人,都把很重要的证据——比如谋逆同党们来往的信札,或者“僭越”的器物藏匿在隐秘之处。而且只要看一下宫殿内是否堆金积玉,有没有连皇上都不曾见过的珍宝,即可推定该王会不会非法敛财了。

校尉们早已把王府团团围住。王府外早威赫赫摆好了太子仪仗。什么旗幡伞扇,金瓜玉斧,还有什么金交椅、金脚踏、金水罐、金水盆、金香炉、金香盒、金喷壶、金拂子……不一而足。皇太子从暖轿出来之后,大部分官员自然得候在王府外面,他只带领极少的侍从进去。少不得秦王府的所有妃嫔官吏都得跪迎。太子安排手下的官员与秦王的长史典、簿们忙活公务。看账的看账,查库的查库。他脸上一派严肃。但他在内殿接见秦王的妃嫔和子姪辈时,因毕竟是自家人,言谈便带着些和气了。

这时候他看到的两位王妃,王氏因身世遭遇比较坎坷,所以脸上饱经沧桑,但是神色上显得极是平静;倒是邓妃,别看出身于大家,但可能自小娇生惯养,没经过什么磨难,就显得极是稚嫩了。太子甫说得句“秦王在京里不是被关押,你们不必担心”,那边儿邓妃早已抽咽起来。只见她肩头不断地抖颤,凤冠上的珠翠花蕊随着也摇摆。王妃觉得不是事儿,即用脚悄悄蹴她,提醒她注意“体统”。邓妃就慌慌揩泪,强颜作笑,但脸上的脂粉已被揩洗得一塌糊涂了。

事情就那么怪:弄脏了的脸面应该难看才是,可这张脏面孔却刚好相反,它倒显示了另一种魅力。莫非这便是“梨花带雨”吗?设若这梨花不带雨露,它还会引人注意吗?

应该说太子的宫中不乏姝丽,况且他自己的妃子或也堪称国色。但与这张面孔一比,却是相形见绌。太子心里一乱,竟想不起下面该说些什么了。

陕西省布政使司本已为皇太子——这位最高规格的钦差大臣——安排好了行宫的,那些布政使和参政们经过多番研究,一套套方案比较权衡之后,最终选定的地方是唐玄宗和杨贵妃最喜欢的华清池。但是太子笑微微说句:“华清池好是好,不过,还是留着等皇上来住吧!”他干跪就住进了秦王府。

住这儿既可为国家省些财币,又可减少地方上的诸多麻烦。当他办理公务,特别是调查秦王那些个乱七八糟事情的时候,有时会神不守舍。后来竟意马心猿。邓妃的靓影常常飘然落于他的书案。

他想再见到邓妃。可他和她必须回避。而且,他们单独在一起更是难上加难。

有时候他晨起散步,走到后花园了,即可以透过掩映的花木看到丽影在窗前晃来晃去。他知道那是邓妃。邓妃在夏秋季节是喜欢住在楼上的。在楼上既可御风纳凉,又可凭窗欣赏花园的景致。他和她的目光难免会有所接触。但只在瞬间,丽影便会消失,这反倒增添了惆怅。

每到夜间,太子便觉得十分难熬。没有嫔妃服侍。他也不可能召妓。那些太监又能顶得了什么?那么,每到这种时刻,他便想入非非。在这秦、汉故都,他想到过胭脂水能使“渭河涨”的阿房宫,那“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的景观直令他赞叹秦始皇渔色的气魄;他也想到过能将杨玉环洗得舒舒服服,而令“侍儿扶起娇无力”的华清池。说实话,他的气质与秦始皇嬴政相去甚远,所以他便更喜欢唐玄宗。可惜他现在还不能效仿他。皇帝与太子仅一步之遥,却有天壤之别呀!

有一个夜晚,他就真地梦游了华清池。他亲眼看着杨玉环一件一件剥脱了衣裳,娇睨着他,伸出玉臂说:“陛下你也来呀!”把他也拽入了水中……他不想无谓地折磨自己,便决定做一次唐玄宗。他首先是站在后花园里那株石榴树下徘徊。石榴据说是唐玄宗时代从番国引进的。杨贵妃很喜欢吃。而且他和她还曾亲手种过两株,并发出“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愿。恰是石榴成熟时,那石榴一只只将皮儿炸开,露出粉红的籽儿似对人微笑。他摘下一只,掰一粒籽儿尝尝,果然不错,甜入心里。蓦地他想到这石榴籽儿颇似美人的乳头。心里就腾地一热。手中的石榴掉落地上。

他捡起石榴,往楼上的那扇窗户一瞅,又见靓影一闪。人虽瞬间逝去,而窗幔尚在飘拂。他知道那石榴是可以摘的了。

经过审慎思虑,他决定亲自召见秦王身边的人,包括王府长史司、王府护卫指挥使司的主要官员、太监,以及两位王妃。召见是挨个儿单独进行的,而且窗帘严严遮着,闹得人心里惶惶,却又不敢唧咕。究竟秦王爷犯了什么事儿呢?终于轮到邓妃了。邓妃淡扫蛾眉,并未着意地打扮。袅袅娉娉地过来,低着首拜过,便坐到指定的位子上。太子却一声都不吭。邓妃虽低着首,却能看到太子的眼光在她身上热热地扫。

太子说:“烦你沏碗茶过来,可好吗?”邓妃便给太子沏茶。捧着茶过来。轻轻放于桌上。

也许是太子的气息惊吓了她,便有些慌,将茶汁洒出了几滴。此时太子顺势将她的手指抓住……按照太子的预料,邓妃极可能会惊叫一声。那他便会用另一只手去堵她的嘴。接下去邓妃或许会挣扎。这挣扎可能是拼命的,亦可能是半推半就的。他希望的当然是后一种。但如果是前一种,估计亦无大碍,谅她也不会张扬出去的。

但是邓妃既未惊叫,亦未挣扎,而是猫儿似地扑到了他的怀里。倒叫他一时无所措手足。而按照他的打算,他准备比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更具趣味。比如,他可以指一指旁边摆着的石榴果,说一声“妃子,你不请朕尝一口石榴吗?”那么,当她取过石榴的时候,他就可以说,“不,朕说的是你的石榴儿!”最后他就会把她的石榴儿衔在嘴里……然而无须这样的繁琐。当他把她揽入怀中的时候,她已经面团儿似地软了。他尽可以为所欲为了。他就将手径直穿透她的衣裳。去摘石榴。

这次的收获不能说是完美的,但却是成功的。时间不长,恰到好处。况且,因为邓妃戴了凤冠,不便于亲吻,故而鬓发未乱粉面未损,便不会惹人疑惑。

邓妃离去之后,他又觉得意犹未尽。他就计划着第二次的收获。但这样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比如,他须代表皇上到处巡视、抚慰,不可能每晚都回王府。回想起他与邓妃的巫山之会,除去上面的那回,一共还有三回。但一回比一回缱绻,一回比一回销魂。他真没想到邓妃会玩得那么有趣儿,玩得那么癫狂。她藏有春药,亦有《春宫图》。谁知道哪儿得来的呢?

或许真如俚俗所言:“家花莫如野花香。”吕妃与邓妃一比那可真是清汤寡味!当然,邓妃亦非野花,她同样是御花园中的一朵。他和邓妃缱绻的时候,他也曾抚着邓妃的肚腹说,这也是吾家的土地。而邓妃则说,日后如有生产,也是你家的龙种呢!

于是他便许诺,将来他登基之后,迅即将邓氏接去册为贵妃。邓氏说,这怕是不行吧?太子说,如何不行?这比唐玄宗又算得了什么?朕说行就行!这么一说,邓氏反倒安静了。她把春药和《春宫图》都收起来了。她抚着他瘦削的脸,轻轻摇头说,但愿能有那么一天。“难道真会有那么一天吗?”皇太子朱标从陕西回来之后,大概这是头一回想起他对秦王妃的许诺。现在想起这句话,感觉是那样的不真实,似乎是梦中的呓语。而且,他也相信在西安的王宫里,邓妃同样会感到那是一场春梦。他们没有任何的信物交换(即便交换了信物,又有何用?),因之谁也不会负谁。再说,邓妃是用自己的身子换取了对秦王的宽宥哩。这么一想,皇太子朱标也便不觉得欠了秦王什么了。因此他也便不会因秦王说几句感激的话而感到歉疚和羞赧了。

他倒是觉得应该对自己的妃子吕氏怀有歉疚。尤其吕氏为他喂药的时候,这种歉疚便显得特别沉重。

太子这么想着,迷迷糊糊地听帘外塞率有声,知道吕妃又要来催他吃药了。

同类推荐
  • 贝多芬:音乐世界的英雄

    贝多芬:音乐世界的英雄

    《图说世界名人:贝多芬(音乐世界的英雄)》介绍了,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 王明传

    王明传

    王明,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凭借苏联的扶植,在20世纪30年代一度操控中共最高领导权,可谓中共高层内的“通天教主”。王明,一生瞻左顾右,歧路徘徊。他堪称中共“左”倾第一人,以他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的时间长,危害大,给革命造成严重损失。悖论的是,抗战时期,王明又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晚年踏上留居苏联的不归路,著书立说攻击中共和毛泽东。
  • 努尔哈赤传

    努尔哈赤传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大清帝国的开山始祖,八旗兵创建者和统帅,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努尔哈赤的一生波诡云谲,野心、杀戮、权谋、奇情交织,既是骑马弯弓的塞外英雄,又是攻无不取的常胜帝王。本书将努尔哈赤的一生客观地一一呈现出来。
  • 千古留名:王昭君

    千古留名:王昭君

    王昭君如花似玉,勇敢善良,虽生就了落雁之容,却因画师作祟,在入宫后三年未得见龙颜。她毅然出塞和番,惊艳汉宫,元帝懊恼,单于欢欣,从此,汉匈和如一家,人民安居乐业,再不见那烽烟呼号,美丽的“宁胡阏氏”成为草原的和平使者,在塞外广阔的苍穹中,开始享受她带来的幸福与和谐。
  •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唐代学者颜师古对“太上皇”解释道:“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也就是说.它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是封建皇帝对其父亲或退位皇帝的极端尊贵的称号。正是如此,在我国漫长的帝制时代中,皇帝前后递嬗,有数百人之多,但真正做太上皇的却只有寥寥数人。原因很简单,皇帝宝座的诱惑力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一个人一旦坐上这个宝座,就不肯轻易下来。一般而言,帝制时代的皇帝们大抵有三种命运:要么病死于龙榻,要么被外来的武力赶下台.要么是活着让出皇帝宝座。
热门推荐
  • 生活并非都有选择: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们

    生活并非都有选择: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们

    留学是迈上成功巅峰的通途,亦可能是堕入欲望深渊的陷阱。经过一段时间改革开放的熏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已经不只是书斋里的精英,他们更是一个个充满欲望的人、一个个为名利而奋斗的个体,在大洋彼岸深陷于情与爱的踯躅、名与利的挣扎。当象牙塔里也漫入世事的波涛,他们,和你我没有什么两样,背负着为人的十字架,生命永远是不可承受的重量。“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百多年之后,托尔斯泰的名言在一代一代中国留学生的生活中被演绎。生活都能由你选择吗?幸福只要追求就能得到吗?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留学生们以自己的经历向您诠释这一切。
  • 一妃冲天,厉王的女人谁敢惹

    一妃冲天,厉王的女人谁敢惹

    作为穿越女,老天待她不薄,一下子赐给了她两位红颜知己。夫君一:冰山轮椅王爷。夫君二:鬼魅妖娆男。
  • 乐尸

    乐尸

    北斗九星闪现,神人现世,那是一双多么诡异的双眸,让多少痴情怨女迷恋,捉鬼斩蛟龙,让多少娇美弱女子,渴望他温暖的胸膛,惊天生世,神秘下属,为破八阵图之谜,他穿越回三国寻找诸葛孔明,几经周折,大彻大悟,得道修身,可随之而来的却是毁灭苍生的灾难。尘封千年的使命,终于出现。
  • 如果可以迟一点遇见你

    如果可以迟一点遇见你

    我想了很久,男主是什么样的,然后这本就是我慢慢的去寻找我心目中男主吧。女主大概就是我心目中的那种自强自立但是又很柔软有自己想法的女生吧。
  • 净土疑辩

    净土疑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年级进行时

    七年级进行时

    油中的第一年,初中阶段最简单最自由的一年。
  • 释门归敬仪护法记

    释门归敬仪护法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国之烽烟万里

    三国之烽烟万里

    九曲黄河,万里烽烟。重生韩遂之子,立志争霸三国。各位看官,若是本书可以勾起您的三国情怀,哪怕就一丝一毫。那老九斗胆请您收藏拙作,感激不尽。
  • 地星征途

    地星征途

    毒舌,手上这么多钱,你说我投资哪个行业好了?据说娱乐圈蛮精彩的,好,那就先开个娱乐公司吧!……毒舌,可以找些人来帮帮忙吗?要自己发掘和培养人才太慢!这个真的有!……毒舌,哪里才是咱们的彼岸?当然是问道帝国所在的终极位面!好,等我修炼有成,开上咱的宇宙战舰,向着问道帝国前进!
  • 重生之宠你一世

    重生之宠你一世

    洛筝没想到自己居然还能再重活一世。既然老天额外开恩,她也就不去和那个渣男清算上辈子他欠她的那些旧帐,只求平安喜乐的过此一生。可是那死渣男居然跟个牛皮糖一样死活粘着她不放,既然自已送上门来找虐,那就不要怪她手下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