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4600000010

第10章 鸠摩罗什——两朝皇帝发兵万里掳请而来的译经大师(3)

因为罗什的确太小了。一方是位乳臭未干的孩子,一方是饱经风霜的学长,双方的悬殊实在太大了。外道论师们一看罗什,哪能把他放在眼里。史载“王即请入宫,集外道论师共相攻难,言气始交,外道轻其年幼,言颇不逊。什乘隙而挫之,外道折伏,愧惋无言”。常言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这班外道论师不见得就是智者,至少在罗什面前,已证明他们不是智者,尽管他们年高学长,可辩台上只认学识,不认长幼。

罗什大获全胜,外道伏首归伏,全场欢呼雀跃,耆婆悬着的心终于落到实处,从此“王益敬异,日给鹅腊一双,粳米面各三斗,酥六升。此外国之上供也。所住僧寺,乃差大僧五人,沙弥十人,营视扫洒,有若弟子”。

国王不但给以最高规格的供养,而且派大和尚五人、小和尚十人侍奉罗什,端水扫地,任其使唤,如同自己的弟子一般。一个小小的孩子俨然一位花甲高僧!

耆婆生怕重犯当年在龟兹的老病,所以,时时提醒,处处教诲,再三叮嘱罗什要谦虚谨慎,继续深造。罗什也不负众望,随师学法,精益求精。如此,他们在厨宾又过了一年。

东晋永和十一年(355),罗什十二岁,母亲携其离开厨宾,准备返回故国。

三 留学沙勒改宗大乘

罗什随母亲就要走了。

槃头达多对罗什这位年纪最小的弟子十分满意,所以当罗什要走时,他的确是依依不舍。多少年来,他走南闯北,收徒传法,还从来没有遇到罗什这样神俊颖悟的弟子。如今,这位弟子已是名声远播,雅誉遍传,邻近诸国纷纷遣使以重爵相聘,罗什清净自守,唯以修法为务,故一一拒绝了各国的礼请,可如此一来,罗什的名声却更大了。他这个作师父的为能有这么一位弟子而感到自豪。可如今,弟子却要离他而去了。

厨宾国王也是舍不得让罗什离开的。可罗什母子执意要走,国王只好忍痛割爱。临走这天,厨宾国王率领朝中官员前来送行。各寺院的高僧、尼师们也来了许多。

槃头达多紧紧握着罗什的手说:“今日相别,天各一方,望能精进不息,畅游法海,光大我佛法门。倘若有缘,来日再会!”

罗什合十致礼道:“恩师的教诲,弟子自当铭记在心。他日弟子一定再来拜见师父,还望师父善自珍重!”

大队人马将罗什母子送出郊外。鉴于罗什此行还带着搜集抄写来的大量经典,国王便派一队人马随同护送。

罗什再三拜谢了之后,踏上了返国的路途。

这一天,罗什母子途经月支(今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带)北山,遇到了一位罗汉。这位罗汉一见罗什,大为惊异,再三打量之后,对耆婆说:“此儿生具慧根,不同凡响,可还有一特殊因缘,将决定他的一生。”耆婆急忙寻问其中缘由。罗汉只是说:“你应时常守护这位沙弥,如果到三十五岁还没有破戒,那么,他就会大兴佛法,救度无数的众生,与当年的沤波掬多没有两样。可如果在三十五岁前破了戒,他这一生就不会有任何作为了。切记!切记!”

耆婆知道,沤波掬多是释迦牟尼佛之后的第五代师,曾改治律藏为《十诵律》,促使护法大王阿育王奉佛建塔,广设教化。据说他每度一夫妇就用一个竹片记下,后来竹片竟塞了满满一个石洞,可见其救度众生之多。耆婆在想,自己的儿子虽然聪睿好学,但能否成为像沤波掬多那样的祖师呢?可这位罗汉说得那么严肃认真,不能不引起她的重视。

翻过月支北山,穿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罗什母子终于抵达沙勒国(今新疆喀什一带)。沙勒是从厨宾国通往龟兹的必经之地,这里地域辽阔,绿洲处处。由于靠近天竺,所以受天竺文化的影响很深。当时,沙勒佛教极为兴盛。国王每五年还要举办一次盛大的斋会供养四方沙门,并大举施舍。

沙勒当时以小乘佛教为主,但由于其地处交通要道,不光西连天竺,东连温宿、龟兹,而且向南,还可抵达莎车(今新疆沙车县)、于阗(今新疆和田)、子合(今新疆叶城)等国。这些地方皆盛行大乘佛教,所以沙勒受他们的影响,也有大乘佛教流行。

罗什到沙勒时,已近隆冬。冰天雪地,寒风不止,行走极为困难。于是他与母亲决定暂时住下来,待开春天气暖和之后再走。罗什挂单于城郊的一个寺院。由于天寒地冻,法事活动不多,罗什便从所带的经典中找出一部《发智论》,专心地研读起来。

《发智论》全称《阿毗达磨发智论》,又译作《阿毗达磨八犍度论》,共三十卷,是古代印度说一切有部著名论师迦多延尼子所著的论书,全面阐述了有部佛学的基本观点,是小乘佛教的代表作之一。罗什日诵夜思,两个月下来,《发智论》已背得烂熟。

这一天,罗什与其他僧人谈起有部学识,便以《发智论》为准,阐发自己的体会,众僧一听,大为惊叹。

这样,消息便传到寺中的一位大德和尚那里。

这位和尚名叫佛陀耶舍,意为觉明,本是厨宾国人。

十七岁出家后,宗习小乘佛教,对法藏部、有部佛学有精深研究。传说他每日诵经二三万言,悟解超群,四方归服。后度岭北游,来到沙勒。此人赤髭红颜,又善解佛学内毗婆沙义理,所以在沙勒都称他为“赤髭毗婆沙”。

佛陀耶舍把罗什找来,问其对《发智论》的理解。罗什也不保留,便如其所思,向这位大师作了汇报。佛陀耶舍认为罗什对其中的“十门”、“修智”诸品见解独到,而且十分切合原意。其它诸品虽然也能理解,但尚未深入其玄秘之处。

于是,罗什便拜佛陀耶舍为师,学习《发智论》。

有了名师指点,加之他对此论业已熟背在心,所以一个月后,便完全精通了此论,而且对解释此论的另外“六足论”,即:《集异门足论》、《法蕴足论》、《施设足论》、《识身足论》、《界身足论》、《品类足论》,也一一通晓无碍,受到佛陀耶舍的夸奖。

不久,罗什的名声便传遍整个沙勒国。这时,有个沙门名叫喜见,向沙勒国王建议道:

此沙弥不可轻,王宜请令初开法门。凡有二益:一、国内沙门耻其不逮,必见勉强;二、龟兹王必谓什出我国,而彼尊之,是尊我也,必来交好。

国王一听,认为言之有理。那时,沙勒国内修学佛法的出家人(即沙门)极多,虽然也有许多名震四方的高僧,但多是厨宾等天竺诸国来的僧人,本国高僧极少。

许多僧人修学不力,学识不足,国王早就不太满意。如今借罗什这位十二岁的小沙弥激励大家,倒是个很好的办法。至于如此还能收到与龟兹国交好的效果,这也是沙勒求之不得的美事。于是国王下诏,命即日创设讲坛,礼请罗什升座,为大众宣讲《转法轮经》。

《转法轮经》本属《阿含经》内的一部单品,介绍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在鹿野苑为五比丘宣讲的四谛八正道。这是佛学的精华,是整个法门的理论核心。但许多人或者只知其名,或者是理解肤浅,遂使佛法妙义失去了应有的光彩。罗什熟读《阿含》,体悟幽微,升座之后,便口若悬河,层层分析,条条阐释,讲得既深刻又明白。

座下听众无不心悦诚服,他们在这位小沙弥面前,深感愧疚,发誓用功修习,以续佛慧命,传佛法灯。

讲经法会持续了好长时间。罗什之名便又越出沙勒,传向附近各国。龟兹王一听,十分高兴。果然像喜见预计的那样,龟兹王以为沙勒王礼敬自己的外甥,就是友好的表示,于是他立即派遣使臣,带着交好的国书和大批礼物,送往沙勒,表示酬谢,并永结友好。

罗什在说法之余,还寻访佛教以外的各种书籍,这一点,恐怕也受其师佛陀耶舍的影响。据说佛陀耶舍曾学穷五明诸论,对世间的各种法术奇技也多所宗习。罗什自幼出家即以佛学为主。这时,他接触到印度传来的大量外典,便非常好奇地研读起来。此时学习的主要外典有:《韦陀舍多论》、《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达婆吠陀》。这些典籍是古代印度最权威的正统学说,就像中国儒家的四书五经一样。除此之外,“五明诸论,阴阳星算,莫不毕尽,妙达吉凶,言若符契”。

五明是古代印度最流行的五种学科,即语言文学的声明、医学的医方明、工艺技术的工巧明,还有咒术明和符印明。每一明均有著名论书。罗什博览群书,精通各类奇术,不但为深入佛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而且也为以后适应各种场合需要提供了应变的能力。

佛陀耶舍对罗什的影响还不止这些。史载佛陀耶舍少年时代便性情高傲,不为诸僧所重,自以为是,为所欲为,受到其他僧人的攻击,这恐怕也是他后来远走他乡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想到在沙勒遇到罗什,一下子找到了知音。因为罗什不但智力超群,而且言行亦不受俗间各种环境的支配,史载其“为姓率达,不厉小检”,颇有点我行我素、不注重仪表与戒规的习惯,所以“修行者颇共疑之”。这也难怪,佛门自古以来就是要严守戒律,清净自守,古来高僧哪个不是以戒为本。可罗什却是个不注重戒律的高僧。

罗什的母亲耆婆发现儿子自从随佛陀耶舍学法以后,性情变化极大,昔日那种谨慎的作风在他身上已逐渐地消失了。想起在月氏北山那位罗汉所说的话,她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耆婆暗下决心,一定要随时教诫儿子,至少不要让他在三十五岁之前破戒。

这一天,耆婆领着儿子巡礼沙勒境内的一处圣迹。

这里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当年用过的一个佛钵。那时佛与僧众一样,每到食时,即手持自己之钵,亲自步行乞食,吃毕之后,自己收拾钵具,再与众说法。佛钵成了佛严于律己、谨持净戒的象征。耆婆领罗什来这里瞻礼,看来是有用意的。

罗什母子夹杂在巡礼佛钵的人群之中。人们礼拜佛钵之后,都要触摸佛钵,以表示亲近佛陀,蒙佛加持。

其中有些人还把佛钵捧了起来。其实,这具佛钵也不见得就是当年佛使用过的,从它那巨大笨重的样子来看,或许是后人为了纪念佛陀而仿制的。总之具体情况已不得而知。罗什拜完佛钵之后,也用手触摸了一会儿。他还觉着不过瘾,便又双手举起佛钵,顶在自己的头上。

这时,他心中在想,佛钵并不重呀,怎么有些人举佛钵时显得那么吃力呢?正想着,他却感到佛钵变得越来越重,终于支撑不住了,罗什不由得摇摇晃晃,随之尖叫一声,抛下佛钵。

耆婆一看,禁不住笑了起来。她问罗什道:“该知道佛的威力了吧。凡是不严持佛的戒律的人,就会感到佛钵的分量,你可要……”

不等母亲说完,罗什便抢先言道:“儿心有分别,故钵有轻重,万事在心,而不在外,钵之轻重与持戒无关。”看来罗什早已为自己的不羁行为找到了理论根据,气得耆婆直摇头。

那时,罗什登坛讲法,听众极多。特别是随着天气一天天地变暖,南来北往的僧人也日益增多起来。这一天,从南方的莎车国来了两位僧人。他们是兄弟俩,哥哥名叫须利耶跋陀,弟弟名叫须利耶苏摩。他们是莎车国参军王的儿子,他们放弃荣华,出家修行。当时,莎车国盛行大乘佛法,莎车以南诸国也以大乘为主。受此影响,两位王子也都皈信大乘佛法。须利耶苏摩虽然年纪不大,但才技绝伦,“其兄及诸学者皆共师焉”。他听说罗什在沙勒集众说法,可沙勒与龟兹一样,均盛行小乘佛教。罗什所讲之法是大还是小呢?

一打听,果然不出须利耶苏摩所料,罗什登坛所讲,全是小乘的东西。罗什尚在幼年,能有如此超群智慧,实乃难得之奇才。可如果只囿于小乘,终难有大的作为。

须利耶苏摩甚感惋惜,他准备亲自教化罗什。

这一天,苏摩同众人一起,前来听罗什讲经。当轮到听众问难之时,苏摩连发数问,罗什虽然引经据典,多番阐释,但苏摩据理辩析,步步相逼,罗什渐感吃力,他知道,对方一定是位高手,自己辩不过他的。幸好苏摩适时退却,为罗什留了个台阶。于是,双方皆大欢喜,罗什虽然在众人面前风光不减,但他心里明白,苏摩绝非等闲之辈。讲经法会结束后,他立即找到苏摩,虚心求教。苏摩也不推让,便拿出一部《阿耨达经》,向罗什演讲起来。

《阿耨达经》亦名《弘道广显三昧经》,经中记述释迦牟尼佛应阿耨达龙王之问宣讲般若义的经过,层层解疑,步步深入,将大乘佛教的核心理论全盘托出。这种理论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及所有一切名言概念,都不是真实的东西,此即所谓万法皆空、无相无住的思想。法即一切事物、一切现象、一切概念。佛教对法的分类很多,主要有“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等等。《阿耨达经》

即以“阴”、“界”和诸“入”为例说明诸法性空假有的道理。

罗什自出家以后,无论是在龟兹,还是在厨宾,所学的佛法都是小乘的学说,特别是有部的学说。这种学说的核心便是“三世实有、法体恒有”的理论。即认为一切事物、现象从时间上看一直存在(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从法体本身看也是实实在在的“有”。这种“法有”的理论同苏摩现在讲的“法空”的理论是对立的。

史载:“什闻阴、界、诸入皆空无相,怪而问曰:‘此经更有何义,而皆破坏诸法?’答曰:‘眼等诸法非真实有。’”

眼等诸法指十八界,十二入。十二入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感官及其所对应的六种外境:色、声、香、味、触、法。十八界则是在十二入外另加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同类推荐
  • 销售女神董明珠

    销售女神董明珠

    铿锵玫瑰书写商界传奇。她36岁南下闯世界,从担任一个集体小空调厂的销售员开始,凭借出色的才干一直升至格力电器总裁;她领导的格力电器连续多年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居中国市场首位,家用空调产销量连续3年蝉联世界第一;她以特立独行的销售模式独步天下,一系列“叫板国美”似的铁腕手段彰显其行棋无悔的品格,而她所倡导的“工业精神”更是发人深省。董明珠的成功,在于她对信仰的坚持,对梦想的追求,在于她那追求“立功”的人生目标。
  • 为什么是乔布斯:“苹果教主”的成功心经

    为什么是乔布斯:“苹果教主”的成功心经

    本书用最生动的案例和最简单的道理给予读者诸多人生启示。乔布斯的睿智,他的创业和创新精神,他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尤其是他语出惊人的精彩语录令很多人折服。究竟他有什么特別的过人之处让全世界的人着迷?
  •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不是生产力进步的论证,也不是对皇权专制的批评,历史研究是否还有一条其他的途径可走,廖峰编著的《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通过对顾鼎臣这个被现代视野遗忘的人物的研究,来说明,古典政治并非属于封建残余或迂腐文化,其重要作用或许已经超出了想象。本书的目的是以人物揭示历史变迁,涉及内容包括制度史、思想史、经济史、城防等各部分内容,因此,以顾鼎臣经历为线索,笔者又将重点放在搜集对其经历中所涉及各领域,如经筵、嘉靖初年的赋役改革,以及宗族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 大明名相徐阶传

    大明名相徐阶传

    他历仕嘉靖隆庆两朝,死后毁誉参半;他是张居正的恩师,张居正却对他诸多不满;他对海瑞有大恩,却几被海瑞家毁人亡;他是严嵩的对头,却手下留情严嵩终老;他砍了严世蕃,却引来世人无数诟病;他知人善任,却被高拱逼出内阁;他情深意笃,青丝白发一生相随;他生于斯葬于斯,充满宿命轮回。他就是大明名相徐阶。历史的尘埃湮没不了他的光辉,一生的是非功过任凭他人评说。本书是第一部翔实记录徐阶生平的人物传记,第一部全景展示大明历史的扛鼎之作!
  • 彭桓武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彭桓武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彭桓式的名字是与中国的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和基础物理写在一起的,然而,他却为许多中国人所不识。彭桓武,这位不著名的著名科学家在我国军事科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作家王霞的笔下,彭桓武是一个既平凡又非凡的科学家;在很多人眼中,彭桓武还是个怪人。蕙心兰质、自然天成。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和潇洒风流的个性无一不印证他崇高完美的追求和自然超俗的秉性。彭桓武,一个既平凡又非凡的科学家,经历了怎样传奇而辉煌的人生?
热门推荐
  • 我带外挂闯江湖

    我带外挂闯江湖

    你有你的绝世武功,我有我的绝世外挂。加速,隐身,飞天,无敌……在这个江湖,别人仗剑天涯,我仗外挂闯天下!
  • 阴摩罗鬼汤

    阴摩罗鬼汤

    《疯人院》一个嗜赌家暴的爸爸,一个软弱偏心的妈妈,两姐妹被逼到人生最黑暗的巷角。在逃跑的那天晚上,却只有一个人走向光明。在疯人院醒来的,究竟是姐姐还是妹妹?记忆错杂的一场血腥的逃脱之后,却发现原来姐姐就是那个冷护士,那个要杀“我”的人。多年的恩怨,也许就在这里伴着死亡结束。《阴摩罗鬼汤》一个男人突然发现自己的脖子上长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痣”,这颗“痣”开始瘙痒,并形成一个婴儿的形状。为了知道事情的因果,他带着怀孕的妻子回了家。原来这与村里喝婴儿汤的习俗与阴魔鬼的传说有关,这时妻子流产了,并请了全村人喝婴儿汤……一个个怪奇诡谈的小故事,唤醒我们童年听“故事传说”的记忆,有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 禅林宝训顺朱

    禅林宝训顺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猫武士成长励志馆3:说好要回家

    猫武士成长励志馆3:说好要回家

    元舞家买了一辆小车,妈妈第一天开车送元舞上学时撞伤了一个叫毛毛的孩子。后来,元舞认识了杂技团的孩子小小,并且替小小发布了寻亲的信息。就在此时,元舞却丢失了和李六六多年的友谊,而且因伤不能再跳舞,更可怕的是她还陷入了一场“早恋”风波。接连打击之下,元舞身世之谜又被意外揭开,这一切难道仅仅只是偶然吗?
  • 拽丫头撞上邪魅校草

    拽丫头撞上邪魅校草

    【在无数冰冷的黑夜里,因为你我才有了一丝温暖,那时的我孤独、冷漠,是你一直陪着我,为什么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认识我,难道我在你心里一点都不重要吗?】
  • 隋乱5:水龙吟

    隋乱5:水龙吟

    隋炀帝遭困雁门关。边境三十九城尽入突厥之手,但救援之路最大的阻碍却是昔日好友徐懋功所率之瓦岗军。拜将封侯,是两个人年轻时共同的梦。而今他们却不得不向对方举起了刀。李旭千里勤王,只为偿知遇之恩。这回他们用自己的血,染红整片大漠。
  • 杏林春暖马走日

    杏林春暖马走日

    没得靠山和背景的马走日在医院备受欺凌挤兑,美貌的女朋友劈腿后,奇遇得李淳风和袁天罡的《八卦图》真传,他医术变得精妙绝伦,凭借通天医术,霸道手腕,从此便左右逢源……
  • 怎样开一家赚钱的店

    怎样开一家赚钱的店

    每天漫无目的地上班、下班,过着相同步调的生活,当然赚不了大钱!光想不做,整天幻想着钱从天上掉下来,赚到大钱才是件怪事!
  • 如果你懂我心

    如果你懂我心

    一个前途光明的警察,失去了还未出生的孩子,爱妻身患癌症去世,自己在与嫌犯的冲突中丢了饭碗。只能靠酒精麻痹痛苦。10年后他走出阴影,成为专门调查儿童案件的私家侦探。而当客户拜托他寻找自己被绑架的女儿时,他得到了意外帮助——一个只有他才看得见的小女孩总在他需要线索时出现,随即又立马消失。这个小女孩是谁?他为什么会不可救药地爱上自己的客户?谁绑架了她的孩子?为什么这个案子突然如此杀机四伏?《如果你懂我心》,一个关于救赎、浪漫和重生的暖心故事。
  • 苏六娘

    苏六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