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5400000011

第11章 孟子(3)

孟子来到魏国后,受到了魏惠王的欢迎。魏惠王迫不及待地问:“您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一定会给我国带来很大利益吧。”孟子听了梁惠王的发问,心中很别扭,不愿顺从魏惠王,说:“王何必一开口就言利呢?只要讲仁义就行了。”孟子便大谈了一通他关于义利的观点,他接着说:“王假若说,‘怎么才对我的国家有利?’大夫也说,‘怎样才对我的封地有利?那一般土子以至百姓也都说:‘怎样才对我本人有利?’这样,上上下下互相追逐私利,国家便会发生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掉它的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能杀掉它的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万乘之国中,大夫拥有兵车千辆;在千乘之国中,大夫拥有兵车百辆,这不算不多了。但是,假若轻公义而重私利,那大夫若不把国君的产业夺去,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从没有讲仁的人却遗弃他的父母的,也没有讲义的人却对他的君主怠慢的。王也只讲仁义就行,为什么一定要讲利呢?”孟子的这番议论把“义”和“利”对立起来。从早期的传统说,一般不把“利”和“义”绝对地对立起来,而是作有机的结合。即使孟子所推崇的孔子也不讳言利,《左传》成公二年有孔子论义的话说:“义以生利,利以生民。”

意思是说,由义产生利,用利来治理人民。对比来看,孟子的义利观比孔子是退步了。一次,孟子去谒见梁惠王,梁惠王便把他带到王室园林里。梁惠王走到池塘边,一边观看珍禽嬉戏和野兽追逐的情景,一边问孟子:“请问孟老夫子,贤者是否也喜欢观赏这种园林风光,是否也喜欢这些珍禽异兽呢?”孟子答道:“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够享受这一种快乐,没有道德的人纵使有这种快乐也是无法享受的。这话怎么说呢?我举出周文王和夏桀的史事来说明吧。《诗经·大雅·灵台》篇说:‘开始筑灵台,精心经营,大家齐努力,很快便落成。文王说不要急,百姓更卖力。文王来到鹿苑中,母鹿正安逸。母鹿光且肥,白鸟羽毛洁。王到灵沼上,满池鱼跳跃。’文王虽用民力筑高台,建深池,百姓却乐而从之,称那高台谓‘灵台’,称那深池谓‘灵沼’,为其有多种禽兽鱼鳖而高兴。就因为他能与民同乐,故能真享受此乐也。”

孟子接着讲述了一则与文王建灵台完全相反的故事:当夏桀在位的时候,自夸其政权像太阳一样永恒,可是他施行的暴政弄得民不聊生,百姓恨透了他,说道:“太阳呀!你什么时候消灭呢?我宁肯跟你一道死去!”为人君者,使百姓怨恨到愿意与其一同灭亡的地步,纵然有高台深池,奇禽异兽,难道能够独自享受吗?这就是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思想。

孟子的这番说教触动了梁惠王,梁惠王主动地向孟子请教道:“我对于国家,真是尽心竭力了。河内遭灾荒,我便把那里的部分饥民移至河东,同时将河东的部分粮食运至河内。河内遭灾也是照此办理的。寡人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治,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我这样替老百姓打算的。可是,那些国家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看到他仁政思想的感召力,心中高兴万分,答道:“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来打个比喻吧。两国交兵,战鼓咯咯,兵刃相接,头断血流,兵卒中有的弃甲曳兵而逃,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逃五十步的兵卒耻笑跑一百步的胆小怕死。大王以为如何?”梁惠王不假思索地答道:“不行!只不过他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再希望你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孟子用比喻告诉梁惠王,尽管他尽心治国,如不制止兼并战争,就与那些不恤国政、穷兵黩武的君主没有什么区别,要想富国强兵是不可能的。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孟子为梁惠王设计了一个强国富民的蓝图。一,不违农时,那粮食就会吃不尽。在战国时期,诸侯之间不断互相征伐,争雄争霸。为了得到兵源和财富,不惜在农忙季节征兵、抽役,严重地影响和破坏了农业生产。这种人为的原因,造成了粮食短缺,连年灾荒。孟子强调“不违农时”,实际上是在反对因兼并称霸而导致的滥用民力的现象。二,孟子认为,发展社会经济不仅仅是发展农业,而应当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他主张:“每户有宅园五亩,种桑养蚕,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着帛。鸡豚狗彘,六畜兴旺,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肉吃了。一家百亩的耕地,不夺农时,不妨碍其生产,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无冻馁之苦了。”

三,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发展,孟子主张保护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他说:“不违农时,粮食则不可胜食;不以细密的渔网到江河湖泊和沼池中捕捞,鱼鳖等水产品就食之不尽;砍伐树木有定时,木材也会用不尽了。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百姓对于生养死葬都没有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始。”孟子还谈到,物质生活有了保障之后,应多办学校,对青少年进行仁义孝悌的教育,使社会上人人都懂得敬老尊贤,这样须发花白的老人就用不着自己背着东西在路上奔波操劳了。如此这样从来没有的事,天下百姓还不能归服。

孟子接着谈到了眼下的情形:“现在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富贵之家的猎狗吃着人的粮食而不知节制;路上有饿俘却不知开仓救济。人饿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年成不好所致。’这和拿着武器杀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何不同呢?”孟子最后说:“大王只要不归于年成,而能从实行仁政着手,那么天下百姓就会来投奔您了。”

孟子后来和梁惠王又曾交谈过。有一次,梁惠王再次登门拜访孟子。他很坦率地说:“魏国曾经是天下强国,这是您所熟知的。到了寡人之手,东败于齐,长子战死;西败于秦,丧失七百里土地;南又受辱于楚。寡人为此事感到耻辱,无时无刻不想为死者报仇雪恨。依夫子高见,寡人该如何行事?”孟子说:“只要实行仁政,就是纵横百里的小国也可以使天下归服,更何况魏国这样的大国了!您如果能对人民实行仁政,减免刑罚,减轻赋税,使百姓不失农时地精耕细耨;使青壮年利用闲暇时间来学习孝悌忠信的道德,而且运用这些道德,在家便来侍奉父兄,上朝便来尊敬上级,这样,即使让他们手持木棒也可以抗击技坚执锐的秦、楚军队了。而秦、楚诸国穷兵黩武、侵夺百姓农时,使百姓不能从事耕作来养活父母,他们的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东逃西散。秦王、楚王使他们的百姓陷在痛苦的深渊中,大王去征讨他们,有谁能与您对抗呢?所以说:‘仁者无敌。’大王就不要怀疑了吧!”

孟子在最后一次与梁惠王的交谈中,清楚地知道,梁惠王从一开始就不赞成自己的仁政主张,也就根本谈不上实行了。梁惠王所想的只是用战争手段报仇雪恨,收复失地,使魏国重新强盛起来。这和孟子的仁政主张是格格不入的。

梁惠王公元前318年,去世,他的儿子赫即位,是为梁襄王。一天,梁襄王忽然要召见孟子。孟子满心欢喜,以为这位新国君要推行自己的仁政主张了,急忙前去拜见。当他一见梁襄王的面,就发现这位新王没有一点威严,根本不像个国君的样子。梁襄王一见孟子就问:“天下如何安定?”孟子认真地回答说:“定于一。”梁襄王又问:“谁人可以统一天下?”孟子答道:“惟有不嗜杀人者,才可以统一天下。”梁襄王又追问道:“那有谁来跟随他呢?”孟子又答:“天下的人没有跟随他的。您熟悉禾苗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久旱不雨,禾苗自然枯槁了。忽然有一天,天空乌云出现,转瞬大雨倾盆,于是禾苗得救,并且茂盛地生长起来了。像这样,那有谁能阻挡得住呢?如今各国的君王,没有一个不好杀人的,倘若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王,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如果真是这样,百姓就会归附于他,跟随着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样,那还有谁能够阻挡得住呢?”

孟子这次与梁襄王谈话,彻底失望了。他原想通过梁惠王来实现他的仁政措施,可梁惠王还没来得及接受他的主张便去世了;新上任的梁襄王又是一副不成器的样子,就是接受了自己的主张,也难以推行下去。使他感到继续留在魏国,没有任何意义,于是便重返了齐国。

齐国在威王改革之后,国势日盛,经过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及徐州相王等一系列军事户交活动,逐渐成为中原地区疆域最广、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公元前319年,齐威王死,齐宣王即位。齐宣王力图继承威王的事业,扩展领土,统一天下。为此,他特别注意多方面罗举人才。他非常喜爱“文学游说之士”,甚至为了笼络人心,甘愿忍受一些知识分子对他的侮慢。为了称霸中原,征服秦、楚等大国,实现统一,齐宣王的确收罗了不少人才。早在齐宣王的祖父田桓公时,就曾在齐国国都临淄城西稷门外设立了一座稷下学宫,招徕各派学者来这里研究学术,议论政治,为齐国出谋划策。经过齐威王,到齐宣王时,稷下学宫人才济济,“自如邹衍、淳于有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弟,不治而议论。”齐国成了当时思想。政治空气最为活跃的国家。

孟子来到齐国,对齐国实行仁政充满了信心。对他的学生公孙丑说:“凭着齐国的条件,使它称王于天下是易如反掌的事。”没等他的学生发问,他接着指出:“在夏、商、周三代最兴盛的时候,任何国家的疆域也没有超千里的,而齐国就有这样辽阔的土地;从国都一直到四方边境,鸡鸣狗叫的声音能够处处相闻,说明齐国人口稠密,百姓众多。因此,不必再扩大国土,也不必再增加人口,齐国只要靠实行仁政来称王于天下,就没有谁能阻挡得了。而且王者不出现的时间,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长久过;老百姓被暴政摧残,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这样厉害过。在这个时候,齐国这样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一定会非常拥护。所以,如果齐国能接受我的主张,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孟子对齐宣王寄予了很大希望。一次,齐宣王与孟子论政,一开始便问:“孟老夫子知识渊博,能将齐桓、晋文称霸的详情与道理讲给寡人听听吗?”孟子答:“孔门弟子无谈论齐桓、晋文之事者,故而后世无传,臣也就无从知晓。倘陛下定要知道如何治理天下的话,何必定要了解齐桓、晋文称霸诸侯的道理呢?让臣来讲一讲治理国家、统一天下的王道政治吧。”齐宣王一听孟子有治理好国家能统一天下,便急忙追问:“一个国君,须具备怎样的德行和才干,方能统一天下?”孟子果断地回答:“一切为百姓安居乐业考虑,要想王天下,谁人能够阻挡……”宣王继续追问:“依夫子高见,似寡人者,能够王天下吗?”孟子脱口而出:“当然可以!”齐宣王为了弄明白,继续问道:“夫子何以知寡人能王天下呢?”孟子没有立即回答,先讲了一个齐臣胡乞曾告诉过他的一则故事:一天,齐宣王正坐在殿堂上,有个人牵着一头牛从殿下经过。齐宣王好奇地问道:“你牵牛到什么地方去?”牵牛人答道:“前去宰杀,祭祀一口新铸的大钟。”宣王道:

“放了它吧,看他恐惧发抖的样子,无罪而送进屠宰场,像杀一个无辜之民,寡人实在不忍。”牵牛人反问道:“那么,废除祭钟仪式吗?”宣王果断地命令道:“怎么可以废除呢?用只羊来代替吧!”“——不知道真有这么一回事吗?”孟子便又说:“凭着陛下这种好心就可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都以为陛下吝啬,但我早就知道王是不忍。”

宣王听孟子这样说,便急忙顺着说:“对呀,确实有这样的百姓。齐国虽然不大,我也何至于连一只牛都舍不得?我就是不忍看它那种哆嗦可怜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被送进屠场,才用羊来代替它。”孟子说:“百姓说陛下吝啬,陛下也不必奇怪。羊小牛大,用小的代替大的,他们哪能体会到陛下的深意呢?如果说可怜它毫无罪过却被送进屠场,那么宰牛和宰羊又有什么不同呢?”宣王笑着说:“这个我真连自己也不懂是什么心理了。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才去用羊来代替牛。看来百姓说我吝啬真是理所当然的了。”

孟子为的是让齐宣王实行仁政主张,因此说到这里,便以轻松的语气把话锋一转,说道:“这是小事一桩,百姓如此误解倒也无妨,老夫知陛下有一颗仁爱之心。道理就在于:王亲眼看见了那只牛,却没有看见那只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们活着,便不忍心再看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悲鸣哀号,便不忍心再吃它们的肉。君子把厨房设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齐宣王听了孟子的这番话后,高兴地对孟子说:“《诗》云:

‘他人有心,子忖度之。’说的便是孟夫子这样的人呀!

我只是这样做了,再问问自己,但却是说不出其中的道理,经夫子这么一说,我的心里便豁然明亮了。”

同类推荐
  • 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安德鲁·卡内基自传

    安德鲁·卡内基自传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自传,讲述其从一个苏格兰穷小子一步一步成长为钢铁大王的故事,他建立起庞大的产业,积累起巨大的财富,然后又主动地、有条不紊地把所有的财富奉献给社会,用于启蒙人类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这是一部鼓舞无数美国青年的作品。自传还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颇富艺术鉴赏力的卡内基。
  •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刘彻出生于帝王之家,小小年纪就面临着生存之战。他的母后王娡是后宫争夺战的主力。很快,这场“一姐”之战就演变成了太子之争。历经了一波三折的数轮对决,刘彻终于登上了太子宝座。继位后,他雄心勃勃,先是发起前所未有的“思想革命”,把儒家学说作为维护统治的理论根基;随后又发动“武力革命”,使大汉帝国走上了“虽远必诛”的漫漫征程。然而,随着“绝代双骄”李广利和李陵的先后兵败、投降匈奴,刘彻的称霸梦彻底破灭。“巫蛊之祸”又引发了太子争夺战,刘彻手下的良臣名将纷纷卷入其中……
  • 雷锋1940—1962

    雷锋1940—1962

    从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走出来的雷锋,恰像是一个“共和国长子” 式的角色。他代表了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努力朝着共产主义前进的“无私奉献”的红色一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对于中国当代年轻人来讲,显得神秘而遥远。 这个让人如雷贯耳的雷锋,当年并不是一个落伍的人。其实雷锋一直都是共和国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他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而革命,也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生活的重要内容。
  • 东坡诗话

    东坡诗话

    本文围绕一代文豪苏东坡的一生展开论述,夹有诗词的点缀,把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里面有耳熟能详的关于苏东坡的轶事,通俗易懂。
热门推荐
  • 郁达夫小说全集

    郁达夫小说全集

    本书汇集了郁达夫的31篇短篇小说和7篇中篇小说。郁达夫是现代中国著名小说家,在新文学运动中有着重要地位。他主张文学作品是作者的“自叙传”,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还大胆描写两性关系,反映被摧折的女性命运和底层知识分子的深切苦痛。文学超越时空,作者诚恳的心理描写和大胆的两性题材,那沉郁伤感的文风,散文般的笔触和痴情的描述,不仅在当时引发了许多青年的共鸣,在今天也足以令人倾倒。该书附录了郁达夫给当时素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称的王映霞的书信选,情词哀哀,情真意切,有相当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让今天的人们可以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空,体会到可以为她而死的真心真情。
  • 圣鉴帝师

    圣鉴帝师

    ——【传统玄幻】——————————————
  • 高手林牧

    高手林牧

    爷爷的病要治,伪善贪财的姑伯却在争家产,要不是手底有两把刷子,林牧还真的有点头疼!
  • 长生天阙

    长生天阙

    滚滚红尘,江山又小雪,寿元干涸,油尽灯枯之际,我见到了一道来自风雪中的曙光...我叫王长生,我只想要长生...在这条名叫长生的路上,我不是一个追求者,而是一个见证者……【声明:主角真的很平凡,就像简介所说一般,是一个见证者,长生这本书,也是为了展现一个世界,喜欢无敌流的书友慎入,群:252618331……】
  • 利比亚惊天大撤离

    利比亚惊天大撤离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空中撤侨行动。利比亚战火在即,数万侨民命悬一线,中国政府果断决策,10余天内,中国民航派出史上最大规模包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运送我国公民。种种惊险,处处温暖,大国风范和爱国情怀令人动容……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我们珍惜每一位同胞的生命,决不容许恐怖主义威胁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中国政府将尽最大努力确保境外中国公民的安全。
  • 北洋觉梦录·袁世凯卷(全集)

    北洋觉梦录·袁世凯卷(全集)

    本书沿着这样一个思考路径进入,重返历史现场,重梳历史脉络,再思历史事件,再现历史风云,向人们展示一幅军阀混战的全景画卷。然而,作者梳理军阀混战和“抛砖”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向世人展示一个有血有肉的袁世凯或段祺瑞等,更是为了“引玉”,是想让人们看到盲目引入西方制度会带来什么样的恶果,西方制度到底适不适合中国国情,从而引起读者对历史事件的科学分析和理性思考。
  • 总裁的亿万娇妻

    总裁的亿万娇妻

    本文更新稳定,请放心收藏!!!!********************************一次‘绑架’,令他搞错了报复的对象!明知她只是他买回来的女人,他却一再为她失控,仿佛她总能轻易拨动他的情绪!“你是我买回来的女人你知道吗,怎么对待你那是我的自由,你有什么权力过问!”嫉妒的心理让他心里的爱化成了复仇的种子,将双方折磨的遍体鳞伤!当他误以为她和他的弟弟之间,有了什么不可告人的关系,她却凭空消失……“先生,对不起,我不认识你……”她掰开了他握着自己的双手,然后扭过脸对他说道!当他们再次相见,她已是别人的女友,他认识她,她却不认识他!很好,那他就让她好好的回忆一下,他到底是谁……
  • 长袍与牢骚

    长袍与牢骚

    民国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时代,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本书聚焦普通教科书上看不到的人与事,被遮蔽与被掩盖的历史真相。本书分三编。上编“社会思想”介绍了林森、张澜、张君劢、胡适等人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们致力于推动现代中国的转型,其情切切,其心拳拳。中编“文化传奇”讲述了成舍我、夏衍、柳亚子、张伯驹等人的风骨铮铮,蕴藉风流。下编“时代变迁”讨论了物理学家饶毓泰、新闻人杨刚、地方绅士牛友兰等人的坎坷命运,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 外科精要

    外科精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当明恋已成往事

    当明恋已成往事

    有些人的出现不是为了救赎你,而是为了让你学会救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