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6500000004

第4章 改变世界从改变自己开始(3)

第29日:2月17日,奥巴马签署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经济刺激方案,迈出了“百日新政”的第一步。7870亿美元投入两大块——5000亿美元用于政府公共开支,其余部分用于减税。在5000亿美元的公共开支部分中,1150亿美元用于州及地方一级的医疗保健领域,1000亿美元用于改善教育设施、职业培训等,800亿用于公路、铁路等基础建设,700亿用于能源环保领域,近600亿用于州及地方政府的公共开支,500亿用于失业救济,200亿用于科技研发,其余的用于住宅建筑方面;对于减税部分的投入也分为几个部分,其中1162亿美元将用于补贴年收入低于7.5万美元或是家庭年收入低于15万美元的美国人,698亿为中产阶级减免“替代最低税”,320亿用于企业减税,其余部分将用于儿童抵税、个人购房购车的抵税。这是一份具有奥巴马式理想主义的方案:既要扶弱济贫,又要刺激经济。美国进入了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新时期。

第59日:3月19日,美联储宣布在未来半年内购买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由此拉开了美元贬值的序幕,给中国等持有大规模美元资产的国家带来了威胁,也进一步改变了继续维持美元霸权的可能性。在接下来两周里,中国、欧盟、俄罗斯等交替发声,呼吁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终结美元独霸的时代;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提议建立的超主权储备货币同时得到了澳大利亚以及巴西、印度、阿根廷等新兴市场国家的拥护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领导的联合国顾问委员会的支持。奥巴马对美元霸权体系做了毫不犹豫的辩护,并在伦敦G20峰会上以低调姿态回避了成员国可能的攻击。尽管如此,对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讨论仍然被提上了9月日本G20峰会议的议程。世界经济体系习惯了六十多年的美元统治,伴随着奥巴马时代进入了漫长的被拷问期。

第67日:3月27日,奥巴马在白宫与包括美国银行、花旗银行、房地美、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在内的15家大银行的高管进行会谈。此前,奥巴马一直对华尔街疾言厉色,而华尔街也常常在关键时刻让这位新总统难堪。这次会见实现了奥巴马与金融资本的和解。在此前的两个月,奥巴马做任何重大决策时都没有与金融资本协商。会谈立刻得到了银行家们的积极回应。富国银行首席执行官约翰·斯坦普表示会与政府“团结一致”。这一次,奥巴马改变的是他自己——他意识到了与金融资本敌对无助于美国经济复苏。与华尔街关系的改变有助于奥巴马政府的公私合营计划的实现以及优化监管任务的开展。

第88日:4月17日,奥巴马在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开幕式上作出一个让全世界意外的举动:他走到“死对头”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面前,用西班牙语问候,随后两人友好地握手,奥巴马还拍了拍查韦斯的肩膀。查韦斯告诉媒体,他当时也用英语对奥巴马说,“我希望成为你的朋友”,并“很感谢他这样做”。“这就是奥巴马政府的巧外交理念。”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教授说,“通过降低姿态来换取合作。”金灿荣认为,奥巴马的这种让别的国家共同承担责任的态度与往届政府在外交方面大包大揽的做法不同,这样可以同时运用好美国的硬力量和软力量,而之前的政府太偏重使用硬力量。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赵可金博士也认为,奥巴马此举“改变了布什政府单边主义的强硬作风,学会放下姿态来倾听其他人的声音。”

“美国政府从来没有这么谦虚过。”赵可金说。奥巴马正在改变美国近年的外交传统,同时,也是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回收”其战略竞争对手——例如中国正在产生影响力的地区。奥巴马不仅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自己,但不知道改变是否喜剧式的。“变革能否真正产生效果,要看他接下来的权力基础构造。只有拥有更多在他与国会博弈时站在他这边的人,变革才会真正发生。”第45日据英国媒体报道,48岁的奥巴马头发开始变白。

这位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经受住各种打压,在不断地演讲中,得到了众多美国公民的投票。我们丝毫不会忘记他身后的那些大财团,但是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一个黑人总统用自己的肤色证明了黑色不再是低等的颜色,证明了奇迹是可以发生的,证明了改变自己就会改变美国,甚至是全世界。一个人很渺小,但同时又很伟大,奥巴马演讲中的那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在心中默念,不对,用嘴巴大声说出来:“Yes,We can”。

如果你对奥巴马的四个改变了解还不够透彻,那我告诉你奥巴马的一路走来的历程,可能这样会更让你找到共鸣。

从混血儿到哈佛博士

奥巴马的全名是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1961年8月4日生于夏威夷州火奴鲁鲁。他的父亲老贝拉克生于肯尼亚西部尼安萨省一个牧民家庭,母亲雪莉·安·邓纳姆生于堪萨斯州的威奇托。对于童年记忆,奥巴马在他1995年的回忆录《父亲的梦想》中写道:“我的父亲与我身边的人完全不同——他的皮肤像沥青一样黑,我的母亲却像牛奶一样白。”

奥巴马的母亲安是在夏威夷大学的俄语班结识比她大11岁,当过放羊娃、并在家乡早已娶过妻子的老贝拉克的。他们瞒着同学和朋友在毛伊岛悄悄结婚,年仅18岁的安当时已经怀上奥巴马3个月。儿子还不满周岁,老贝拉克便抛妻别子赴哈佛攻读经济学博士。毕业后,他更是带着另一名美国女人、第三任妻子露丝回国,当起了肯尼亚政府的经济师。

父亲离开了,当教师的母亲不久改嫁一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外国学生罗罗·苏托洛,并生下女儿玛雅。奥巴马6岁时,被母亲和继父带到印尼。在雅加达的天主教小学里,奥巴马不在乎同学的戏弄和“黑鬼”的绰号,他学会了吃豆腐和印尼豆豉,跟同学一起踢球、爬树摘番石榴。他还学会了印尼语,并且自豪于他和妹妹所拥有的“小联合国”家庭。

10岁时,奥巴马再遭打击——母亲与继父离婚,但他母亲仍留在印尼以继续完成夏威夷大学人类学博士的田野调查论文。奥巴马则被送回夏威夷,与外祖父母住在一起。奥巴马的外公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退伍后成为家具推销员。外婆玛德琳如今已有80多岁,仍住在火奴鲁鲁。她只念到高中,但极为能干,从秘书一直做到夏威夷银行副总裁。玛德琳为了补偿外孙奥巴马遭遇的不幸,把他送进火奴鲁鲁最好的大型私立学校普纳荷。全校1200名学生中只有3名非洲裔,奥巴马就是其中一个。他从5年级开始一直读到12年级,并于1979年毕业。

在中学阶段,开始明白世事的奥巴马被混血身份困扰。为了找回自信,他吹嘘说自己的父亲是一个非洲国家的王子。而当他的生父有一天终于从非洲来夏威夷看他,并应邀来他的学校演讲时,奥巴马就坐在听演讲的同学中间,他把头埋得很深,觉得非常没有面子。这是两岁后的奥巴马与其生父在1982年一次车祸中死亡之前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备感失落的奥巴马在夏威夷海滩和街头游荡、逃学,甚至吸食大麻和可卡因,以“将‘我是谁’的问题挤出脑袋”。放荡不羁和英俊的奥巴马在17岁时与一名美丽的女生坠入爱河,但他仍经常背着女友拈花惹草。高中毕业前的一个舞会上,他竟将已经交往了很久的女友甩掉,闪电般地与另一名只有15岁的白人女孩交往。当奥巴马一天晚上搂着新女友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几乎所有人都惊呆了。在这之后,兴奋到极点的两人直接前往酒店开房!可是没过多久,这位尚未成年的女孩也一样惨遭抛弃。“中学时候的我是每一个老师的噩梦,没人知道该拿我怎么办。”奥巴马在自传中回忆道。

高中毕业后,奥巴马先是在加州“西方学院”就读两年,之后转学至位于纽约市的哥伦比亚大学,并在那里主修政治学,重点研究国际关系。在1983年取得文学学士之后,奥巴马在国际商务公司工作了一年。1985年,他搬到芝加哥,成为一名年薪仅1.3万美元的社区组织者,负责与芝加哥教会合作搞慈善活动。其间他主导了一个非营利计划,协助当地教堂为穷困的居民举办职业培训,帮助失业的工人安顿生计。奥巴马到现在都认为这是他“曾受到的最好训练”,他后来还把这段时间定性为一种“寻根式”的精神觉醒,并在随后加入牧师杰里迈亚·赖特所在的三一联合基督教会。

在芝加哥当义工3年后,奥巴马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并在毕业前一年当选全美最具权威的法学杂志《哈佛法学评论》104年历史上首位非洲裔主编。这是人才济济的哈佛法学院所有1600名学生当中的最高荣誉,奥巴马首次获得了全国性的认可。1991年,奥巴马在哈佛获得了“极优等”法学博士的学位。但奥巴马在读哈佛法学院时,仍然残留了一些早年桀骜不驯的作派。因为违章停车,他总共领到17张罚单,但他只肯付两张。直到17年后准备竞选总统的两周前,他才决定把账单付清。

带着哈佛光环回到芝加哥后,奥巴马选择了一家专门受理民权诉讼的律所工作,当了多年的“穷人代理人”,并于1992年与此前在另一家律所实习时认识的小他4岁的律师米歇尔结婚,生下两女。米歇尔出身芝加哥的工人家庭,高中毕业后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后来又进入哈佛法学院,现在是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副主任。而从1993年至2004年,奥巴马也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兼职教宪法学。换句话说,奥巴马夫妇身上集合了普林斯顿等4所名校的光环,其精英化程度丝毫不输于克林顿夫妇。

步步为营的从政路

奥巴马回到芝加哥后指导了一次选民登记活动,这直接导致该市19个非洲裔选区的选民登记人数第一次超过了19个主要白人选区,黑白选民人数比达到67.6万比52.6万。有50多万在芝加哥的非洲裔1992年11月去投票,从而改变了芝加哥的选举形势。奥巴马因此被当地杂志誉为“一颗政治新星”。

经过3年的法律实践和民间行动,奥巴马决定适时潜入选举政治。为了制造卖点兼“洗掉”早年吸毒、滥交的污点,他精心炮制了一本回忆录——《父亲的梦想》。在书中,奥巴马设计了一个老掉牙的“发现自我”的故事,结局就是主人公浪子回头。奥巴马曾对他朋友说过,他最喜欢的一句关于民权运动的话就是:“背不起十字架,就戴不起皇冠。”他写这本书,就是要给自己积累政治资本。

作为一名公民权利律师、教师、慈善家以及自传作者,奥巴马说自己从政是为了推动社区组织建设。尽管认识还很浅薄,但其在1996年竞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时的竞选方式却很高明。民主党初选时,奥巴马质疑他的3个对手在投票请愿书上签名的有效性,其中包括一名长期的芝加哥活动家、竞选联邦参议员失败后又想坐回原来位置的州参议员,结果他们全都被迫退出,这样奥巴马自动成为民主党选民集中的第13区的提名人。这为奥巴马的竞选扫清了道路。1996年,35岁的奥巴马从芝加哥第13区——海德公园区以大幅的优势被选入伊利诺伊州议会,两年后取得连任。

随后奥巴马又瞄准了当时美国非洲裔当选率最高的伊利诺伊州第一选区的国会众议院席位。占据此位置8年的一位名叫博比·拉什的非洲裔民主党政客刚刚在1999年初的春田市市长选举中遭遇惨败,甚至得不到非洲裔群体的支持。奥巴马决定在2000年的众议院换届选举中挑战拉什。本来,奥巴马希望得到打败拉什的春田市市长戴里的支持,可没想到碰了个软钉子。之后,时任总统克林顿也破例宣布支持拉什,而且拉什的儿子在投票前被枪杀也让他赢得大量同情票,结果尽管奥巴马以10%的知名度获得31%的选票并赢得了白人的选票,但拉什以2∶1优势获得了61%的总选票。在非洲裔选区中,奥巴马更是以1∶4的劣势惨败。这让他几乎破产,甚至有芝加哥政治记者在电台中问:“奥巴马死了么?”但在2002年,奥巴马第三次连任伊利诺伊州参议员。

同类推荐
  • 每一天,练习照顾自己

    每一天,练习照顾自己

    “人生而孤独”。在孤独的人生旅程,人们往往寻找安慰,寄托渴望,将人生依附于他人,也因此迷失自我,深感空虚和痛苦。人为何而生?我们缺乏反省。我们的人生不能由他人定义,我们要找回灵魂,本书正如招魂的幡引,引导你的灵魂重新归附自身,让你成为自己,成就自己,学会照顾自己。
  •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人脉掌控术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人脉掌控术

    年轻不是你的错,但行为无知就是你不对!你必须伸出触角与世界连接,建立属于自己的圈子。这本书,会改变你的命运!它将介绍年轻人不知道、晚知道会走弯路的人脉掌握术:熟人介绍扩展人脉+参与社团走出封闭+网络连接人脉共享+没话找话学会赞美+事先准备创造机会+广泛收集人脉信息=扩充人脉的6个方法。
  • 挑战:压力如何塑造我们

    挑战:压力如何塑造我们

    为什么有些人对貌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反应激烈,悲痛不已?例如,一次考试没有通过。而另一些人面对改变生活的重大悲剧,却几乎没有什么反应?有些人公开演讲,口若悬河。另一些人却结结巴巴,好像焦虑到嘴都张不开。为什么有些人遇到挫折,就会一蹶不振,另一些人遭遇逆境,反而更加坚韧?临床心理学家和认知神经科学家伊恩·罗伯森在《挑战:压力如何塑造我们》一书中,以四十多年的研究为基础,揭示了大脑对认知的反应是怎样形成的。他也回答了下面的问题:压力始终是好事吗?《挑战:压力如何塑造我们》的研究富有启发性,针对我们怎样和为什么应对压力的问题,对于指导我们怎样生活,提供了真正实际的好处。
  • 智谋通鉴(历代经典文丛)

    智谋通鉴(历代经典文丛)

    《智谋通鉴》荟萃了中国古代风云人物的各种纵横韬略,并结合了人物和历史背景对谋略、策略及典范性历史事件做具体剖析。《智谋通鉴》反映了人类在不同情况下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并在此认识的基础上作出各种机智巧妙的应对策略。智谋是人们在求生存和发展中积淀的智慧,是历史进步的产物,为后世传说和应用。
  • 人气决定成败

    人气决定成败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桶板有多长,而不是最长 的桶板有多长,真才实学好比木桶的桶板,它们的长短决定了你能装多少 水,但是,人际交往能力则是那个木桶的桶底,它决定了你能不能装水。 55招社交绝学,55迅速打通你的人脉。本书从55个简单易行的小方法出发,快速提升你受欢迎的程度,让你成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人气王。
热门推荐
  • 租来的婚礼(财蜜eMook)

    租来的婚礼(财蜜eMook)

    约稿约来一个笑话,见旧人的时候怎么打扮自己才能充分显示出“我过得比你好”呢?答案是:商场里Chanel专柜买条口红或眉笔,让顾问顺便帮你画个烈焰红唇妆,还有香水可以喷,然后米兰站租个铂金包,卡地亚刷卡买个钻戒,找某商务汽车公司租辆带司机的豪车……见面了聊得好打电话给司机“一小时后来接我”;不爽就说“我的司机还在等我,半小时后有一个活动”。一方面说明盛装不是为了他,另一方面成功炫完富。 然后让司机载你回去退了戒指、还了包包,不想要的话口红都能退,花费不过两小时车费100元、租包半日200元而已。 这是极端的例子。
  • 识人用人管人(大全集)

    识人用人管人(大全集)

    本书是一部识人、用人、管人的思想和方法集大成之作。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识人”,围绕识人观念,阐述了识人的基本方法和标准,提供了如何识别甄选企业需要的人才的技巧;中篇“用人”,以“人尽其才”为基线,透彻地论述了用人的种种情形,阐明了如何用好人的秘笈;下篇“管人”,以“人性化管理”为出发点,解答了如何管好人这个根本问题,指明了管人的若干原则和策略。书中中外管理思想熔于一炉,理论与案例相辅,原理和方法并重,既有操作原则又有操作方法,方便实用,易于掌握,适于各类管理者阅读。只要用心精研,灵活运用,必能突破管理瓶颈,让你在管理工作中得心应手、呼风唤雨,打开一扇全新的事业之门。
  • 老公是醋神

    老公是醋神

    “乐小思,醒一醒,到了~~~”乐小思睁开朦胧的眼睛,一束刺眼的光芒照在她的脸上,同时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明显光芒和热气都是从大巴开着的门口扑进来,同学们排着队等着下车。乐小思坐在司机后面的第二排,她拉开窗帘,真是见鬼了?这是11月的天气,明明已经是冬天,外面的怎么会是花红叶绿?路边的树叶不仅没有一丝发黄,竟然还有大树开着火红的花朵。别说是冬天了,连一丝丝秋天的气息都没有。还有这热气,明明就是夏天的温度的啊?自己为什么还穿着一件厚外套?回头拉住一个同学问:“同学,这是哪里?”......
  • 傲日铁梅

    傲日铁梅

    刘兆林,当代作家,黑龙江省巴彦县人,汉族,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副主任,省文联顾问。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四百多万字,主要有长篇小说《不悔录》《绿色青春期》《雪国铁梅》;小说、散文集《啊,索伦河谷的枪声》《船的陆地》《和鱼去散步》《三角形太阳》《雪国热闹镇》《父亲祭》《违约公布的日记》《在西藏想你》《脚下的远方》等多部,作品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冰心散文奖、“庄重文文学奖”、东北文学奖、曹雪芹长篇小说奖等重要文学奖。多难的东北,很像早春和晚秋的草原,沾个火星就能着起浓烟。
  • 锅巴

    锅巴

    大春睡得正实,突然鼻孔痒痒,皱皱鼻子,想打喷嚏没打出来,很不情愿地瞭开眼皮,看到媳妇小白正笑眯眯瞅着他。小白的脸先是有些模糊,很快变得清晰,大春这才看到小白的手指间捏着一根金黄色的鸡毛。大春咧嘴笑了,原来是小白在捉弄他。小白笑眯眯的模样真好看。大春真想一翻身再把小白摁在床上,可小白早已穿戴整齐,再说,窗户纸也已经透亮了。小白啥时候起的床,他不知道。夜里他用的力气过多,直到现在,骨肉还乏。“张开嘴!”小白一龇牙,露出来一颗小虎牙。大春摇摇头,反而把嘴巴闭得更紧,他盯着小白手里的鸡毛,心想,才不上你的当呢。小白一看大春不张嘴,便把自己的嘴巴凑上来。
  • 问麒麟

    问麒麟

    天地苍茫,宇宙洪荒,若有极善,必生极恶(wu)。恶灭天地,善化四方。若要平顺,善困于恶,若得安康,恶囚于善。善恶和,诞祥瑞,为麒麟,长者麒,幼者麟。神魔帝,莫掏心,麟无心,乃晋神。麒化魔,惑三千。问君何时还,麒麟何处归。万物从心始,麒麟得心归。麒麟归天地,万物得祥瑞。
  • 故事会(2018年4月下)

    故事会(2018年4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重生弃女霸气归来

    重生弃女霸气归来

    她,家族的弃女,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继母视她为眼中钉,被未婚夫背叛,父亲的无情以及自己用生命维护的姐姐原来是一朵白莲花,呵!如果再来一次,定不会在让自己狼狈不堪
  • 一念倾情

    一念倾情

    他在她耳边呢喃:“宁婉,我不是这么好打发的,没我的允许,谁敢娶你?”所以他毁了她的订婚宴,逼走她的未婚夫。他说宁婉,我等了你十三年,不是看着你嫁给别人的。她说萧云卿,你就算用一张薄薄的纸把我给拴住,我的心仍然不在你那儿,我一定会让你后悔娶了我。他说宁婉,如果我的心掏空了,还换不到你的心,那我就把剩下的这副躯壳也给你,随你处置。你要啃要咬,要撕要扯,要杀要剐要泄恨,我都由你!*他逼她跟他结婚,却在他们结婚一年时,让她得知好友怀孕五个月。“今天真是……谢谢你们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今天的!”她笑,昂首转身,却随着汽车的爆炸,尸骨无存。“娃娃——!”他红着眼眶大喊,却再也唤不回她。*还记得那一年,樱花树下,他指尖缠绕细腻发丝,眼带温润,娃娃,长大嫁我可好?好字萦绕耳边,却是谁忘了当初誓言?樱花树下,幽香犹在,回首,却不见我的娃娃。*
  • 布武天下系统

    布武天下系统

    一个神秘的系统,让秦布武拥有穿梭于两个世界的能力,在江湖世界学会武功,到现实世界传下武功。地球世界,江湖空间,两个世界的真相为何,系统又是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