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7700000004

第4章 饮食生活初发时期

人工火的发明无疑为中国菜肴的出现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但是,这还不够。只有当食材、调料、炊具、餐具随之出现,“饮食之道”初步形成之后,中国菜肴出现的物质条件方才真正具备。以考古成果来分析,中国“饮食之道”的初步形成约在新石器时期。

饮食的初始时期应该说,我们祖先的食物中不只是野兽、飞禽和鱼类了,而是有了谷物的成分。

栗粟是中国最古老的栽培植物之一,脱壳后叫小米,系将狗尾草栽培而成。在中国的古文化遗存中曾多处发现栗。如六七千年前的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有栗的遗存;六七千年前的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遗址的许多窖穴中有腐朽粮食的堆积,经灰象分析为栗;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过粟;4000~6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也发现过粟。

黍、稷均属中国最古老的栽培植物。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两者有些相似,易相混淆。实际上,黍与稷是有区别的。黍色黄,去皮后叫黄米,性黏,稷色白,性不黏,黍粒小于稷。稷在古代极受重视,稷在古代为五谷之长,故陶唐之世,名农官为后稷。黍也重要,食用、献神、祭祖均要用到,黍、稷起源于中国。在陕西、山西、甘肃等地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都发现有黍稷的遗存物。如公元前5200年至公元前4800年甘肃秦安大地湾文化遗址就曾发现过黍。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史家地层也曾发现黍朽粉,距今约有5000年了。

稻为中国古老的栽培植物之一。由野生稻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共同作用下演变而成。中国已挖掘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中,发现稻谷遗存物的在30处以上。如湖南、江西曾发现8000年乃至1万年以上历史的稻谷遗存,而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的稻,已有7000多年历史,均为世界上早期的人工栽培稻。此外,浙江嘉兴马嘉浜文化遗址发现水稻,有籼稻、粳稻两种,亦有5000多年至6000年历史。

麦麦有大麦、小麦之别。中国在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麦的实物不太多。仅有几例。据报道,“在河南陕县东关庙底沟原始社会遗址发现烧土上有麦类的印痕。这个遗址属于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有7000年的时间。”此外,在4000多年前新疆孔雀河流域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有炭化小麦;甘肃民乐县六坝乡西灰山遗址出土的炭化小麦也有4000年历史。

菽豆类,即大豆。我国是世界上种植大豆最早的国家。据石声汉《中国农业遗产要略》记述,在中国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都曾发现过大豆的遗痕。

除了以上的谷物之外,中国蔬菜的起源也很早。相传古代有个烈山氏,已经知道用草木灰种田,他的儿子柱能植百谷百蔬。但详情已难以考证。从考古材料来看,新石器时期主要有以下一些蔬菜。

白菜或芥菜考古工作者在半坡遗址曾发现贮藏在小陶罐中的蔬菜子,经鉴定,为白菜或芥菜籽。这就说明六七千年前中国已有人工栽培的白菜或芥菜了。

葫芦在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曾出土过葫芦子,说明那时葫芦可能已作蔬菜食用。

菱、芡在河姆渡遗址还出土过菱、芡的籽实。马家浜遗址亦有出土。

蚕豆、甜瓜在良渚文化的钱山漾遗址曾经出土过蚕豆、甜瓜种子。有学者认为是当时的农作物遗留下来的,但也有学者持怀疑态度。

人类的祖先们开始过的是采集和渔猎的生活。野生动物是重要的食物。但是,到了新石器时期,由于农业的发展和狩猎技术的进步,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为动物的驯养创造了条件。

如在7000年前的磁山文化遗址中,就曾出土过猪,狗等家畜的骨骸,还可能有已经驯养了的家鸡的骨骸。在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亦可看出、猪、狗已成为家畜,鸡可能已成为家禽,羊、马的骨骼有少量发现,但尚难肯定已成为家畜。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则可以看出,猪、狗、水牛已人工饲养。在五六千年前的大溪文化遗址中,亦可以看出,猪、狗已人工饲养,鸡、牛、羊也可能已成为家禽、家畜。在4000~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则可以看出,猪、狗、牛、鸡已成为家畜。再往后,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则发现猪、狗、牛、羊等家畜,可能还有马。而到近4000年的齐家文化遗址中,马肯定已成为家畜。总之,在4000年之前,在中国南北东西的广阔地区,猪、狗、鸡、牛、羊、马已先后被人工饲养。古人食物中动物食材的来源也就有了一些相对的稳定性。

在新石器时期出现人工饲养的家畜并不意味着古人已放弃食用野兽野禽。实际上;在新石器时期早期的一些文化遗址中,挖掘出来的野生动物仍然不少,多的有数十种,如半坡遗址出土的猎获物就有斑鹿、水鹿、竹鼠、野兔、狸、貉、獾、羚羊、雕等。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野生动物的遗骨也多,有梅花鹿、水鹿、四不像、麂、獐、鸟等。但到了新石器时期后期的一些文化遗址中,野生动物的遗骨才少了。

在新石器时期,我国的一些部落仍然“作结绳而纲罟,以佃以鱼”,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一方面靠捕鱼为生。从一些文化遗址出土的遗骨来分析,当时捕的水产有鱼、龟、鳖、蚌、螺、鼋、扬子鳄、蟹、鲸、鲨鱼等。

新石器时期调味品不多,主要有盐及野生蜂蜜。据《世本》、《说文》等书记述,盐是黄帝臣夙沙氏最早制作的:“黄帝臣,夙沙氏煮海为盐”,“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实际上,据有关学者考证,夙沙氏是我国山东半岛沿海部落的居民,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他们世代在海边生息,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学会制取盐是顺理成章的事。至于野生蜂蜜,先民们在采集植物果实等活动中势必会碰到,只是缺乏文字记载罢了。同理,先民们也可能接触到辛辣味的野生植物。

讲到此,还要提及我们的祖先们在初期的饮食生活形成的同时,还使用了必备的器皿,开始他们是直接在火上烧烤禽兽、鱼等食物或在灰火中烧烤一些食物吃,渴了,只能用手捧地坑中的水喝,这就是在炊具、餐具没有发明前的生活状况,和《礼记·礼运》中所说的“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情况大致相同。后来,出现了陶制炊具、餐具,情况也就起了变化。

关于陶器的发明者,古代有不少传说,或曰昆吾作陶,或曰黄帝始作陶,或曰宁封子作陶,或曰神农作陶,均把发明权归到了某一神化人物的头上。但是,陶器实际上是先民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所逐步创制出来的。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分析的那样:“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也许是在一切地方,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黏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在这样做时,人们不久便发现,成型的黏土不要内部的容器,也可以用于这个目的。”

在我国,据有关学者分析,陶器大约出现在新石器时期。例如,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南新郑县裴李岗文化的遗址中,就曾发现过陶窑,有多种以泥质红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的陶器杯、碗、盘、钵、三足钵、双耳壶、三足壶、深腹罐、鼎、豆、勺等出土。稍后一些的河北磁山文化遗址、甘肃大地湾文化遗址也出土不少陶器,而在5000~7000年前的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则出土了绘彩的泥质红陶,亦有夹砂红陶。主要器类有盆、钵、平底碗、小口尖底瓶、细颈壶、斜沿罐、深腹瓮等,还有少量的釜、灶、鼎等。在5000~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则出土了夹炭黑陶、夹砂红陶、红灰陶等质地的陶器,主要品种有釜、罐、带把钵、宽沿浅盘。再往后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更发现夹砂红陶、泥质红陶、灰陶、黑陶、硬质白陶等多种质地的陶器。典型器物有觚形器、釜形鼎、钵形鼎、罐形鼎以及多种形制的壶、高柄杯、大口尊等。更后的庙底沟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陶寺文化遗址等遗址中,还出土有多种多样的陶制的罐、盆、豆、斝、鬲、甗、鼎、甑等。

在这许许多多的陶器之中,属于炊具的有罐、釜、鼎、鬲、甑、甗等,属于餐具的主要有杯、碗、盘、钵、壶、豆等。其中,尤为值得重视的是炊具。如罐、釜、鼎、鬲均可用来煮食物,但它们的形制各不相同,像鬲就是在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但三足中空,受热面积增大,可使食物更快煮熟。甑底有孔,深腹陶盆状,可置于釜、鼎、鬲上配套使用,用来蒸食物。甗则是甑与鼎、鬲等炊具相结合的连形体炊具。使用时,先将鼎、鬲中的水烧沸,然后蒸气就可以通过甑底部的孔将放在甑内的食物蒸熟。有学者认为,甗实际上可以视作中国最古老的蒸锅。

人类的祖先们熟食一般用的是篝火。随着陶制炊具的产生,灶具也已经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火塘人类的祖先们由于农业、副业生产发展过上定居生活之后,在居室内用起了火塘。火塘兼有烹饪、取暖的双重作用,实为篝火向居室内部的迁移。在裴李岗文化遗址的居民居室中已有小火塘。以后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溪文化的居室中均有火塘,并有所发展。如有的火塘呈圆形或瓢形,有的火塘呈双联或三联形等。适宜在火塘上使用的炊具有陶罐、陶鼎、陶鬲、陶釜等。

火灶是由火塘发展演变而成。据北京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李作智先生考证:“固定式火灶是由灶门、火塘、灶台、火眼及烟囱等部分构成。最早在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居住遗址中,已出现了三联灶的形制,是由三个火塘并列组成,每个火塘可供三个火眼同时用火。”此外,属于龙山文化的陶寺遗址民居外有水井,内设灶坑,或另设灶台,灶台后部有连着室外的烟道。

火炉陶制灶具,可以自由移动,在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遗址中均发现过。稍后的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址中,曾发现过高腔圆筒形灶,下部有一个火门,上部有4个出烟圆孔。这其实就是一种经过改进的炉灶,火力较小陶灶可大大加强。另外,在陶寺文化遗址中,亦发现过“连釜灶”——一种深腹圆底罐形陶釜和直筒形陶灶套接成的大型炊器,这种炊器使用更为方便。

到了新石器时期祖先们已经知道了用石磨盘、石磨棒、石臼、石杵等加工谷物。主要为谷物脱壳之用。但有时用力搓或捣谷物,也可以获取少量的粉。

正由于以上的一些因素,促使了中国古人饮食生活的进步。恰如《古史考》上所说的那样:“古者茹毛饮血;燧人氏钻火,始裹肉而燔之,曰‘炮’;神农时食谷,加米于烧石之上而食之;黄帝时有釜甑,饮食之道始备。”换句话说,有了火,有了炊具,有了多种食材调料,人们不仅可以“烹”,而且可以“调”,成熟而又有味的食品业已出现,饮食的条件已经具备。当然,中国菜肴出现的各种条件也已经具备。

同类推荐
  • 365营养菜

    365营养菜

    本书从人们健康的角度,根据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不同,向读者介绍适应气候,并可以治病、防病,提高生活质量的家常营养菜谱。全书共向读者推荐365道菜,一天一个菜,并将每道菜的原料、制作方法、风味特点、营养保健一一介绍给读者,这将是一部极好的家庭生活指南。
  • 中华私房菜

    中华私房菜

    顾名思义,私房菜是私人的菜、私家的菜。就是在别人家里吃到的由主人做的拿手好菜。私房菜通常对外无店面招牌,无固定菜单,不设专职服务员,但这些菜的烹调技法往往是祖传的,有独特风味,而且限量供应,在市面餐馆无法吃到。据说这种菜馆多源于古时的深宅大院,位置比较偏僻,各具特色,并且相对低调。
  • 家常简易刀工分步图解

    家常简易刀工分步图解

    只需用简单的切割万式,就能让最家常的食材呈现出美丽又别致的样式,以及独特的口感。《美食天下(第2辑):家常简易刀工分步图解》选用最实用的切法,分步图解,详细演示,让您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 健康晚餐

    健康晚餐

    《妈咪私房菜丛书》根据家庭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精选了一千三百多道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私房菜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川菜文化研究续编

    川菜文化研究续编

    本书重点就推进成都美食之都建设中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进行研讨。
热门推荐
  • 追踪飞碟痕迹(科学探索的真相)

    追踪飞碟痕迹(科学探索的真相)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读者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探索精神,这是科学普及的关键。
  • 邪魔禁

    邪魔禁

    传说,在庞大的宇宙河,有着很多的星系,而每个星系又存在着很多的小星球,兰亭星系有一颗星系,名为神弃星,传说在很早以前,这个星球有着无数可怕的人类,还存在着许多让神都感觉到恐惧的科技,他们不信仰任何一个神。
  • 玄太太不准跑了

    玄太太不准跑了

    某女瘪嘴的看着眼前帅到爆的男人:“大叔,搭顺风车的我也给你一百块了。现在,咱们俩清了!”某男嘴角抽筋,冷眸慑人。神马?!桃花劫?惹不起我躲得起,某女逃之夭夭。五年后,一模一样的俩恶魔男娃。某男娃纯黑幽眸睥睨冷邃,某男娃幽蓝眸子邪恶轻挑,齐齐道:“该会会爹地了!”某女扯着某男衣角,眼皮直翻嘴角抽搐:“你有两儿子,是我生的。”某男嘴角邪魅笑意:“一个傻瓜,一个笨蛋,天生一对!”
  • 案记实录

    案记实录

    本书是一本典型的社会系推理小说,吴昂是春江市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由于在本市的房地产开发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因而使得同行纪林的嫉妒。纪林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先拉拢吴昂,取得吴昂的信赖,继而使用狠毒的手段,杀死吴昂。在侦破此案中,干警梁平卧底吴昂的公司,了解内情,掌握了纪林的动态,在极短的时间内破了这宗错综迷离的疑案。
  • 短笛

    短笛

    泽旺邀请我们暑假到白玉县作客,说那儿的春天如同山外的阳春三月:“风儿是那么的柔:天空是那么的明净;朵朵红的、白的云与地上红的花、白的花默默相对,似在相互倾诉那许许多多不愿人知晓的什么秘密;站在山岗上,你可以领略到山外阳春三月也不曾有过的美妙,你还可以听到不远处寺院传来的袅袅钟声……”泽旺的这一番描述,的确勾起我对雪域白玉县的向往。
  • 无双猛将

    无双猛将

    散打高手遭人暗算,意外穿越到了乱世三国。任你笑傲群雄,所向披靡,难逃我手中霸戟!任你阴谋诡计,奇策迭出,我自一力降十慧!我便是这天下最强的男人,便要掌握这天下最强的权势!且看霸气无双的乔玄如何谈笑间纵横天下,挥手间枯骨成山!为了生存,为了爱人,他踏上了一条铁血不归路......
  • 你是温暖的遇见

    你是温暖的遇见

    为了寻找失踪的姐姐,她利用姐姐的身份,阴错阳差嫁给传闻是女人绝缘体的豪门恶霸。凭着她自身特殊预知的能力,从此开启和恶魔斗智斗勇的捉迷藏模式。
  • 观音慈林集

    观音慈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妃你不可之十里红妆

    妃你不可之十里红妆

    这是一个心机女被迫和亲嫁给一位凶狠残暴的敌国王爷,却意外得他青眼,被宠的没边的故事。温馨宠文,1V1,无误会,无小三;男强女强,玩转朝堂。世人都言尚书府大小姐是文曲仙子转世,不仅修得花容月貌,还有一颗菩萨心肠,为保边境平安,她背井离乡和亲丰延……慕青冉:这……说的是谁?她明明是被一道圣旨逼着去和亲的好嘛?!刚刚以为出了虎穴,谁知又入狼窝。心机叵测的大皇子、看似无害的六皇子、风流成性的七皇子、还有她身边的这只……外界传言丰延国靖安王凶狠残暴,性格暴戾,可事实上……喂,王爷,你的冷若冰霜呢,你的残忍绝情呢,怎么和传说的不一样,她可不可以退货?!她本寄心山水,无意朝堂争端,只是有人偏偏让她不得安生。慕青冉:哼!谁怕谁,来呀,互相伤害呀!北朐国的频频骚乱,临水国的暗中谋划,夜倾辰为此挂帅出征,而她独自守着靖安王府,化解种种危机。毕竟“夫君”在外浴血杀敌,她也不能只闲在家中逗逼。她很是无语,大家最后谁都别想活着离开这世间,不过是早晚的问题,有什么好争夺的?城中的假币流通,官员的贿赂之罪,所有的事情好像都有一双幕后的黑手在推动着这些事情的发生,当最终的一切水落石出,却发现原本应该“已死”之人竟然藏身于大皇子府中,成为了他的谋士,助他完成大业。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果然是祸害遗千年,卑鄙无耻不要脸!而这一切一切的都脱离了原本事情的掌控,朝中众臣纷纷站队,而她知道,靖安王府再也无法置身之外,这一场皇权争夺才刚刚开始……都言女子无才便是德,可她偏偏要让世人看看,她有多“缺德”……小剧场一慕青冉:我身子不好,恐不能伺候王爷安寝了。夜倾辰眼也不眨的说道:无妨,本王可以伺候你。慕青冉:……慕青冉:王爷是睡在里面还是外面?夜倾辰:睡上面!慕青冉:……她嘴角微抽,这样一言不合就耍流氓,真的好吗?小剧场二黑衣人甲:你就这么明晃晃的出现在慕小姐的闺院中,万一被人看见,坏了慕小姐的名声,主子非杀了你不可!黑衣人乙:那怎么办?黑衣人甲:你可以偷偷潜入她房中,不就没人知道了吗!黑衣人乙:……你觉得,我在慕小姐的闺房会比在院中更安全?!黑衣人甲:这……黑衣人乙:尚且在院中,主子都会杀了我,若果真进到室内,会被挖出来鞭尸的吧!黑衣人甲:……哎,有个任性的主子,生活真是无比艰难啊!小剧场三夜倾辰:大皇子为人阴险狡诈,你离他远些。慕青冉微微扶额:……
  • 真诰

    真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