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8600000005

第5章 临危不乱的沉着力(4)

1981年2月23日下午6时许,当西班牙众议院正在议会大厦举行会议时,200名荷枪实弹的国防军官兵突然包围了大厦,中校特赫罗·莫利纳率领20名士兵冲入会场,将全体内阁成员及各党派主要领导300人扣为人质。与此同时,军内极右分子遥相呼应,巴伦西亚地区的第三军区司令米兰斯·德尔博什中将宣布首都实行戒严,并且派军队占领了电台等部门。全国处于混乱之中。

在这严峻的局势下,作为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象征的卡洛斯国王以其过人的胆识沉着应变。24日凌晨,国王亲自出面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以稳定人心,并以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的身份命令参谋长联席会议采取紧急措施平息哗变。此后,军队迅速进驻首都,把电台、电视台及军事要地保护起来。同时,宪兵及武装警察部队对政变分子实行反包围。国王还命令各部副大臣成立临时机构,会同军警领导人共同遏制议会大厦内事态的发展。一切反政变措施进行得有条不紊,富有成效。

这些措施果然很快奏效,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军方宣布效忠国王,各大军区也纷纷致电国王,表示尊重宪法,维护民主;首都各界人士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反对政变。在这种情况下,米兰斯·德尔博什中将不得不撤销了戒严令。叛军大势已去,只得在重兵围困下宣布投降。

卡洛斯国王在突发政变的混乱局面中处变不惊,遇险不慌,沉着应变,稳定了局势。

以静制动,保持头脑的清醒和行动的张弛有序,是领导者在突发困境中能稳定局势的必备心理素质。

安氏公司和吉远公司是中国香港两家著名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吉远公司的老板陆吉远精通房地产业,一心想打败安氏公司的老板安邦,他在银行的支持下,成功地抢走了不少安氏公司的项目。

安氏公司尽管暂时失利,陷入困境,可公司老板安邦并没有灰心。他集中精力经营着公司内外事务,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安邦凭着他敏锐的商业意识,觉得这是发展安氏公司的大好机会。于是,他赴内地考察,很快就揽下了几个大项目。然而,就在安氏公司想在中国内地施展宏图时,突然发生了意外变故。

在安邦准备到内地签合同的前一天,电视新闻中播出了一则消息:“建筑业新霸主陆吉远,为求迅速发展,将于近期展开攻势,收购安氏公司。陆先生称,他已调集足够资金;准备从明大起大规模收购安氏公司股票。社会上零散的安氏股票很多,如果收购顺利,不愁做不了‘安氏’的最大股东。金融界认为,陆先生此举定会引起股市的波动。”

安邦听完这条新闻报道后,大吃一惊,但是,当安邦把吉远公司的全部资料找来,从头到尾详细地研究后,心中顿时起了疑窦。资料表明,吉远公司尚不具备收购安氏公司的实力。陆吉远不可能干这样的蠢事,银行也不会同意他做这样的蠢事。再说,即便他真想收购安氏公司股票,又怎么会把消息透露给兴风作浪的新闻机构呢?其中必定有诈。

安氏公司在这场收购战中,采取了以不变应万变的办法,不但自己未受任何损失,而且从中获利颇丰,同时还重重地打击了吉远公司,真可谓“一箭三雕”。

此时,安邦已经从中猜到了八九分,陆吉远想让他实行反收购,积压资金,进而无法在中国内地做生意。想到此处,安邦冷笑了几声,召唤来助手,交代了对策。

第二天股市开盘前,安氏公司宣布:本公司情愿放弃在内地的发展计划,也决不让出安氏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公司将实施反收购方案。听到这个消息,吉远公司窃喜。

上午开盘后,安氏公司开始回收安氏股票,股价暴涨。但安氏公司只收购了一会就停止了。隔天早上,安氏股价进一步上升,吉远公司照旧大规模收购,有多少吃多少。安氏公司却没有在股市上露面。新闻报道说,吉远公司攻势凌厉,安氏公司成为缩头乌龟,不敢迎战。

又一天过去了,股票仍在持续大幅度上升,吉远公司开始力不从心。当天晚上,安氏公司代表宣布,安氏放弃反收购,安氏老板在内地已签订大宗工程合同,安氏公司在大陆的发展计划不变。

吉远公司此时已无钱再继续高价收购安氏股票,第四天,只好宣布停止收购,安氏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吉远公司高价购进的股票,只得低价抛出,赔了一大笔钱。至此,吉远收购安氏的阴谋不攻自破。

在危机到来之际,安氏公司老板正是凭借着镇定自若的心态,沉稳中作出了有力的回击方案,如果安氏公司老板在危机面前先是乱了方寸,恐怕真的就被对方打垮了。

3.既来之,则安之

有些危机事件或突发事件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和不可逃避的,不管领导者作出的决断正确与否,危机终究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既然已经知晓此危机不可逆转,那就应该直面现实,静观其变,泰然处之。此时最重要的是不要被“怕”字搅乱了聪明冷静的头脑,不要被“怕”字吓坏了正确清晰的应对思路,只要保持“既来之则安之”的以静制动的心态,就一定能把危机或危难控制在自己的手掌心里或伏魔囊中。

韦恩·唐宁是一位已退休的四星上将,曾经领导过美军的特种作战部队。他自述说:在遇到危机时最重要的是要让自己保持镇静。

危机会影响时机的选择。意外事件可能造成混乱,而混乱自然是无法控制的。然而,在混乱的局面下,我们当中却有那么多人想要控制。我一向认为,正确的应对之道应该是尽量地与这种混乱保持一定的距离。要超脱一点,要试着弄清楚正在发生什么,因为混乱给你带来的是机会,有时候是你在正常情况下永远也不会遇到的机会。如果一场危机袭来了,那么混乱的状况带给你的往往不仅仅是容易被我们放大的不利条件,而且还有很多绝佳的有利条件,使你能够做到一些在任何其他情况下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唐宁曾经领导了特种部队在1989年的一次突袭行动,抓获了巴拿马的军事独裁者曼纽尔·诺列加。经过几周的精心部署之后,所有的部队都就位了,有些部队已经开始行动了。就在这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唐宁面临着一次危机决断。他向人们描述说:

“我们处于危机之中,一场严重的危机。诺列加脱离了我们的监视,而我们必须要在行动一开始就抓住他。我们不能让他逃到国外的避难所。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来自第82空降师的突击队员和伞兵已经在飞往巴拿马的途中了……诺列加却溜掉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一个选择是执行原来的计划……这不是正确的选择……这不会让我们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我们选择了让抓捕诺列加的两支主要部队返回一个中点位置待命,同时找出与诺列加关系密切的一些关键人物的藏身地点,然后有计划地把他们抓来。我们先瓦解了诺列加的保护网,这样10天之后我们就抓到了他……假如我们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仍然执行原来的计划,他就有可能有机会逃到境外去。”

而这次成功的抓捕归功于唐宁将军的临危不慌,沉着应对,面对已经改变的形势,他告诉部队执行这项任务的战术已经改变了……我们不再实施预先计划的远程突袭,而是要在一个中点位置部署三角洲部队以及直升机,以便根据有关诺列加的新情报迅速地采取行动。

他们利用地面部队向诺列加的亲友发起了一系列的突袭——这是一个全新的任务。他们在巴拿马地峡的大西洋一侧建立了封锁线,搜查诺列加的各处巢穴,抓捕他的亲友和党羽。他们甚至缴获了他们的登陆艇,用“奇努克”直升机运过了巴拿马运河。他们改变了花一年半的时间制定的战术计划,因为它已经不再适合当时的形势。他们的目标仍然是抓住诺列加并推翻他的政府,只不过,他们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我们非常迅速地作出了这些改变。”因为他们没时间仔细地思考和商量。针对这种新局面,他与作战指挥官以及他老朋友迪克·马尔韦斯蒂上校一起,在大约15分钟的时间里就制定出了一个全的行动计划。在作战中你必须保持这种灵活性,因为敌人永远是不听你指挥的。你可以根据最充分的情报来制定出你的计划,但有一点你必须承认,情况会发生变化,有时候甚至会发生根本的变化,而你必须要能够迅速地、正确地应对,作出清晰的、往往也是紧急的决断。

这也可能正是领导者能成功地领导一个完美的事业的原因。

另有一个例子:

当宝洁公司对外宣布雷富礼为新一任首席执行官的那一天,宝洁公司的股价又下跌了4美元。他上任15天之后,宝洁公司的股价又下跌了3.85美元。

而此时,宝洁公司遭遇的最大危机不是市值缩水了850亿美元,而是信心危机……尤其是领导者的信心。宝洁公司的业务领导者都来了,各个垂头丧气,默不作声。

它们的很多业务都在遭受一流的竞争对手的进攻。世界各地的分公司都在指责总部,而总部也不甘示弱地反咬一口。员工们则在要求头头们滚蛋,他们显然对领导层缺乏信心。

分析师和投资者们已经愤怒了。一家值得信赖的企业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那些退休人员简直快气疯了。他们的退休生活可就指望着宝洁公司的股价呢,现在倒好,他们的养老储蓄已经贬值了一大半。

同类推荐
  • 生气不如争气

    生气不如争气

    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有巅峰也有谷底。因为顺境或巅峰而趾高气扬,因为逆境或低谷而垂头丧气,都是浅薄的人生。真正的人生需要磨炼。面对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气,是一种消极的表现,最终受伤害的也只有你自己。人最重要的是把握好你自己的心态。以积...
  • 管理你的老板

    管理你的老板

    挖好了坑把老板推进去是不现实的,应该远远地设好包围圈,慢慢地从四面围起来,诱导老板自愿按照你的意思走进去,才是一种智慧。
  • 工作就是责任

    工作就是责任

    本书兼具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无论对于企业员工,还是管理人员,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是一本培养责任意识的指导手册,是一本造就优秀员工的职场箴言,是一本把握成功先机的必读之书!责任,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基石!如果一个员工缺失了责任,一定是一个碌碌无为、被人轻视的员工;如果一个企业缺失了责任,一定是一个注定失败的企业;如果一个民族缺失了责任,一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要扮演着多个角色,但无论是哪种角色,我们都应该承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
  • 红楼丫鬟启示录:看红楼 思职场

    红楼丫鬟启示录:看红楼 思职场

    红楼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不光有宝黛动人的爱情,红楼里的职场智慧也让人们津津乐道。除了凤姐的爽利、探春的明达、宝钗的稳重,红楼里那些丫头们也有着她们别样的魅力。也许她们的形象不那么光辉、各有着自己小心思,她们挣扎在大观园这个复杂的小社会中,谁不是命如纸薄?又是谁心比天高?她们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又对我们有着怎样的启示?本书从职场的角度解析红楼、从红楼的角度讲解职场。就让我们聊一聊她们鲜活而又有趣的职场人生吧。
  • 让你的演讲不再雷死人

    让你的演讲不再雷死人

    善于演讲的成功人士,并非在一夜之间就拥有了高超的演讲技能。他们早在默默无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利用各种机会来锻炼自己演讲的本领,显露自己的演讲才能。
热门推荐
  • 北涧头

    北涧头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论人权(人文与社会译丛)

    论人权(人文与社会译丛)

    什么样的权利是人权?我们如何鉴定一项声称是人权的权利是否真的是人权?我们该如何确定特定人权的内容?我们又该如何解决人权之间的冲突?《论人权》对人权的理论基石进行了探索,考察了人权概念的中世纪起源,点明当今人权探讨的困境源自于其定义的不确定性,并对具有争议的福利权、隐私权、自由权进行了细致的讨论。本书是了解当代人权问题的必读之作。
  • 雪球专刊第028期:股市防忽悠指南

    雪球专刊第028期:股市防忽悠指南

    炒股这么多年,见识过带头大哥那个时代的QQ群炒股,后来的微博大V开二级圈子炒股。见识过中金在线要钱,知钱俱乐部要钱,还有某光头微信圈5000好友要红包。大多的论调都是:我是股神,你给我钱我包你赚钱,什么?你不给,那你滚吧,有的是人排着队等交钱呢!
  • 魂归忘川入轮回

    魂归忘川入轮回

    身死道消便要归于天地,这是何道理?留有执念化为鬼魅便要被诛杀又是何道理?魔道?正道?究竟何为魔何为正?季九洛不欲争辩只行惊天之事,无奈被人视作邪魔歪道,诸多构陷,一朝身死……明明没什么心愿未了,怎就成了孤魂?好吧,孤魂也就罢了,悠闲自在,可是为何?为何非把她踹到一个即将尸变的尸体身上?呵…被自己的法器嫌弃,她可算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了!!!
  • 遇见席先生

    遇见席先生

    重生归来,曾屹立在金字塔顶端的徐钥,一心只想好好跟上辈子辜负的那个男人好好的。那些上辈子欺她、骗她、坑害她的魑魅魍魉,现在才来求饶?呵!晚了。
  • MARY BARTON

    MARY BART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李束为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李束为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李束为是山药蛋派人物之一。此次由山西省作家协会编选的“山药蛋派”经典文库,精选其中优秀的文学经典,力求打造成为彰显山西文化形象的一张名片。
  • 他在梦里打dota

    他在梦里打dota

    年过30,一事无成。小职员张平,一个痴迷于dota的手残党玩家,在万念俱灰、浑浑噩噩度日的颓废状态下,无意间被拉入了一场dota比赛之中。于此,这也终于开启了他不一样的人生。金色的ID,冠名的英雄!TI8结束了,张平的不平凡人生开始了!新书——《三寸拳锋》已上线!
  • 万剑之仙

    万剑之仙

    御剑之术高深处,踏九天,入黄泉,斩尽天下不平事成仙路,尽迷雾,究竟是修行的圆满,还是肮脏的阴谋我若御剑,一往无前......
  • Evita, First Lady

    Evita, First Lady

    Eva Peron was a star and a legend during her lifetime, one of the most alluring wome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rough the hit Broadway musical Evita by Andrew Lloyd Webber, her story became famous, and with the release of the film starring Madonna as Eva Peron, her life became a media obsession once again. Whore and feminist, tyrant and saint, Evita was the beautiful and legendary woman who rose up from poverty to become the hypnotically powerful first lady of Argentina. To millions of poor people she was a savior; to her enemies she was a monstrous dictator. In this riveting biography, John Barnes explores the astonishing paradox of this champion of the poor who attacked the rich and, in the process, made herself the wealthiest woman in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