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3500000015

第15章 一代明君唐太宗(15)

回到营州,唐太宗命将战死者的遗体集中到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设太牢祭祀,亲自临哭尽哀。死难者的父母听说此事,都很安慰,他们说:“咱们的儿子虽然战死了,但是皇上亲自为他们哭灵送葬,哀荣备至,死而无憾!”到北平,唐太宗为战死的将士建悯忠寺,以超度他们远在异国的亡灵。北平的接待官员用鲜绿的青菜招待皇帝,唐太宗问:“隆冬时节,怎么还有如此鲜菜?”地方官说是用暖棚栽种的,专供皇帝。唐太宗大怒,斥责地方官违背自然规律,冬行夏令,立即将他革职。这是唐太宗由于战事不顺,心情郁闷而找地方官的茬。车驾到达定州,太子李治迎接。大军出发的时候,唐太宗对太子说:“除非朕回来见到你,才会换掉这件袍子。”到秋天的时候,袍子都朽坏不少,臣下请他另换一件,他说:“战士的衣服也坏了不少,朕不能独自换新衣服。”一直到回到定州,太子亲自送了件新袍子给他,才更换过来。

兴师动众征辽,竟无功而返,唐太宗并不甘心。一年以后,他又想亲征,房玄龄等人再三相劝才劝住。但他还是派将军薛万彻去袭击高句丽,大军在边境取得一些胜利。第二次对高句丽作战还没有全面展开,唐太宗病重,战争只得停止,唐太宗带着没有剿灭高句丽的遗憾,离开了他创立的大唐帝国。

二十、废立太子遗祸后世

唐太宗于武德九年(626)八月即位,到贞观二十三年(649)三月去世,共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间,他奉行大治天下的治国方针,励精图治,锐意进展,使唐王朝迅速地达到了天下大治的局面。社会定安,生产恢复,人民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并且造就了皇帝兼听纳谏,广任贤良;大臣敢于发表和坚持自己的意见,上下一致,力求致治这样一种封建社会少有的政治风气,开创了被誉为“贞观之治”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最突出的太平盛世,唐太宗也因此成为中国封建帝王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

但是,在贞观盛世的巨大成功面前,唐太宗自认为在武功、文治和怀远三方面都超过了古人,骄傲和自满情绪开始滋长起来,思想和行为逐渐发生了变化,以“隋亡为戒”的历史教训逐渐被淡忘了,封建帝王的贪欲和专制本能越来越多地在他身上体现出来。因此,到贞观中后期,号称太平盛世的贞观之治逐渐失去了它的光彩。

贞观初年,唐太宗比较注意节俭,禁止营造宫殿和追求奢侈,到贞观中后期,这种情况就逐渐改变了,宫殿的营造逐渐多起来,追求奢侈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在唐太宗的要求下,“难得之货,无远不臻;珍玩之作,无时能止”。由于唐太宗不断营造宫室和追求奢侈,使老百姓的徭役负担不断加重,服徭役的农民道路相继,甚至“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五六千里,春秋冬夏季略无休时”。贞观十六年(642),更出现了农民为了逃避赋役,自己折断手足,谓之福手福足的情况。

在大臣的任用上,唐太宗也不像贞观初期那样唯才是举,以德行学识为先了。许多勋亲子弟充塞于朝廷,这些人没有实际能力,还互相牵制,大大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在兼听纳谏方面也不如从前。贞观初期,唐太宗是恐人不言,导之使谏,鼓励臣下犯颜直谏,到贞观中后期,则变得渐恶直言,不悦人谏,有时虽然勉强听谏,内心里也不愿意接受。特别是在贞观十七年(643)魏徵死后,除了刘洎、马周等少数人仍然不断地向唐太宗进谏外,其余大臣都是一味地阿谀奉承,这使唐太宗变得骄横专制起来,兼听纳谏的良好作风逐渐丧失了。同时,在贞观中后期,唐太宗与大臣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开始疑忌大臣,特别是贞观后期,这种疑忌心理越来越严重,对大臣动辄问罪,轻则贬黜,重则杀戮,使出身寒微的大臣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甚至连尉迟敬德、房玄龄这样一些佐命功臣,也未能幸免。贞观十七年(643),太子废立事件以后,这种疑忌进一步加深。唐太宗原来立长子承乾为皇太子,后来由于承乾染上了许多坏习气,喜好声色,漫游无度,再加上患过足疾,行走不便,唐太宗便逐渐厌恶承乾,转而宠爱四儿子李泰,准备更换太子。魏徵在世时,对唐太宗换宗易嗣的想法表示反对,极力维护承乾的太子地位。魏徵死后,承乾因谋反罪被废为庶人,与承乾有牵连的大将侯君集被杀,中书侍郎兼太子左庶子杜正伦也因此获罪。由于魏徵生前曾经推荐杜正伦和侯君集有宰相才能,唐太宗便怀疑魏徵和他们曾经结为朋党。又加上有人在唐太宗面前诋毁魏徵,说他曾经把自己前后的谏辞给谏议大夫褚遂良看过。唐太宗于是解除了他亲自答应的魏徵的儿子魏叔玉和衡山公主的婚约,并派人推倒了自己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魏徵碑。魏徵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大臣之一,死后却遭到这样的非难,可见唐太宗对大臣的疑忌心理已经发展到了多么严重的程度。

太子承乾被废之后,唐太宗想立四儿子李泰为皇太子,但遭到一些元老重臣的反对。最后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坚持下,唐太宗终于决定立九儿子李治为皇太子。由于宰相刘洎曾经支持李泰当太子,唐太宗对他很不放心,后来由于褚遂良的诬告,唐太宗便趁机将刘洎杀掉,并清洗了其他支持李泰做太子的大臣。唐太宗临终时,对寒族地主出身的宰相李世也不放心,将他由宰相降为叠州都督进行考验。这一切都可以看出唐太宗疑忌心理的严重。

贞观中后期,唐太宗虽然在政治上开始走向下坡路,但他并没有堕落成为一个昏庸的君主,在某些方面还能够保持贞观前期的良好作风,并且能够对自己一生的功业进行冷静的回顾和总结。贞观二十一年(647)五月,他问左右大臣:“自古帝王,虽然能平定中原,却不能使周围的小国臣服;我的才能赶不上古人,但取得的成绩却比他们还多。这是什么原因?你们可随便谈出自己的真实看法。”群臣都说:“陛下功德如天地,说什么也不足以形容。”唐太宗说:“不然,我之所以能达到这么高的成就,只不过是做到了五件事。第一,自古帝王多嫉妒才能胜过自己的人,而我看见别人的长处,像看见自己的一样高兴。第二,无论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我往往能弃其所短,用其所长。第三,有的帝王爱贤者恨不得抱在怀里,憎不肖者又恨不得推入沟壑;而我对贤者很尊敬、重用,对不肖者也很可怜他,使两者都能各得其所。第四,自古帝王多厌恶正直之士,或者公开杀害,或者暗中杀害;而我从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比皆是,不曾罢免过一人,也不曾给一人治罪。第五,自古帝王皆看重汉族,看不起少数民族;我独能一视同仁,一样爱护关怀,所以他们都来归附。我有今天的成功,就是因为做到了这五件事。”唐太宗总结的这五条成功的原因,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在临终之前,唐太宗也并没有片面地陶醉在成功之中,还能够坦率地指出和承认自己的缺点。贞观二十二年(648)春天,即唐太宗逝世的前一年,他亲自为太子李治撰写了《帝范》十二篇,把自己所做的错事说给儿子听,要他以古代圣贤为师,不要效法自己。唐太宗说:“古人说过,效法上等,仅能学到中等;而效法中等,必然要成为下等;你若只学我,就连我也赶不上了。我居大位以来,不对的地方很多:锦绣绸缎、珍宝珠玉不绝于前,宫室楼台屡有兴建,好狗骏马,到处搜求,又经常外出巡游,劳费和麻烦百姓。这些都是我的过失,你千万不要以为是对的而加以学习。我不过度使用民力,给百姓的益处很多,又开创了大唐的天下,功劳很大。因为给百姓的益处多损害少,所以百姓还不抱怨;又因为功劳大而过失小,所以事业才没有垮掉,但比起尽美尽善来,还差得很远。”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唐太宗在为自己盖棺定论的时候,尚能谈到自己的缺点,这是不容易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作为皇帝,唐太宗宫闱生活和历代封建帝王是一样的,广占众媛,妻妾成群,皇后虽然只有一个,妃嫔则为数众多。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唐太宗还曾多次进行挑选美女和才女的活动,在宫中罗致了大量的美女和才女,即使对已有婚约的美女和才女也不放过,甚至连隋炀帝的皇后萧氏、弟弟元吉的爱妃杨氏、堂兄庐江王李瑗的爱姬崔氏、贞观名将侯君集的姬人也都纳入后宫。这种“乱伦”行为,历来被后世史学家所讥议,古代著名的史学家范祖禹、理学家朱熹都曾经对唐太宗的这种行为进行过指责。在宫闱生活方面,唐太宗虽然不能和荒淫无耻的隋炀帝相比,但也称得上是一个好色之君。

唐太宗的好色遗祸后世,他宠爱武媚娘,即后来的武则天,经常召幸她。在武媚娘春风得意之时,白天经常出现太白星。星相家李淳风说这是女主昌的征兆,唐太宗又想起民间流传的《秘记》所载:“唐三代而亡,女主昌。女主武氏代有天下。”唐太宗为此杀了许多武姓人,但他不忍心杀武媚娘。

在唐太宗众多的后妃当中,能够以自己的贤德对唐太宗的政治生活产生影响的,主要有两个,贞观前期是皇后长孙氏,贞观后期主要是妃子徐惠。

长孙皇后出身于世代显赫的贵族世家,自幼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知书善文,聪明贤淑,是一个有见解、识大体、宽厚仁慈的女性。她以自己的贤德和才干影响了唐太宗的家庭生活和政治行为,为开创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长孙皇后最突出的政治见解是防范外戚专权。她哥哥长孙无忌是唐太宗的佐命元勋。唐太宗对他信任备至,委以宰相之职。对此,长孙皇后一再以汉朝诸吕与霍氏等外戚专权乱政的历史事实提醒唐太宗,要求降低长孙无忌的官位。她还让哥哥亲自向唐太宗要求降职,一直到临终前,长孙皇后还告诫唐太宗注意防止出现外戚专权的现象。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后妃得宠时,依凭裙带之风加重本家族父兄的权势是不乏其例的。而长孙皇后则力避裙带之嫌,把外戚专权乱政而导致身败名裂的历史教训作为切骨之诫,是不失为远见卓识的。贞观之治没有出现外戚干政的局面,与长孙皇后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长孙皇后的政治见解和才干,对唐太宗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长孙皇后在世时,唐太宗经常与她讨论国家大事,听取她对某些大问题的意见。贞观初年,唐太宗能够虚怀纳谏,与长孙皇后的协助是分不开的。每当唐太宗任情使性不能虚心听谏时,长孙皇后便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规劝,使唐太宗能够继续保持虚怀纳谏的好作风。由于长孙皇后知书善文,熟读经史,因此她也常常引用一些历史典故来对唐太宗进行劝谏。

在唐太宗晚年,对他影响较大的是贤妃徐惠。徐惠是当时著名的才女,聪明绝顶,博览群书,还未成年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名气。徐惠入宫以后,虽然位列妃嫔,但对国家大事也十分关心,经常和唐太宗谈论国家大事,议论朝政,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唐太宗喜欢她知书善文、纵论古今的才华,把她看做是长孙皇后一样的人物,对她的见解也颇多接受。

贞观后期,由于唐太宗频繁地发动战争,徭役和兵役的征发空前严重,造成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因此在贞观二十二年(648),徐惠向唐太宗上疏进行劝谏,这篇上疏结构严谨,声情并茂,论据充实,真切感人,深受唐太宗的赞赏。

二十一、多才多艺文治武功

唐太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君主。他精于弓马,擅长诗书,是一位文武全才的皇帝。

唐太宗以马上取天下,在武力统一中原和边疆的过程中,多得力于骑射战术,因此对弓马特别精通。从晋阳起兵到登基做皇帝,他的生涯几乎是和弓马伴在一起的,他所用的弓箭,比平常人用的要大一倍,命中率高,威力大。他在指挥战争期间,每每乘骏马、持大弓,冲锋陷阵。后来登基做了皇帝,他娴熟的骑射技术仍然不减当年。唐太宗嗜好弓马,特别是对骏马的嗜好以至成癖。昭陵六骏雕刻,既是唐初雕刻艺术的高度成就,也是唐太宗嗜马成癖与他驰誉战场的真实写照。

唐太宗还擅长诗文和书法。他一生写了不少诗文,后来被清朝人编入《全唐文》和《全唐诗》中的就有文七卷、赋五篇、诗一卷六十九首。唐太宗的文章主要是政论、史论、诏敕之类,其中《帝范前后序》、《金镜》等是他的代表作品。唐太宗的这些文章大多是用骈俪文体写成,注重辞藻和排列,讲求对偶与用典,在形式上还没有摆脱六朝以来的绮丽文风。但是,由于唐太宗是一代开国之君,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艰难的统治历程,所以他的文章政治色彩比较浓厚,开创了富有时代特色的贞观之风。由于唐太宗的倡导与实践,使贞观文坛出现了一派兴盛的局面。

唐太宗虽然爱好和擅长诗文,但却不重文名。他说:“君主要以德政治天下,只靠文章是没有用的。”在贞观时期,唐太宗一直没有答应刊刻自己的诗文集。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玄奘

    名人传记丛书:玄奘

    名人传记丛书——玄奘——十七年,五万里,真经回,佛法扬:“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大传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大传

    约翰·D洛克菲勒,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自16岁从商到55岁退休,洛克菲勒创造了美国商业神话,从无到有创建起自己的财富大厦,谱写了平民阶层奋斗崛起之歌,是“美国精神”的耀眼典范。晚年,洛克菲勒开始投身慈善事业,捐款总计5.5亿美元,在世界医疗、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树立了慈善运作管理的典范,开启了慈善新时代。
  • 拿破仑传

    拿破仑传

    这本书以时间为轴线,以史实做基石,以想象为补充,描述了诞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一生,细腻刻画了他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及其辉煌的军事成就,再现了他由炮兵少尉到法兰西帝王,乃至最后在囚禁地去世的传奇经历,穿插了一代战神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将拿破仑的个人魅力与文治武功展现得淋漓尽致。《拿破仑传》在1925年首版后,很快风靡全世界,并荣登美国“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二位,此后几十年长销不衰,被称为“影响历史进程的书”。《拿破仑传》是根据德文原文翻译出版,是最新,最经典,最忠实于原著的权威译本。
  • 艾森豪威尔传

    艾森豪威尔传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美国第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生命的前52年充满波折、苦闷和压力,但却从未丧失雄心壮志和对成功的渴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年过半百的艾森豪威尔1943年担任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官。1944年6月6日,他成功指挥了扭转战局的诺曼底登陆,创造了一个军人一生中最辉煌的胜利。1953年至1961年,他担任美国总统,并被后人认为是20世纪政绩最辉煌的美国总统之一。
  • 林海音:城南依稀梦寻

    林海音:城南依稀梦寻

    本书以林海音的一生为背景,来扫描、透视人们最感兴趣,也最能凸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某些片断,有传主的自述、他人的评点、图片说明。
热门推荐
  • 初雪

    初雪

    我退休前执教的滨海大学法学院即将迎来建院六十周年院庆,出版历届专家的文集是院庆活动的一部分。黄昏时分,一个年轻人把一本装帧精美的纪念文集送到了我家。天气预报说今夜有雪,如果是真的,这将是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尽管急着赶回去,但年轻人对我的保姆说他想见我一面。尽管我已多年不曾会客,但这个风雪来临前的黄昏让我有些不明缘由的不安。“好歹也算是打发时间。”这么想着,我把轮椅滑离书桌,整理了一下盖在我那失去知觉的双腿上的毛毯,让保姆把年轻人请进了我的书房。这是个面容和善、苍白瘦弱的青年。年轻人穿着一件黑色的旧呢大衣,袖子有些短,露着一双青白而骨节突兀的手腕。
  •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本书收录了国内外学者论文18篇,内容涉及文学、文化学、哲学、史学及文献学、各篇文章均具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 弑王冰妃

    弑王冰妃

    女强VS男强!强强联手!爽文无虐,无误会,一对一她,丞相府懦弱的大小姐,任人欺凌,最后惨遭毒害;她,二十一世纪黑道,死神,“死亡圣衣”,杀人不眨眼的白衣天使,生死边缘挣扎,不再相信天长地久;他,当朝弑王,不详之子,自胎中身重奇毒,冷血狠辣,不知情为何物?一朝生死,当她成为她,会有怎样的精彩奇遇?【片段一】“王妃,把飘香楼拆啦!”“哦,拆吧!拆完再给她建一个,别让她无聊。”君皇连头都没抬,说道。站在那的凌冰月嘴角直抽,额头上黑线滑落,能在宠一点不?“王妃,把苏贵妃推下水啦!”“派人给她,小心别受伤!”凌冰月无任何表情,他都免疫啦!………………“王妃呢?”君皇问着在门口的凌冰月。“被皇上叫去了!”呆呆的说道。“什么?!”风一般消失不见……主子啊!那是你父皇啊!…………只剩下在风中凌乱的凌冰月……【片段二】“娘亲,娘亲,”粉雕玉琢的脸颊,泛着淡淡红晕,迈着小步子,扑到凌冰洛的怀中,满脸委屈,两眼泪汪汪的看着她,“呜呜呜呜,爹爹,爹爹总是欺负我,我还这么小,他就让我,就让我离开娘亲,把我关起来,说是培养一代亲无故人后无来者的君王,”眼睛里一闪而过,一丝狡黠。“他还让我,让我”嘴嘟嘟起来,结结巴巴,凌冰洛抱着他,满脸无奈,“怎么了?你爹爹还让你干什么了?”“把我送进梦乡院,说是要学他从小就要学会认识女人!”仰着头,大声说道。“噗!”凌冰洛满脸黑线,额角微微跳动,刚想说话,怀中一空。“臭小子,给老子滚”一个抛物线完美展现。“啊啊”
  • 生生世世不相忘

    生生世世不相忘

    沐仙城传说中修仙的胜地,可却在一天之间被灭门,余一子沐安。后遇仙子漓沫,她在帮他找仇人的路上,遇到了许多奇奇怪怪事。
  • 傲娇竹马你不要跑

    傲娇竹马你不要跑

    他们因为一场娃娃亲被绑在一起,就连名字都是被绑在一起的。小时候的易水寒每次出门玩都要带上风潇潇,这并不是易水寒他自己愿意的,而是他的妈妈和他的干妈。易母&风母:“水寒出去玩啊!带上潇潇一起吧。”导致易水寒的小伙伴每次一看到风潇潇都喊:“易水寒~她来了。”这让易水寒特别想甩掉身后的跟屁虫。某一天,易水寒发现风潇潇不再黏他了,好像…有点…不适应了。好像有一种奇怪情愫在他的心中悄悄的发芽…… 【青梅竹马】
  • Up From Slavery

    Up From Slave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汉末之吕布再世

    汉末之吕布再世

    并州飞将吕奉先,身长九尺,膂力过人,手中一杆方天戟,就是天下无双。————————————新书已发《三国之我去买个橘子》简介:奉先,你在此地不要走动。面对战败的诸侯们,董卓伸出了他的大手,脸上带有笑容,不计前嫌的说着:“来,做我儿子吧!”——————————每天早晚两更,请大家多多支持。
  •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千古圣人孔子,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金牌当家菜

    金牌当家菜

    本书中收录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家常菜的制作方法及菜谱。家常菜是指百姓人家日常制作和食用的菜肴,是选用普通的原料、根据家人的品味爱好制成的,不仅味美可口,而且有浓郁的乡土情愫,让人深深地喜爱和留恋,犹如乡音、母语一般深入骨髓和灵魂。中国烹饪大师史正良先生通过潜心总结研究、反复实践、制作、编写出这一套全新的家常菜谱,其中的菜肴用料普通、制法简便、调味适口,并且营养合理、易学易变,对于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培养美食情趣有极大好处。
  • 爱是黑夜的灯

    爱是黑夜的灯

    《爱是黑夜的灯》采用全景式的手法,再现社会,再现生活,再现人生。作品故事生动,极具感染力,对历史典故的述说娓娓道来,对红色风暴的描写简洁明快,对社会变革的记叙严谨客观,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真实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