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3900000006

第6章 文人篇(5)

当我们都不再认为自己头上有光环,只有用力去做,来换每一点进步的时候,中国的信心,就开始了废墟上的重建。

这可能不是柏杨先生写作时所想到的,而是藏在他的心底。

柏杨先生曾给张香华女士写过这样的诗,说道:“险已夷,惊已安,我们俩注定会守望到,北极星悬升,在命运苍茫的晓色里。”

这是出狱以后的作品。这样充满期待的诗句,是柏杨先生的为人。他不是充满仇恨和绝望的人,他的笔虽然犀利,他的心中,存的却是一份希望。

十几年前,从不敢想象中国会发展到今天的样子。

柏杨先生走了,希望却留下。

写字楼不灭的灯火,脚手架上忙碌的民工,田野里互相挽起的臂膀,告诉孩子,把你的书给小朋友分享。

一切的一切,都微不足道。

也许。

也许可以让我们的下一代,在重新读柏杨先生的时候,不必再像我们那样汗流浃背。

琼瑶的泰坦尼克

为琼瑶的小说流泪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我大学的女同学们常常捏着汗湿的手帕,看《失火的天堂》或者《心有千千结》而双目迷离。

作为燕赵之地的子孙,我心中所更加亲近的是,西北高天下的苍莽黄沙,边塞草原上的铁马冰河。因此,于琼瑶书中的恩恩怨怨,多少觉得是“小女子心态”,和我不大相关。

想当然地认为,能写出这样作品的琼瑶,无疑是个感情世界坎坷无比又丰富无比的小资。当她在铺了天鹅绒的大床上为了爱情辗转反侧的时候,萨正在和兄弟们在风雪漫天的机场跑道上为波音737换轮子。我们的世界,没有交集。

直到看了她的《我的故事》。

这本书,我是在大学毕业几年后读的。早晨开始看,直到黄昏,因为我读完之后,又反复读了一遍。那一天,琼瑶的世界在我的心中天翻地覆。

《我的故事》,是琼瑶的自传,我想,如果没有读过这本书,不可以算做真正了解琼瑶是怎样一个人的。

这本书中,记录了一段我们早已忘记的历史,也颠覆了我对琼瑶的看法。

琼瑶的确出生于教授之家,书香门第。然而,她记录下的童年,却和小资没有多少关系,她用了大量的篇幅记录的,是逃难。

1944年,六岁的琼瑶,随着全家——祖父、父亲和母亲、哥哥、弟弟……开始了逃难的历程。

那一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琼瑶家的祖屋所在地衡阳,是两军决战之地。中国军队第十军在这座城市死守了四十七天,终因援军不济,力竭城破。

逃难之前,琼瑶把自己最珍爱的一面小锦旗交给了妈妈,藏在所寄宿农家的阁楼上,因为大家都说农家一无所有,日本人是不会抢劫这个地方的。

日军果然没有抢劫,他们烧掉了整个村子。这只是琼瑶记忆中苦难的开始。

几十年后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依然可以读到家国沦亡之际一个普通人家的惨痛。

逃亡中,琼瑶第一次目睹了死亡。“山沟外面,忽然传来一声清脆的枪响,接着,有一个人影从我们掩护着的松柏外面闪过去。我们全吓怔了,忘了哭,也忘了叫,瞬时间,山沟中寂然无声,我从松树的隙缝里望出去,正好看到那奔跑着的人——一个平凡的农人,腿上滴着血,一跛一跛地飞跑着逃走,然后,就是一阵日本人的呼喝声,又一排枪声,那农人倒了下去。我呆住了,第一次了解死亡是怎样突然就能来临的,第一次看到鲜血从一个活生生的人体里流出来。”

接着,他们又被日军围住搜查,一切财产都被抢去,连琼瑶的母亲都险些被日军掳去。“一向文质彬彬的父亲,立即爆发了,他陡然间冲过来,抱住母亲,对那日本兵大吼大叫:‘放手!你这禽兽!放手!’一切发生得好快,我看到那日本兵举起木棒,对父亲拦腰一棒,父亲站立不稳,那山沟又是一个往下倾斜的斜坡,父亲摔了下去,顺着斜坡,就一直往下滚。祖父忍无可忍,也冲上前去,日本兵再一棒,把祖父也打落坡下,然后,他继续拉着母亲,往山沟外面拖去。母亲用手抓紧了山沟两壁的青草,哭着往地上赖。我眼看父亲和祖父挨打,母亲又将被掳走,恐惧、愤怒和无助的感觉一下子对我压了下来,我用双手扯住母亲的衣服,放声大哭。同时,麒麟和小弟都扑了过来,分别抱住母亲的腿,也放声大哭,我们三个孩子,这一哭哭得惊天动地,我们边哭边喊着:‘妈妈不要走!妈妈不要走!’”

只是因为琼瑶的弟弟恰好和带队日本军官的孩子同岁,使他产生了恻隐之心,一家人才逃过此难。

写下这样文字的,是我们所认为自己熟悉的琼瑶吗?

在这本书中,琼瑶这样的记录,比比皆是,处处都是那双六岁的眼睛亲眼所见——为了避免大家被发现,表叔伸手去扼死自己的亲生儿子;悄然将与琼瑶每天抱着睡在一起的小妹丢弃在旅途中;父母赴水自尽又被琼瑶的哭声唤回;生死辗转中祖父却固执地在口袋中留着自己抗日救国的诗歌;宁可被枪毙也不让汉奸侮辱……

弱国子民的血泪,尽在于此。

琼瑶在书中写道——“我的国家民族观念,就是在这枪口下建立起来的。所以我常说,别人童年的教育来自学校,我童年的教育,却来自战争。”

2004年台湾地区大选,琼瑶阿姨为反台独在网站上发表公开信:

“亲爱的朋友啊!从何时开始,长江、黄河、青海、长城、喜马拉雅山……都不再是我们的骄傲了?唐宋元明都不再是我们的历史了?我真的陷进无法自拔的痛楚里。”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心中有一点淡淡的疑问——有着这样经历的琼瑶,成年后的作品中为何却只有温柔婉约,而没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刚强之气呢?

直到看到《泰坦尼克》中的一段,我忽然若有所悟。

《泰坦尼克》的结尾,罗丝是怎样对杰克喃喃自语的呢?

她没有说我是多么地怀念你,在心底爱你这些话。她说,我结了几次婚,爱过几个人,生了几个孩子,走了世界多少个地方……她的一生怎样的快乐和有价值。

杰克的死,是为了罗丝的生。

而他让罗丝活下去,假如她从此只是忧伤地怀念自己,我想并不是杰克所要的最好报答。那最好的报答就是罗丝自己所说的——她是那样珍爱杰克换来的生命,所以让自己的一生都快快乐乐,轰轰烈烈,一直到九十岁。

她的生命是属于两个人的,她快乐了,他才快乐。

左权,这个刚毅的红色将军,在留下的信中对自己的女儿用了如下的所有称呼——“小鬼、小家伙、小宝贝、小天使、小东西……”

将军用了这样的称呼,我想他是从心中希望把一切苦难在自己的手中终结,只给女儿拥有美好的东西,包括美丽、温柔和幸福吧。

我们的先人在艰难时刻能够勇敢地面对苦难,却不是为了把我们变成冰冷的钢铁,而是为了让我们按照和平与善良的本性生活。

什么是我们心中的家国呢?那些不朽的诗词歌赋,江南烟雨,漠北秋风,弄堂里孩子们跳猴皮筋时的欢笑,在课堂上为某个莫名的惆怅而走神的瞬间。

对于琼瑶来说,悱恻温婉是她的本性。历尽劫难,痴心终而不改。这种南方小女子的情怀,在《我的故事》的苦难衬托下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离离原上草,用最柔弱的一面让人感到生命的顽强与灿烂。

一如阿基米德最后的时刻,他说:“让我画完这个圆。”

读过这本书之后,对琼瑶的感觉真的不再一样了。

当一家人经过一次次抢劫、杀戮、搜查之后,琼瑶在第八章“夜半穿越火线”的结尾一段写道:“中午时分,我们见到了第一队国军,看到了第一面国旗。”

那时,忽然发现自己身上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在读琼瑶的书时,我居然落泪了。

从此,也不可以笑话那些读琼瑶落泪的女生了吧。

后记:琼瑶一家遇到的中国军队,是桂军第27团辎重连,他们的连长曾彪成了一家人的保护神。他们跟着他的军队走,吃他的军粮,喝他水壶里的水。琼瑶的家人,在他的帮助下,平安到达广西,随后转往重庆。琼瑶写道:“一天清晨,我们全上了火车,倚着车窗,含泪望着站在月台上的曾连长。车子终于蠕动了,曾连长仍然站在那儿,一身军装,威武挺拔。他不住地对我们挥手,我们也不住地对他挥手,车子越开越快,越开越远,曾连长的影子就越来越小,终于再也看不见了。别矣,曾连长!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到曾连长。”

战后,琼瑶一家人曾反复寻找曾连长,虽然没有找到他,但总期待着和他的再次相逢。琼瑶在另一段文字中曾经对曾连长此后的行踪做过一点提示,她说:“曾连长奉命死守桂林。”

桂林战役是抗战后期的一场血战。1944年11月,日军进攻桂林,和所有国民党军当时进行的很多战役一样,这次战役充满了牺牲、血腥、阴谋、内讧和叛卖,然而,战斗的激烈程度在很多日军文献中依然清晰可辨。11日,桂林陷落,此战中国军队三名将军殉难,分别是第三十一军参谋长吕旃蒙、第一三一师师长阚维雍和桂林城防副司令官陈济桓。第二十七团辎重连的下落无从查找,只是从战史知道,当时桂林守军将大量辎重囤积于七星岩岩洞中,以期与日军长期作战。因为汉奸告密,日军猛攻七星岩。由于守军顽强英勇,日军无法攻入,遂对洞内施放毒气,守军全体殉难。

曾彪连长的忠骨,或许就在七星岩的某个洞穴之中吧。

一如琼瑶的父亲第一次见到曾连长时,无意中说出的一句话。他说——“不甘异族迫害,要付出多少代价!”

地狱里也有天堂——读徐晓的《半生为人》

从北京回来,带回一本书至今不能读完——徐晓女士的《半生为人》。

每次只能读一两页,不能读更多,否则我无法呼吸。

看了几天《半生为人》,我对自己的思路整理良久,结论只有三个字——

洗灵魂。

这本书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人,它又不该只属于那个年代。

我和我在北京的朋友联系,一定要让他找一本来送给我的一个一面朋友,她的丈夫刚刚猝然离世,这书里有力量。

更多的是有感动。

那种用平静让人战栗的感动。

我不惊奇于这本书,因为它只是还原一种古朴的真实。

徐晓的这部作品,记录了那一代被称做“文学青年”的人们,怎样伴随理想起舞,写的是周郿英和徐晓的爱情和他们的朋友们的故事。

郿英和徐晓的朋友们,都是一些在生活中把自己洗到素面布衣的普通人,尽管他们有的并不缺少名气,而徐晓写他们的时候,笔法也近乎白描。

徐晓写到丁玲请史铁生去见面,第一次史铁生出于对名人的敬距离也出于对名人的敬畏拒绝了;第二次丁玲又请,铁生答应了,可是还没去呢,丁玲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

徐晓记下了史铁生谈起这件事的话,他说年龄是一堵墙,可是墙上应该可以有门和窗户。

萨想铁生有一点悔意,因为他善良。

这样富有灵气的话在这本书里我没法枚举,徐晓的灵气,徐晓的凌厉。你都能体会到。

还记得有一张徐晓的照片,好像是在北海的划船上,笑眯眯的不看镜头,穿着裙子还拿着一瓶汽水。田晓丹说这是一个“七七级”的女大学生——在革命理想和美好生活之间流连忘返,幻想着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网上也可以看到《半生为人》,然而我觉得看网书的缺点是看不到这些好照片了,那会减色很多。

其实书中的照片都很粗糙,唯其粗糙,始有沧桑。

唯一不粗糙的可能就是陈迈平(万之)在丹麦的那一张,英俊而戴着眼镜的陈迈平坐在码头上,白衬衫,蓝裤子,背景是白色的老船。

他在随照片写给徐晓的信中说:“这不是《今天》时候的陈迈平了,这是1990年的老迈平。”

只这一句话,其中的滋味已让我心中一酸,那天恰好和我的老友晓筠联系上,她说我的声音一点儿也没有变,鬼使神差,我说,这已不是当年的萨苏了,这是二十年后的老萨苏。

迈平的敏感,迈平的伤感,只这一句,足矣。

郿英和徐晓的朋友,大多吃过很多生活的苦头,却从没失去过对于生活的信心。

当然,更主要的还是郿英和徐晓自己。

郿英最后还是走了。徐晓和郿英之间不是一个付出和牺牲的故事,而是一对夫妻的故事,夫妻是一种相互的关系,这里面没有一本账可以说清楚。它让每个读过的人都会为之手足无措。那是一个从最初就注定悲剧结尾的姻缘。然而,两个相爱的人,却可以把地狱过成天堂。我相信,这部分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见我们的心灵。

田晓丹说得更好,这个家庭里,你不会感觉到郿英不在,他只是不说话,不占地方罢了,你还可以从娃娃(郿英的儿子)日渐长大的眼神里,找到郿英。

郿英坚强,徐晓说:“恐怕不止我一人从他身上懂得了一个人的自尊是怎样确立的,尊严又是如何获得的。”

还有一句话,她说:“无论他怎样消瘦得像个难民,他伤口怎样流得稀里哗啦,他呕吐得怎样不亦乐乎,我从没感觉到尴尬或难堪。我为我的丈夫有这样出色的表现而骄傲,我为我是这样的男人的女人而骄傲。”

夫妻是这样做的。

实际上,徐晓大多数的照片快乐天真,是真正聪明人的照片,只有一张不像的偏偏给拿去做了广告。

这是一本记述快乐的书,一本平平静静的书,徐晓的好处是她的聪明伶俐,她的悟性极好,我们说糟糕的书便是:好人是好人,坏人是坏人,脸谱化。其实给好人加上些毛病写出来,说这样更“接近生活”也是五十步笑百步,徐晓笔下的人不好不坏,她不评的,可是她喜欢的人,你也会亲近,好像你多年的朋友,他们的毛病也那么让你接受,这毛病一点儿不突兀,大概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这样的人。

同类推荐
  •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下)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下)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包括上下两册,内容囊括了古今中外著名神话故事数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学习和收藏。下册收录了自然灵异、万物灵性、英雄传奇、民风民俗等内容,如年的来历、春节由来、除夕传说、贴画鸡、元宵节传说、二月二,龙抬头、端午节传说、七夕的传说、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月饼的来历、重阳登高节的来历、腊八节传说等故事。
  • 中华美德歌谣全集

    中华美德歌谣全集

    歌谣,是一种非常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诗歌艺术形式。歌谣是劳动人民的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
  • 把日子摆上地摊

    把日子摆上地摊

    与“大款”相交则锱铢必较;与“小官”相交则自爱自尊;与百姓相交则有利他人。皮二,一卖菜老农,一古板又正直的劳动者,亦可称大丈夫!
  • 我们生命中的九一八

    我们生命中的九一八

    本书为纪念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出版。十四年抗战不仅撼动世界,更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本书精选几十位名人关于“九一八”的记载文字,令人重新感受“九一八”事变之于时代及其个人的意义,再次见证那段感人肺腑的民族记忆。
  • 摩挲大地

    摩挲大地

    《摩挲大地》是作者精选《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中一些著名的篇章,如《道士塔》、《莫高窟》、《都江堰》、《白发苏州》、《黄州突围》、《山庄里的背影》、《宁古塔》、《十万进士》、《抱愧山西》、《风雨天一阁》等,精心加以修订,其中一部分甚至是改写或重写,较之此前出版物,本书文字更为精准。
热门推荐
  • 丁克婚姻

    丁克婚姻

    只想结婚不想生孩子,为的是享受自由的二人生活。可是传统的婆婆却总是催促着想抱孙子的愿望,战争爆发了一次又一次,以为风平浪静了,可是却发现结婚八年的丈夫肆意猖狂的在外面搞外遇。被自己捉奸在床了却只扔下一句话,“我可以出轨但你还是我的女人”。撇下五十元钱给那个第三者,“不用找了”企图拉着丈夫回家,不料被丈夫当中羞辱。自尊心严重受到伤害,将残缺的婚姻搬上离婚的路,一波又一波的事情接踵而至,真相却令人瞠目结舌:一切只因孩子两个字。婆婆为了抱孙子可以唆使儿子在外面乱搞来刺激果果想让她生个孩子企图留住丈夫的心,丈夫为了孩子甘愿伤害这个深爱了八年的妻子。
  • 我是生物知识大王(青少年科学小百科)

    我是生物知识大王(青少年科学小百科)

    科普读物从来不拒绝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三者的完美统一,它强化生动性与现实感;不仅要让青少年朋友欣赏科学世界的无穷韵律,更关注技术对现实生活的改变,以及人类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本书的出发点正是用科学的眼光追寻青少年心中对这个已知和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关注,共同了解生物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了解人类社会,插上科学的翅膀,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勇攀科学的高峰。
  • 不要抱怨人生笑着活下去

    不要抱怨人生笑着活下去

    本书从不要抱怨,待人处事有学问、决不抱怨,赢得赞许、抱怨不如说服、相信自己,拒绝抱怨、不要抱怨自己没机遇、拥有一颗永不抱怨的心等六个方面的细节,为你量身定做了6大制胜宝典,相信,你只要把这6大宝典读懂读透,你也就把握住了决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所在,当然,别人行,你也就肯定行。
  • 男女丹工异同辩

    男女丹工异同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革宋

    革宋

    天下非赵氏天下,乃华夏之天下。吾起兵,也非夺回赵氏江山,而是要光复华夏江山。
  • 废材重生,逆天狂女

    废材重生,逆天狂女

    前世孤苦,渴望家人,亲情,朋友,死后重生,灵魂寄宿一个废物之身,超强的灵魂,惊险危机,结识医术卓绝惊才艳艳的端木漓,为生存,瘦弱之躯吞滔天剧痛,逆天改命,从而走上守护家园,保护亲人的艰难旅途情节一“弱肉强食,自然界千古不变的定律,不想成为食物,就只有强大。”某男医术艳艳,语气平静,陈述一件很平常的事实。“我要强大,你会帮我吗?”某女眼神坚定“好,我帮你”情节二“你?救我?”男子眉头又皱了几分,狭长的紫瞳又睁大了一点儿“巧遇而以。”某女眉头皱起,脸上一片淡然“在下北冥玄翌。”男子声音温润如玉某女嘴角抽了抽,她这运气好滴,随手一救,竟是麒麟大陆上人人皆知的鬼才情节三“不想死,就别动她。要么离开,要么长眠于此”某女没有温度的声音幽幽传来“好大的口气?你确定杀得了我。能与这位小姐陪着在下长眠于此,倒也不会寂寞”某男在赌“如果你想,我不介送你俩上路”双手快速的缠绕上紫色的玄气,颠峰灵力,带着破竹的声音“你…”多情桃花男脸色有些苍白,他气恼的轻轻一跃,飞入院里层层迷雾拨开,原来一切冥冥之中早已经注定,逆天而生,顺势而亡,情根深种,该何去何从....
  • 悲与美

    悲与美

    《悲与美》收录了周安林30年间所写的30篇文章(大部分在多家报刊公开发表过),分为3辑,第一辑为文学评论,主要针对悲剧艺术及美学欣赏,观点新颖,逻辑清晰,内容丰富,论述严谨;第二辑为散文,寄情于景,清新自然,言之有物;第三辑记人叙事,主要针对作者的亲人及闽东的名人和好人,人物刻画到位,情感真挚,读之令人动容。三辑一脉相承,正是作者对悲剧的研究与理解,才尤为真爱人性、人情中的真善美。
  • 迷音

    迷音

    命运总是交织着太多的悲喜,当你被悲哀浸透的时候,或许会有温柔的手抚慰你,当你重拾信心,努力欢乐的时候,不知名的黑暗或许正在向你靠近。曾以为将会毫无波澜度过平淡一生的秦乐似乎总是逃不出种种悲喜,在这样的社会中沉浮,会不会被洗去了那一片纯真的梦想?那一双只想在黑白键上跳跃的手会不会一直如自己所想?年轻的爱情可不可以当真?痴痴的凝望会不会有结果?幕后的纠缠又要如何面对?钢琴下的未知人生,迷离茫然的乐音将伴随着秦乐、伴随着纷杂的社会与校园缓缓奏响。
  • 异域神话

    异域神话

    我不确定这真的是个神话,也许它根本没有发生过。然而,让我想一想,我在宇宙的另一端,那些个创造了科技与魔法完美结合的文明的民族里都看见了什么?在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里又见证了什么?我无法解释那些在旁人看来所谓的奇人轶事——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一群号称“宇宙之子”但仍旧相当无知的智慧生物里面的一员――但对于他们来说,我却是又一种超然的存在。因为我是一个绝对的局外人,一个战地记者,一段架空历史的见证人。
  • Chamber Music

    Chamber Music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