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6700000008

第8章 借斯诺向世界敞开胸怀(5)

在苏联,虽然战火纷飞,这本畅销书也没有减弱对人们的吸引力。相反,苏联人民却从这本书中汲取力量,受到鼓舞。1943年,斯诺在苏联战地采访了三名参加反**游击队的女战士。当她们被询问怎样学会与**分子战斗时,她们答道:“我们从一部叫做《红星照耀中国》的书里得到一些主意”,“那是我们从斯摩棱斯克城里买来的,我们游击队里差不多每个共青团员都读过它。”此时,那些天真可爱、坚强不屈的姑娘们丝毫不知道站在自己对面的就是此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她们的话使斯诺大为感动。

以上只是《红星照耀中国》在海外风行盛况之一斑。“红星”的战斗力和生命力,当然最主要是体现在中国国内。

《红星照耀中国》的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中译本,是1938年2月“复社”印刷发行的《西行漫记》。1937年10月,英国的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出版社按规矩把第一本样书寄给了作者。斯诺把样书拿给中国著名的新闻出版工作者胡愈之看。胡阅后,异常欣喜。在从中共地下党那里弄清了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和有关情况之后,他决定立即组织力量把它翻译出来。很快,胡愈之在当时上海抗日救亡人士所组织的定期集会——“星期二座谈会”上提出翻译出版问题,大家非常赞同。经协商讨论,决定由参加座谈的王丁青、林淡秋、陈仲逸、章育武、吴景崧、胡仲持、许达、傅东华、邵宗汉、倪文宙、梅益、冯宾符等文化界12位知名人士集体动手,分别承译,以“复社”的名义出版。出版资金通过每人捐款及利用社会关系征集读者预约金,并组织一些义务劳动筹集起来。由于大家齐心协力,从1937年12月开始翻译到1938年2月在上海孤岛问世,仅用了短短一个多月。其工作效率之高、出版速度之快、装帧设计之精,在我国现代出版史上是罕见的。考虑到当时的特殊政治环境,书名有意隐晦含蓄地译作《西行漫记》。因为,此前《大公报》著名记者范长江曾从1936年7月开始,对中国西北地区进行过历时十个月,行程四千余里的考察旅行,写了不少轰动一时的旅行游记,向全国广大读者公开报道了红军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一些信息及中共在西北地区的一些传闻,后来汇集为《中国西北角》一书出版,所以明眼人一看《西行漫记》,就会十分自然地联想到这是一部与中共西北苏区有关的书籍。复社在翻译出版《西行漫记》中,得到了斯诺的热情支持,他不但无偿提供原版书,而且对原著的文字作了稍许增删,并为中译本作序,深情地预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复社《西行漫记》出版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最猖獗之时。继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占我平津,华北大片土地沦陷之后,8月13日,日军又从上海发起进攻,淞沪一战击溃蒋介石调集的六十万大军,接着上海失守。12月13日,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沦陷,日寇在半个月间屠杀南京和平居民三十万。蒋介石政府先是迁都武汉,接着又宣布迁都重庆。并派人考察西昌的交通、地理条件,准备下一步的退路,汪精卫等组织“低调俱乐部”,散布“抵抗亡国论”。中国的前途岌岌可危。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大旗,领导八路军深入敌后,先是一一五师在平型关痛歼日军,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接着聂荣臻在五台山地区建立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在这种形势下,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由复社翻译出版了。它向全中国人民展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初版一问世,顷刻售罄,接着印了二版、三版、四版……它不胫而走,轰动了国内和国外的华侨聚集地。各地的翻印本、油印本、抽印本也如雨后春笋涌现。据统计,斯诺有关其苏区之行报道的各种中译本(包括雏形本、全译本、节译本,抽印本)多达五六十种。在沦陷区和国统区,许多青年读者冒着生命危险竞相传阅乃至辗转传抄,或像怀揣珍宝一样秘密携带《西行漫记》,历尽艰险奔赴革命圣地延安。首先是北平受“一二·九”运动洗礼的青年,继之是备受家乡沦亡流离之苦的东北学生,随之是全国各地不堪目睹亡国惨状和不甘忍受蒋介石暴虐统治的人们,甚至是侨居异国的爱国华侨……从学生到教授,从军人到普通市民、职员、工人……或是身无分文,或是富甲天下,都怀着满腔的爱国赤诚,一批批地长途跋涉向西北的“红星”走去。

蒋介石散布的种种谣言迷雾都被“红星”的光芒照得烟消云散,成了无稽之谈;胡宗南三十万大军的封锁线,挡住了来往苏区的商贩,但却难拦住投奔光明的青年;“干训队”的诱惑、“集中营”的威胁,在苏区的强大磁场面前变得那样软弱无力。是什么使苏区、使共产党对青年们产生了如此强大的向心力?是中共抗日救国的政策,是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毛泽东战胜一切的自信心,是斯诺笔下的一切新事物……

在纪念《西行漫记》发行五十周年的时候,上海市党史工作委员会请了25位老同志座谈《西行漫记》对他们当年投身革命的影响。在上海“孤岛”日特汉奸的白色恐怖下,学校的同学们,连夜传看《西行漫记》,一本书被拆成几部分。新被接收为中共党员的同志,被通知某时去某地接组织关系,接头的暗号是带一本红封面的《西行漫记》。日军占领租界前,受命转移,扔掉一切财物,却舍不得丢掉那本引导自己参加革命的《西行漫记》。满怀爱国热情的学生,原以为蒋委员长是领导他们抵抗日寇的当然领袖,在墙报上画下蒋委员长高举指挥刀,领导他们抗日的壁画。看了《西行漫记》之后,才知道“共匪”“朱毛”原来才是现代的英雄,而蒋介石抗日是在人民的压力下被迫的。

原上海地下党书记肖英回忆说:“读这本书使我从理论上进到形象上,具体清晰地见到了共产党人,如临其境,见到了让人尊敬、依赖、热爱的共产党人、革命领袖和无数革命战士、英雄们,他们所做的一切是多么艰难而又伟大的事业,要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什么是真正的真理和光明?找到了,就在这里找到了。看得见,摸得着,不再是抽象的。我也要做这样的人,我看到了自己应该走的路,不再苦闷彷徨了,就像孩子知道了母亲所在的方向,思想感情来了一个飞跃,我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找到党。”

上海解放前夕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在南京路上的王孝和烈士,最初就是看了《西行漫记》,受其感染,参加了革命。牺牲在盐城根据地的龚志奋烈士,也是在《西行漫记》的影响下走进了革命行列。

斯诺在《为亚洲而战》一书中这样写道:“战事开始以后,我走到一处地方,哪怕是最料不到的地方,总有那腋下挟着一本《西行漫记》的青年,问我怎样去进延安的学校。在一座城市,教育局长像一个谋叛者似的到我这里来,要我‘介绍’他的儿子,让他去进延安的军政大学。在香港,一个发达的银行家也使我吃惊地作了同样的请求”。“假使我在上海或汉口或重庆设立一个招募站,我可以募集好几个大队;这也许是对中国最好的贡献。”

是什么使“红星”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红星照耀中国》“在全世界面临战争灾难的前夕,报道了一支远离西方各国的独立战斗力量”。这样,它就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反***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中国“三S”研究会的刘力群认为,“除世界人民反***侵略,争取世界和平的需要外,澄清中国苏区之秘,解除国内外对中国苏区真相的疑惑,也是‘红星’能在国际上获得巨大声誉的原因之一。”

美国作家伯纳德·托马斯在他的《论斯诺成功的一些因素》一文中,则更多地从斯诺的思想、写作技巧、求实精神等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然而最权威的自然是斯诺本人的解释:“这一本书出版之后居然风行各国,与其说由于这一本著作的风格和形式,倒不如说是由于这一本书的内容罢。从字面上讲,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而且从严格的字面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的描写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是的,斯诺和他的《西行漫记》,是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极其艰苦的时刻,在人们普遍地悲愤、沮丧的时候,大胆地预言“红星将照耀中国”。没有多少人见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但从斯诺的书上,他们知道了在中国的西北角,一群伟大的人们已经创造了,正在创造着、将来也能创造辉煌的中国史诗。于是,希望燃起来了,斗志鼓舞起来了。正像斯诺英文原书名表明的那样,它宛如一颗光华璀璨、熠熠闪亮的“红星”,将普照中国。

同类推荐
  • 神奇教练:马尔切洛·里皮

    神奇教练:马尔切洛·里皮

    2013年11月9日,一个值得全中国球迷记住的日子。广州恒大队荣登亚洲之巅。在这个激动的时刻,我们必须记住一个人的名字——里皮。里皮是足球历史上第一位先后赢取欧冠冠军和世界杯冠军,两项分别代表俱乐部和国家队最高荣誉和成就的主教练。在他23年的执教生涯中,几乎夺得了作为一名俱乐部教练能够想到的所取得的一切荣誉。的确,里皮作为教练所取得的伟绩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如果仅仅因为如此,你就认为他的足球生涯一帆风顺的话,那是极不准确的。本书翻开尘封的历史,将带领大家了解他之前的经历,走进里皮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本书深度展开一个人们难以看到的足球世界,与你分享大腕的足球人生。
  •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这是一次对英雄事迹的重温,也是一次对烽火年代的回望。所有的重温和回望,都是因为在这些远去的英烈们的身上,深藏着我们民族不可失落的魂魄。阅读他们的故事,从中感受到生命的韧劲与执著;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心灵会得到无数次震撼与洗礼。
  • 鲁迅传

    鲁迅传

    许寿裳于日本留学期间与鲁迅相识,并结为终身挚友,1937年与周作人共同编撰《鲁迅年谱》。他撰写的《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这两部回忆录,时间跨度长,内容翔实,范围广博,感情深挚,文笔淳厚,在鲁迅同时代人的同类型著作中首屈一指,是鲁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入门书。本书收录了《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等,许寿裳关于鲁迅的一系列文章,为读者了解鲁迅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
  • 名人传记丛书:俾斯麦

    名人传记丛书:俾斯麦

    名人传记丛书——俾斯麦——不羁少年到铁血宰相的蜕变:“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名人传记丛书:林德伯格

    名人传记丛书:林德伯格

    名人传记丛书——林德伯格——飞越大西洋的第一人:“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一个拥抱的距离

    一个拥抱的距离

    今年夏天,井上樱终于圆了她今生最神圣最伟大最振奋人心的梦想,出了第一部耽美漫画。你问她为什么是出耽美漫画,难道有特殊癖好?没错,正如您所见,年仅17岁的井上樱同学是个不折不扣的同人女,喜欢看男男胜过男女,江湖人称腐女。但如果你觉得她也是圈中人那就冤枉她了,又如果你觉得她见男人就YY那也太小瞧她了,人家只对美男有兴趣。用她自己的话形容,看到两个帅哥走在一起,那是多么亮眼又神圣不可侵犯的靓丽美景。为了伟大的耽美事业,她宁愿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辈子不交男友,即使交了也不要帅哥美男……可是,偏偏——同人女井上樱就在那个秋日的黄昏与被她认定配女人绝对浪费的帅哥戏剧性的相遇了……
  • 父母新知:理解孩子的坏脾气

    父母新知:理解孩子的坏脾气

    家庭教育畅销书《我家小孩不拖拉》作者闻少聪最新力作。本书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着手,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问题,用一些实用的心理学小技巧、小训练,教孩子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让家长学会理解孩子,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 维多利亚时代的鬼故事

    维多利亚时代的鬼故事

    为女人决斗,在欧洲十七,十八世纪的上流社会不但普遍且为时尚。文中的“我”海科特和堂兄因了同样的理由,也去决斗,庆幸的是海科特活了,不幸的是女人不爱他,且背叛了他。不经意间被一个单纯又美丽的女孩爱上做了新娘。继承堂兄的古堡和美貌的妻子度光阴该是多么幸福的日子,可是恶梦却跟踪而至。在堂兄的古堡里,妻子碰见了不可能存在的陌生男,最终是应验了堂兄临终前恶毒的诅咒,继而弥留之际的爱妻忏悔词竟是爱上了堂兄的鬼魂。作者手法颇似希区柯克,对白生动,人物真实,情节惊险,结局意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身边的空缺

    我们身边的空缺

    《我们身边的空缺》作者高安侠通过富有鲜明个性的文字,充分地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悟凸显出来。关注“人”,特别是关注身边小人物,他们的苦痛作者感同身受,在平静的文字背后暗藏悲天悯人的情怀,充满了个性和智慧。在文本中有很大比重的作品是对历史的独特诠释,作者常常试图叩开锈迹斑驳的历史之门,造访历史。《我们身边的空缺》以古人古事为题材,诠释那一个个高贵的或者是丑恶的灵魂,非常智慧地注入她自己独特而新鲜的感悟与见解,时不时闪现一种超越时空的哲思,令人耳目一新。
  • 重生,嫡女翻身计

    重生,嫡女翻身计

    (全文完)【周而复始的后宅争斗,嫡庶子女的阴谋阳谋,这里,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战争从未停止!】(女主篇)重生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专利,可是谁知道这年头重生也改做批发了。但为什么她重生成了别人,时光还在继续,而其他人重生后还是自己,并且回到了从前?这不公平好不好!传闻说安国公府全家抄斩因为叛国,传闻说安国公之女怕被娘家连累临死也不看爹娘最后一眼,传闻说安国公之女在全家死后第三日就难产死了,又传闻安国公的儿子摇身一变成了皇子。上官琉月死后被人唾弃不孝不义罪有因得,婆婆说她晦气,夫君嫌她丑陋,却没人知道她被人蒙蔽不知娘家出事,又遭人算计动了胎气被冤枉不贞,可是毒药还没被灌下去她为什么就中毒身亡了?再次醒来她成为了父亲挚友之女,为了洗刷一家的冤屈,为了查明自己被害的真相,为了查探兄长为何成了皇子,她不惜名声勾引前世的夫君今生的姐夫,调戏前世的兄长如今的皇子,上要斗伯母姐妹,下要搏丫鬟姨娘。前世就是太温柔善良才会被人害死,今生她怎么可能重蹈覆辙?嘿!蹲马步向前,一记左勾拳右勾拳,一句话惹毛我的人狠危险!
  • 全民武道时代

    全民武道时代

    地球异变,灵气复苏,凶兽横行,域外异族侵我家园,我辈武者,何惜一战!徐振带着属性异能一头扎进乱世,又该何去何从?
  • 农家悍媳之幸福压轴

    农家悍媳之幸福压轴

    童家女子,年方三十结婚有七,终于有喜车子房子,票子孩子眼见全揽,样样都有天不遂愿,魂断路边穿越农家,穷得掉渣一家七口,三餐忧愁爷奶妪叟,弟妹黄口痴傻小姑,娘亲憨厚爹爹没有,哥嫂远走床头屋漏,吃喝不够小双豆蔻,独自绸缪东奔西走,挣钱养口伐竹建房,作坊采购家长里短,看门有狗天降相公,河东狮吼家有悍媳,幸福压轴剧情简介,一丝不苟个中隐情,不是靠吼各位看客,请听我说如果还好,那就快收这是一个农家女子遇上一个身份神秘的翩翩美男子的故事,1v1,男女主身心干净,种田宠文,轻松小白。她本是一个前世被爱所伤,今生不愿再相信爱的一个强悍女子,殊不知,自从遇上那个他,她再次怦然心动,为他打开心扉。她不嫌弃他的贫穷,一心带着他脱贫致富。谁知,他却在一夜情迷之后消失的无影无踪。再次归来的他,毫无半分当初的落魄形象,浑身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 低碳执行手册

    低碳执行手册

    从哥本哈根到达沃斯;从政治博弈到全球经济利益竞争;从开车到走路;从坐电梯到爬楼梯……“低碳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低碳不是口号,也不是降低工作效率,更不是弄虚作假。低碳是一种工作习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待资源的爱惜和敬畏之情。
  • 墨染倾城:哲少的预定新娘

    墨染倾城:哲少的预定新娘

    洛雪一手丹青妙笔,因莫名的诅咒被家人遗弃,接受了萧家守墓人第29代传承。他曾经是文墨集团少主,出国时,家逢巨变,不知因何与她切断联系,强势归来后更对她恨之入骨。“地摊哥,爆头男,大律师,你勾搭的人还真不少?别忘了你早就是我的预定新娘!”“你,不是结婚了生子了?你早就无权干涉我的生活!”“无权?很好……”当她拖着满身的伤痛与疲惫逃出他圈禁的牢笼后,镜前的她惊恐大叫:“啊!阿哲,那一夜究竟对我做了什么?眉心的黑痣怎么会变成红色?”
  • 别靠我太近

    别靠我太近

    又起雾了。每当起雾的时候,母亲总在我面前念叨:“以前你父亲总会在这个时候说,我去透透气。”我不知道父亲所说“透气”的真正含义,直到上学之后才多少对这个词有了些了解。但让我不解的是,偌大一个周庄,竟然让父亲透不过气来。真不知道他怎么会憋得这么厉害,因为父亲不是走出屋子去透气,而是一个人沿着村路走出周庄,到雾霭缭绕的村外去透气。看上去村里的雾并不很大,空气湿漉漉的,连地上也蒙了一层潮湿气,这样的潮湿气常常让我产生错觉,泥路看上去没那么硬,踩上去却硬邦邦的硌脚。雾不浓,一缕一缕的,或浓或淡,像挂起的轻纱,在风的轻抚下,起起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