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2200000003

第3章 1949年至1959年(2)

夏季***在北京俄语专修学校留苏预备部看望出国前留苏学生时表示,“国家经济建设迫切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许多专业在国内不能培养。国家决心派你们到苏联留学,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周恩来向留苏预备人员提出“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努力学习、为国争光”的要求;中国驻苏联大使张闻天要求留苏学生“立场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正派、身体健康”。

上半年高教部设立留学苏联预备生学科考试委员会。

7月25日周恩来在高教部举行的“欢送赴苏联及各国学习的留学生晚会”上向出国留学生提出“出国学习要身体好、学习好、纪律好”的希望。

周恩来总理说:“身体是学习工作的物质基础,你们今后的任务比我们这一代更重,一定要注重身体锻炼。第二,学习好。吸收外国的长处,化为我们的长处,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现在我们更需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知识,这一光荣任务放在你们身上,需要你们学好为祖国服务。第三,纪律好。青年人的好处是容易吸收新鲜事物,但容易骄傲,应当谦虚,学而后知不足,要尊重兄弟国家的法律和学习纪律。我相信,三五年后,等你们光荣完成学习任务回国,就一定能接替我们的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

8月1日—3日选拔赴苏留学生考试在全国6大区中心城市北京、上海、汉口、重庆、沈阳、西安同时举行。

一九五四年

4月19日高教部印发《留学生注意事项》。

5月19日高教部呈报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1954年派赴东欧及亚洲各人民民主国家留学生的名额与专业分配方案》。

《方案》提出,第一,根据与各国签订的文化合作协定和国内建设需要而安排的留学生派遣计划总数为150人;其中民主德国50人,波兰20人,捷克29人,匈牙利14人,保加利亚12人,罗马尼亚14人,阿尔巴尼亚2人,朝鲜5人,蒙古4人;第二,留学专业的重点主要是所在国的语言、历史和艺术等特有文化,其次为该国的科技特长。

5月26日中共中央指示中国代表团发言人黄华在日内瓦召开的“印支国际会议”上向新闻媒体发表“关于美国无理扣押中国留学生问题”的谈话。

1955年4月,经中美双方数次非正式会谈,美方发表公告,允许留美学者来去自由,宣布对中国学者进行“复查”后可自由离境。

11月19日外交部和高教部印发《派赴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留学生暂行管理办法》。

12月23日高教部印发《关于1955年度选拔赴各人民民主国家留学生的指示》中提出,选派赴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英国等国家留学研究生20名。

12月23日高教部印发《关于1955年度由机关干部中选拔留苏预备研究生的指示》。

12月23日高教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由1955年度高中毕业生中选拔留苏预备生的指示》。

12月24日高教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1955年度(由高等学校)选拔留学预备研究生的指示》。

本年度高教部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高教总署就两国相互派遣研究生和留学生事宜签订《关于交换研究生和留学生议定书》。

一九五五年

2月28日教育部印发《关于1955年度选拔高等学校教师赴苏联进行短期专业研究的通知》,决定从1955年开始选拔高校在职优秀骨干教师,到苏联高校或研究机构进行短期专业进修。

4月22日周恩来总理与印尼外长签订《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这是为妥善解决海外华侨的生存问题,更是为了与东南亚民族主义国家建立良好外交关系,新中国政府对华侨和华侨双重国籍政策进行的重大调整;该条约宣告放弃双重国籍,鼓励华侨归化当地,效忠于当地政府,从而扫除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建立良好关系的一个障碍。

6月10日高教部印发《关于改善(在)国外留学生健康情况的指示》。

12月23日高教部印发《关于从资本主义国家回国留学生的分配工作和接待、管理工作的改进意见》,提出“发挥专业特长、照顾个人志愿、简化分配手续、丰富文化生活、提高接待标准、药费实报实销”等政策原则。

本年度中国向埃及派出7名留学生。

本年度中越两国签订双边文化交流协定。中国首次向越南派遣3名留学生。其后于1956年向越南派遣2名留学生。

一九五六年

1—2月高教部在《关于1956年度选拔(100名)高等学校教师赴苏联短期专业研究的通知》《关于1956年选拔留学预备研究生的指示》和《关于1956年由机关干部选拔留学预备研究生的通知》3个文件中,以及高教部和教育部在《关于削减1956年暑期从高级中学毕业生中选拔留苏预备生名额的通知》中,先后提出的选拔工作的主要标准,仍然是需要经过比较严格的“政治审查”。

2月21日高教部为落实周恩来总理关于“1956年至少应争取1000名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留学生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指示,拟订《关于争取尚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我国留学生回国工作的通知》,其中称,据初步了解,尚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作或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仍约有7000余人,其中美国约5000多人,英国约700多人,日本约1000多人,法国约300多人;并且提出了争取他们回国工作的意见和办法。

4月高教部在《1956年工作计划要点》中提出,“根据中央关于派遣留学生应多派大学生出国作研究生,多派进修教师,少派高中生出国当大学生,并且以理工科为重点的方针”进行1956年、1957年的选拔工作。1956年留苏预备生计划将研究生数量增加到700人,本科生计划锐减为600人。

初夏朱德副主席访问苏联期间在基辅工学院会见中国留学生。

6月26日根据党中央关于“对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我国留学生,均应普遍争取,但主要的是争取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西德、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我国留学生,以及曾在这些国家大学毕业而转往其他地区的高级知识分子”的要求,高教部、公安部、外交部和内务部联合制定了《关于争取尚在资本主义国家留学生工作的几个问题》的文件。

6月外交部和高教部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向资本主义国家派遣留学研究生的请示报告》并获陈毅副总理批准。报告提出,根据外交、文化、对外贸易等部门及对外文化联络局对派遣留学生的要求,1956~1957年拟派往各资本主义国家留学生共50人。所指资本主义国家是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埃及、阿富汗、英国、叙利亚、瑞典、芬兰、巴基斯坦、意大利、比利时、瑞士、挪威、丹麦等。

截至1965年1月,8年间共派出约200人,其中绝大多数是语言类留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留学生仅21人。

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派遣出国(进修)教师的规定》。

截至1957年底,教育部共派出231名赴苏进修教师;1955~1963年期间,中国共派出约700多名出国进修人员,约占同期派出留学人员的31%,高于同期派遣本科留学生的比例。

9月北京和上海相继成立“留美学生家属联谊会”。

11月国务院决定将争取在资本主义国家留学生回国的工作事务,由高教部交国务院专家局办理。

本年度中国和波兰两国高教部签订《关于派遣中国公民到波兰人民共和国学习和派遣波兰公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习的协定》。

本年度教育部门提出了向民族独立国家派遣“非通用语种”留学生计划:印度8人、印度尼西亚3人、缅甸3人、埃及3人、阿富汗3人、叙利亚3人、巴基斯坦3人。

该计划得到上述有关各国响应,根据该计划选拔的留学生于1957年陆续派出,其中多数国家如约接受中国留学生。

一九五七年

5月10日周恩来总理发表讲话指出,对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和学者“不管回国先后,一视同仁,并且来去自由”。

7月中国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在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时会见中国留学生。

8月6日高教部印发《关于供给留学生学习参考资料等问题的通知》。

11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苏联莫斯科大学接见数千名中国留学生。

毛主席对同学们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是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主席提出青年人应该具备两点,一是朝气蓬勃,二是谦虚谨慎。毛主席分析国际形势时提出:“西风压不倒东风,东风一定要压倒西风。”“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毛主席最后讲了三句话,“第一,青年人既要勇敢,又要谦虚。第二,祝你们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第三,和苏联朋友要亲密团结。”毛主席还到留学生宿舍看望经济系的两名留学生苏红和沈宁,并对他们讲:“努力学习,建设祖国,加强与苏联师生的友谊。”

本年度邓小平随***访问苏联期间接见中国留学生代表。

在听取留学生情况汇报后,邓小平表示,这些留学生都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要很好地爱护,严格要求他们;不但要努力学习专业技术,还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政治思想坚定,为增进中苏人民友谊做出贡献;要锻炼身体,劳逸结合,智力体力双丰收,才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一九五八年

1月10日高教部、外交部印发《关于管理派赴各国留学生的规定》,并废止原有的留学生暂行管理办法。

《规定》明确各驻外使馆在管理留学生工作方面的任务,确定高教部征得外交部同意后可在驻外使馆内设留学生管理处或派专职干部或由使馆指定专人负责留学生管理工作。

3月19日—25日教育部在莫斯科召开苏联及东欧各国(片)留学生管理工作会议。

9月25日,教育部向各中国驻外大使馆转发《关于在莫斯科召开苏联及东欧各国(片)留学生管理工作会议的报告》。

3月24日教育部呈报国务院《关于1958年选派赴苏联进修教师工作计划的报告》。《报告》认为,实践证明,派遣教师出国进修的政策对于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因而派遣在职教师出国短期进修是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一种好方法。

4月26日,国务院批复指出:“凡是国内能够培养的,或者和其他部门重复的,应尽量不派。”

4月15日—24日中共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后,针对与苏联开展教育交流项目的问题,中国开始实施“少而不断”的政策,即仍继续维持一定规模的交流关系。随着肃清苏联教育制度的影响,开始实行逐步压缩派出留学生总量的政策。如1957~1965年期间,中国公费派往苏联的各类攻读学位的留学生总数为1821人,仅为1951~1956年期间6570人的27.72%。

本年度董必武等领导人在苏联莫斯科会见中国留学生干部学习班第8组代表。

一九五九年

2月27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关于进行选拔1959年度留学研究生、进修生和实习生的通知》。《通知》指出,所谓(出国)进修生,是指出国进修的教师;所谓(出国)实习生,是指科学研究人员出国实习。

1957~1963年期间,中国共派出进修教师和科研实习人员692人,占该时期各类留学人员总数2261人的30.61%,多于同期派出的本科留学生的数量。1961~1963年间,在实行大量减少派出留学人员政策时期,出国进修教师和科研实习人员的数量却占有较大的比例。如,1963年虽仅派出留学人员62人,但其中50%是进修教师和科研实习人员,即进修生和实习生。

4月13日—5月9日国家科委、外交部和教育部联合召开(第一次)留学生工作会议。

会议“工作报告”将新中国成立后派出留学生政策划分为3个基本阶段:即1950~1953年执行“严格选拔,宁缺勿滥”政策的阶段;1954~1956年执行“严格审查,争取多派”和“以理工科为重点兼顾全面需要”政策的阶段;1957~1959年执行“多派研究生,一般不派大学生”政策的阶段。

会议在回顾并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9年多来出国留学政策与留学生事务的成绩、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保证质量和密切结合国内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多派出国留学人员”这样一个基本的政策性方针;会议在对留学人员做出“在国外的表现基本上是好的,绝大多数能够刻苦学习,成绩优良;整个出国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一综合评价的同时,也指出了选派政策中存在的“质量不高,专业不全,缺乏长期规划,对基础理论专业重视不够”等主要问题。

会议公布,1949~1958年期间,中国共派出各类留学人员(包括与苏联援建的工业项目相关联而派出的实习人员,即进修生)有1万多人,已经学成回国的留学人员也已经达到了9000多人;其中约91%是派往苏联的留学人员,约8%是派往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留学人员,约1%被派往其他国家;留学生出国就读的专业大致有2/3属于理工科类,其他约1/3属于文科和社会科学类。会议还讨论了在外留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国外的管理以及回国后的分配使用等诸多政策问题,并做出了若干相应的规定。

会议还决定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统一领导出国留学生事务,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自的归口管理工作。

7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了《会议工作报告》。

同类推荐
  • 大唐官

    大唐官

    安史之乱对煌煌大唐而言,并不是耻辱的终点,而是蜕变的起始。中晚唐,既开此后五百年华夏之新格局,也是个被理解得最为僵化的词汇。朝政衰败?藩镇割据?外敌欺辱?党争酷烈?单单是这些?不。肃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现代不得志的编剧高子阳,因个微不足道的偏差,穿越到了唐代宗大历十二年,获得了太学生高岳的身份,并准备要通过考试,当大唐的公务员。在他眼前,是个盛世不再但又历久弥新的大唐,至此一副荣华迁转的八隽图卷徐徐展开。我高子阳也不是谦虚,进士是要及第的,五姓女是要娶的,政事堂是要入的,各镇节度使也都是要做一做的,东南西北那票找不快活的也都是要殴打的......
  • 鹰扬三国

    鹰扬三国

    血与火的洗礼即将降临!战与乱的序曲已经奏响!潜伏在深渊之下的蛟龙,是为了等待时机,静候那翱翔天际的时刻!盘旋于云雾之间的雏鹰,是为了磨尖利爪,展现那雷霆一击的雄姿!一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大时代即将来临!留给后人的,将是数不尽、道不完的评述和追忆!
  •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

    本书中,斯宾格勒以生物生长过程的观念进行历史研究,把世界历史分成八个完全发展的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古典文化(希腊罗马文化)、伊斯兰文化、墨西哥文化和西方文化,细致考察其各个时期的不同现象,揭示其共同具有的产生、发展、衰亡及其毁灭的过程。
  • 才子佳人一杯酒

    才子佳人一杯酒

    以两个人对话、问答的方式来表达。以迷茫青年的眼光,对历史和现实进行另类而深刻的思考。风格独特,幽默智慧,中间有嬉笑怒骂,也有完全颠覆的理解。朋友们从梦蝶的文字里面,会看到古代文人墨客的内心、看到他们的不一样的喜怒哀愁。
  • 诸葛后传

    诸葛后传

    十几年前的阴谋,一个难以逃脱的命运,让一个本迷失在乱世的年轻人明白了生存的意义,为了伟大的梦想,三国之后真正的乱世才刚刚开始!君主们心中的小算盘,征服与背叛,奇攻妙计,强横的军队并不一定可以战胜少数人的智慧,和平的愿望是否可以实现呢?……
热门推荐
  • 回到三国当驸马

    回到三国当驸马

    穿越来到东汉末年,陆浪发现自己成为驸马都尉,而且他保护的对象,正是刚刚经历了十常侍之乱的长公主刘静以及后来的献帝刘协!那个时候,典韦还是土匪,赵子龙还是无名之辈,郭嘉还是一个翩翩少年,天下诸侯还在勾心斗角。在大好机会面前,蛰伏许久的陆浪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位纵横天下匡扶汉室的超级驸马!
  • 深宫囚欢之落花血梦

    深宫囚欢之落花血梦

    一场错爱,将江婉华囚禁了一生,回头望时,那个本以为此生最爱她的男人,此时正持着明晃晃的利剑对着她:“婉儿!今日这落英翩舞的桃林,便是你葬身之地!”她流下绝望的眼泪,后悔自己未及时看清他的真面目。一念之差,他亲手将自己心爱的女人毁掉,再相见时,只剩下刀剑相向!
  • 玄要篇

    玄要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权力密码:当历史遇见经济学

    权力密码:当历史遇见经济学

    畅销书作者王伟全新力作!一部以“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观驭人之术,思成事之道”为宗旨、以解开权力运行的法则和密码为目标,从经济学角度解析历史事件的全新历史作品。从大禹治水到刘邦建汉,权力的演变、制度的变革,做事之道、用人之法,一切尽在“权利密码”中。且看古代高人如何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成就千古令名。身为读者的我们,也将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破解政治智慧、分析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看懂复杂的社会变革、经济演变,从而为人生道路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
  • 向阳花女孩

    向阳花女孩

    从小生活在乡下的小女孩儿刘棉袄,和弟弟一起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生活。她走进了新校园,结识了新的朋友。四年一班优等生孟晨阳、“小跟班”丁一总会制造麻烦来捉弄个子高高、力气很大的刘棉袄,这样的恶作剧并没有让刘棉袄感到伤心和失落,她巧妙地化解了同学间的隔膜。刘棉袄是一个会给大家带来正能量的女孩。她与人为善,阳光开朗,就像一朵向阳花一样温暖着一家人,也融化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坚冰。大家都喜欢她——像向阳花一样美好的女孩儿。
  • 羁客魂归

    羁客魂归

    于一片木棉林结缘,再见错识,便毁了一生。亲眼看着鲜血从自己身体里流逝,她含恨而去。再睁眼,恍然如梦,当他说我许你一片木棉林,她该如何抉择……她是他跨越时空,穿梭亿万世界都要寻找的灵魂,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将她带回他们的世界……
  • 宠妻万万岁

    宠妻万万岁

    她,巴格拉银氏家族尊贵的银大小姐,银馨月一朝穿越,竟成了人人手可撕的对象?吃人不吐骨的食人花猛追围击,连路经食人树旁都要被抓来吃?银馨月瞬间怒火冲天而起,当她懦弱可欺是吧手持木之源,后有万植之王,蝙蝠一族以她为尊从此异世掘起,睥睨天下【小剧场一】某男脸上满是隐忍,粗嘎着嗓子:“小妖精,可是知道玩火自焚?”“怎么,难道现在行使一下身为女朋友的权利都不给么”焚不焚的她不知道,她只知道她现在想吻他,就这样做了,哪来那么多废话【小剧场二】某日,一腰圆体胖的二世祖骑兵率马而来,把她团团围住“就是这个贱人,给我把她拿下”某女嗤声冷笑,从头上取下一物对着他们扔过去瞬间,人仰马翻,嗷嗷直叫就这点本事也敢来叫嚣?不自量力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诛之总之,这是一个某男对某女宠无下限的故事,一对一宠文,欢迎入坑
  • 波西米亚楼

    波西米亚楼

    《波西米亚楼》是作家严歌苓的散文集,收录了目前为止她发表写作的所有散文以及演讲稿。一共有四个部分组成:波西米亚楼、非洲札记、苓珑心语、创作谈。波西米亚楼的部分主要是讲述了严歌苓在海外生活多年,从留学到结婚中间发生的种种故事;非洲札记主要描写的是严歌苓跟随外交官丈夫出使非洲,在非洲的所见所闻;苓珑心语则是严歌苓在创作她的小说时发生的一些故事;而最后一部分创作谈是她在各个大学颁奖礼所作演讲的文字整理。总的来说,《波西米亚楼》是严歌苓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时间跨度很大,内容范围涵盖也很广,非常真实展现了严歌苓生活的经历以及方方面面。
  • 小螺庵病榻忆语

    小螺庵病榻忆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尽时界

    无尽时界

    我有好故事,而你盛有美酒,相请不如偶遇,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