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浴火重生的楚国
在春秋的三百年历史里,楚国是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它与晋国争霸百年,平分秋色。可是到了楚平王上台后,任用奸臣费无极,听信谗言,屡兴冤狱。太子熊建被迫害出逃,伍奢、伍尚父子被处死,伍子胥落难吴国,由此楚国开始走下坡路。与此同时,在伍子胥、孙武等人的辅佐之下,吴国迅速强大,成为楚国的劲敌。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发动一场史无前例的闪击战,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捣楚都。楚昭王狼狈出逃,死去的楚平王被伍子胥从坟墓中挖出,遭到鞭尸的命运。这一战,楚国几乎被灭,只是在秦国军队的帮助下才得以光复国土。经此一创后,楚国国力一落千丈,失去了争雄天下的资本。
然而,坚强勇敢的楚国人并没有因此而垂头丧气,痛定思痛的楚昭王知耻而后勇,他洗心革面,励精图治。楚昭王深知无法与吴国做正面对抗,便将矛头对准邻近的诸侯与蛮夷。公元前496年,楚国将顿国从地图上抹去;公元前495年,楚灭胡国;公元前494年,楚国攻打蔡国,蔡昭公战败请降;公元前491年,楚讨伐蛮夷,俘其君臣,大获全胜。
公元前489年,吴国进攻陈国,楚昭王亲自率军救援,驻军于城父。不想这竟然成了楚昭王最后一次出征,他没能活着回来,病死于前线。
楚昭王临死前,要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兄弟子西。当时子西担任楚国令尹(首相),对楚国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子西没有接受王位,而是拥立昭王的儿子熊章为王,史称楚惠王。此时楚惠王年龄尚幼,子西肩负着辅佐新王的重任。
楚惠王上台后几年,楚国政局稳定,倒也波澜不惊。不过执政的子西总有个心结未解:他的哥哥、前太子熊建自从被奸人陷害、客死他乡后,一直未能平反。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十年了,随着当事人一个个地离开人世,这桩沉没在时间泥沙中的冤案应该要做一个了结了。
那是公元前522年时的事情了,楚太子熊建被奸臣费无极中伤陷害,逃亡到宋国,后又经辗转到了郑国。晋国人试图利用他作为内应,颠覆郑国政府,结果阴谋败露,熊建被郑国首相子产所捕杀。熊建死后,留下一个儿子熊胜,年纪轻轻就跟随伍子胥亡命天涯,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在吴国落脚。
转眼时间过去四十多年了。熊建死了,楚平王死了,伍子胥也死了。只有熊建的儿子熊胜还健在,居住在吴国。
楚国人谁心里都明白,太子熊建当年是被冤枉的,可是由于他的身份太特殊了,所以一直未获平反。子西也是楚平王的儿子,与太子熊建虽然不是同一个母亲,却是同一个父亲所生,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哥哥恢复名誉,并从吴国接回侄儿熊胜。
为前太子平反雪冤,这个没有人有反对意见,但在是否接回熊胜一事上,叶公子高有不同的看法。
原来熊胜这个人,从小追随伍子胥,喜欢舞枪弄棒,长大后收罗了一帮亡命之徒充当打手,他性情急躁,做事情容易冲动,满脑子的鬼主意。叶公子高提醒子西说:“熊胜这个人喜欢乱来,为人奸诈,我看会带来祸害。”
子西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熊胜勇敢坚强,正好可以镇守边关呢。他没有听叶公子高的劝阻,把熊胜从吴国接回楚国,并让他担任白县长官,称为“白公”,负责保卫边疆。
可是子西没有想到,他搬了块石头砸自己的脚。人的天性中总是缺乏感恩的基因,对熊胜来说,尤其如此。父亲蒙冤四十二年后,楚国政府在终于为其平反。在熊胜看来,他非但不感恩,而且认为子西的政府做得还很不够。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认为郑国人是杀害父亲的元凶,可是子西却迟迟不发动对郑国的进攻,这是为什么呢?他恨不得亲自带兵把郑国灭了,以慰父亲在天之灵。
回国后没多久,熊胜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子西提出,他要率军队讨伐郑国。这下子子西可头大了,自从阖闾伐楚后,楚国元气大伤,虽然国力在缓慢地恢复,可是要回到以前全盛时代的水平,那可不是短时间内做得到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因为熊胜的一己私欲而发动对郑国的全面战争呢?
但是熊胜三天两头来烦这事,也不好办。子西虚以应付,忽悠他说:“楚国现在还没恢复元气呢,不然的话,我怎么会忘了报仇这件事呢?”可是熊胜可没那么容易忽悠,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又来找子西,再次提出讨伐郑国的事。子西心里想,干脆呀,就象征性地出兵一次吧,不然这小子不知要折腾到什么时候。于是他答应了,等军队做好准备后,就发兵攻打郑国。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熊胜磨刀霍霍想杀向郑国为父报仇时,晋国突然出兵入侵郑国。楚国一直以来的战略思想,是阻止晋国向南扩张,子西从国家战略出发,调整了军事部署,不仅讨伐郑国的计划作废,还出兵救援郑国,并与郑国政府缔结了同盟条约。
当熊胜获悉楚国政府的立场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后,他目瞪口呆,继而怒火中烧。子西说要报仇的话完全是屁话!
非但没灭了仇敌,反倒救仇敌,甚至还结盟!楚国政府里的那帮人都不是什么好鸟!首相子西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最坏的便是此人;司马子期是负责国防军事的,楚国与郑国勾结在一起,他逃不了干系!“郑国的同党就在楚国,杀父仇人离我不远!”熊胜狞笑道,杀机毕露。
跟随伍子胥混这么多年,熊胜身上也有几分血性。有仇必报,这就是楚国汉子的血性。
当年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杀害,远走异国他乡,忍辱负重,最终率领军队杀回楚都,挖出平王的尸体,鞭尸三百,何等痛快淋漓。
这一切熊胜都看在眼中,大丈夫当如此也!可是他的权力有限,没法带兵杀入郑国为父报仇。现在首相子西、司马子期都成为郑国人的同党,跟仇人站在一起的人,必定也是仇人——这就是熊胜的逻辑。他丝毫不隐藏杀人的欲望,亲自把宝剑磨得锋利无比,并对司马子期的儿子子平说:“我这个人十分直率,我坦白地告诉你,我要杀死你的父亲。”
子平听了魂飞魄散,赶紧向首相子西打小报告。子西一听,熊胜这小子无非是吓唬人罢了,可曾听说哪个人在杀人前还告诉别人说自己想杀人了?再说了,熊胜回国这件事,都是自己一手操办的,没有我子西,熊胜不还在吴国过流浪的生活吗?这小子也就是嘴硬罢了。他不以为然地对子平说:“熊胜就是个鸟蛋,是我用翅膀捂着孵大的。”言下之意是说,熊胜他敢造反吗?还嫩着呢。
可是子西真的错了。熊胜身上流着的是王族的血液,精神却得到伍子胥的真传。这个精神就是:有仇不报非男儿。
子西的话传到熊胜的耳朵里,他气得跳起来了,咒骂道:“首相说的话真是太狂妄了。他若是得以善终,我就不叫熊胜!”
可是熊胜长期生活在吴国,在楚国根本没有根基,想杀死子西与子期谈何容易。半年过去了,他没有任何行动,这使得子西更加放松了警惕,渐渐忘掉了熊胜的叫嚣。但熊胜说出的话,绝没有更改的余地——这就是他的人生准则,只要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
要如何下手呢?
公元前479年,一个机会来了。这一年,吴王夫差的军队进攻楚国慎城。熊胜作为白县长官,率边防军迎击吴军。他长期追随伍子胥,多少学到一些兵略,行军打仗还是内行的,对吴军的战法也十分熟悉,因而知彼知己,打败了敌人的进攻,并抓了若干俘虏,缴获不少战利品。
一出手就打了个大胜仗,朝廷也十分高兴,熊胜便乘机提出一个要求:请政府批准他率军队入郢都进献战利品。
子西没有任何疑心,这位心地善良的执政者理所当然地认为胜利的荣誉有自己一份,因为是他力排众议,把熊胜从吴国迎回来。得到政府批准后,熊胜以国家英雄的姿态,雄赳赳气昂昂地骑着高头大马进入郢都。
谁也没能想到,这是血腥政变的开始。毫无顾忌的熊胜抓住子西麻痹大意的良机,血洗宫廷。叛乱的军队一拥而上,宫廷卫队根本无力抵挡,很快被杀得作鸟兽散了。几位叛军士兵持兵戈冲向子西,这位才能非凡的首相身上被戳了几个大血洞,临死前,他以袖掩面,大约是后悔当初召回熊胜的决定,导致楚国经历一场大劫,他有何脸面到九泉之下见诸位先王呢?司马子期不肯坐以待毙,他力大无比,拔起一根樟木,撂倒几个叛兵,最后力战而死。
首相子西、司马子期被杀后,惊慌失措的楚惠王被挟持为人质。熊胜发动的叛乱,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成功了,叛军完全控制了首都。
接下来要怎么办?熊胜的心腹石乞说道:“要把国王杀死,一把火把府库烧了,这样才能大功告成。”石乞的意思很明白,你是前太子的儿子,本来就有资格当楚国的王,何不乘此时机自立呢?可是一个人的事业能做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他内心的思想。在熊胜的内心深处,他只知道“报仇”两个字,他的仇敌是郑国政府,只是因为子西、子期勾结郑国,所以这两人也该死,也成为他的仇人。现在他把国内的亲郑分子一网打尽了,这仇也报了,至于当王的野心,他并不强烈。
因此他拒绝说:“不行。杀死国王是不吉利的,把府库烧了就没有物资,以后靠什么来保卫都城呢?”
石乞又谏道:“只要您拥有楚国而治理百姓,恭敬地侍奉鬼神,就什么也不会缺了,您怕什么呀。”
可是熊胜不听。虽然熊胜并不杀害楚惠王,但楚惠王毕竟是子西、子期所立,不好控制,于是他便想从诸公子中挑选一人来取代楚惠王。子闾也是楚平王的儿子,在辈分上算是熊胜的叔叔,熊胜逼他出来当楚王。没想到子闾一口拒绝了,熊胜一怒之下把这位叔叔杀死了,并把楚惠王囚禁于高府。
郢都爆发的这场叛乱令楚国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中央政府被推翻了,地方政府一时间不知适从。群龙无首,到底要听谁的命令呢?
这是自吴王阖闾攻破郢都之后,楚国又一次面临的生死考验。这个曾经笑傲江湖的大国,如今风雨飘摇,究竟会何去何从呢?谁能站出来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呢?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镇守在蔡地的叶公子高。
当初子西欲迎回熊胜时,叶公子高便是持反对意见,事实证明了他的高瞻远瞩。子高又叫沈诸梁,曾经担任叶县长官,因而被尊称为“叶公”。熊胜叛乱发生后,楚国人把希望寄托在这位地方大员身上,纷纷提议说:“您可以向首都进军了。”
可是子高却按兵不动,他说道:“先等等,熊胜冒险侥幸得逞,可是他贪婪,办事不公正,民众一定会叛离他的。”
熊胜虽然没有自立为王,但他是都城的统治者,一手遮天。这位血性汉子身上有着某些优点:坚强、勇敢、豪爽;可是作为一名政治家便不合格了,凡事随心所欲,迷信暴力手段。对政见不合者,他大开杀戒。在他处死的人中,有一人名叫管修,是名臣管仲的七世孙,从齐国来到楚国,在民众中口碑相当好,被认为是一名贤大夫。熊胜想用暴力手段压制反对派,结果适得其反,越发失去民心。
失民心者失天下。叶公子高察觉时机已成熟了,他发布命令:进军郢都。
叶公子高的部队势如破竹,攻入都城,叛军屡战屡败。尽管吃了败仗,熊胜手上还有一张王牌:楚惠王。只要人质在手,叶公子高便投鼠忌器,就算国都守不住,挟持楚惠王回到自己的老巢白县,也仍然可以割据一方——这便是熊胜的想法。
可是就在此时,有一人慌慌张张跑来报告说:楚王逃跑了。“啊——”熊胜听了后呆住了,楚王怎么会逃跑呢?看守楚王的人,是自己最信任的心腹石乞啊。但这是真的,楚惠王逃跑了。石乞把楚惠王囚禁在高府内,自己亲自守着大门,可是他没想到,高府后院的墙被挖了一个大洞。挖洞的人是圉公阳,他是楚国大夫,与楚惠王一同被关押在高府,也不知使用什么手段,秘密地在高墙下挖了个洞,在叶公子高的勤王军攻入都城时,他背着楚惠王,穿墙而去。
楚惠王越狱跑了。熊胜想追回楚惠王,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叶公子高的军队已经赶到,楚惠王终于死里逃生。
此时的首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很多人不知适从,究竟是熊胜会胜利呢,还是叶公子高?楚国大夫箴尹固把宝押在熊胜身上,他身着盔甲,率领自己的人马要去援助熊胜,在路上与叶公子高遇个正着。叶公子高大声呼道:“你要好好考虑自己的立场啊。楚国当年没被吴国所灭,都是首相子西与司马子期的功劳,如今你要背叛先贤,去追随杀害子西与子期的叛贼,这样做算是聪明吗?”
叶公子高这么一喝,倒把晕乎乎的箴尹固给唤醒了。熊胜虽然有能耐,可是毕竟长年待在国外,在国内没有任何根基,成不了大事吧。这个箴尹固倒颇能见风使舵,当即调转枪头,跟着叶公子高杀向熊胜。
这么一来,熊胜众叛亲离,眼看是打不赢了。他溜出城外,一直逃到一座山上,回头一看,他的兵走的走,散的散,剩下来的人寥寥无几了。他知道自己已是在劫难逃了,与其落入敌人手中受到羞辱,倒不如自行了断。
他找了一棵大树,悬下绳子,把线圈往项上一套,脚一蹬,上吊自杀,死了。熊胜的叛乱就这样结束了。这次叛乱的原因仅仅出于熊胜一己私怨,他并没有很多政治野心,但对复兴中的楚国破坏巨大。楚国复兴的两大功臣,子西与子期都死于叛军之手,改革大业遭到严重的挫折。叶公子高平定叛乱,再造王室,功莫大焉,战后身兼首相与司马。不过他急流勇退,把首相与司马这两个要职分别让给子西与子期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