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4500000001

第1章 引论(1)

我常常惊异于中国古代文学中流露出的庄严、理性、繁丰、神秘、韵味,我也惊异于先哲前贤博大、鲜活、高贵、豁达的心灵,我觉得他们与自然和传统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而他们的文学性表达既秩序井然又鬼斧神工。对这样的文学不能单纯看作某种思想的载体或某种情感的体现,而还应该看作是精神品质、情感格调、审美智慧的体现,也是语言和形式的精美宫殿。后者或许是我们更需要的,研究者应当重视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中的这种独特的气质,人生中思想的表达固然有其不可忽视的社会功能,但表达情思的形式何尝不是一种比思想更可贵、更恒久的精神力量,它折射了其独特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在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是相对于现代文论的理论话语,它的主要任务正是揭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形态的独特秘密,唤醒沉睡已久的文学艺术的辉煌,去接近与现时隔了千山万水却依然激越奔涌的生命气息。而把握中国文学、文论的文化历史内涵、审美方式、修辞手段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建设的具体任务,尤其是修辞手段,它决定于独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决定着审美和语言形式的独特。张少康先生曾说:“我们感到中国的文艺学缺少中国的气息、中国的特色”,“我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并没有和中国文艺传统的实际相结合,并没有把中国传统文论作为当代文艺学的母体和本根”,而只有对中国文论进行更为细部的研究,尤其是对古代语言修辞及其理论的研究,则应当是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文艺学的本根的本根之一。

中国古代文论从现代创始,经历新中国五十年代的发展,文革期间的停滞,一直到新时期的硕果叠出,当代人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认识在不断深入,有通史概观,有专题探讨,有范畴阐释,有对作家、作品的专门剖析,涉及到方方面面。经过陈钟凡、郭绍虞、罗根泽、朱东润、方孝岳、傅庚生、敏泽、蔡钟翔、王运熙、顾易生、张少康、罗宗强等几代学者的努力梳理出了中国文论的主要思想脉络和演进历程,其中贯穿着文笔之辨和对文学审美性的关注,但也有理论上的缺憾,对文学情感的丰富性和个性认识不足。伴随着对具体理论家和作品的潜心研究,对历史文化的领悟体察,考察哲学流派与文论形态之关系成为学者们的自觉选择,在儒、道、佛的框架之下寻找着中国特色,这样的思路是非常正确的,古代的文学家和理论家属于士人阶层,与西方现代的小资产阶级职业作家和理论家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素养很高,几乎所有的成就卓著者都是哲学家或有强烈的哲学观念者,如庄子、屈原、司马迁、扬雄、陆机、嵇康、陶渊明、谢灵运、刘勰、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朱熹、李梦阳、李贽、袁宏道等。我们看到了一大批的研究成果,体察到了古人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的哲学气质,令人遗憾的是对理论家的哲学观、方法论和语言表达之间微妙关系的揭示并不充分,甚至是割裂的。而探讨哲学观念与形式表达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儒、道、佛对中国文论路向的影响。诚如罗宗强先生所说:“(百年来对于儒、道、佛三家在古文论中的思想影响的研究——笔者加)涉及的问题很多。但似乎有一个问题尚未更进一步的深入探讨,那就是三家思想给古文论带来的影响如何决定着古文论的发展路向,带给它什么样的特点,这些特点对古文论来说是好是坏。”关于这一问题,儒家《周易》思维对意象摄取、语言表达的影响是有迹可寻的,但需要落实在对声律、对偶、章法等的阴阳辨证的考察中,只有将哲学思想与修辞方式结合才能进一步理解哲学,也才能进一步看清修辞,从而具体而微又宏观地理解古人。对于中国文论本身精神的寻绎也是当代文论界的巨大创获,其中主要有张少康先生所揭示的民本思想、实录精神、现实主义、齐梁风骨、形神兼备等重要的文论精神资源。有关文论范畴的研究更是发达,涉及到赋、比、兴、意象、意境、神韵、格调、肌理、性灵、味、言志、缘情、比德、美刺、中和、直寻、现量、义法,以及“‘迁想妙得’、‘意在笔先’、‘应目会心’、‘成竹于胸’、‘常形’‘常理’、‘妙观逸想’、‘技道两进’、‘随物赋形’、‘境与意会’、‘幻中有真’、‘以意役法’”等范畴。蔡钟翔先生主编《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丛书》集中研究众多古代美学范畴,王涌豪先生的《范畴论》、涂光社的《中国审美范畴发生论》则研究范畴本身发生和范畴研究的方法。之所以用力研究范畴问题,是为了弄清楚它们准确而丰厚的内涵,作为概念,它们在文论史上有一贯的含义,又具有历史性,但研究者侧重于探讨其背后较为抽象的文化色彩,而很少讨论古人是如何外化这些精神或风格的。

显然在历史文化与文学表现之间,在哲学思维与语言表达之间,在美学范畴与形式化之间存在这急需弥合的裂缝,将思想精神与语言修辞结合起来的研究才是道技合一的古代文论研究。当然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可以从多方面切入,可以呈现姿态各异、色彩缤纷的格局,但忽略语言和修辞则是理论思考的缺憾。从古代的文论经验可以知道语言修辞始终是理论的主要支柱之一,刘勰有《声律》、《章句》、《丽辞》、《比兴》、《练字》等篇,到唐代则有大量的诗法、诗格类著作出现,到宋代也有活法之论,明清两代也有具体的学古方法。可以看出,语言修辞是古代文论本身的重要部分,这些看似细碎的小技是通向道的阶梯。于近代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天然地受到了西方哲学、文学思潮的影响,对个人感情意志的重视,对普遍精神重视是那个时代的潮流,到当代中国发掘古人精神又成为建立具有民族自尊的文学理论的捷径,其实这多少有些急功近利之嫌。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将古文论的研究放置在了文化研究之下,所突出的中国特色并不完全是属于古代文论的,有可能是文化特色。其实在继承任何一种文艺形式时,对形式本身必须继承,否则就流于空泛。中国书法如果不去继承具体的工具、碑帖、笔法,而只传承文化,最终结果就是文化得不到传承。如研究中国绘画,当认真研究笔法,我们讨论“骨法用笔”这一范畴,就要探讨关于它的技法,所谓骨法用笔就是将点画结构生命化,拟物化,心灵化,历史化,使结字成为一个曲折多变、意味深长的过程。骨法用笔与作者的心灵、气骨、修养相关,与字划表现的力度相关,与图写物貌的生动性有关。谢赫《古画品录》将“骨法用笔”作为绘画六法之一,即也同样讲求字划的表现力度,以及线条之中的生气勃勃又意味隽永的情状。评陆探微:“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所谓穷理尽性就是在天人合一中,任性自然地探求、体悟事物之真理,并使物象穷形尽相地给予表达。而达到“古今独立”的境界与出色的用笔方法是有直接联系的。“穷理尽性”是对神的把握,“事绝言象”是对形的获取,形神兼备之作依赖于骨法用笔。相反,如果离开了骨法用笔,作品就要逊色几分。如评张墨曰:“风范气侯,极妙参神,但取精灵,遗其骨法。若拘以体物,则未见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厌膏腴,可谓微妙也。”骨法用笔的重要性于此可见。谢赫在对画家的品评中,强调了用笔的重要性,他主张“颇得壮气,凌跨群雄”的“旷代绝笔。”,称赞陆绥“体韵遒举,风彩飘然。一点一拂,动笔皆奇”的遵守一定格式又出于法度的奇笔,称赞顾恺之“格体精微,笔无妄下”的一丝不苟之笔,称赞毛惠远“画体周赡,无适不该,出入穷奇”的“纵横逸笔”。称赞江僧宝“用笔骨梗,甚有师法”,以及张则“意思横逸,动笔新奇”。称赞陆杲“体致不凡,跨迈流俗,时有合作,往往出人,点画之间,动流恢服”,称赞晋明帝“笔迹超越,亦有奇观。”也称赞刘绍祖“善于传写,不闲其思,至于雀鼠,笔迹历落,往往出群”以上这些奇笔、逸笔、超越之笔、出群之笔都可谓骨法用笔。

同类推荐
  •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模板与范例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模板与范例

    公文写作速成手册。指点迷津,提供标准的格式、现成的思路、规范的词语。现查现用,快速写成权威、规范、正确的公文。
  •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

    进入2000年,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可以看到的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欧美、日韩、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自然也包括我国几十家电视台的众多节目。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不同节目的论坛,会员数量惊人,帖子数量更加惊人,有些评论一针见血,有些观后感悟则令人不由得怦然心动。于是,传播学毕业的自己也渐渐萌生了写点儿什么的愿望。这一想法几经沉淀,到2009年底开设了“电视娱乐节目赏析”这门选修课后才终于动笔。
  • 尊重儿童权利

    尊重儿童权利

    《尊重儿童权利》初版于1928年,书中包含的儿童权利宣言,是科扎克基于多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所著。科扎克以人的基本权利作为论据,认为:“世上没有小孩,他们都是人”,并且呼吁人们尊重儿童的每一天,尊重儿童的无知和认知世界的努力,尊重他们的失败和泪水,以及他们的财物和物质需求。孩子有权保持他原本的样子。尽管本书完成于80年前,但其所探讨的内容至今仍有启迪价值,而真正实现儿童权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一书的编者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五届(2009)年会收到的大量文稿中,经作者同意在部分新闻学期刊2008年发表的有关文稿中,共选取百余篇稿件,辑成《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以飨读者,并恳请各方指正。
  •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以美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为基础,以“权利贫困”概念中的核心要素——机会、参与和机会的失而复得为分析工具,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如下议题:第一,不同形态的贫困家庭“社会权利贫困”状态以及动态演化过程;第二,现有社会体系对贫困家庭的“社会权利”机制性排斥的表现和状态;第三,现有的扶贫政策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或方向;第四,贫困家庭和社会的连接及社会扶贫机会的增加。全书动态地分析城市贫困家庭的不同贫困状态,亦即贫困、致贫、脱贫和返贫以及其演变过程,最后着眼于已有的城市贫困家庭的相关政策,如低保、医疗、就业、教育等政策的完善和再建构。
热门推荐
  • 隐蔽的黑手

    隐蔽的黑手

    这天早晨,三力体育用品公司老板孙国凯醒来,懒懒地靠在床头点燃一支烟。吐出几个烟圈之后,他蓦地瞧见卧室的柚木地板上有不干净的印迹,定睛一看,是几个隐约的鞋印。孙国凯下床,套上丝绒拖鞋走到房间中央,蹲下身细看,果然是鞋印。从鞋印的走向判断,是从卧室门口往里边走时留下的。孙国凯一惊,难道昨天夜里有人偷偷进入了他的卧室?孙国凯迅速查看房门和宽大的落地玻璃窗,一切如常,门窗紧闭,没有一点被撬动过的痕迹。他转身打开卧室里的密码保险柜,里边的珠宝和银行金卡好端端的,一件也不少。
  • 寄居者

    寄居者

    故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的上海,由女主人公玫在晚年讲述给一位传记作者听:玫在1939年的上海,爱上一名刚刚逃离集中营上岸的犹太男子。那时赶上约瑟夫·梅辛格臭名昭著的“终极解决方案”就要实施,为让爱人去美国,玫临时在上海抓了个救星--另一位美国青年--做自己的丈夫。乱世中,小人物们开始一串连环套式的命运救助,最后,玫用“爱人”的钱赎救了“丈夫”,用“丈夫”的护照让“爱人”脱险,同时,以毁掉对爱情的原始理解和信念的方式,去实现了爱情……故事结局在爱情的部分出人意料,令人叹惋。这部作品是严歌苓在题材、写作手法和女性角色塑造上又一次新鲜成功的尝试。同时,小说延续了作者独特的自述式与视觉化的叙事风格。
  • 魔杖

    魔杖

    时值大雪纷飞,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几只饥饿的乌鸦在雪幕里盘旋穿梭。房屋、树木、山脊全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鹅毛大雪依然纷纷扬扬地飘落着,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雪地里猛然戳进一根拐杖,紧跟着拐杖的痕迹,一个穿着毡鞋的老人,留下一行重重的、蹒跚的大脚印……
  • 科学进化史

    科学进化史

    本书是一部科学发展的全景史,是在英国BBC电视系列节目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作者追溯了科学的发展,并将科学视为人不同于动物园的主要特征。书中历数不同时期人类的得大发明,从结绳记事儿到几何演算,从牛顿力学到狭义相对论。作者认为知识的进步均可视为人类试图理解自然,并控制自然的努力。作者对每一重大思想理论,均予以深刻的评价,并力图将自然背后的规律以常人可以理解的语言展现出来。本书不仅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科学世界,而且还将读者带入一个全新的文明世界。
  • 僵神怒

    僵神怒

    当美女与帅气僵尸相爱会如何?他是被她那滴沉入湖底的鲜血唤醒的沉睡千年的僵尸......他苦苦修炼,不顾一切只为留在她身边,然而这个世界绝不允许异类的存在,杀戮接连而来,道与魔的交锋,僵神一怒,浮尸百万!只为那被人唾弃的爱恋,全然放弃了修炼成仙的夙愿。
  • 这校草真帅

    这校草真帅

    【全文完】一言不合就欺负她,他是全天下最混蛋的恶魔校草。
  • 十样锦

    十样锦

    她穿成了冲喜小妾,摊上个病秧子夫君;虽没有复杂的多妻妾关系,却有着难缠的妯娌;长辈多有偏心眼,仆从打着小算盘。她誓要好好经营自己人生,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 医妃倾城:错惹嗜情王爷

    医妃倾城:错惹嗜情王爷

    一朝穿越,她竟在乱葬岗重生,一语流言,她在这个世界上步步为艰,亲人的驱逐,友情的背叛,让她尝尽了世间疾苦回首间,却只有一个他!一直跟在她的身后不远不近。“萧珏,假如没有了这枚玉佩,你还会爱我么?”当她奄奄一息,对生无可恋的时候,他强势将她拦进自己的怀中,“爱!不论是之前还是现在,我爱的始终都是一个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道尊皇

    魔道尊皇

    地球进入星际时代,原本是星盟联邦第八舰队的指挥官,父亲更是联邦的掌权人之一。却因为犯了事,被撤了部分官职,成了个小长官。但就在一次简单的探索任务中发生了意外,再次醒来,墨封发现自己到了一个高武世界,地球上的科技魔法这里都没有。墨封:(*▼-(。-_-。)
  • 观察记录:母爱与死亡

    观察记录:母爱与死亡

    这篇科幻小说以现实的唐山大地震和虚拟的100年后旧金山大地震为背景,描述了不同时代下的人类家庭结构和道德底线。唐山大地震中,一位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在奶水耗尽的情况下用血哺之,最后儿子活了母亲死了;旧金山大地震中,一位名义上的母亲(其女儿用其口腔上皮细胞克隆、并通过人工子宫孕育、由机器人保姆照料)在开始的情况下为其女儿想尽办法,最后无法抵挡饥饿,在理性思考后,吃掉了死去女儿的手臂最终获救。她被救出后,“21世纪的人类社会平静地接纳了她,没有舆论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