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5800000006

第6章 赢,也要付出代价(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它的代号是“发电机计划”,它是1940年5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后,在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敦刻尔克进行的、当时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9月3日,英国和法国被迫对德国宣战。但实际上英法联军只是躲在马奇诺防线后,没有对波兰进行有效的军事支援。9月27日,德军占领华沙,波兰完全沦陷。在此期间,英法两国只对德国的外交予以谴责。这一期间被德国人称为“假战”或“奇怪的战争”。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军136个师在3000多辆坦克引导下,绕过马奇诺防线以A、B两个集团军群进攻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等国。德军的主攻方向选在左翼的A集团军群,指挥强大的装甲部队,在马奇诺防线的北端——曾被视为是坦克无法通过的崎岖而森林密布的阿登山区发动进攻。这让向比利时进军迎战德军右翼B集团军群的英法联军大失所料,仅十多天时间,德国装甲部队就横贯法国大陆,直插英吉利海峡岸边。北部的联军事实上已经被包围在法国北部的佛兰德地区。5月27日比利时军队投降。为了保存实力,40万英法联军开始全部集中向敦刻尔克撤退。英国共动员了861艘各型船只投入撤退,有226艘英国船和17艘法国船被德军击沉。

英国空军为了掩护撤退,总共出动2739架次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平均每天出动300架次,有力地抗击了德军的空袭。英军损失飞机106架,英军战斗机和地面高射炮火击落德机约140架。

在德军地空火力猛烈轰击下,英法联军仍撤出了33.8万余人,被誉为“敦刻尔克奇迹”!

首先是后卫部队英勇抗击着德军的进攻,掩护主力撤退,特别是最后的后卫部队——法军第1集团军,在明知自己已难以脱身的情况下,依然拼死战斗,守住了阵地。与此同时,英国空军的飞行员竭尽所能,为部队提供掩护,有的飞行员一天出动三四次,使敦刻尔克海滩上空自始至终都有英军飞机,给予来袭德机沉重打击。撤退部队的官兵,在等待上船和登船的时间里,保持了严格的组织纪律,秩序井然,没有发生争先恐后的混乱,使整个撤退过程非常顺利。撤退的组织者——那些海军军官们,以他们杰出的组织才能,统筹协调数以百计的各种船只,利用一切方法和器材,将33.8万人安全撤回英国。

如果英国远征军主力无法撤回英国,对于英国而言,如此惨重的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尽管英军失去了大量的装备和军需物资,但保留下一批经过战争考验的官兵,为以后的战争保留了一大批具有战斗经验的官兵,这些回到英国的官兵,绝大部分都成为日后反攻的骨干力量。

敦刻尔克的意义就在于,英国保留了继续坚持战争的最珍贵的有生力量,为以后的反攻,直至最终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基础。正如丘吉尔在1940年6月4日向议会报告敦刻尔克撤退时所说:“我们挫败了德国消灭远征军的企图,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

英国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亨利·莫尔指出,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这绝不是一场奇耻大辱的败退。美国军事历史学家则把敦刻尔克撤退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著名战役之首。而纳粹德国陆军上将蒂佩尔斯基在战后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写道:“英国人完全有理由为他们完成的事业感到自豪”。

忍让与退缩的关系与战争中逃跑与战略性转移的关系是一样的。在战争中,逃跑就是溃散,是没有办法控制的,是大家各奔东西,你不晓得他们去哪里,你也没法子再管住。而战略转移却是有意图的撤退,甚至是故意而为之,真正的高手,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害怕,更不会退缩,他只是在自己的限度里忍让,并且用这种方法,让对手去做自己想让他做的事情。这是很高明的控制术。对手以为他们在退缩,实则他们在有目的地忍让。

忘记退一步,而沉醉于一时的得意,往往让人后悔莫及。人们都有一个性格缺陷,即在胜利面前容易得意忘形,而更可怕的是,这种缺陷不分种族、年纪,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而且不可避免。曹操率领大军横扫半个中国,最后却得意忘形,栽在了赤壁;拿破仑几乎统一了欧洲,最后却得意忘形陷入俄国这个泥潭;岳飞率领“岳家军”收复失地,却说出“迎回二圣”这样政坛大忌的话,最后死于非命……我们不如曹操般英勇,拿破仑般勇猛,岳飞般忠心,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得意忘形的那天,如果今天没有,那只能说明你的成功还不够。

人人在胜利面前都会得意忘形。当一个人锋芒正强时,我们要避其锋芒,甚至对他不闻不问,做出完全束手无策的样子。我们要悄悄地卧薪尝胆,积蓄力量。而我们的对手一再胜利,只会觉得自己是天下无敌,当他得意忘形时,就会露出破绽。当那个破绽足够致命时,不用再怀疑,我们要迅速地出手,将他打垮,而这时便是我们成功的时刻。

既然我们无法克服自身的这一性格弱点,那么我们就得学会适度忍让,无休止的骄傲炫耀只会让我们功败垂成。适度忍让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简单地说,有这么几个步骤:计划,忍耐,反击,达到事先目的。

计划的制订比计划本身更为重要,因此在做事之前必须制订好切实可行的计划,你必须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的。你知道自己只能忍让到哪一步,而到这一步时,对手会犯什么错误,你就可以反击了。很多人在单位里也是委曲求全,处处忍让,却没有获得好的结果,他们犯的错误就是把忍让当做一种目的,事实上,忍让仅仅是一个手段,是我们计划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计划制订好了,我们就开始进入忍耐环节。在此学会控制是很重要的。一个没有控制能力的人,很难成功。

首先,你必须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不管对手怎么挑拨,怎么攻击,你都不可以冲动,必须按照计划,退避到相应的位置。如果你被激怒,忘记了所有的计划,那么你就是失败者。

其次,你必须有控制对手的能力,你忍让的每一步都要经过计算,需要有足够的分寸,既让对手感觉到胜利,有强烈的得意,又不能让他占到太多真正的利益,要不然的话,在你实现计划前可能就被人打垮了。而这一点是最难的,又要让对手高兴,又不能给他过多的利益,甚至还要悄无声息地把利益抓在自己手里。

最后,你还必须有控制整个大局的能力,当你和对手一强一弱的时候,手下们必然会趋强避弱。但是你却要控制住局面,让真正的亲信继续跟在你左右。而更重要的是,你不能让老板们有趋强避弱的想法,你要利用枪打出头鸟的规律,让老板对你的对手越来越不满。总而言之,虽然你是在忍让,在后退,但在控制力上却必须更进一步。

忍耐的尽头是反击,正如前面所言,当对手暴露出破绽的时候,你的反击时刻也就到了。在这个阶段观察分析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忍让的目的是为了反击,反击则需要对手露出致命破绽,这个破绽不是别人送到你面前的,而是通过你的观察分析得到的。

在这里有必要谈一谈张居正的例子。

明朝万历年间小皇帝即位,内阁首辅高拱一时激愤,说了句:“10岁,怎么当皇帝?”本来在别人耳朵里这只是一句随口说的怒言,可是当内阁里一直处于忍让防守的张居正听到这句话后,却有了全新的判断。万历皇帝少年登基,皇太后最害怕的就是内阁大臣们凭借老资格,欺负他们孤儿寡妇,而高拱这句话,恰恰表明了他心里对皇帝的蔑视。于是,张居正用这句话大做文章,将明朝几起几落号称“常青树”的高拱一举扳倒,并且彻底打落凡尘,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这个事例很能够说明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有句名言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长久的忍耐终会盼来胜利的曙光,而这时我们也将会达到事先的目的。无畏地向前是一种勇敢,而适度地向后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进攻策略。只有在人生的战场上进退自如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适应职场,不与老板争强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没有人愿意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都希望别人改变来适应自己。这其实也是一种“想赢”的极端心态。诚然,改变自己要比顺从自己辛苦得多,可是,面对现实生活,有多少人愿意为你改变呢?想要生存下去,你就必须要学着适应环境、适应别人的行事方式。

我们在社会中生存,会在各种环境中不停地穿梭,没有哪个环境是能让你一辈子都待在里面不用走出来的。人在社会上总会遇到事业转折、老板更迭等事,而这种事情,很可能发生在你刚习惯了某个环境之后,马上便会又不得不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存,重新进入磨合期的人便苦不堪言。虽然过程是痛苦的,却也是无法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不断地适应环境,不断地提高自己。这就是所谓的适应原则。

通常我们在与身边的人互相不适应的时候,总是埋怨环境不好,不是说身边人性格乖僻,就是说整个环境中没有良好气氛,或者干脆说与自己犯冲。但事实上,互相不适应的事情是正常的,没有谁和谁刚在一起就能迅速合拍,都要有一段磨合期。尤其是对于职场人而言,更需要把“不要赢”的适应能力运用到实处。

同类推荐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 不要赢

    不要赢

    在一切开始之前,我有一个故事要讲。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Apple的创始人,如今正风靡全球的ipod、iphone缔造者,在2009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十年美国最佳CEO”的史蒂夫·乔布斯。
  • 哈佛逻辑课

    哈佛逻辑课

    逻辑与人类理性思维的关系犹如空气与生命,我们绝不会因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而否定它对于生命的意义。人类与生俱来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具有超常逻辑思维能力的人,走到哪里者是卓尔不群的。请让我们跟随大学的教授和学子们,一同走进哈佛的逻辑思维世界。在领略哈佛风采的同时,带你走进一个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只想和你在一起

    只想和你在一起

    十年前,邵建奇似一道光,强硬地闯进她的生活,给予她温暖。十年等待,她如愿以偿成为了他的新娘,却不曾想新婚当晚,他会宿夜未归。更让她备受痛苦的是,当晚他的电话是她亲妹妹接的。顷刻间,他从阳光,成了噩梦。后来,他跪在她的面前,磕头道歉。可是她,再也不敢轻易地相信他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释氏蒙求

    释氏蒙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冷血丹

    冷血丹

    试问世间情为何物?可惊天地,可泣鬼神!在这无尽的宇宙中,年轻的孩子们演奏了一首首惊世的爱情神曲···········
  • 腹黑总裁请止步

    腹黑总裁请止步

    “女人,你是谁?”“我…我…你又是谁!”她被下药误闯进他的房间,和他有了一夜缠绵,他费尽心思找她,把大家都期待的年部大剧花絮提前七月发布,为此还在年度大剧的花絮结尾制作了一段暧昧不清的示意……一纸契约,她成为了他的女人,步步沦陷,她发现他的身份并不简单,他的心上人也将其回归,她发现自己在他心中什么都不是。她转身离去,再渡回归时,他却说“你喜欢向日葵,可是向日葵的爱却给了太阳,而叶璟寒的爱却给了你许欣诺。”
  • 既然爱情留不住

    既然爱情留不住

    "豆瓣超人气女作家刘小昭奉上的冬日暖心故事集,写给那些处在爱情、工作、生活的十字路口迷惘男女们。她的那些小小故事和桥段里,充满了清澈的领悟、和细微感动,总是这样真切地留在我们心间.对于爱情,刘小昭说:“要么别想,要么别放。”每次想发吵架脾气的时候,想想小昭说的:“一辈子那么长啊……遇上个喜欢的有多不容易,对他好还来不及, 怎么能忍心说恶毒的话做让对方伤心的事呢?”说到爱情的失去,她说“最难过的甚至不是分手,因为人和人的缘分有时真的不能强求,而是那些想做却没有来得及为对方做的事情……想想就难过。很多时候我们遗憾的是:我再也没有机会对你好了。”
  • 肝胆俱裂

    肝胆俱裂

    人人都知道城市的禁区里帮派斗争有多猖獗,就连警察都不会轻易踏足其中。本书是一个系列小说的开端,督察英雄·尼尔逊挺身而出,着手挑战这个难题。萨斯基亚·哈特利和她9岁的儿子在餐馆外被车撞倒,但尼尔逊督察知道,这绝不是普通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他接手的是一桩谋杀案,证据指向了凶残成性的克鲁团。正当他和警队一筹莫展时,两个妓女先后被杀,紧接着一起接一起的谋杀接踵而至……所有的这些似乎都指向了更大的罪恶,我们的主人公是否能把握手中仅有的线索,把疑案追查到底呢?
  • 红丘陵上的李花(彩图版)

    红丘陵上的李花(彩图版)

    本书以春夏秋冬四季为明线,通过米家一家人的各自境遇和一个小山村的变化,展现了当前日趋严重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危机。11岁的小学生米李花生活在川北红丘陵的一个小山村。家里刚盖了新房,欠了一大笔债。春节过后,爸爸妈妈一同外出务工,从此音信杳无。暑假,上中学的哥哥只身远行寻找爸爸妈妈,一走便没有消息。其间,小叔因抢劫被捕,奶奶病逝,爷爷被黄牯牛顶伤卧床……米李花独自承担着生活中所有的重担。转眼又是春节,米李花去镇上赶年前最后一个集,却没有收到苦盼的信和汇款单……匆匆回家的路上,米李花好像听见了哥哥的呼喊,原来外出寻找父母的哥哥终于回来了,温情的结尾在故事的最后增添了一抹亮色。
  • 实用主义的儒化:现代新儒学与杜威

    实用主义的儒化:现代新儒学与杜威

    本书从现代新儒家与杜威的共同关切中,提炼出“生命三境”即生存之境、生活之境、生命之境作为考察的纲要,深入探究民族生命的生存进化、民族国家的政治生活、生活睿智、生命教养、生命理想等关键问题。本书在研究现代新儒学与杜威实用主义的互动关系中,提出“实用主义的儒化”命题。作者的问题意识高度自觉,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有价值的见解,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落雪有声

    落雪有声

    刘燕的诗感情浓郁、色彩绚烂、想象丰富,驾驭语言行云流水,略感不足的是,语言有欠精约,铺陈有欠节制,沉于写实而有欠空灵。优秀的诗篇总是实中有虚,虚中含实,虚实相融,简约含蓄,语有尽而意无穷。以刘燕的聪慧,只要注重切入的新颖、构思的新颖、意象的新颖和语言的精致,她的诗会强化艺术感染力。
  • 希拉里、密和、我

    希拉里、密和、我

    一个行踪诡异的西方女人,一个身世神秘的东方女人,一个因妻“离”子散而濒临崩溃的中国男人,在天寒地冻的皇家山上的奇遇,将一段梦幻般的“三角关系”带进了阅读的视野,三个生命的“真相”与中国最沉重的历史和现实纠结,三种激情的碰撞与人类最古老的喜悦和悲伤交织,这是一个冬天的童话,这更是一个时代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