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9日,我有幸在南京家中第一次见到本书作者之一舒莺小姐和她在南大任教的哥哥舒建中先生。因同她素昧平生,乍见之下,难免有生疏之感。迨得知罗学蓬先生与她共同完成了长篇小说《中国远征军》的创作,来请我过目,并要为该书写序。当掷地铿锵有声、光辉夺目的“中国远征军”五字从她口中说出时,立即使我内心热血沸腾,顿时对她肃然起敬,好像是见到了自己久别的亲人,有着说不出的喜悦。
198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的日子里,我曾应邀到有关场所和会议讲过中国远征军的事迹,此后坊间出版过这类史书和文学作品,报刊和广播电视也有关于中国远征军的报道。但是,象罗学蓬、舒莺二人合著的这部长篇小说《中国远征军》,写得如此之有新意,内容如此丰富,叙事如此生动而贴近事实,可读性和启迪性如此之大,使我不禁叹为观止,我通读原稿后,对作者自然产生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本书对昂山将军当年受日军的欺骗蛊惑,组织“缅甸独立义勇军”误入歧途,助日侵缅,后来认清了日军的真实面目,毅然发正,反戈一击,做了真实的叙述,填补了史事的空白;还对华侨和缅甸人民在此次对日作战中的突出贡献,对盟军的热情支援,达到了毁家纾难的难能可贵地步,所述事实的确感人至深。
我作为中国远征军幸存的一名老兵,在读这本书稿时,又把自己引到了60多年前那刻骨铭心的往事中去,心绪如潮。许多为国捐躯的战友的音容笑貌和英雄事迹都一一浮现在我心中和眼前,我的眼睛忽地看不见字了,原来是不尽的泉涌热泪遮住了我的视线,心在痛、泪在流,一想到这本书已把他们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公诸于世,将会在人们心中引起激动,产生敬意,我的心才慢慢平静下来,默默的说了声:亲爱的战友,侵略者受到了惩罚,祖国业已富强,您们安息吧!
滇缅抗战是一场内增民族自信、外扬中华国威和信义的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史上值得世人铭记的壮烈诗篇。中国远征军出征异域,浴血奋战,确保了印度的安全和国际输血线的畅通。缅北大反攻与滇西战场连成一脉,摧枯拉朽重创日军,遏制了日军西进,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其他各个战场的反法西斯战斗,揭开了日军走向全面灭亡的序幕,粉碎了德意日法西斯瓜分世界的幻想,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铸下了卓越功勋。
史诗般的滇缅抗战堪称东方诺曼底之战,其战略地位如同北非战场,是二战胜利的重要转折点之一,没有这场战争的胜利,二战难以迅速结束,中国将不会成为波茨坦公告的签署国,更不会跻身战胜国“四强”之列。然而,这段历史却鲜为广大世人所知,多年来寂寂无闻。
历史小说《中国远征军》以艺术性的手法,掀开了这段历史尘封的一页。小说不仅描绘了真实的历史场景,而且展示了众多中国抗日名将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名将的风采。1941年,我有幸先期进入缅甸组织华侨武装,袭击日军,配合英军作战,此后又作为史迪威将军的联络参谋官兼警卫队长,于远征军军兵败后护送史迪威将军穿越野人山,撤退到印度,亲历了滇缅战场几乎所有的战役,与史迪威、杜聿明、戴安澜、廖耀湘、孙立人、刘放吾等一大批抗日名将并肩战斗,共同经历了战场上的血雨腥风。守卫同古、浴血东支、仁安羌大捷……抗日将士们的英雄业绩将永载史册,与日月同辉!
滇缅抗战的胜利既是中国人英勇无畏征战的硕果,又是中美英三国盟军协同配合、并肩战斗的典范,也得益于爱国华侨和缅甸人民的积极帮助和支持,是全世界爱好和平者团结奋战的一曲凯歌。
光阴荏苒,滔滔怒江水,流淌着中华儿女的热血青春;巍巍高黎贡,见证数万军魂长眠缅邦。人生如白驹过隙,作为一个亲历了滇缅战场生死之战幸存下来的年迈老兵,回首往事,心中起伏难平,禁不住两眼赤潮。小说《中国远征军》的出版,大气磅礴的再现风云画卷,足以告慰英烈于九泉。
愿后人不要忘记那支曾经在滇缅战场、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的部队,记住他们的勇敢,记住他们的坚韧,记住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和为和平而作出的牺牲。
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英魂不朽,和平万岁!
(本文作者为远征军老战士,曾任史迪威将军联络参谋,曾参加南京受降仪式,现为南京市政协专员、研究员。小说中青年军官徐小冬人物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