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7200000008

第8章 古典主义时期(1)

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大约自1750年开始,到1827年贝多芬逝世为终结,以德意志和奥地利为中心。

工业革命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法国大革命的冲击又使欧洲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音乐等艺术已经不是仅仅供宫廷里贵族享受的专属,更加接近平民的音乐形式和器乐音乐大量涌现。因此,在音乐风格上,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一改巴洛克时期那种繁华夸张,追求平易生动,音乐语言质朴精炼,表达纯朴真挚的情感。

受到启蒙运动科学、理性思想的深刻影响,古典主义音乐也具有崇尚理性、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特点。音乐题材宏大,气势宏伟,以严谨协调的形式,强调客观的美感。

在这一时期,器乐音乐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代独奏奏鸣曲形式得到确立,甚至进一步发展到在规模上接近交响曲结构,奏鸣曲进入了成熟的发展期。在协奏曲、交响曲等大型器乐体裁中,都占据了支配性的主导地位。

在古典主义时期,歌剧不再仅仅是贵族的专属,也不仅仅限于意大利语。它向各个阶层的公众开放,并灵活运用了各个国家的独特语言。歌剧的题材,是日常生活当中喜闻乐见的事情。歌剧的语言带有对白,曲调质朴动听。古典主义乐派为后世的歌剧留下了许多璀璨名篇。

格鲁克:歌剧改革者

国籍:德国

生卒年:1714-1787

全名:克里斯托弗·威利巴尔德·格鲁克

职业:作曲家

代表作品:《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伊菲姬尼在奥利德》、《阿尔塔塞斯》、《唐璜》、《帕里斯和海伦》、《埃科与纳克索斯》

生平简介:

1714年7月2日格鲁克出生于德意志南部的埃拉斯巴赫。他的父亲是森林管理员。但他却不愿意继承父亲守护山林的职务,1726~1732年在科莫陶(现属捷克境内)进入耶稣教会学校学习。1732年又进入布拉格大学学哲学,同时师从捷克作曲家、管风琴家切尔诺霍尔斯基学音乐。1736年到过维也纳,并得到那里的贵族资助。1737~1741年寓居意大利米兰跟随G.B.萨马尔蒂尼学习作曲。当时的意大利是整个欧洲音乐艺术的中心,在那里,格鲁克学习了那波里乐派的歌剧风格。

1741年,他的第一步歌剧《阿尔塔塞斯》上演,以华丽的声乐技巧为基础,在米兰受到了极大的欢迎。此后20年间,又接连创作了8部歌剧,这些歌剧是格鲁克初期的作品,保持了当时风行于世的意大利风格,依循传统的模式,凭借这些作品,格鲁克很快闻名于世。

格鲁克在1745年前赴伦敦,1746年所作的歌剧在伦敦上演,在这里,格鲁克结识了英籍德国的歌剧创作大师亨德尔,并从他的清唱剧风格当中得到启发。后来,担任了明戈蒂巡回歌剧团指挥,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在汉堡、德累斯顿、哥本哈根之间往返、巡回演出,积累了不少舞台实践经验。

1750年8月,重返维也纳的格鲁克同玛丽亚·安娜·佩尔然结婚。佩尔然出身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个大银行家,但是对女儿的婚姻强烈不满。两人只好在他死后才举办婚礼。佩尔然的财产给予格鲁克事业上很大的帮助,婚后格鲁克便在维也纳定居。在维也纳期间,格鲁克担任宫廷乐长及歌剧院指挥,也曾到布拉格、那不勒斯、罗马演出他的歌剧。期间,他创作风格受到法国喜歌剧影响,写了不少歌唱剧与舞剧。后来又为奥地利宫廷创作了一些小型喜歌剧。其中1761年所作的舞剧《唐璜》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他一反过去华而不实的舞剧风格,追求真情实感的表现。同一年格鲁克遇到意大利诗人、歌剧剧本作家卡尔扎比吉,两人尝试着联手对歌剧进行改革。接受了当时激进思想和变革思潮影响的格鲁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在创作风格上开始改变。

1762年,革新之后的第一部作品《奥尔甫斯与欧里狄克》在维也纳进行首演,剧本是卡尔扎比吉根据奥尔菲斯的古老传说改编改编而成,公演之后好评如潮。1767年和1770年,格鲁克又推出了两部改革歌剧《阿尔克提斯》和《帕里斯和海伦》。

1772年,格鲁克来到巴黎,继续专注于他的歌剧改革事业。并遇见了以为名叫罗莱的法国外交官兼诗人。他为格鲁克写了《伊菲姬妮在奥利德》的歌剧脚本,并将格鲁克推荐给法兰西歌剧院。1774年,在法国皇后的支持下,经过6个月的精心编排,《伊菲姬尼在奥利德》在巴黎首次演出,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功。格鲁克在一夜间在巴黎家喻户晓。在取得成功以后,格鲁克又陆续将《奥菲欧与尤丽狄茜》和《阿尔切斯特》翻译法文在巴黎上演,得到了极高的反响,引起了巨大轰动。其间保守派推崇意大利作曲家皮钦尼,强烈反对格鲁克改革的歌剧,将皮钦尼的作品搬上舞台,要与格鲁克歌剧进行对抗,而革新派则拥护格鲁克,从而引起歌剧发展史上有名的“格鲁克派与皮钦尼派之争”。皇家音乐指导提出,让两位作曲家根据欧里庇德斯的故事各写一部歌剧。格鲁克的《伊菲姬尼在陶里德》就此问世,是在之前的作品《伊菲姬尼在奥利德》基础上创作的续集。凭借这部作品,格鲁克大胜。

1783年,格鲁克创作了一部法语歌剧《埃科与纳克索斯》,但反响平平,此时的格鲁克已经功成名就,也便不以为意。退休之后便去了维也纳,在那里度过晚年。

主要成就:

格鲁克的创作领域主要集中于戏剧音乐。他一生创作的歌剧将近50部,还有5部舞剧。但是他最大的艺术功绩不是他完成的作品,而是他一手推动的歌剧改革,这也是18世纪音乐界最有影响力的事件。

启蒙主义的民主、平等、博爱等思想观点直接影响了音乐领域,促进了喜歌剧的诞生。这种新形式的歌剧取材来源于市民的普通生活,更加容易被普通市民所接收。相反,意大利正歌剧的创作则陷入了固定模式,停滞不前,没有活力与生命,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这种情况下,格鲁克意识到意大利歌剧越来越走向腐朽,提出“歌剧应该简洁而优美”的口号。他创作的《奥菲欧与尤丽狄茜》音乐质朴优美,去掉了华丽的技巧炫耀,简化了情节,追求歌剧深刻的内涵和真实性,使剧情更加清晰明了,便于观众的理解与接受。

这部歌剧取材于人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歌唱家奥菲欧的妻子尤丽狄茜去世之后,他非常悲痛,他用悲伤欲绝的歌声打动了爱神,去到了地狱。之后,又凭借动人的歌声使妻子死而复生,但前提是在走出冥界之前,他不能看妻子的脸。结果,奥菲欧没能遵守诺言,只回头看了妻子一下,尤丽狄茜便又死了。歌剧没有采用悲剧的结尾,而是处理成爱神再此施展威力使尤丽狄茜复活。

全剧这部歌剧戏剧性强,首次在歌剧中引入了管弦乐伴奏,为了迎合法国观众的兴趣,歌剧最后是表现爱情的赞歌和盛大的芭蕾舞会,以欢乐幸福的场面结束。在本剧中,作曲家大大缩小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差异,使整部歌剧在风格上更加统一。

这部歌剧融合了法国歌剧的合唱、芭蕾,通过意大利歌剧风格融合法国歌剧中的合唱、芭蕾,将典雅的意大利旋律、严肃的德国旋律和恢弘的法国旋律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音乐为戏剧服务的目的,在同一部歌剧当中让观众既能感受到意大利旋律的典雅,又能体会到德国旋律的严谨,还有法国旋律的恢宏壮大,将原来古钢琴伴奏的宣叙调改为管弦乐,将音乐、戏剧和舞蹈形成了有机的结合。

随后完成的改革歌剧《阿尔切斯特》则更进一步反映了他的美学观点和对歌剧改革的原则。序曲直接引入剧情,管乐队独立于歌手之外,可以表达情感;合唱成为主要角色,主题地位得到体现。换景的次数明显减少,这样更有利于保障戏剧内容情节的流畅性和完整性,以使戏剧顺畅进行。

在法国创作完成的《伊菲姬妮在奥立德》,格鲁克在序曲方面更加具有创新性,序曲发展成完整的协奏曲式,英雄主义的主题得到强化,整部音乐更加富有戏剧性。1779年,改革型的歌剧《伊菲姬妮在陶里德》可以算是《伊菲姬妮在奥立德》的续篇,不再以爱情为主线,强调了咏叙调的作用,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深层次感受。

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改变了意大利正歌剧流于僵化的音乐形式和繁复装饰的风格,强调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的表达,追求真实自然的戏剧性表达。在创作当中,他深入歌词创作,充分发挥了歌词对曲调的表达内涵,给歌剧中的朗诵配上音乐伴奏,提高了曲调的表现力,实现了音乐与戏剧本身的高度结合。这种改革,使音乐成为一个有机地整体,为歌剧艺术的蓬勃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成为西方歌剧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海顿:交响乐之父

国籍:奥地利

生卒年:1732-1809

全名:弗朗兹·约瑟夫·海顿

职业:作曲家

代表作品:《创世记》、《四季》、《皇帝四重奏》、《俄罗斯四重奏》、《太阳四重奏》、《月中世界》、《天长日久》、《荒岛》、《奥兰多·帕拉迪诺》、《阿尔米达》、《骑士奥兰朵》、《告别交响乐》、《惊愕交响乐》、《时钟交响乐》、《危难时刻弥撒曲》

生平简介:

海顿,1732年3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边境的一个小镇——罗劳,他的父亲是个车匠,母亲是在贵族府邸的厨房帮工,家境贫寒,子女众多,但是12个孩子中只有6个能长大成人,海顿在家里排行第二。

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是热爱音乐的父母为海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海顿从小便受到音乐的熏陶,孩提时代就显示了他的音乐天赋。他精确无误地用稚嫩动听的童音将听过的每首歌曲模仿出来,还可以将这些曲调在自制的小提琴上表演出来。过不了多久,海恩堡教会合唱团的指挥弗兰克便发现了他的才华。从此6岁的海顿便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一开始,他在海恩堡教会合唱团里演唱弥撒曲,同时有机会学习到乐理知识和哈普西科德小提琴等乐器。两年后,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乐长罗伊特来到海恩堡,凭借出众的嗓音,海顿被选进了唱诗班,成为一名歌童。

17岁时,海顿到了变声期,嗓音有了变化而被嫌弃,导致被解雇。那段时期的海顿生活十分艰苦,只能依靠教授小孩子音乐勉强糊口。在暂住的阁楼里,有一架旧哈普西科德小提琴,这部小提琴给了他精神上莫大的慰藉。生活虽然艰苦,海顿还是没有放弃对音乐的执着,开始自学音乐理论,一有空就练习小提琴和键盘乐器。1754年他结识了当时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声乐教师波尔波拉。为了拥有学习音乐的机会,海顿做了他的仆人,顺便可以向他学习作曲、意大利文和声乐。

1755年,菲恩贝格伯爵邀请海顿参加在伯爵府的晚会,担任四重奏中的小提琴手,海顿得到了赏识。第二年,他的第一部作品《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问世。1759年经菲恩贝格伯爵引荐,海顿担任了捷克莫尔津伯爵府中的乐队指挥,并开始从事室内乐创作。在这一年里,海顿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760年,海顿结婚了,妻子安娜是维也纳假发商人克勒的女儿。但是婚后二人关系并不好,没有子嗣。

1761年是海顿一生当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莫尔津伯爵遣散了乐队,海顿只好到埃斯泰尔哈济亲王的宫廷担任副乐长,不久便荣任乐长,一直服务到1790年乐队解散。这段时间长达30年,也是海顿一生中最保贵的30年。作为一个贵族宫廷的乐长,他的想象力和创作理念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严重的束缚,他的工作是指挥乐队,训练歌唱者,甚至要保管乐器、抄写曲谱等,这些琐碎的杂务也占据了他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另一方面,宫廷又可以给予他别的地方所没有的机会,宫廷里有管弦乐队、合唱队的人员配备,还有歌剧院、木偶剧场等场地设施,海顿在这里可以进行多样化的创作,并及时将自己的创作搬上舞台,增强了他的实践经验。在埃斯泰尔哈济宫廷生涯中,海顿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大致包括60部交响曲,40首弦乐四重奏,30首钢琴奏鸣曲,5首弥撒曲和11部歌剧等,而且大部分都是质量上乘的佳作。海顿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1764年他的作品在巴黎出版,1765年他的名字第一次现诸报端。

1771年,受到“狂飙运动”影响,海顿写下了豪放而伤感的《C小调奏鸣曲》,终乐章没用一贯的欢乐结尾结束,而是走向激烈爆发的高潮。70年代起,海顿更多的吸收了北欧乐派的音乐元素,作品内容深刻,保留了更多的古典风格,主题既严肃又幽默。例如他在1772年创作的《第四十五交响曲》,即《告别》,据说是当时是为了暗示公爵让乐师们休假回家而作的。

同类推荐
  • 孔子执着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孔子执着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曾国藩传

    曾国藩传

    本书是国内首次原版引进的由西方学者撰写的曾国藩传记。面对横扫大清的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白手起家创建湘军,于重重危难中摸索出治军之策、战阵之法,以其韬略智慧历时11年终获胜利。之后,在直隶总督任上他主持处理了影响深远的天津教案,并且力主整肃朝政,选拔新型官员,倡导洋务运动。黑尔博士采用近200种亲历者资料,着眼晚清民政、军事的颓败大局,生动讲述了曾国藩出将入相的非凡一生。
  • 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名作家文学课)

    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名作家文学课)

    毛姆野心至高表达的半自传作品。为了将灵魂从某些观念中解放出来,只因这些观念在他的灵魂中徘徊了太久,1938年时年64岁的萨默塞特·毛姆写作了《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名作家文学课)》。这是一部自传体作品,却并非自传;这是一本告白笔记,却分寸得当。《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名作家文学课)》堪称作家个人信经的高峰之作。从本书中你会分享到一名职业作家对风格、文学、艺术、戏剧和哲学的理性思考,毛姆精妙的写作技艺也在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毛姆是个备受争议的作家,当岁月的磨砺将他变为一位坦然、睿智的老人,当他邀你共进下午茶并想和你闲谈几句,无论你喜不喜欢他,请不要拒绝。
  •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介绍马上皇帝——赵匡胤的有关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一生要知道的中国文化名人

    一生要知道的中国文化名人

    本书介绍了各个时期最优秀的作家,透过他们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或是学习他们的成败之道,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热门推荐
  • 有钱真的了不起

    有钱真的了不起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在家里睡觉的楚风莫名其妙的就穿越了……穿越就穿越吧,可是楚风原本仅仅单纯的想养家糊口而已,却又莫名其妙的就成为了富豪。成为富豪其实还挺好的吧,可以会所嫩模,可以奢侈无度,但是……为什么有一个老是把我往邪恶的道路上越引越远的系统呢???尼玛,我可是翩翩风度美少年,诚实可靠小郎君好吧?靠,我就算是饿死,死在外边,从天台上跳下去,我也绝对不会去完成系统发布的那些邪恶任务的!
  • 撒旦女帝:我的绝色后宫

    撒旦女帝:我的绝色后宫

    光明与黑暗,太阳与月亮……天地伴侣之间便是这样的存在,只是即使如此,也终究抵不过,终有一天的分离隔断。自从那一刻起,六界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阴明,我永远……也不想再见到你。”她冷漠而阴暗的勾起大弧度的唇角,陨坠。自当世界开始重启的那一刻,崭新的世界又会展露在她的眼前。封印了部分记忆与力量的她,最终真正的敌人又会是谁?走遍六界。经历过了许许多多的迥异经历,神魔?创世主?亦是人鱼妖孽?最后当她再遇见他的时候。……此时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最后她笑了:“终于,又见面了啊……”我早已经不是千万年前的那个我。
  • 荒戏

    荒戏

    这是一个关于爱和逃亡的故事,苏的逃避,臣的拯救,母亲的忏悔,父亲的回归,爱恨离和。在母亲死亡后,苏终于愿意原谅,而臣已经离开。有一种爱不会减退,却不能相守。苏理解了父母的爱,原谅了父亲的离开,并且接受父亲归来。
  • 全球武道狂潮

    全球武道狂潮

    重生在武道崛起的都市,江宁很懵逼。幸好重生前,游戏打到的武者职业最终神器【武道苦修碑】也跟来了。全球武道狂潮,武者职业化,业余十品、职业十品!在之上,还有触不可及的宗师十品、武圣十品,直至最终的帝座!“十年帝座,天下一人,我江宁,来了!”江宁放下豪言,但在这之前,得先面对三个月后的高考......
  • 南华真经章句音义

    南华真经章句音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混沌圣人

    混沌圣人

    出身本在天地间,无极无相也无天;位列圣人巅峰道,逍遥自在寰宇间。
  •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驭海史话:人海和谐共生之路

    驭海史话:人海和谐共生之路

    《驭海史话:人海和谐共生之路》讲述了人类行为海洋中数以万计的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的冲击与影响。书中研究了人类与海洋过去和现在的联系,主要阐述了人类对海洋生命及栖息地造成的负面影响。其中包括大气和海洋的污染以及商业性的捕鱼等,导致濒临灭绝的海洋生物种类不断增加,使得巨大的海洋资源被人为的破坏。书中呼吁人类与海洋应该健康和谐地共处,保护这个看似强大实则脆弱的海洋生态。
  • 都市长恨歌

    都市长恨歌

    1000多年前,楼兰古国神秘消失,诡异的双鱼玉佩启动了如梦如幻的两个世界,点燃了积蓄千年之久的爱与恨,恨燃烧成了如雪之霜,霜儿的名字是否天生就注定了这场精心动魄,摄人心魂的阴谋?英俊的美少年荣耀是否又能力挽狂澜,改变天教的轮回?......
  • 重生仙魔主宰

    重生仙魔主宰

    因为被人禁锢而导致重新重生,一代强者就此陨落,但重生之路不断开启,新的旅程,新的出发点无尽浩瀚的宇宙,等待他的是无尽的战争,等待他的是神灵的巅峰,掌管众生之灵,手握生杀大权。从此刻开始,再次登临巅峰,掌握苍生!!!挡者死,逆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