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800000003

第3章 世界里:最真实的人性是“自利” (2)

在经济学中,“利”是指个体所获得的利益、收益,可以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形式,归根结底是给人带来的效用、幸福、满足;而经济学中的“害”就是指个体所付出的代价、成本,所承受的损失、牺牲,归根结底是给人带来的负效用、欠缺、痛苦。在经济学的世界里,正常人都具有趋利避害的行为本能,或者说理性人的特点可以用“趋利避害”四个字概括,而其行为方式则不受限制,表现为唯利是图。

趋利避害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价值导向,生活中的我们总是在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可是当利与害并存时,人们又该如何取舍呢?

有一则新闻报道,说的是某油田离婚率骤升的事。一女工几年前经领导反复做工作,她和许多职工被买断工龄下了岗。几年后,单位突然下发通知:离婚后的下岗职工等同于单职工,可以上岗,但以离婚证为准。这名女工的丈夫目前在岗。为取得上岗资格,尽管她与结婚十多年的丈夫感情很好,也不得不办了离婚手续。像这种双职工有一方买断工龄下岗的情况不少,为了能重新上岗,他们很多人不得不去办离婚证。

我们很难评说该女工的做法是否可取,但这种选择无疑是慎重考虑之下的趋利避害的行为。“上岗离婚”是一种害,“下岗不离婚”也是一种害,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也算是趋利避害的一种无奈选择吧。

关于人类趋利的本性,先秦时期的韩非子就曾经这样认为:医生能够在病人的伤口上吮吸脓血,并不是与病人之间存在骨肉亲情,完全是因为他的利益在于病人的回报。木匠造棺材的本意不是憎恶别人,而是因为他的利益在别人的死亡上。由于利益的驱动,才使得人们心中的念头在道德层面发生了善恶的区分。

范美忠是四川省都江堰市的一名普通教师,在2008年5·12地震发生时他丢下了学生,一个人跑出了教室。

后来范美忠发表了《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文中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思考。范美忠在这篇文章中写到:“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这番言论引起了铺天盖地的批评与漫骂。

从道德层面来说,范美忠绝对该受非难和谴责。但是,从人性本能的角度来说,范美忠的行为无可厚非,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当然,我们不能处处都提倡种种趋利避害的行为,因为在趋利性之外,我们还受到良心、道德乃至法律方面的约束。

人有着趋利避害的天性,比如说鳗鱼和毒蛇看起来差不多,但是人们都争先恐后的去抓鳗鱼,而对毒蛇却唯恐避之不及。在环境条件的作用下,人们都会最大可能地趋向利益而避免伤害。有时,趋向利益的行为不见得不符合道德价值判断,避免祸害的行为也不见得符合道德价值判断。

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正视自己的“趋利避害”行为,但同时也不以“趋利避害”作为自己的唯一行为标准和价值导向。

应该提倡“利己不损人”的原则

经济学承认人的利己之心,承认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人性是自利的,18世纪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这是市场经济的人性基础;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相关表述: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等。这些结论其实并不错,但是如果把利己性再往前推一步,就会步入“损人利己”的不归路了。

“利己”不能以“损人”作为前提,这是一条根本的原则。有则“与狐谋皮”的故事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从前有个人,他整天都羡慕别人有华丽的狐皮大衣,梦想着自己也有一件这种价值千金的大衣。可是他没有钱去买这样昂贵的狐皮大衣。怎么办呢?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去找狐狸商量,请它们献出它们的皮。

他在野地里转悠,碰到了一只狐狸,便十分亲热地对狐狸说:“可爱的狐狸,你身上的皮实在漂亮,你不如把皮献给我。” 他的话刚一说完,狐狸吓得转身就窜进山里去了。

这个人没得到狐皮,回到家里又想起了精美的佳肴。可是他没有钱去买猪、买羊。于是,他又一转念,跑到外面去寻羊。他在路上遇到了一只羊,便立即对羊说:“我现在正打算做一桌上好的酒菜,请你为我献上你身上的肉。” 他的话还没说完,羊飞也似的逃进树林里躲起来了。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所谋求的东西直接危害对方的利益,对方是不可能答应的。经济学认为,人都有利己之心,都为获得自己的最大利益为根本目的。但人们不能忽视一个基本前提,即“利己不损人”,利己的同时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利己的合理性,同时也要认识“损人利己”与“利己”有本质区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是“唇齿相依”的。从根本上说,利己与利人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实现利己的前提是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损人利己将最终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例如,由于偷盗者的损人利己行为,所以防盗者为了保护自己的财物,就会去买财产保险,或者是加固房门,把自己的住所装修得牢不可破,这些都是为了对付盗贼的花费。若没有盗窃行为,这些费用就不会有。正是因为损人利己的行为有害无益(准确地讲是害大于益),所以人们在“利己”的同时又要防止“损人”的发生。

只要不损害他人利益,“自利”对社会是有很大贡献的。比如说厂商为了利润才生产和销售产品,这样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源,他们就必须在价格、质量、包装以及服务等方面让你满意;厂商之间的竞争越激烈,也就是说,各个厂商自利的欲望越强烈,那么他们为消费者所提供的服务就越周到,消费者从厂商的利己行为中也就可以获得越多的好处。

不可否认利己是人的本性,但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一定非得以“损人”作为前提。在经济活动中“利己不损人”,必须明白只有互助才能互利。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

有一对兄弟,哥哥仗着自己年龄大,经常抢弟弟的玩具。弟弟的玩具被抢了,就跑到爸爸那去告状。可是爸爸很忙,不想总是管兄弟俩的小事,所以规定:如果来告状,不管是谁的过错,兄弟二人都将被各关在屋子里一天且不许玩。

如果弟弟是一个经济人,当他的玩具再次被抢的时候,他会怎么办?无外乎“告状”或者“不告状”。告状的后果就是自己被关,这绝对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不告状的话,等哥哥玩腻了,自己尚且能有一点玩的时间。“经济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忍气吞声——为了最大的利益。

但是恰恰现实中情况大都并非如此,弟弟会选择“告状”,以此来惩罚哥哥,虽然哥哥被惩罚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直接利益,甚至是害处。而作为哥哥,抢了弟弟手中的玩具,完全是“损人利己”的行为,但结果却造成了“双输”的结局。损人利己并没有为哥哥赢得更大的利益。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损人利己并不能有效获得自己的利益,甚至还将会受到一定的损失。现代经济学认为,每个人都有利己的需要,并且产生利己的行为。但是,利己不可损人,这是一条行为底线。因此,我们一定本着“利己不损人”的原则去做每一件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利己”的目的。

你知足了吗

我们承认人的利己性,就必须承认人是具有欲望的。那么,什么是欲望呢?欲望是人正当的要求,它与人满足欲望的能力应该是匹配的。换句话说,欲望是以自己的能力可以满足的,或通过正当途径的努力可以实现的。人在行为过程中,总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就导致了欲望的无限性。如果不切实际地想做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就会使欲望变为贪婪。

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主观上的需要。“生死根本,欲为第一”,欲望是人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为更好的理解欲望的概念,我们不妨看《东坡志林》中的一则故事:有两个穷困潦倒的人,互相谈着自己的志向。一个说:“我这辈子一直没有吃饱饭和睡好觉,将来一旦得志,我一定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吃。”另一个说:“我和你不一样,一定是吃了又吃,哪有空去睡觉!”

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由欲望产生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人的欲望虽然是无止境的,但也是从低到高依次实现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人首先满足最基本的欲望,然后才会去追求其他的欲望。低层次的欲望比较容易得到满足,较高层次的愿望较难得到满足。

人的欲望多种多样、无穷无尽。经济学家不但承认欲望是人的本性,而且肯定欲望是人自身提高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正是由于欲望的无限性,才使人有了不断奋斗的根本动力,社会也才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经济学家在肯定欲望时,又警示人们不要贪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利己导致的欲望和贪婪进行了区分,欲望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和正当努力来实现,而贪婪则是通过非法途径与不正当努力来实现。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就描述了一个有关贪婪的故事。

一个老头儿和他的老太婆住在大海边一所破旧的小木棚里,老头儿天天撒网打鱼,老太婆天天纺纱织线。

同类推荐
  • 货币

    货币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但是对于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货币,我们究竟真正知道些什么?翻开钱包,为什么卡越来越多,而钱越来越少?本想在股市里大赚一把,岂料开着“宝马”进去,却骑着“毛驴”出来?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当下,为什么穷人忙存钱,而富人忙贷款?有了钱,我们真的就会幸福吗?马骁、李秀婷、陈文魁编著的《货币》将用金融学知识为您讲述货币的“细节”和“道理”,解答您日常生活中热切关注或非常困扰的关于“货币”的疑惑。
  • 吴晓波细说商业史(套装共5册)

    吴晓波细说商业史(套装共5册)

    “吴晓波细说商业史”系列图书为全数字系列产品,是对《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的补充。该系列整理了吴晓波近年来所写作的文章,了解中国百年商业的风雨历程,再现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商人,探寻中国商业百年变迁,深入中国商人企业家精神内核。
  • 以人为本的中国金融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人为本的中国金融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人为本的中国金融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共9章,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本课题的指导思想、研究目的和意义等,包括第一章“导论”。第二部分论述以人为本的金融,包括第二章“以人为本的金融”。第三部分论述全面协调发展的金融,包括第三章“全面协调发展的金融”。第四部分论述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包括第四章“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和第五章“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是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第五部分论述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三个重要内容,包括第六章“完善金融运行机制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内容。
  • 富裕的杠杆:技术革新与经济进步

    富裕的杠杆:技术革新与经济进步

    这是一本讲述技术革新的书籍。那么,一名经济史学家为什么会写这样一本书呢?技术是关于如何获得对人有用、令人愉悦的物品和服务,即,它是关于生产制造的。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分野,并非像海明威所说的那样在于“富国比穷国的钱更多”,而在于富国生产了更多的物品和服务。
  • 大格局:变动中的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大格局:变动中的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本书贯通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具体阐述了各个区块战略布局,展示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成果,详细描述了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关于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的思想与实践,以及未来十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书内容系统全面,结构完整科学,观点新颖,见解独到,不仅适合我国区域发展的地方领导,也适合大专院校区域经济学专业的师生,以及区域发展研究者使用。
热门推荐
  • 全世界都不知道我喜欢你

    全世界都不知道我喜欢你

    全世界都知道孙阮是个花痴,只是全世界都不知道,孙阮会真的喜欢上苏海风,如果可以,孙阮真的很想大声告诉苏海风,谢谢你,让我燃起了对这个世界仅剩的希望。
  • 魔教教主的退休生活

    魔教教主的退休生活

    如今武林中人人都说日月神教一家独大胡说什么八道!如果真是一家独大,原教主就不会借机把掌门传给老子啊!那老匹夫丢下一书交接函就跑路了啊!老子什么都不会就只会打架而已,才不做这个魔教教主!不行不行,这锅老子不接,老子现在就去享受退休生活……PS:已有完结作品《来到异界当魔王》和中短篇日常吐槽《齐木楠雄的忧郁》魔教教主群:552635338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叙述了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他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这怪物不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潜水艇船长尼摩邀请他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海、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许多危险;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知道的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 超级好爸爸就这8招

    超级好爸爸就这8招

    “父教”能使孩子远离柔弱脆弱、自私自利、羞怯自卑、自暴自弃、害怕失败等消极因素,赋予孩子自信、坚强、果断、豪爽、独立等优良品质,从此健康成长。本书为家长们提供了全新的“父教”方法。通过简单易行的8招让你成为一个超级成功的好爸爸。
  • 中西医结合治病宝典(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西医结合治病宝典(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资料丰富翔实,系统地阐述疾病的中医病因、病理,及其常见症状的辨证论治和常用治法方药。对各种常见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概况作了精要介绍。本书体现了现代中医学的特色,既有传统中医药的治疗特点,又适当介绍了现代医学有关的诊疗知识,使读者在宏观、微观两方面对疾病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丰富了中医的诊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内容编排恰当,理论阐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对患者及其家属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既具专业性,也具科普性,有较广泛的实用价值。
  • 义和团揭帖

    义和团揭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者荣耀之佛祖的爱情

    王者荣耀之佛祖的爱情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佛祖觉醒大乔的时候,看有红色锦鲤出水,野趣横生。佛祖觉醒刘禅的时候,坐骑是机关熊猫,不过就是在施展暴走熊猫转圈圈的时候,佛祖有点受不了,转的头晕想吐。还有蔡文姬的蔷薇王座,坐在王座里,真的感觉自己已经掌控整个世界,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哪吒的风火轮就是一个代步工具,双轮转动间有风从雷行。庄周的坐骑很确定是星云海豚,海豚皮肤上是一副浩瀚的星图。娜可露露的玛玛哈哈是一只雄鹰,气息暴戾,自己瞪它一眼,它竟然动嘴朝脖子上啄了一下,害得佛祖人生中脖子上的第一棵草莓让一只鹰给种了……
  •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本书是演艺界实力及偶像派代表人物陈坤的处女作,公益活动“行走的力量”西藏行走的文化随笔作品。通过对其童年时期、大学时代、演艺阶段、行走西藏等不同经历的真实回顾,以“行走”为线索,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人生的行走中,读者可以看到陈坤的内心从脆弱到强大的转变过程。最后是参与“西藏行走”的学生日记,以大学生的视角来呈现一个真实的陈坤。
  • 天才青梅竹马宠

    天才青梅竹马宠

    她,从3岁起就有着轻度自闭,是个呆萌小可爱,但在5岁的那年遇到了10岁的他。(甜宠,剧情寡淡,无烧脑)
  • 新特工学生

    新特工学生

    【火爆作品】”我是赵炎!“赵钱孙李的赵!炎黄子孙的炎!这是一个华夏顶级特工重生回到18岁的故事,他将使用自己的能力重新走上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