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1000000014

第14章 没有名片的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人

名片吉已有之,过去叫名帖、名刺。上下级官员或所谓门生拜谒恩师,一般会先投名刺,报知某人要来访了,由主人决定见或是不见。我国解放后有名片,是从改革开放开始。那时的名片好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机关的普通工作人员没有名片。单位公款印的名片是讲究级别的,只有领导才有,中层干部都没有。不像现在,名片已经很普及了,成了一种广而告之的联系方式。

现在我们和陌生人初次见面,几乎都要和对方交换名片。既然我们用语言也可以介绍自己,那为什么还用名片呢?因为两人初次见面,先互通姓名,再奉上名片,单位、姓名、职务、电话就历历在目,既回答了一些对方心中想问而有时又不便贸然出口的问题,又使相互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国际社会的观念是:一个没有名片的人,将被视为没有社会地位的人。

换言之,在国际交往中拿不出名片的人,人家会怀疑你的身份以及有没有地位。另外,一个不随身携带名片的人,是不尊重别人的人。名片不仅要有,而且要带着。可见,名片在社会交往中还是很重要的。

什么场合下可以交换名片呢?一是希望认识对方时;二是被介绍给对方时;三是对方提议交换名片时;四是对方向自己索要名片时;五是初次登门拜访对方时;六是通知对方自己的变更情况时;七是打算获得对方的名片时。

首先我们讲讲怎样接受别人的名片才有礼貌。

有人向你递上名片,你是否会迅速地掏出皮夹,一边道谢,一边把名片放进其中呢?如果是,你就犯了一个错误。如果有人递上名片,表示他想与你结识,这时不论你的意愿如何,都应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模样。但是光以双手接受,随口说声“谢谢”还不够,你应该给自己阅读名片的机会,阅读时,保持微笑,将名片上的姓名、头衔念出来,这样才会令对方产生受重视的满足感。

阅读名片只需三五秒钟,不必像看研究报告那样反复翻阅,也不要去把玩、紧捏。在对方离去之前,或话题还没结束时,可以让名片继续留在手中,不必急于收起来。

在别人给了名片后,如有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要虚心请教,既显得重视,也避免以后叫错。接受名片时应避免以下这些情况:随意往裤子口袋里一塞、往桌上一扔;在名片上压东西、沾染菜汤油渍;离开时把名片忘在桌子上。因为这些行为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会让人不满。

在收了别人的名片后,一般也要给别人自己的名片,否则是一种无礼拒绝的意思。

接受名片还算容易,把名片给出去,需要注意更多礼节。

递名片首先要注意时机。如果名片持有者与人事先有约,一般可在告辞时再递上名片;如果双方只是偶然相遇,则可在相互问候,得知对方有与你交往的意向时,再递交名片;当主人将你介绍给大家认识时,请保留时间让他说话,等介绍完了,你也和大家握手寒暄了,再适时拿出名片。过早拿出名片,会给人“侵略性过强”、“不知有何目的”的联想。

递交名片的正确姿势是:双手递过去,以示尊重对方;将名片放置于手掌中,用拇指夹住名片,其余四指托住名片反面;名片的文字要正向对方,以便对方观看;应略欠身,一边念出“我是沈强,请指教!”或“请多联系”、“请多关照”、“我们认识一下吧”、“有事可以找我”之类友好客气的话。

与多人交换名片时,要注意先后顺序——或由近而远,或由尊而卑,一定要依次进行,而不要采取“跳跃式”。也没必要像散发传单似的站在人流拥挤处随意滥发名片。

若索取他的名片,应注意委婉,如可以向对方提议交换名片、主动递上本人的名片;或者询问对方:“今后如何向您请教?”(如向尊长者索要名片);或询问对方:“以后怎么与您联系?”(如向平辈或晚辈索要名片)。反过来,当他人向自己索取名片时,如果实在不想结交这个人,也不要直接拒绝,而应说:“对不起,我忘带名片了。”或者说:“抱歉,我的名片用完了。”

同类推荐
  • 创新思维的来源

    创新思维的来源

    个人都应该去寻找并发现自己能比别人做得好的领域。打个比方,不是谁都可以当大企业家。有人觉得自己适合做企业家,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失业的缘故。不过,这并不能表示你就能做大企业家。要想做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你必须有远见、有抱负、不怕挫折,忍受孤独寂寞才行。
  • 心的力量

    心的力量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充分运用生命,达成梦想的书。让我们在生命中觉醒,正确的选择及发现更多的可能性,让我们从多角度诚实和严谨地探索自己的生命,从而成就美好的人生。本书如一双圣手,助你开启心的力量,你所想要的,丰盛美好的生活,源源不断的财富,甜蜜美好的夫妻关系,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心都可以给你。
  • 是你自己不努力,说什么怀才不遇

    是你自己不努力,说什么怀才不遇

    这是一部人生寻梦之书,生活修炼手册。全书共计36篇文章,每篇文章都饱含了作者的切身体验,每篇文章里或许也都有一个你,一个我,一个个我们。柴米油盐、平淡如水的日子里,如何发现人生的玄妙,做一个懂生活、会生活、爱生活的人,将每一天都过得熠熠生辉?在强大的经济压力下,穿越在钢铁丛林中的你我,如何葆有一颗初心,怀抱纯粹的梦想义无反顾地往下走?打开这本书,相信你就有了答案。如果你也曾迷茫无助,也曾在某一个瞬间发现自己患上了“爱无能”,也曾“懒癌晚期”四处寻医……那么,它就是你最好的枕边书,可以促膝长谈的灵魂伴侣。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智谋全解(超值金版)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智谋全解(超值金版)

    《孙子兵法》,又称《兵策》《吴孙子》《孙子十三篇》。全书十三篇,从十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行军打仗的要诀与智谋,共五千九百余字,为春秋时代著名军事家孙子所著,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名武,字长卿,生于春秋时代的齐国。孙子原是陈国陈完(后改称田完)的后裔,名将田书和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是其先祖。正因如此,孙子得以从小诵读《司马穰苴兵法》《太公兵法》以及《管子》等优秀军事文化典籍,为其学习和继承前人的兵法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军事思想奠定了基础。
  • 人生可以走直线

    人生可以走直线

    生如浩瀚的大海,常常巨浪滔天、变幻莫测。在人生的旅途中,有的人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有的人在经历多年打拼后,却一事无成。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本书将会告诉你答案:梦想与成功之间,最短距离应该是一条直线……
热门推荐
  • 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

    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娇女毒妃

    娇女毒妃

    京都贵女满目鄙夷:“你一个乡下来的无知村姑,你有霓云坊的衣服吗?你见过熠宝轩的首饰吗?你知道人人追捧的钺王有多英俊霸气吗?”沐云瑶神色懒散:“霓云坊?我开的。熠宝轩?我开的。至于钺王……欠我的银两什么时候还?”
  • 重修福建台湾府志

    重修福建台湾府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医有疾

    神医有疾

    该如何安慰一个丑太子?房间内只有我和梁绩两个人。“准备好了吗?”我很忐忑。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如果再不成功,我想梁绩的幕僚会杀了我的。“不必紧张。”我听到梁绩低沉且悦耳的声音。“嗯,不紧张。”我颤声道,“我们……开始吧。”“好。”“请殿下把头伸过来。” “……我就在你前面。”“哦、哦。”我慌乱地伸手去摸,突然摸到一只手,刚要抽回去的时候,被牵引着,触摸到了柔软的纱布。绳结是我亲手系的,解开时却是格外困难。
  • 混沌圣体

    混沌圣体

    少年苏安,偶得逆天石铁,传承上古功法!无数神奇秘籍、武技绽放光彩,排山倒海,翻天覆地;如流星般璀璨,让武者仰望。他收美女,踩小人,在万国林立,宗门强大的世界不断前行,成就绝世天骄之名。
  • 狂妃庶女

    狂妃庶女

    “刘尚书,”白袍将军对那个官员拱了拱手,“末将忠义右军先锋营统领武青,奉诏进京,路过此处,不……
  • 古城记忆:丽江古城口述史

    古城记忆:丽江古城口述史

    这是一座至今仍存活着的古城,不少纳西族居民仍生活在其中。古城中保存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进入古城,除了看到保存完整的石板路、民居建筑、古桥梁、古寺庙、三眼井、古街、古巷、店铺、水系、河道、山体、园林、手工艺作坊等物质文化遗产外;还可感受到东巴经书、象形文字、古岩画、壁画、白沙细乐、洞经音乐、民族打跳、民族节庆、民族服饰、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还让人体验到纳西族优秀文化精神,比如纳西人始终坚持的和谐思维、和谐态度、和谐行为、和谐方式,充分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各个民族、多种宗教相互包容、共存共荣的和谐文化精神。
  • 艺堂

    艺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甜品恋人创业记

    甜品恋人创业记

    顾若曦结婚当天却被准老公放了鸽子,随手拉来一人就结了婚。她披荆斩棘,一路走上人生巅峰。只是……喂,这位先生,你为什么一直跟着我?边皓轩:因为你是我老婆啊。不是,说好了只是借个婚的吗?边皓轩狡黠一笑:晚了。
  • 记忆巡踪

    记忆巡踪

    漫漫人生路,回蓦成篇章。作者毕生的职业生涯,都是肩扛录像机,把镜头对准他人与社会,用胶卷、胶片、录像带、储存卡,留下了社会变迁、七彩人生、壮丽河山、国际友谊等精彩绝伦的艺术长卷,那时的他,几乎是忘我的。退休离岗后,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而后蓦然回首:终于把镜头聚焦自己,追溯昔日的人生足迹,把已逝去的春花秋月、功过得失、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定格在这本自传体的回忆录——《记忆巡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