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9200000002

第2章 人工智能(1)

1979年6月,我从康奈尔大学顺利毕业,并拿到了电机工程专业的学士学位。当时的我对人生还没有任何像样的打算。我在位于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英特尔工业园找了一份工程师的工作。那时,微型计算机产业如日方升,而英特尔公司正处于该领域的核心位置。单板机是英特尔当时的主要产品(得益于英特尔发明的微处理器,把整个计算机置于单个电路板上的想法在当时刚刚成为可能),而我的工作,就是分析并解决由其他工程师发现的单板机上的问题。其间,我发表了一篇业务通讯。由于常常在外奔波,我有机会结识到各种各样的客户。尽管很思念在辛辛那提工作的大学女友,但那时的我还年轻,日子过得很快活。

几个月后遇到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人生方向。那是当年9月新出版的一期《科学美国人》,一整本都是对大脑研究的介绍。这期引人入胜的杂志,重新点燃了我在少年时代就萌发的对大脑的兴趣。我从中了解到了大脑的组织、发展和化学特征,还有视觉、运动和其他人类专长的神经机制,以及精神失常的生物学基础。这是有史以来最棒的几期《科学美国人》之一。一些与我交流过的神经科学家告诉我,这期杂志对他们的职业选择影响巨大——对我也是一样。

该期杂志的最后一篇文章——《关于大脑的思考》,由DNA结构的发现者弗朗西斯·克里克撰写。他那时已经转投大脑研究领域。克里克认为,尽管科学家们对于大脑的细节知识已有大量积累,但大脑的工作原理仍然是一个极大的谜题。科学家通常会避免去写他们所不知道的事物,但克里克就像那个指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小男孩一样,对此毫无顾忌。克里克宣称,神经科学只是一堆没有任何理论的庞大数据。他的原话是:“明显缺乏一个大的理论框架。”在我听来,这就像是一位英国绅士以委婉的措辞表示:“我们对此事完全摸不着头脑。”在当时,这是句大实话,即便到了今天,也仍然不假。

克里克的话就像是一声集结号,将我研究大脑和建造智能机器的人生梦想就此唤醒。虽然当时我已远离了学校,但还是毅然决定转行。我开始计划研究大脑,不光要了解它的工作原理,还要以这些知识为基础,发展新技术来构建智能机器。但将这一计划付诸行动,仍需要一些时间。

1980年的春天,我被调至英特尔驻波士顿的分部,与我后来的妻子团聚了。她那时刚开始攻读研究生。我一边负责给客户和员工讲解如何设计微处理器系统,一边已将目光投向了另外的目标:寻找发展大脑理论的办法。工程师的直觉告诉我,一旦破解了大脑的工作原理,便可以依葫芦画瓢地造出它们。而用来建造人工大脑的天然材料就是硅。考虑到我所供职的英特尔公司发明了硅内存芯片和微处理器,我想也许能说服公司,允许我将部分时间用于有关智能的研究和设计仿生大脑的记忆芯片上。于是我给英特尔当时的董事长——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去了一封信,内容大致如下:

亲爱的摩尔博士:

我提议我们公司成立一个专门研究大脑工作原理的小组。该工作可先从一个人(即我本人)开始,以后逐步发展壮大。我有信心我们能干成这事。相信在未来,它将给咱们带来巨大的商机!

杰夫·霍金斯

摩尔看了信后,把我介绍给了英特尔公司的首席科学家特德·霍夫(Ted Hoff)。我飞到加州同他会面,并重申了我的建议——研究大脑。霍夫在两个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是设计发明了第一台微处理器,二是对早期的神经网络理论作出了出色研究。当时我仅知道前一桩,而对后一桩并不知晓。霍夫曾在人造神经元及其应用潜力方面进行过研究,但我对这一情况毫无准备。听完我的建议后,他表示并不相信人类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够弄清大脑的工作原理,因此没有道理让英特尔支持我。我不得不说,他是对的,因为25年后的今天,我们才刚刚开始在理解大脑的道路上有所迈进。在商界,时机决定着一切。不过当时我仍然感到很失落。

我原打算寻求一条捷径来实现目标,在英特尔公司研究大脑本该是最便捷的。既然此路不通,我只好退而求其次,决定去申请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的研究生。该学院一向以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著称,这对我将来的研究之路大有助益。初看之下,我似乎完全具备申请条件:在计算机科学方面接受过广泛训练——符合;渴望建造智能机器——完全符合;想先从研究大脑开始,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呃,等一下,好像有哪里不对了。这最后一项——弄清大脑如何工作,在MIT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科学家眼里,是“不可能完成之任务”。

我仿佛一头撞在了南墙上。当时的MIT是人工智能领域的航母。在我申请的同时,大批有才华的头脑正向这里汇聚,着迷于用计算机编程来产生智能行为。对于这些科学家来说,视觉、语言、机器人学和数学都只是编程的问题。既然计算机能够做到大脑所做的一切,甚至更胜一筹,那么我们何必再用大脑这纷繁芜杂的生物性机理来束缚住我们的思想呢?他们认为研究大脑会限制思想,而更好的办法是研究数字计算机所能表现的计算能力的极限。他们的“圣杯”便是编写能够与人脑媲美并最终超越人脑的计算机程序。他们采取了一种以结果来验证手段的研究方法,而对真实的大脑如何工作毫不关心,有些人甚至为自己绕开了神经生物学而沾沾自喜。

正是这一解决问题的错误方式深深震撼了我。直觉上,我认为人工智能的方法不仅无法创造出能模仿人类行为的程序,它甚至也不能告诉我们智能是什么。计算机和人脑的工作原理完全不同,一个只是被编出来的程序,另一个则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一个必须做到绝对完美才能运行,另一个则天生能够灵活应对,对失误有容忍度;一个具有中央处理器,另一个则不存在中央控制。类似的差别不胜枚举。我之所以认为计算机无法实现智能,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从晶体管层面上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而这些知识令我产生了一种直觉,即大脑与计算机在本质上完全不同。我无法证明这一直觉,但它之于我,就像人们凭直觉所能确定的任何事一样。最终我得出了结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或许会催生出有用的产品,但它绝不会建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机器。

与人工智能相反,我想要做的是了解真正的智能和知觉,研究大脑的生理学和解剖学基础,响应弗朗西斯·克里克所提出的挑战,构建一个能解释大脑工作原理的大框架。我把目光投向了大脑的新皮层——哺乳动物的大脑在进化中最新发展出的部分,也是智能的产生之处。只有在认识了新皮层的工作原理之后,我们才能够开始建造智能机器。

遗憾的是,我在MIT的教授和同学中从未遇到知音。他们认为,理解智能和建造智能机器,根本不需要去研究真正的大脑——他们确实是这么说的。1981年,MIT拒绝了我的申请。

今天,许多人认为,人工智能领域仍然是一片生机,只待计算机拥有足够的计算能力,便可以兑现其许下的种种承诺。按照这一思路,一旦计算机拥有足够的内存和强大的处理器,人工智能的程序员们便能够制造出智能机器。我不同意这一观点。人工智能领域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它无法充分解释智能是什么,也无法回答理解事物的能力究竟意味着什么。简要回顾一下人工智能的历史及其建立时的信条,我们就能够看出它是如何偏离正确轨道的。

人工智能的方法是伴随数字计算机的出现而诞生的。早期人工智能运动中的关键人物,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Alan Turing),也是“通用计算机”这一想法的提出者之一。他的卓越贡献在于正式提出了“通用计算”的概念:尽管建构的细节存在差异,但从原理上来说,所有的计算机都是相同的。他设想了一个虚拟机器来证明这一点。这个机器由三部分组成:一个处理盒、一条纸带以及一种能从纸带上读取和写入标记、并能来回移动的装置。纸带是用来存储信息的——就像大家熟知的计算机代码1和0一样(当时内存和硬盘还未发明,图灵想象用纸带来存储信息)。处理盒,即今天所谓的中央处理器(CPU),遵循一套固定的规则从纸条上读取和编辑信息。图灵从数学层面上证明,如果为CPU选择了一套正确的规则,并给予它无限长的纸带,这台机器便能够运行宇宙中任何可定义的操作。它可能相当于现在被称为“通用图灵机”的众多机器之一。无论是计算平方根、计算弹道轨迹、玩游戏、编辑照片,还是银行对账,其底层皆是1和0代码,任何一台图灵机都可以通过编写程序来解决这些问题。无论采用何种形式,信息处理就是信息处理。所有的数字计算机在符号逻辑上是等价的。

图灵结论的正确性无可辩驳,在应用上亦富有成效。计算机革命及其所有成果都以此为基石。随后,图灵转向了如何建造智能机器这一问题。他一方面感到计算机可以拥有智能,另一方面却不愿被卷入对其可能性的争论之中。由于认为自己无法给智能一个正式的定义,他甚至没有作出尝试。取而代之的是,他提出了一个证明智能存在的方法,即著名的图灵测试:如果一台计算机能够骗过人类询问者,诱使他相信它也是人类,那么从定义上来说,这台计算机就拥有智能。以此测试作为检测工具,以图灵机作为媒介,图灵就这样帮助开创了人工智能领域。这一领域的信条是:大脑不过是另一种类型的计算机。因此,只要能让人工智能系统产生与人类相似的行为即可,如何设计它并不重要。

人工智能的拥护者们看到了计算机和人类思维之间的相似之处。他们说:“你看,人类智能行为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对抽象符号的操纵——这一点计算机也可以。当我们在说和听的时候,大脑里发生了什么?我们正是在使用恰当的语法规则操纵着被称为词的心理符号。下棋时呢?是在使用抽象的心理符号来表征各个棋子的属性和位置。看东西时又是怎样呢?我们用抽象心理符号来表征对象的位置、名称和其他属性。当然,人们用以完成这一切的是大脑,而不是我们所建造的各种计算机,但图灵已经表明,如何实现或操纵这些符号并不重要。你可以使用齿轮、电子开关系统或大脑中的任何神经元网络做到这一点,只要你的媒介可以实现与通用图灵机相同的功能。”

这一假设得到了一篇极富影响力的科学论文的支持。该论文于1943年由神经生理学家沃伦·麦卡洛奇(Warren McCulloch)和数学家沃尔特·皮茨(Walter Pitts)共同发表。在论文中,他们描述了神经元如何能够执行数字功能——神经细胞如何以可理解的方式复制计算机的核心形式逻辑。该想法认为,神经元能够像电脑工程师们所谓的逻辑门一样工作。逻辑门能够实现简单的逻辑运算例如and、not和or,计算机芯片即是由数百万逻辑门连接在一起而组成的精确、复杂的电路,CPU就是逻辑门的集合。

同类推荐
  • 变局:新经济时代中国企业大变革

    变局:新经济时代中国企业大变革

    “变局”是一个符号,也是一种宿命。适应变化的惟一途径就是应变,应变术就是生存术。企业如果仅能维持今天的视界,必然丧失其适应力。世事沧桑,一切都在变。在变动的明天的世界里求生存图发展,变才是惟一的不变。
  • 寻找经济小糖人:经济世界的音乐之旅

    寻找经济小糖人:经济世界的音乐之旅

    由音乐深入物质丰盈、精神荒芜的经济世界;以更宽广的视野观察经济世界,用更文艺的笔触记录遐想偶思;一个经济学家的私人音乐电台,一段打开经济心门的文艺之旅。他头发很乱,五音不全,经济学深度中毒;他一边听着歌,一边观察和记录着身边的经济世界;与其说他在追求什么或证明什么,毋宁说,他在感受什么或经历什么这些思考或把你带入一个全新的疆域,或将你拉回记忆深处的某段时光;愿你喜欢这些歌,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学遐想也愿这本书能帮你找到“小糖人”——最本源的那个你。
  • 地产大博弈:楼市的震荡与洗牌

    地产大博弈:楼市的震荡与洗牌

    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资本市场惨淡、银根紧缩、原材料涨跌互见……在内忧外患的双重重担之下,中国经济转型的困难辐射到各个角落,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的调整自然也在所难免。
  • 人生五大抉择:用经济学原理做出改变命运的决定

    人生五大抉择:用经济学原理做出改变命运的决定

    人生的紧要处只有那么几步:上大学、求职、找对象、做父母,以及健康管理。怎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本书作者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指出了一些在做决策时的基本原则。比如,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来选择职业会带来巨大收益,了解市场如何发挥作用能较少寻找结婚对象时的不确定性,理解外部性原理能帮助你想清楚是否该生和什么时候该生孩子。等等。作者还运用他所主导的一项对美国1800万青少年为期10多年的研究的数据,来证明这些关键选择带来的后果。本书即是一本经济学的通识读本,也是一本具有实用指导性的生活读本,适合20岁左右的年轻人阅读。
  • 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

    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

    从“习李新政”到18届三中全会,本届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勇气与决心来推进改革,对此,一向直言不讳的郎咸平将作何评判?三中全会的《决定》长达60条,郎咸平如何用自己发明的8张图简明生动地为读者进行阐释?对于改革攻坚战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到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大考,以及改革突破口金融开放和上海自贸区的尝试,郎咸平这次又有什么话要说?面对重重阻力,中国究竟能否真正实现“二次创业”,改革如何再出发?请看《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全新解读。
热门推荐
  • 棺材王妃

    棺材王妃

    静娴卷前生:恨幽幽,一缕芳魂归去,无限倦恋,无限爱恋,统统都抛去今生:慢悠悠,异世灵魂附身,无奈棺材中苏醒。又遇强人欲耍“非礼”吓退强人,却弄不清状况,沦落红尘,又要如何脱困?静娴:皓月当空,内心寂寞无助,一个身体,却同时拥有了现代的和前身的记忆,何去何从,是放纵报复还是再续前缘?画外一:“凭什么你们男人三妻四妾的,我就不能有更多的仰慕者?”唐妮并不示弱。“小样,我这个现代来的聪明人还摆不平你,那我可真是白活了!”凭你是王爷还是太子,还是什么将军。统统要拜倒在偶的石榴裙下等候发落!宁王:斯人已逝,为何过去没有发现她的那么多好处,如今面对容貌一样的她要何去何从?最终明白她们只是同一人,如何挽回那颗曾受冷落的心,如何除去她现在一身的戾气。。。。。太子:天下竟有这样的奇女子?可不能错过。宁王妃又怎么样,他现在是自己的妹夫了,没有资格来跟自己抢。冷绝情:此生我对你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我也不会原谅我自己,就罚我永远陪在你身边吧。冬不离:你是我的,谁也别想把你从我手中抢走!美男甲美男乙。。。。诱惑那么多。是照单全收呢,还是从一而终?唐妮卷-重生回到现代的唐妮生活并没有平静,她遇到了相同样貌的几个男人,居然连名字都是那么的相似,而她此次的回归却是为永久回到古代做的准备,究竟要准备什么?还要经历哪些波折?请亲们耐心往下看。。。终于回到了古代,却又遇到了一连串诡异的事情,如何修炼金身,还君明珠,且让这个小女子施展魅力,一步一步去完成,最众登上顶峰,一览众山小!推荐好友的文文:《丑妃无敌》《二嫁豪门长媳》《冷凰天下》**************************************************推荐雨的新文:《棺材女》
  •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Moravians in Georgia

    The Moravians in Georg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随手杂录

    随手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混元太极道

    混元太极道

    一先一后是混元,一阴一阳谓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武者赵明灵魂穿越玄天星,成为少年杂役,寻道修道的故事。来吧,书友们,一起开启我们的修道之旅。道,不仅仅是修炼,道是自然,更是人生……
  • 夜微语诚花落

    夜微语诚花落

    西府冥花六万年一开花,正是西府主人洛兮的元神重现于世之时,此时,时间和空间上都会发生巨大的扭曲。
  • 特工太子妃:忽悠一个江山玩

    特工太子妃:忽悠一个江山玩

    初遇那晚,我与他携手同醉。我指着夜空说:唐楚,我来数星星。你智商差点儿,就数月亮吧!抱着一颗琼瑶的心来对待穿越新生,结果还是金庸了。好吧,既然摆脱不了打杀的命运,那就让我来助你开疆拓土,忽悠一整片江山!咱轻轻的来再轻轻的走,挥一挥衣袖,不留一个活口!
  • 永居异乡

    永居异乡

    《永居异乡》是一部诗歌精选集,选取了先锋诗人欧阳昱的70首经典之作。本诗集除了收录了欧阳昱《限度》《二度漂流》《诗非诗》等三本诗集里的最优秀的诗歌,还收录他2000年以来的新作,是一部足以反映诗人全部写作风貌的作品集子。
  • 狐心

    狐心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每年农历八月是海宁盐官镇最热闹的时节,秋阳朗照,金风宜人,满郭人争江上望,欲睹钱塘秋潮之风采。而盐官镇的宝塔一线潮也从未让人失望,起潮时形如海天一线,声似万马奔腾,继而素练横江翻滚而至,雷霆万钧,顷刻间便化作数米高的、宛如冰山雪峰般的滔天水墙,倾涛泻浪,喷珠溅玉,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一日,潮水刚过,江面粼粼,秋花成绣,许多年轻男女结伴坐在观潮亭中,兀自流连,江边亦有不少商贩,携了香石、珠串、花粉等物巧言叫卖。观潮亭外一株合欢树下聚起了层层人群,中间的空地上排列了七盘一鼓,一名身着蓝衣、脸罩轻纱的女子正在盘鼓上翩跹起舞。
  • 代嫁冷妃:傻王别心急!

    代嫁冷妃:傻王别心急!

    "她丞相府有名的废柴千金,却被嫡姐和嫡母算计,活活吓死。重生而来,她一改草包面貌,变为惊世天才,风华潋滟。亲姐狡诈阴险,嫡母陷害不停,父亲嫌弃厌恶,竟她代嫁给一个惊世骇俗的傻子。但是那傻子……?还懂入洞房?嫁入皇家,欧辰辰翻身复仇,爽歪歪的虐渣。至于她的傻王老公,既然给了休书,那我是不是可以再嫁?某男气的要死,咬牙切齿道:“欧辰辰你是嫌弃本王没有喂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