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2800000004

第4章 火车员工

那时候,在宫中有一个规矩,不管太后要驾临什么地方,必须是她第一个走进去才行,假如有人在里面,那他就得先退到外面,等到太后进去了,别人才有资格往里面走。于是,在太后步入火车之前,早有人先上去把车上那些工人们统统赶下来,带到一个看不到太后的地方,齐刷刷地低头跪在那里,静静等待着她老人家的圣驾上车。仅仅是几分钟,却是令人难忘的一幕:长长一列金灿灿的御用火车,火已经燃起来了,黑烟不断从烟囱里往外冒着,蒸汽也在汽锅里蓄得满满的,车上却没有一个人。最后,太后终于稳稳地坐在了自己的车厢里,那些伙夫、司机们才直起身子来,各自回去工作。

就为了我们去奉天,庆善在那二十几天的时间里,简直累得身心俱疲,难题一个接一个地摆在面前,哪一个也不能绕开。首先是火车上的工人,宫里有一条规矩,那就是女人不能让男人服侍,因此,太后下令一定要让宫里的太监来代替工人做所有的事情。可这怎么行得通呢?太监们在管理宫内事务上是很在行,经验丰富,可侍弄火车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他们连铁路上一些最基本的知识都不懂,怎么有本事让火车顺顺利利地到达奉天呢?

最后还是庆善好说歹说,才把太后的这个念头给打消了,并答应她,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那些火车上的工人都不会窥视到她老人家的尊容。尽管如此,太后似乎还是有些担心,便又下了一道听起来有些荒唐的旨意。她要让这列御用列车上的工人全都打扮成太监模样——脚蹬朝靴,头顶朝帽。想想看:那些满面灰尘,整天在烟熏火燎中做事的工人们,戴着顶小洋伞的帽子,有多么的不伦不类!再让他们脚穿黑缎长靴,身披色彩艳丽的锦袍,在煤堆旁边挥汗如雨,那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可是,不管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真就成了现实。皇太后的话就是法律,谁敢违抗呢!

先说说那三个司机,他们便服从命令打扮成了太监模样。这三个人一个开车,一个负责看路,一个负责替补。开车不用解释了;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铁路上出现障碍物之类的,看路的人负责及时向司机通报;至于替补的,如果有人要休息,他就负责依次顶上去。比如开车的要休息,便由看路的司机来代替他,替补的那个人就来负责看路。

这三个人的工作可是非同小可,要多少帮手都不为过,可是此时只有这三个人。正式开车的司机平时是可以踏踏实实坐在椅子上的,可这御用列车里面,能坐的只有皇太后一个人,其他人不管是谁都只有站着的份儿,因此,他也只能站着开。一般的车里没有看路的工作,即使有,坐在那里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工作应该很轻松。可在这里,他除了蹲着就是跪着,并不显得多么轻松。这就是皇太后所注重的礼仪与威严。

再说说负责烧火的那几个人。看炉子的是两个人,一个工作,一个先在旁边休息,等那个累了,另一个再上。另外的两个人,一个是专门供应煤的,他要用铲子将煤运到炉子旁边,好方便看火的人取煤;一个要在煤堆上面待着,用小铲子把高处的煤弄到下面,让运煤的人节省些体力。最后说到的这个人是最累的,想想看,他需要站在高处,可火车始终在运动着,所以不能站得很直,需要弯下腰来才能站得稳当;坐着呢?当然也不行,太后在啊。所以,他的姿势最难受,半蹲半站,很是费劲。因此,他的工作又累又慢,还不安全。即便是这样,他也一样头顶朝帽,脚蹬朝靴,身披太监的华服锦缎。另外那三个也不例外,套着同样的行头在炉子前面挥汗如雨。

不管怎样,火车还是出发了,所有的装扮、仪式都按照太后的吩咐继续着。我脑子里面总是在想,之前这些人肯定经受了一番训练,所以,不管怎么不乐意,也不曾出现过什么差池。这一点我很清楚,我经过太后的允许到他们那里去过几次,那些人都是满面愁容的样子,没有一点高兴劲儿,我知道这是万万不能让太后知道的,所以就视若无睹了。他们心里肯定是老大不愿意的,要干活还不能放开手脚,之前的哪一列火车也没让他们受过这样的罪啊。装扮是最要命的,朝帽和华服无论怎样也戴不惯穿不惯;其次,再苦再累都不能坐下来;最后一点,为了避免惊到圣驾,任何情形之下都不能鸣笛或者敲钟。

这样一来,那些管理车闸的工人该怎样做呢?他们的工作应该是挺难做的,想想看,这些黄色的车厢肯定不会让他们走近,车顶就更不能上去了,不然脑袋肯定会保不住。而进站停车又必须要用到手闸,这绝对是个问题。不过这个难题最终还是没有难住他们。煤水车后面有半节车厢并没有漆成黄色,是用来供车上的工人们休息的。每次要停车的时候,司机就派一个人跳下机车,跑到这半节车厢上,为的是告诉管理车闸的工人,准备停车。这就要求车速不能太快了,所以,这御用列车的时速始终是每小时十五至二十英里左右。快要停车的时候,速度会越来越慢,管理车闸的工人就从半节车厢上跳下去,跑到后面装手闸机的车厢上面去,或者就在地上等着,那节车厢一到跟前他就爬上去,很利落地用手闸把车子稳稳地停住。其实,这个管理车闸的工人已经违反了太后的规定,碰到了黄色的车厢,只是他们上下都非常迅速,太后没顾上看罢了。

这长长的一列御用列车,就像一条黄色的龙,在缓缓前行。两面杏黄色的大旗在火车头上迎风招展,那是清朝帝国的国旗,黄色的底上画着两条嘴张得很大的龙,中间有一颗大珠子。两条龙代表的是皇帝和皇太后,珠子代表的是整个宇宙,整幅画面所传达的意思就是,世界永远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平时火车到站的时候,为了显示是否安全,都会有个工人在车下挥舞红色或绿色的旗子,这次,太后的御用列车要经过了,拿着旗子的人全都换了,最低也是县级长官。不过,从北京到奉天这一路上,只有我们这列黄色火车,外加十辆普通客车装载的保护太后的卫兵,所以,这些长官们手里的红旗、绿旗就是摆设了,他们怎样挥都可以,错了也没有关系。

如果是平时坐火车,北京到奉天,一个昼夜就到了,可这御用列车居然走了整整三天三夜。让火车慢成这个样子已经够麻烦了,太后还不时地命令停车,车上的工人们可被折腾坏了。他们不仅休息的时间极少,而且就算是休息也不能坐着。我暗自猜想,这些人肯定都被严格地训练过了,不然的话,这样的行程和工作,一般人如何承受得了?

问题再多,困难再大,都难不倒这些人。那六个人——火车司机、照看火的人,还有管理车闸的人,当他们该吃饭或睡觉时,就会去煤水车后面的半节车厢里。他们会用很熟练的动作蹲着或哈着腰吃饭、喝茶,看上去挺费劲的,可他们好像都很熟练。很多出门在外做工的中国人都能把这个动作做得很自如,都是那样很熟练地一蹲。

睡觉怎么办呢?就算这些人习惯于蹲着也不成啊。站着睡觉就更离谱了吧?不舒服还在其次,车子在走动的过程中肯定会不停地晃动,睡着了也会倒下来的呀。不过,问题总会解决的,他们想出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宫里面的人经常用这个办法。就拿我来说吧,在太后面前我也没有资格坐下,只有她老人家赏赐我坐的时候,我才可以坐。就算是太后睡着了,我也绝对不能找个凳子什么的坐下。不过,地上就没关系了,既可以坐着,也可以躺着。只不过缺了个舒舒服服的枕头罢了!关键在于,不管是在地上坐着或躺着,只要自己的身体不高于她老人家在床上躺着的身体就行了,就没有坏了规矩。

这个办法工人们也学会了。既然坐下来会违反太后的命令,蹲着又睡不了觉,那就躺在地板上吧。太后她老人家,或者是坐在宝座上,或者是躺在床上,不管怎么样都比躺在地上的人要高啊!这样,他们毫无疑问比太后低。床当然总比地板高多了。

这辆机车的内部空间,似乎比寻常的机车要大一倍,否则怎么能够容得下七个人在里面工作呢?事实上,这七个人并不是个个都在工作,而是尽量躲在煤水车后面的那半节工役车厢上,在这里,连一个凳子、一把椅子或一张桌子都没有,以防这些工役们在没有人注意的当儿,私自坐下去。

说说那些工人们的衣服吧。那太监式的锦缎华袍穿在他们身上,要想干干净净的几乎不可能,用不了半天时间,煤灰油污就蹭满了。怎么办呢?这么好的衣服脏了洗洗带回去穿多好啊!但实际的情形是,衣服一脏就被换掉,然后扔到车外面去。因为他们清楚得很,以后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轮上再给太后开火车,而平日里穿成这个样子肯定会被人嘲笑,再说,他们也没有这个资格穿啊。一切经费都归内务府担负,所以不用担心花销问题,只管换上新的就行了。

此时的皇太后坐在火车上十分安心,这全是因为之前她自己的一番实践。车子还没出发的时候,她几乎就把火车运行的原理弄清楚了。尽管没有亲自到机车上去看,可该知道的她全都问了一遍,还亲自下令让这御用列车前前后后地走过呢。这样一来,她就放心了,觉得这火车也不算什么,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危险了。

更有意思的是,太后对于这一段生活的印象非常深刻,好几个月之后,每当提起在火车上的生活,她都可以非常清楚地和别人谈起来,而且描述得非常细致。

同类推荐
  • 地图上的中国历史·民族大迁徙

    地图上的中国历史·民族大迁徙

    这套书名为《地图上的中国历史》,包括《疆域与政区》、《古都与城市》、《交流与交通》、《民族大迁徙》四种,顾名思义,是以地图为纲,讲述中国历史的某一方面。前贤总结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强调要抓住几个W,其中一个就是Where(哪里)。因为任何历史事实,无论是人物、制度还是事件,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与一定的空间范围联系起来的,都发生或影响于地球表层的某一个点、线、面。正如先师季龙(谭其骧)先生言:“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空间因素对历史的作用如此重要,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解历史不可或缺的因……
  •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来自西班牙的破落骑士阿勒瓦尔·彻辰,怀揣着骑士梦想,在1655年的东欧大陆,演绎了火器时代下的骑士风云。
  • 龙魂转世

    龙魂转世

    他,不得以而进入轮回转世,却成为灾难象征。他,只想孤身自守隐居山林,却因她踏入异空。他,穿越来到群英并起时代,却引发系列战乱。他,不是霸据一方实力诸侯,却左右三国时局。您,要想知道他的深切根源……
  •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杨生民所著的《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是系统研究战国秦汉治国思想的专著,对战国、秦、两汉用学派的思想文化治国的成败得失进行了考察。从历史上看,西周用礼制治国。春秋末年,学派思想、学派文化产生,见于记载的有道家、儒家、兵家三家。战国时,有的国家开始用学派思想指导治国,如魏国、秦国的“以法治国”。西汉初年,统治阶级以道家黄老无为思想治国,但其中是包括了法家思想的。其后,汉朝杂用法、道、儒思想指导治国。除法、道、儒三家外,阴阳家思想、董仲舒天人感应说和谶纬思想也对战国秦汉的社会历史起过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对这方面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并对董仲舒的评价提出新的见解。
  • 重生之如意郎君

    重生之如意郎君

    秦浪重生到了古代,大脑里竟然装着一座智能宫殿,只有完成任务才能获得宫殿的奖励。
热门推荐
  • 涿鹿:炎的最后王孙

    涿鹿:炎的最后王孙

    脱胎于历史上真实的“涿鹿之战”,但作者赋予了那些人物更加生动立体的形象。年轻的质子蚩尤以及保镖刑天和风伯、雨师等一干朋友混迹于涿鹿城,遇见了妖怪魑魅魍魉,邂逅了公主——云锦。少年们的理想和执着在涿鹿城中驰骋,却最终败于现实。先后失去朋友、兄弟和爱人的蚩尤最终崩溃,少年的怒火燃烧了整个涿鹿之城。
  • 网途

    网途

    有个超强老爸做后盾,我不怕不怕啦。我是爱美女但我取之有道啊,争霸天下独领风骚,超脱凡境,攀登巅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要羡慕我,我,只是传说。
  •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描写四川偏僻山村葫芦坝农民许茂一家的命运遭遇,回顾了合作化以来农村生活的曲折,反映了“文革”后期群众与“四人帮”的较量。
  • 王爷一号通缉令:追捕通灵妃

    王爷一号通缉令:追捕通灵妃

    阎王?勾错了魂?!一场大火后,骆小瑾再次醒来,看到的就是这副诡异的画面,最后达成协议,阎王同意她带着一只'灵'去穿越。可这坑爹的阎王,居然让她穿成了像乞丐似的末流小偷,还被莫名其妙的王爷抓去拜堂!没关系,她骆小谨绝对不是坐以待毙的性格,到王爷的三妻四妾那儿搜刮点钱财,收拾收拾包袱走人才是王道。数日后,骆小瑾看着布满天下的一号通缉令啧啧摇头,“尼玛,这次玩大了!”(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模仿。)
  • 夷白斋诗话

    夷白斋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刘公案

    刘公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法,实习生

    魔法,实习生

    她紫云雅玥是魔法学院的危险性天才,她柳雪樱虽是人类但却可以感悟到魔法元素,紫云雅玥因为学院长的一句话来到人类的世界寻找传说中的二十六块翡翠之玉,最终在柳雪樱的帮助下搜集完所有的翡翠之玉。
  • 你的爱融化我心房

    你的爱融化我心房

    为了找回传家之宝,她潜入他的房间偷画。可是,竟然碰到正主儿回来了,她只好装醉躺他床上,传说秦家大公子不传绯闻、不近女色,禁欲男神等,原来全是骗人的。算她倒霉,能找到家传宝她就当是被狗咬了。没想到她太甜美,他不停找上她。她只好无赖摊手,“东西没有了,要命有一条。”他邪魅的朝她笑道,“损坏了我的东西,就用你来偿。”
  • 我怎么可能是法师

    我怎么可能是法师

    各位读者请注意了,现在网站方面的问题,许多书在电脑网页上看不到了,有很多走丢了,没办法。4上推荐,质量保证,求关注~1.本书东西方混穿,主角现世穿越进奇幻世界,却意外的获得了仙界的传送门,东西方玄幻、奇幻对冲剧情由此展开。2.本书是一本种田概念的文章,却又不失奇幻背景的宏大,主角林星凭借自己的控局能力,发展自己的势力。3.为战争风格,如魔戒等,大型战争剧。由本土战争发展为位面与位面,界与界之间的跨界大战。(PS:浩剑天尊不算金手指,传送门也是,只是个附带道具,主角靠的是自己的发展策略能力和掌控力。)重设下作品标签:风格:热血、阳光、暖、主角身份:修士、资深宅流派:种田、凡人流故事元素:战争、魔兽、奇幻神话、仙与魔法
  • Honey and Jam

    Honey and Jam

    In the tradition of cooking with each season's bounty, Hannah Queen applies the same spirit to her baking, turning out an abundance of fresh cakes, trifles, biscuits, and more. From the citrus of winter to the bright squash of summer, more than 70 classic and modern dessert recipes celebrate locally sourced ingredients. Relish the sweet fruit of the spring with the delectable Rhubarb Custard Cake, and savor the ripe flavors of autumn with the Spiced Pumpkin Cupcakes with Bourbon Buttercream. The wide range of flavors and recipes for year-round baking ensure you will never tire of these fresh indulgences. Featuring Queen's rich photography throughout, Honey and Jam not only showcases a collection of rustic desserts, but also captures the sprawling forests and farmlands of Blue Ridge, anchoring each recipe in the backdrop of the Southern Appalachian Mount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