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6300000002

第2章 浮生如梦(1)

爷爷的长烟杆

爷爷今年75岁,住在川渝交界处的一个叫彭家湾的小山湾里。每一次回老家,都会看见一个瘦骨嶙峋的老头,手里拄着一根长长的烟杆,站在田埂边上,融入那宁静而又清新的山村画卷中。

爸爸告诉我爷爷在十多岁时就到万县的一个小煤窑挖煤炭,拼命的工作却没有一点余钱剩米(在那个年月能混饱口食就算不错了),留下的便是一个病根——肺气肿。只要一闻到强烈的烟味就要“吭、吭、吭”忙活半天,断然是不能吸烟的。在我6岁那年,我们家还住在大巴山深处的万福铁厂,爷爷到家里来玩了一段时间。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农扛着几根烟杆挨家叫卖,却没卖出一根,人家都说这东西碍事。爷爷觉得那烟杆纹路很美,又很怪异,就买下了它。我不解地问他:“您不吸烟,买它干什么啊”“只有这大山才有啊,多好看,那时我挖煤炭的山也有这么高……”他进入了回忆之中。爸爸特地找人为他做了一个铜烟斗,拿着它就十足一个“老烟鬼”。我却认为那比我高点的烟杆是一样很好的“武器”,偷偷地拿出去在伙伴面前炫耀。爷爷见后总会收回去,然后给我讲他当年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后来,爷爷带着烟杆回到了老家。如果乡邻有吸烟的,他会大方地借给他吸上几口,看着别人“吧嗒、吧嗒”的吸烟,爷爷远远的站着,满是皱纹的脸上堆满了笑容。爷爷的年岁越来越大,肺气肿也严重了,多走上几步就会感到呼吸困难。别人也不来借他的烟杆了,一则不忍心让老人咳嗽半天,二来都吸有过滤嘴的纸烟了。开始一段时间,爷爷倒还有点不习惯。不久,他发现了一个新用途,当拐杖用,这烟杆确实十分结实、美观。他走到哪里,烟杆就跟到哪里,在田间地头,在果园院坝,都会看见一个看见拄着烟杆的爷爷。

而今,爷爷的身体更加衰弱了,而我们都在外面工作。唯独那根长烟杆一直陪伴着他,纵然爷爷一辈子也没吸过烟。

父爱是灯

父爱是什么?百味的人生给出了迥乎不同的答案:是山,是帆……,身为人父的我常用“灯”来感受那份厚重的父爱。

九岁那年的寒冬,父亲带我到外婆家去作客。晚上,我突然感到脚膝盖疼痛难忍,居然哭起鼻子来。父亲对我说:“男孩子别哭,我马上带你去看医生。”可在那偏僻的大山深处,连半个赤脚医生都没有,除非到二十里路外的乡场上才能找到医生。他把脱下外套包在我身上,背着我就往山下小跑。天已经很黑很黑,又飘起了鹅毛大雪,微弱的电筒光照在雪白的路上显得更为冷清。父亲在那在崎岖小路上东一脚、西一脚的艰难前行,我顿时感到一阵春天般的暖意。来到乡卫生院时,爸爸那双有力的手居然不停的颤抖着。一向怕黑的我从那以后再也不惧怕黑暗,我知道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一线灯光在照我前行。

父亲没有多少文化,也就断断续续读了两三年书。不知是担心我读书寂寞,还是勉强做我学习的榜样,只要我一做作业时,他就会在另一个屋子拿出报纸或杂志来看,在暗笑他“装蒜”的同时也难免认真了几分。出差的父亲总会给我带回几本书,并重复那句老话“人家都说这书挺好”,这倒让我明白了他为何每次都要在书店磨蹭半天。后来,自己的文章见诸于报端,父亲常充当我的第一个粉丝:“你的文章写得真好,继续努力哈。”我知道父亲是很难体会出文字的韵味,只不过认为上了报就是好文章,并用箱子将有我名字的文章都一一收藏起来。当我懈怠的时候,父亲就像灯光在我眼前闪烁,我又开始了工作。

这几年,我常应对繁重的教学工作和接踵而来的约稿,大部分时间是坐在电脑前度过的。父亲也不断去打听有关电脑辐射和预防颈椎疾病的知识。有一次,父亲从老家来看我,特地买了一个精致的台灯,说是看书、写文章都能派上用场。夜幕降临,台灯被习惯地打开,在冷寂的寒夜散发一丝温暖,在闷热的夏夜和着扇叶摇曳生姿。没想到父亲像女人一样细心如麻,好似那敏感的雷达,这份爱无微不至也无所不至。

无暇去体会深沉如山的父爱,那盏带来温暖、光明的灯已让此生倍感幸福!

乐观的父亲

人们常用“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来诠释百味人生,对于平凡百姓来说,过多的云翳只能让人感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然而,在一桩桩不幸面前,父亲用乐观静静地装点着那美丽的黄昏。

5岁的时候,一辆货车从陡峭的山间公路上翻了下来,母亲就在那次车祸中留下了终身残疾,这对刚失去长子的父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当我流泪赶到急救室门口时,迎接我的是父亲那张笑脸,疲倦而坚实,自然而深沉。在那一瞬间,年幼的我看到了家的希望,现在只记得父亲让我一定要高兴,好在妈妈还活在这个世界上。以后的日子里,父亲和我经常扶着母亲去散步,我也养成了每天和父母散步的习惯,因为在父亲身上,我能忘却那次罹难带来的痛楚。

儿子出生不久,母亲撒手离开了我们,此时的父亲刚从工作岗位离退下来。工作繁忙的我们没有时间带孩子,一天晚上,父亲说孩子就由他来带,无奈之下的我们把孩子给了多病的父亲。一次回家看孩子,父亲乐滋滋地说:“你们安心工作吧,我们爷孙俩好着呢!以前工作忙没把儿子带好,现在补上一课,带好孙子。”看着满脸皱纹的父亲,心里颇为难受,眼泪在我转身间落了下来。这就是我慈爱而乐观的父亲,遗憾的是翻遍典籍也找不出描写父亲的词句。

也是父亲的乐观为我冲破了人生旅途中的一个个阴霾。大概是不习惯机关工作的节奏,我打算回学校工作,这一想法遭到了家人、朋友的反对。惟有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就回学校去吧,我一直希望你能做个好老师,写点文章,过点平淡而自由的生活不是更好吗?”父亲的话坚定了我的信念,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得到了领导的批准。当我再次登上久违而熟悉的讲台时,一双双求知的目光让我着实感到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一位作家朋友曾问我为什么会做出这一选择,我骄傲地告诉他,是父亲的乐观坚定了自己的路。

夜深人静,微黄的灯光掩隐着跳动的文字。停笔之间,眼前浮现出父亲那乐观的笑,还有生命之花的淡淡清香扑鼻而来。

永恒的声音

东音命运之悲,南人怀乡之悲,北音离别之悲。不通韵律的我对古文教授的品评并没有同感。光阴荏苒,转眼已经过了5个年头。当我翻到老师的讲义时,却沉思了许久。声音恰似雁过无影,又如踏雪无痕,消逝在时光之中。经历生活磨练的我总希冀留住那流逝的声音。好在随身携带的手机为我留下了些许永恒的声音。

大学毕业后,我步入了教育这块方舟,成了一个“孩子王”。幼稚的面孔经过三年的读书岁月已增了几许智慧、添了几分成熟。初中阶段最后一节课,我像刚上讲台一样来到了熟悉的教室,“上课”、“起立”、“老师好”,我特意用手机留下了这一段开场白。明天他们就要离开这间学习了三年的教室,踏上新的征程。对于我,一个教师来说,是一种欣慰、也是一种快乐,但难免害怕会有“桃花依旧笑春风”的伤感。当手机的话筒传来“老师好”那带着崇敬且洪亮的声音时,它似乎成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今年春节,母亲的病情突然恶化了。我和妹妹守护在她的身边,生怕她会闭上眼。母亲的神智还算清醒,她的话就那一句:“你们个个都好,都有出息。”说完后看看周围的东西,她的眼角已被泪水湿润了。在那时,我留下了母亲对儿女的祝福。就在第二天,母亲离开了我们。每当听到母亲的声音,就仿佛看到蹒跚的她为我们操劳,就觉得慈祥的她在为我们牵挂。母亲走了,我才明白什么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的伤痛。

感谢手机为我留下了这永恒的声音。在人生的旅途上,长辈的叮嘱,朋友的劝戒,友人的遥祝。这些声音何尝不是永恒的呢!

一路苦竹

又是一年清明时,不再去品味“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哀伤。于我看来,亲人在时,好好照顾,亲人离去,好好自爱,才是最好的感恩,就是最好的善待。今年清明,几个好友便一道去感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乐趣了。

我们去的地方,是长江飘带上绣的一朵小花,宁静而美好,又恰好把“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巧妙地融入了进去。沿着长江堤坝走了一段后,大家商约去逛逛小巷。那是一道古朴的小巷,难免让人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悠长,悠长。没走几步,一个朋友大惊一声:“好美好美的花”。应声望去,这一道巷子两侧都摆着一束束花篮,白花、黄花,间杂着一束束绿绿的叶子。另一朋友说:“送你一蓝。”卖花老太说:“今天是清明,这花是送给死去亲人的。”气得朋友大喊“你这砍脑壳的。”没人去在意他两人的嬉骂,大家讨论着这是什么花来着,菊花,康乃馨。话还没落,一位卖花人说不是康乃馨而是石竹。她说,石竹苦,石竹心思多,石竹护孩子,所以这种花是献给母亲的花。她边说边进入沉思中,而我们也朝着小巷的另一头慢慢走去。思考是康乃馨还是石竹已是多余,眼前的圣洁的花朵吸引着我一路向前走着,清明的气氛油然而生。

职业习惯的缘故吧,回到家中,翻书一看:康乃馨,又名狮头石竹、麝香石竹、大花石竹、荷兰石竹,西方人约定俗成地把石竹花定为母亲节的节花。每当母亲节这一天,母亲健在的人佩戴红石竹花,并制成花束送给母亲。世上没有无母之人,石竹花也就成了无人不爱之花。原来陪我一路走过的就是石竹,就是康乃馨,一份浓浓的母爱。母亲,在与不在,都是您一路陪我走过。

老 赵

光阴荏苒,大学毕业已近8个年头。校园生活的欢歌笑语恰似雁过无影,又如踏雪无痕,在忙碌的时光之中渐渐飘散,而老赵的谆谆教诲却时刻在耳际萦绕……

我和赵章超先生是同时进的师院中文系,他教我们班的古代文学,我们都亲切地叫他“老赵”。记得他给我们上的第一课是《采薇》,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被老赵分析得有声有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让我如痴如醉。

那时,我经常将自己写的一些散文拿给老赵看,自称是“散文外行”的他常常能给我提出不少宝贵的建议。在他的言语中,我体会到要写好散文必须要有一定的古文功底,流传千百年的文赋诗词是散文创作的重要源泉。几年师范学院的学习,遗憾的是没有写出一篇像样的散文,但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却越来越浓厚,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参加工作后,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的散文经常见诸报端,看着印有自己名字的报刊,心头更多的是对老赵的感激之情。

在师范学院学习期间,老赵为我们做了严谨治学的榜样,除了进行学术研究外,老赵还在准备考博士研究生。一次,我到他家去借资料,看见他正光着上身背英语单词,着实让人钦佩。只有言传身教才能春风化雨,这是老赵给我从事教学工作上的最有意义的一课。写毕业论文时,老赵是我的指导老师,当我去拿我的论文时,老赵用双手把修改后的稿子递给我。这一细微的动作,让我感动万分,这表示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我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把这篇论文写好。经过近一个月的反复研究、修改,我的论文顺利通过了答辩,还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我的研究生生涯就从那时开始了。时至今日,我已有近百篇教学论文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更重要的是,我也像老赵那样对待自己的学生,给学生一份尊重,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师生平等。

在我毕业离开学校时,巧合的是,老赵也与我同时离开了那座象牙塔。离开师院后,老赵先后到四川大学、复旦大学读博士、博士后,后来到了西南大学工作。在为我的一本教育专著写序时,老赵这样写道:“他是我在高校执教的第一届学生,是属于那种有灵性的学生,就其科研能力来说,可以说即使是在研究生中也多有所不及者。”老赵对我的评价有点过高,但我会将它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别了,航中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年前,看位朋友回母校后写的日志《十年》,母校的一草一木,同窗的一颦一笑在脑海回荡,试问何时自己也能回母校看看。参加工作后,自己就像一个陀螺,被琐碎的事抽得停不下来,只有期待某年某月某日能回归一下。

上上周在成都参加一个研讨会,本约好了回母校的,因为其它事情耽搁,未能成行,不过已经习惯了这种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生活。幸运的是上周有个人才专业委员会的年会,召开地点就在母校,好不高兴,欣然而往。出了东站,心早已飞到学校了。公交在往龙泉的宽阔大道上奔驰,15年了,全变完了,唯一没变的是记忆。一到龙泉,我们就到航天宾馆报道,随后到附近的小餐馆吃羊肉汤锅,填饱肚子后,就准备回去休息。这条街还没变,虽然基本上成了饮食一条街,但我清楚地记得这一带原来是我们的乐园,我自豪地告诉同行的朋友,这里是游戏机厅,那里是台球厅,还有就是炫耀自己当时修炼到的高超技艺。依然记得每逢周末,吃一顿两元钱的午饭,就到这里呆到晚上,虽然像童话故事一样很遥远、很遥远了。

朋友鲁得知我来了,就开车到航天宾馆来接我。见面少不了拥抱,和他北京一别也是好几年了。老同学陪我去看母校,一定是很快乐的事,真想像写《十年》那朋友一样,在母校漫步。穿过几条巷子,就到了母校了。可出现在眼前的母校已不同了,学校已变成了龙泉第六中学,原来学校初中剥离出来了,高中也成了经开区实验中学了,母校成都航天中学已成为了一个远去的符号了,如同它的前身062高中一样。门卫挺尽责,我们只能在校门口远看了教学楼,我们曾经每日来回走几次的过道。晚上,几个老同学一起喝酒、打牌,真是高兴!

第二天就到经开区实验高中开会,今日的母校已经焕然一新,300多亩的校园,六七亿打造的教学设施就能证明一切了,刘发斌副校长一下子就认出我了,高兴得不得了,他叫来了我的班主任喻后敏老师,他带我到新校区转了一转,真是大开眼界。回到会场,听省领导、专家作报告,受益匪浅。不过,我的心不在会场,而在我的母校。当了一回“逃兵”,溜出去继续逛学校,一些老师问我干什么,我说我是这学校毕业的,就看一看。会后,朋友鲁一家人带我逛了一逛,途中喻老师说晚上一起聚聚,因为另有安排,只有下次再见了。晚上,会议主办方举办了晚宴,什么厅长、书记的、大学校长的,我觉得还是和老同学一起玩好,朋友越聚越多,说长话短,觥筹交错。

同类推荐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讲述了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园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一路林红

    一路林红

    以文情并茂的短故事,带领读者遍访欧亚美洋非五大洲。以企业高管的眼光和文学的情怀,细腻温婉、诙谐幽默的笔触,诠释中西方文化。以充满哲思、怡情怡景的人生感悟,编制成绚丽多彩、姹紫嫣红的人生大片。《一路林红》是作者路琳根据她多年在世界各地的游历,用足迹和心情写就的作品。文中记述了在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上与一件红风衣的奇缘;在夏威夷海滩与英俊飞行员偶遇,并再次巧遇飞越基拉韦厄火山;在北海道雪域邂逅一只野红狐而那红狐却温顺地在她身边坐下对眸……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我们的西藏岁月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我们的西藏岁月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我们的西藏岁月》由涂世英、顾梦舟、李佳俊等编著。《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我们的西藏岁月》为援藏文学工作者集体创作,它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广大援藏干部、藏族同胞为改变西藏面貌而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感人画面,体现出援藏干部对第二故乡——西藏的热爱以及对藏族同胞的真挚情感,反映出党和国家对西藏人民的关怀。
  • 哥们儿心态好极了

    哥们儿心态好极了

    最年轻的“金话筒奖”获奖主持人海阳首次出版的随笔作品,呈现了一位优质暖男对于生活、情感、时事等诸多社会问题的态度。文笔温暖亲切,既诙谐幽默又犀利深沉,颇富哲理,仿佛在与你促膝交谈,让读者在开怀一笑的同时,又能引起共鸣。具有健康正能量!
  • 光荣的荆棘路

    光荣的荆棘路

    真正的名人,吸引人们关注目光的往往并非是他们头顶上耀眼的光环,而是他们的事业精神与人格魅力。盛名之下,真实的名人是何样子?《光荣的荆棘路》辑选的文章将带您一起走近名人,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分享他们光环背后的苦乐喜忧。这里有大师的画像,有岁月的朝花夕拾,有繁华落尽后沉淀的思想。他们经纬交织的阅历,映射出的是智慧的光芒,是人性的光辉。一起来走进这一精神殿堂吧!
热门推荐
  • The Nature of Rent

    The Nature of Re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替身之请你爱我

    替身之请你爱我

    我莫希没有势力,没有长相,没有学业,什么都没有,本以为有你,是我一生中的幸运,可惜……我错了,我只是个……替身而已,你爱的根本不是我。我发誓以后不会再像以前一样脆弱...
  • 厨后灵泉

    厨后灵泉

    药膳大师重生成为官家嫡女,嫁给留名千古的大人物,惊险传奇而又幸福尊贵的一生。原本娇滴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欧阳锦华,一夜之间性子大变,没事爱进厨房,欧阳府的人自此有了天大的口福。生父弃医入仕科考探花,生母绝色倾城嫁妆丰厚,弟弟俊美无双风流倜傥,大伯朝堂高官老奸巨滑,小姨身居皇宫圣宠不断。她聪明伶俐,活泼大方,拥有梅雪灵水,以食为药,为亲朋好友养生延寿,将药膳推广天下。夫君俊逸洒脱,毒舌犀利,善权谋术,野心勃勃,不喜女色,独爱她一人。本文延续《药女晶晶》(出版名《君心不悔,青春作证》)、《家有拜金娘子,嫡女玲珑》温馨甜宠风格,一对一。请亲们收藏阅读支持,评价分请打5分,如入VIP,请把月票全部投下来。谢谢!
  • 时尚经济漫谈

    时尚经济漫谈

    时尚是一种审美的风尚,代表一个社会大多数年轻人的文化追求。而奢侈品是一种沉淀深郁的精英文化,代表一定年龄阶层的文化品位。很长时间,“奢侈品”在中文语汇里都是一个负面的评价,它跟铺张浪费相联系,似乎与中国人提倡的传统美德“节俭”相悖逆。司马光的古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屡屡在父辈的教诲声中响起。
  • 天谴序列争端

    天谴序列争端

    这里是2100年,全新的时代,全新的科技,全新的异能,以及全新的物种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内,在这样的时代,危险与机遇并存着,而像纳兰时约这样的一个孤儿,要怎样在这样的乱世中存活下去呢?......
  • 时光浅渡

    时光浅渡

    哪怕你从未看过身后的我,我也愿意为你付出一切,用我的生命来换取你和她的幸福,哪怕知道结局并不圆满,我也会在身后默默的看着你,祝你幸福。“我曾用一切换来你的幸福,而你却不懂得珍惜,又错过,这次是我最后一次帮你,离开后,我不会再闯入你的生活,祝你幸福,我的挚爱,再也不见!”
  • 天龙无双传

    天龙无双传

    相传伊始大陆由一条创世天龙所造,伊始大陆的人们即是天龙的子嗣龙之传人,每个人心中都拥有天龙所遗留给他们的强大力量,天龙遗觉!天才顾无双,在儿时的一场决斗中走火入魔,天龙遗觉尽失,在成为废物的七年里受尽鄙视与欺辱。然而,命运却又给了他一次从新崛起的机会,在被神秘老头截换了天龙臂之后,顾无双似乎又重新拥有了一种更强大的力量!这是命运再次作弄他的前奏?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不管怎样,顾无双都不会再轻易被命运打败了。他仰天怒吼,发出巨龙一般的咆哮!“我的意志,即将崛起!!!”
  • 野蛮公主拽恶少

    野蛮公主拽恶少

    【雪熠宫出品】她,夏若沫。有着华丽无人能及的外表。有着豪华奢侈的公主生活。他,崔熙晨。有着帅气酷似张根硕的外表,开朗的性格却因为前女友的不告而别而一夜间变得冷酷无情。直到他遇到她,这个跟他前女友有着那么相似的眉眼。而且要比他的前女友还美的女孩子,他愣住了。她到底是他的代替品还是他的真爱?当他前女友回来跟他说当时的苦衷时,他是原谅她?还是继续与夏若沫在一起?
  • 好人朱爷(上篇)

    好人朱爷(上篇)

    正晌午,太阳火辣辣的,一丝风也没有。朱家南楼大院前几个卖艺的人,打拳踢腿卖弄着各自的武艺,他们汗流浃背,看热闹的人群也是个个汗流满面。卖艺人中的一个中年壮汉抱拳冲人群吆喝着:“多谢各位捧场,今天我们哥儿几个来到贵地献艺,诸位父老乡亲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他见有人要离开,换了口气,“看官莫要走,精彩的马上就来。我们哥儿几个初到,今儿个不要钱,不要物,只想和各位父老交个朋友……”听他这么说,怕舍钱的人收住了脚步。最后一个节目上演了,是猴子爬竿。
  • 第七冥案

    第七冥案

    死亡奇案迭出,凶手竟是一位柔弱女子,更令郑北安惊异的是,她自称是来自地府的行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