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6300000005

第5章 浮生如梦(4)

也许人生之旅就如流水一般,所以有了似水流年,也有了对水的亲昵,筑巢于水湄,枕涛于梦中,击楫于中流。今夜闲坐于小屋,听着滴答的水声,思念着那萍水相逢而又相忘江湖的朋友,用别样的情愫来品味《滴答》!

回不去的七月

流火的七月,在学生和老师眼里是一个漫长的假期,一处快乐的天堂,在庄稼人心中是一段忙碌的时光,是一次挥汗的洗礼。记起了白居易的《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故乡的七月,故乡的稻田却是与之完全相同。儿时,这一场景往往会成为父母的活教材,好好读书,不然就要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而我喜欢欣赏爷爷奶奶们挥镰如风,打谷声此起彼伏,如同壮美的交响曲。于我而言,这是他们拥有收获喜悦的时节,无需悲哀,无需叫苦,甚至幻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拥有这样的节奏。

今年的七月,稍有空闲的我回到了故乡,感受着收割时节的一切。爸爸退休闲居,种下了几亩稻田,我正好在收割时节去嗅嗅稻香,拾拾稻穗。收割那天,高兴地找出一把锈迹斑斑的镰刀,爸爸挥手说:”现在哪个用这个,都机械化作业了。“看来,我再也握不住那把镰刀了。临近稻田,依旧看到一片片低头的稻谷,一声声响彻的蝉鸣,就是没看到忙碌的庄稼人,没看到一田一个的拌桶和敞篷,更没有看见拾穗捉蚱蜢的小孩子。记忆中的稻田,记忆中的收割已渐渐远去,如同在田间忙碌一辈子的爷爷悄然离去一样,永远也回不来了。十点之后,几辆收割机驶向广阔的稻田,在黄色的海洋里飞奔,路过之处,只留下一行行整齐的稻茬,等待的是稻田主人去收取装好袋的稻谷。

此情此景,不知为何没有感受现代农业的喜悦,反倒多了几许怀念。机械化操作取代了刀耕火种吗,把庄稼人从重体力、低效率中解放出来,也让传统的农业意识渐渐淡化,那厚重的七月只能在书本中寻找了,那快乐的童年只能在回忆中拾取了。春种秋收,更多的或许是一种精神存在。生命的种子在哪里,在奔波的路上,在忙碌的风中,在岁月的河床,耕耘几分,收获几何?留给我们的只是那回不去的七月,回不去的稻田,回不去的华年。

回忆,在奔跑中

直到现在才发现自己是一个很怀旧的人,而且很爱回忆那一件件尘封的往事。

暑假外出文化考察归来,一路在思考究竟什么是文化,竟然在回老家的途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留住最本源的东西。乘车到达州,稍作歇息后就赶往老家。直接回家就不用绕道县城了,便坐上了直达老家的汽车。

行进的汽车在我回忆中奔跑,那是我二十多年的回忆。的确,有二十五六年没走这路了。抑或是这里生态保护得好,这里的一切都没发生改变,路道、房屋,就连刷在围墙上的“桐江挂面”都依然没变,虽然经历了数十个年头。可谓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当年,我到爸爸那里去读小学一年级,乘上了离开家乡的汽车。可能是第一次坐车吧,晕得要死,只嚷着要下车,不读书了,总觉得坐车是人世间最不幸的事,经历了风风雨雨,才知道不幸的事情比这多得多、严重得多。如果,这里的山山水水还有记忆,可能会记住一个懵懂的孩子。当再次路过的时候,只能在奔跑中回味那远去的童年了。

事实上,人在匆匆赶路,只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才能记起往事,顿时发现它已离我们很远很远了。一直想用久违这词,却不能用,因为我们都埋着头赶路,没有和它重逢的机会了。

如若匆匆,就当忘记

应一高校的邀请,我们一行十余人到成都校区进行考察,行程匆匆,涂鸦几笔,抵挡在时光摧残中殆尽的记忆。

成都,一个我生活了三年的城市,在那里我播下了希望,付出了汗水,拨动了青少年交接的弦。学校就在龙泉,也就在离我读高中不远的地方。大学几年,工作十余年,是该回去看看了。可时间就偏偏那么匆匆,原本打算路过而行的,与其匆匆不如放弃。

下午,一道去青白江看第二届国际樱花节。这时光,樱花想必早已凋谢。顺着接踵摩肩的人流,真看到了樱花。簇拥着、欢笑着、热闹着……因为现代科技让七天的花期变成了一个月。漫步在樱花的世界里,偶感自己还在青春中,还在绽放中。取下几个片段,我放弃了那最抢眼的那一山樱花,或许因为最佳的时节都过去了。

其实真的很累,两个小时的动车也觉得疲倦,回家看到周红编辑的留言:2006年4月19日,下着雨夹雪!我坐着火车,什么都没来得及想,就来到了这个城市~~2011年4月9日,天气预报说晴,我又来不及多想要离开这个城市~~。心里感觉怪怪的。以前约我写了个稿子《我们曾经青春,我们正在青春》,荏苒的光阴容不得我们留或不留,也不会让我们过多的思考曾经或正在。好几个同学都说要见一面,都未如愿。本想诗意的说句见或不见,感情都在那里,可怎么也说不出口。

一切都因为匆匆,抓不住的匆匆,只能当作没来过。如果欺骗不了自己,就当作自己笑着说是我开心的放弃了,即使心里是一种酸楚。

盘点2012

传说中的2012世界末日没有到来,2012年却如走马灯般地划过。明天准备单位的年终考核资料,后天参加作协的迎新座谈会,看来,这一年真的完了,如歌所唱: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转身回头看看时已匆匆数年。这就很有必要盘点一下2012了。

2012年是学习的一年,今年的学习机会很多。为期两月的校长班脱产学习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听讲座,看著作,确实收获不小。在成都、重庆参加的阅读教学会让我知道了阅读对人生的重要性,或许我们平淡乏味的生活正是缺少了阅读。有幸在四川省国培远程总结上发言,更多地看到了兄弟县市的成功经验。真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只能有所选择的阅读、有所选择的记忆、有所选择的遗忘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永远不要去奢望,永远不要去追求。读了一些,忍不住也写了那么一点点,小有所获,但比起那些名家大师无疑是小巫见大巫。随意就好,心安就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不得不说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之闲、作协采风,到了哈尔滨、海拉尔、呼伦贝尔、满洲里、海螺沟和重庆的几个景点旅行。有人说,旅游就是在一个地方呆腻了,到一个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去,也是有一点道理的。前几日看到成都四中田校长说:“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独自旅行,不受羁绊,没有约束。有一天,背上包,带上自己,有多远,走多远。”是的,游历的是一种心态,和要好之人,去未见之景,抒惬意之情,留怀念之心。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不管到哪里都要好好珍惜,好好体会,因为或许再也不能到那个地方、或许再也不能和那个人、或许再也不能怀那种心态。

同类推荐
  • 姥姥的遗产

    姥姥的遗产

    这是一本纪实性作品。书中截取一位平凡而卑微的农妇后半生“养育人”的生活片断,以外孙女“我”的独特视觉和切身感受,叙述姥姥呵护我们成长中不同阶段不同侧面的感人故事。姥姥以过人的勇气、辛劳和智慧,及底层女性独有的韧劲和耐力,还有不屈和尊严,把我们养育成人,又一次攀上了生命的山巅。姥姥大海一样爱的品格以及用爱养育后人的精神,就是她留下的无价“遗产”。
  • 奇来后书

    奇来后书

    杨牧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十年之内持续地书写三本以少年时光为叙事反思之聚焦的《奇来前书》,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那一远阶段的结束。之后,杨牧自觉地开始了一件新的写作,前后易六寒暑才完成,即《奇来后书》。《奇来后书》在时序上衔接《奇来前书》之结构,同样隐含文学自传的况味,却是从杨牧十八岁之后写起,告别青少年岁月、故乡花莲的山林与海洋,以成年后的学院时光为追探主题──东海、爱荷华、柏克莱、华盛顿、东华等大学……置身多样的人情和知识环境之间,感受学术、伦理,与宗教等及身的信仰和怀疑。笔法翻复、文类跨界之际,依然紧扣“诗”主题,对诗的执著始终不变,于风雨声势中追求爱与美之恒久。
  • 幽幽的紫云英

    幽幽的紫云英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每当吟诵这首千古传颂的《正气歌》时,浑身总是有一种不可征服的凛然之气在回荡,眼前也就会浮现出七百多年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那威武不屈的高大身影。
  • 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精品文学书系)

    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精品文学书系)

    阅读经典,会得到一种很好的阅读享受。在阅读中开始品读他人的人生,同时也开始规划你的人生。李超主编的《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所编选的文章在强调深刻性、哲理性的同时,更强调可读性和趣味性,因此读来如行云流水而无晦涩之感。会成为广大青少年关于阅读的美好的青春记忆,因为在阅读经典的同时,你对世界的阅读也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 狼兄虎弟

    狼兄虎弟

    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不久,侵略者凭借其强大的武力迅速南下,“8.13”事件后、短短一年中,我东南沿海各咽喉交通口岸全部沦陷,广九铁路和滇越铁路也先后被切断。1938年8月,由国民政府接受云南省主席龙云建议而着手修建的、由昆明经楚雄、下关、畹町、瑞丽到缅甸腊戌这条全长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成为运输滞留在境外的支援抗战军事物资的唯一通道。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纨绔女学霸

    重生之纨绔女学霸

    说好的自己撑起一片天呢?为啥突然来了个高个子,说要和她一起撑?曾经深深印在脑海中的身影,最后发现不过是一个执念。原来最后遇到的不一定是盖世英雄,虽然他没有七彩祥云,却为她带来了棉花糖。小剧场:光脑:他是你最好的选择,为什么你不肯?颜霁:最好的不一定是适合我的。光脑:那你为啥会选择那谁谁?他又没看过世界。某男:我没看过世界,但是我会和她一起看世界。
  • 怎能忘记(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怎能忘记(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落寞夕阳

    落寞夕阳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相信这是现实版的中国农村,也很难承认,在当下我国农村,拥有如此庞大的留守老人群体。农村留守老人是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急剧扩大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子女和老人在迁移时间上的错位,以及相当一部分老人对原居住地的留恋,养老载体和对象在时空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跨省流动越来越多,离家时间越来越长,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老人独守空巢。
  • 历史探谜

    历史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探索创新,并以此激发中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激发中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使我们全国的中小学生都能自觉学习、主动探索,真正达到创新素质……
  • 睦宋

    睦宋

    敢与皇帝抢女人,是作死吗?敢与赵匡胤谈条件,是作妖吗?······请看一个九岁穿越者的别样人生······
  • 增强免疫力食谱

    增强免疫力食谱

    如何来增强人的免疫力,已成为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话题。《美食天下(第2辑):增强免疫力食谱》可以使您和您的家人能通过食疗方法不断增强肌体的免疫力,实现健康长寿的梦想。人体大多数疾病都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制订行之有效的饮食方案,通过食补调节体内微生态平衡,吃出免疫力,保护人体免受疾病与病毒的侵害。
  • 伏锦传

    伏锦传

    东汉末年,乌程侯孙坚死于战乱,身上留下奇异“卍”字符。五年后,其子孙策为调查杀父之案,与好友周瑜一道踏入征程。乱世英雄四起,迷雾重重,真相究竟在何处?
  • 城管局长哪儿去了

    城管局长哪儿去了

    早晨出来就心情不顺,这主要是姐夫闹的。姐夫没有工作,整天呆在家中看什么都不顺眼,王点娃在他家住,就免不了要受他的气。姐姐王见娃告诉王点娃,别听他死爹哭妈的,就那揍性,早死早利索。可是王点娃不能不往心里去,她毕竟占了他们家一席位置,吃饭要占他们的桌子,睡觉要占他们的床,洗衣服要占他们家的洗衣机,连去卫生间也要和他们抢蹲位。这让王点娃比谁都在意姐夫。偏偏姐夫不管王点娃的感受,总是抽风似的摔脸子,不管啥时都摔,连吃饭时都不闲着,不是嫌菜淡了,就是嫌饭焖稀了,弄得王点娃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本是指望找个好对象,嫁出去就好了,可是对象却没有房子,比她经济还拮据,就越发让王点娃对未来看不到希望。
  • 被禁锢的头脑

    被禁锢的头脑

    本书是198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沃什写于1950年代初的经典作品,对于二战前后波兰以及波罗的海三国人的处境做了精彩的描述与反省。米沃什的许多真知灼见放到现今的语境下,其阐释力度依然强劲,甚至更富潜力与空间。中文世界对本书期盼不已,中文版从波兰文直接译出,同时汇集了德文版、英文版序,并请著名批评家崔卫平女士作导读,可谓善本。
  • 盗天仙途

    盗天仙途

    福地产生地仙,洞天来往天仙,我有梅花一株,盗取一线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