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因博士发掘罗布绰尔北废城后,日本西本愿寺法主大谷伯爵所派遣之橘瑞超氏继至其地,复行发掘,得西域前凉长史李柏书稿三通,表文一通,惟二书稿独完,中不可识者数字而已。其一云:五月七日,""西域长史关内侯李柏顿首。"""",恒不去心,今奉台使来西,月二日到此(旁注海头二字),未知王消息,想国中平安。王使迥复罗,从北虏中与严参事往,想是到也。今遣使符太往通消息,书不悉意。李柏顿首顿首。其二云:五月七日,西域长史关内侯李柏顿首""。阔久不相闻,"怀思想,不知亲想念""见忘也。诏家遣"来,慰劳诸国,月二日来到海头,不知王问邑。邑天热,想王国大小平安。王使"遂俱共发,从北虏中与严参事往,未知到未。今"使符太往通消息,书不尽意。李柏顿首顿首。其三曰:五月七日,西域关内侯李柏共五十四字,以下无字。此三书具书之人名月日,一一相同,又二书中所言之事,与所遣之使者亦同,当为同一书之草稿。又有表文三行,第一行存“尚书”二字,第二行存“臣柏言焉耆王龙”七字,第三行存“月十五日”,共五字,则李柏上张骏之表也。日本羽田亨学士考此诸纸,缘以为李柏上焉耆王之书,然二书稿之致焉耆王,殆无可疑,表文则非是。又以二书为东晋咸和三四年间所作,然实当在永和以后。盖今日考前凉史事,则崔鸿《十六国春秋》原本已佚,可据者惟有《晋》、《魏》二书,而《晋》、《魏》二书《张骏传》非编年之书,其叙述不必以史事之先后为次。惟司马温公撰《通鉴》时,尚及见崔鸿原书,则事实虽当据《晋》、《魏》二书,而年代自不能不依《通鉴》。若伪本《十六国春秋》,但可供参考而已。案:《晋书》所纪张骏、李柏及西域事,则《骏传》云:“西域长史李柏请击叛将赵贞,为贞所败。议者以柏造谋致败,请诛之。骏曰:‘吾每以汉世宗之杀王恢,不如秦穆之赦孟明。’竟以减死论。”又云:“初,戊已校尉赵贞不附于骏,至是,骏击擒之,以其地为高昌郡。”此二事《晋书》皆不记其年月,伪本《十六国春秋》则以李柏击赵贞事系于咸和五年,张骏平赵贞事系于咸康元年。《通鉴》不记此二事,惟于咸康元年(骏之建兴二十三年)纪骏遣杨宣伐龟兹、鄯善一事,永和元年(骏之建兴三十三年)纪杨宣伐焉耆事及骏分别凉、河、沙三州与自称凉王事。今细观橘氏所得李柏之一表二书,实皆张骏称王以后之事,则其时当在永和以后,而不在咸和以前,盖可决也。何以证之?柏表中称“臣柏”,又称“尚书”,以汉表例之,其上当署某年某月某日,西域长史关内侯臣柏顿首死罪上尚书,而断纸失之。明为张骏称王后事。书稿之中,一云台使,一云诏家见遣使来,台与诏家皆晋时指斥天子之语。是时晋室僻居江左,信使不通,骏于石勒石虎虽偶称臣,然未尝真以上国视之,则所谓台与诏家,实谓张骏,而骏未称凉王以前,亦不能有此称也。是时骏虽称凉王,实僭天子制度,故李柏表文称上尚书,其对外国,则称之曰台,曰诏家,亦不足怪也。杨宣之伐焉耆,在永和元年,此二书稿必致于焉耆既服之后,事甚明白。其在永和元年以后,而不在咸和以前,亦甚明白矣。以此数纸观之,李柏盖两为西凉长史,其始于击赵贞而败,虽以减死论,自当去官。后骏击擒赵贞,征服龟兹、鄯善、焉耆诸国,柏当有功,故复镇西域。关内侯之封,或亦由是得也。称天子所居为台,盖始于晋。《晋书·惠帝纪》:“永兴元年,帝幸长安,惟仆射荀藩、司隶刘敦、太常郑球、河南尹周馥与其遗官在洛阳,为留台,承制行事,号为东西台。”《刘曜载记》云:“置单于台于渭城。”《石勒载记》云:“乃命洛阳为南都,置行台。”自是以后,相承用之,六朝人谓天子所居曰台城,天子之军曰台军。李柏书称台使,亦犹言台城台军矣。诏家亦晋时呼天子之语。《苻坚载记》云:“初坚强盛之时,国有童谣曰‘河水清复清,符诏死新城’。”《桓玄传》云:“左右称玄为‘桓诏’。桓胤谏曰:‘诏者,施于辞令,不以为称谓也。汉魏之主皆无此言,惟闻北虏以苻坚为‘苻诏’耳’。”今李柏书中称诏家,犹言官家,语尚可通,后略称诏,则信如桓胤所讥矣。《骏传》称骏所置官僚府寺,拟于王者,而微异其名,其不称天子而称诏家,亦所谓微异其名者欤?然苻坚、桓玄皆袭其名,恐亦不自骏始矣。海头之地,诸史未见,余此次考释斯氏木简时,已详论之,见《流沙坠简序》中,兹不复赘。李柏书中称严参事者,参事,参军事之略。参军事一官,始于后汉。孙坚参車骑将军张温军事以后,遂为官名,或谓之参军,或谓之参事,皆略其一字。参军则六朝史书中多见之,参事惟见于此而已。
同类推荐
THE RETURN OF SHERLOCK HOLM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以军事力量为依托展开的首次面对面的较量。本书以第一柏林危机的发生、发展为主线,围绕杜鲁门政府的危机决策展开研究,主要论述危机的缘起和肇始、危机全面爆发和美国的初期反应、美国应对危机政策的形成、政策的实践与危机的化解。最后通过对危机事件和美国对策的再认识,反思美国在战后诸危机中形成的危机决策机制的特点以及决策机制演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