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府所藏王右军《游目帖》,曾刻于《三希堂法帖》卷一,后以赐恭忠亲王。庚子之乱,为日本人安达万藏所得。今岁始于东京兰亭会见之。其纸极薄,谓六朝写经用纸,与唐人所用府纸楮纸不同。其中唐人印记,有太宗贞观小玺、钟绍京书印二字印;宋印则有太宗福化小玺、高宗寓意小玺、绍兴半玺、内府珍藏半印、御书半印、河东薛氏印、绍彭道祖二印、唐氏妙迹半印、游远卿图书印、邕里半印,然则此帖为右军真迹与否,不敢知,要为贞观内府之藏,与十七帖中《游目帖》之祖本,则可信也。卷首有高宗纯皇帝手书“得之神功”四大字,后有魏秦马记二观款,及明郑柏录方正学跋,并徐朗白一赞一跋。三希堂帖仅刻方跋,而徐氏一赞一跋并未刻,然徐语较方跋尤能得此帖之要领,故亟录之。其赞曰:书法至晋,体备前规,专美大成,绝伦于义,畴能方驾,过钟迈芝,焕若神明,誉重当时,墨为世宝。并代词师,藜唐争购,博访无遗。兵火屡变,造物转移,民间剩迹,尽入宋帷,《阁帖》胪列,真伪纷披,元章刊误,始正临池。抚兹游目,别有神奇。非廓非填,枯毫脱皮,冷金古纸,松烟凤脂,行草兼挚,八法并施,龙跳虎跃,智果不欺。详考印识,薛氏长官,绍彭道祖,首尾参赞,贞观稿化,吉鉴在兹。一符半印,世远难窥,绍兴小玺,俨然四垂。宋末元初,流传阿谁?浦江陈氏,世守于斯。嗟余衰朽,何幸得窥。百计巧访,一朝得之,维彼定武,石上画锥,子固云水,性命是期,况乎真迹?出以天倪,翩翩神彩,古香盈眉,精妙既合,心乎俱夷。天下至宝,清閟首推,宝晋墨王,品定永持,神倾里鮓,气压送梨,匣逗袭灵,光怪陆离,卿云景胜,到处相随。崇祯壬午重九前,小清关主者朗白父徐守和识。又跋云:此游目帖初入奁时,霾斑烂驳,掩采埋光,虽印识累累,眯目难辨,及命工装潢,洴澼浮垢,而贞观小玺,傲然在第三行都字上间,硃晕沈著,深入纸肤,隐隐不没,直唐弘文馆褚解二学士校定真迹也。张彦远《书要录》载:唐文皇购求大王草书三千纸,"其笔迹言语相类,缀粘成卷,缘帖首有十七字,用为帖名,以贞观两字为小印印之。今此帖具有此印,则其为十七帖中之散佚,复何疑哉。夫以岁稽之,永和至唐贞观,历三百有余年,贞观至我明崇祯,又历千一百有余岁,然而古墨未脱,古纸未磨,行间叠痕犹在,则古人珍藏衣带,死生患难与之俱,虽由人证,顾莫为莫致,岂非天哉。癸未秋分,雨窗萧瑟,闭户展观,取《笔陈图》中七条之形垫,六种之体裁,合参分究,然后知善鉴者不写,非虚语也。呜呼!鉴岂易言哉。抚兹妙迹,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焉。其体正而出之以圆机,其气雄而化之以澹韵,郁龙蛇于毫末,托泉石于远游。擅武钟张,擅一时之绝调;睥睨郗谢,开百代之师承。遂使咄咄唐慕,瞠乎其后;规规米仿,颦尔其前。则真机气焰,固足以摄伪魄哉。载贞观小玺,重为题此。岁癸未中秋后四日录出。朗翁,崇朗白,名守和,不知何许人,收藏甚富,《三希堂法帖》所刻书,有朗翁题跋者不少。余见唐风楼罗氏所藏黄子久《江山清兴图》,浑成淡远,为元世之冠,亦系朗翁故物。然当时及后世,罕知其名者,殊可异矣。取《游目帖》墨本,与唐拓《十七帖》刻本校,则刻本清劲有余,而中和之气,觉墨本为胜。盖当时解元辈,皆刻石巨手,兼通书法,不无以己意参入。沈子培方伯《题崔敬邕墓志诗》云“审人墨髓石人参”,不独北朝为然,则唐初亦犹是也。南唐《澄清堂帖》所刻,由重摹本上石,故稍失之瘦弱,而于笔意所得较多。若宋以后刻本,则去之远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快穿之回到前世去逆袭
飞升天雷九道,最后一道,又名斩因果,指的是了断飞升修士在三千世界里的一切因果,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轮回种种,全部清算,唯有因果了断,才能实现最终的位列仙班。于是,一击天雷后,云裳回到了自己的前世轮回里,从此,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有恩报恩。泡沫之夏Ⅰ(修订版)
夏沫和洛熙都是孤儿,少年的他们在养父母家相识,因为童年留在内心的阴影,他们彼此充满戒备和防范。洛熙在夏沫和弟弟参加电视歌唱大赛遇到尴尬状况下为他们解围,两个孩子中间的坚冰在逐渐融化,而深爱夏沫的富家少爷欧辰为了分开两人,把洛熙送到英国留学……五年后的洛熙成了拥有无数FANS的天皇巨星,而夏沫作为唱片公司的新晋艺人与他再次相遇,欧辰失忆了,三大主角再度登场,爱恨纠葛,他们之间将会发生怎样的一段故事。恐龙科考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科学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科学难解之谜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拆字谜:老爷爷的故事宝囊
本书所选的谜语故事,内容丰富多彩,有爱国故事、历史故事、民间爱情故事、侠女故事、幽默笑话故事等,在故事中融入谜语,并在故事结尾留有谜题,与读者形成良好互动,在教读者猜字谜、拆字谜的同时,提高读者我国汉字、历史等传统文化的认知,锻炼读者的想象力,同时丰富广大读者的业余生活,使读者增长知识,启迪人们进取向上,并使人读后开心一笑,留有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