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隰朋到了鲁国,见到了鲁侯。鲁侯看了鲍叔牙的信后,马上叫来施伯商量对策。鲁侯说:“过去我没听您的话,以致兵败如山倒。现在涉及到是杀子纠还是留子纠的问题,您看哪一方利多呢?”施伯说:“小白刚刚登位,就善于用人,使我们在乾时大败。从这一点看,子纠绝对比不上小白。何况现在大军压境,不如杀了子纠,也好讲和。”这个时候,公子纠、管夷吾、召忽都在生窦,鲁庄公派公子偃带兵前去袭击他们,杀了公子纠,把召忽和管仲抓回鲁国城内。当要把他们装入囚车时,召忽突然仰天大哭起来,并且哭诉着:“作为儿子为孝而死,作为臣子为忠而死,必须分清啊!我将同子纠一同到阴间去,也绝不能受这囚禁之辱。”然后用头撞向大殿的柱子而死。
管夷吾则说:“自古以来,为了君主有死臣也有生臣。我要活着进齐国,去为子纠申冤。”说完跳进囚车中去。施伯私下里对鲁庄公说:“我看这个管子的表情,好像会有人救他,肯定不会死。这人是位天下奇才,如果大难不死,必然对齐国大有用处,使齐称霸天下。鲁国从此也必然要受到威胁。依我看,您不如向齐请求一下,让他活下来。管子不死,肯定要感谢我们的恩德,而这对我国是很有用的,齐国也不会多考虑的。”庄公说:“齐国君主所仇恨的人,我们却要让他活着留下来,我看现在杀了子纠也未必能保全他,因为齐国国君的这口气还没全出啊!”施伯又说:“您如果认为此人不可利用,倒不如把他杀掉,把尸体交给齐。”庄公回答:“对,这样做最好。”这个时候,公孙隰朋听说了要杀管夷吾的决定,马上跑到鲁国的朝庭来见庄公,他对庄公说:“夷吾射我国君带钩的事,我们国君恨之入骨,想要亲手杀他以解心头之恨。你们如果送去个尸首,还不如不杀好。”庄公相信了他的话,便继续用囚车囚着管夷吾,连同已经用匣子装上封好的子纠和召忽的头颅一起交给了隰朋。隰朋向鲁侯道谢后便回去了。
在路上,被囚在车中的管夷吾已经知道了鲍叔牙的计谋,可是又担心道:“施伯是个很狡猾的家伙。虽然说我被他们放了,可是一旦反悔,派人追来,我的小命算交代了。”借助此景此情,心生一计,编词一首,词名为《黄鹄》。
他在囚车上教押车的人学唱。词是这样写的:黄鹄黄鹄,戢其翼,絷其足,不飞不鸣兮笼中伏。高天何跼兮,厚地何蹐!丁阳九兮逢百六。引颈长呼兮,继之以哭!黄鹄黄鹄,天生汝翼兮能飞,天生汝足兮能逐,遭此网罗兮谁与赎?一朝破樊而出兮,吾不知其升衢而渐陆,嗟彼弋人兮,徒旁观而踯躅!押解人学会这首词后,边走边唱,倒是乐而忘倦。车马奔驰,没出一两天便出了鲁国边境。这时鲁庄公果然后悔,马上派公子偃去追赶,没有追上只好回去了。夷吾仰望天空,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说道:“今天是我的再生之日啊!”一行车马来到堂阜时,鲍叔牙已经等候在那里。见到夷吾后,真是如获至宝,马上迎车马进公馆,说道:“管仲,幸亏你没有出事啊!”立即命令砍破囚车,放出管仲。夷吾说:“如果不是按您的旨意办,是绝对脱不了身的。”鲍叔牙说:“既然没有受伤,我们马上动身回去,向君主推荐你。”夷吾说道:“我与召忽一同辅佐子纠,现在既没有让他登位,我又没有为他而去捐躯。作为一个臣子,本身已失大节,何况现在要我反而去为仇人服务?召忽在天之灵要是知道的话,一定会在九泉之下耻笑我!”鲍叔牙说:“‘凡是要成大事业的人,决不能顾忌小的耻辱;要立大功的人,决不能拘于小节。’你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只是没有遇到好的时机。齐国现在的君主有远大的抱负,如果你能辅佐他,治理好齐国,称霸各国是不成问题的。那时定会功盖天下,在诸侯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相比之下,谁还为个人的所谓气节而死,还再去做没有益处的事呢?”夷吾听后便不再言语了。于是给他松了绑,让他先留在堂阜。鲍叔牙便回到临淄去见齐桓公。要先吊唁而后祝贺。桓公问:“吊唁什么呢?”鲍叔牙说:“子纠啊,君主的兄长。君主能为国家的利益而大义灭亲,这是不得已之事,身为下官怎敢不吊唁呢?”桓公又问:“尽管如此,您又向我祝贺什么呢?”鲍叔牙又回答:“管子是位天下奇才,召忽是决不能与他相比的。下官已经把他活着弄到手了。君主得了一个德才兼备的丞相,我怎敢不祝贺呢?”桓公却说:“夷吾曾向我射了一箭,打算致我于死地,现在此箭还在。我一想起此事,就恨不得吃他的肉,扒他的皮,怎么能再重用他呢?”鲍叔牙说:“为哪个君主当臣子,就要为哪个君主服务。射您的时候,他只认子纠而不认您。现在您要是启用了他,他会为您去射天下,岂只是一人之钩哉?”桓公说:“我先听您的,赦免了他吧。”鲍叔牙于是去堂阜把管仲接到自己家中,每日谈天说地。
再说齐桓公对帮他登位的高傒等人,均加官进级,给更多的田产土地。
打算让鲍叔牙作上卿,主持国家政务,鲍叔牙说:“您给我加官进职,没有忘记我,这是您的恩赐啊!至于治理国家,却不是我的能力所能达到的。”桓公说:“我很了解您,您别推辞了。”鲍叔牙回答说:“您所了解我的地方,只是我尽了下官的能力,小心侍候、遵循礼节和法律而已。这些是下官的应尽职责,可我确实不是个能治理国家的人啊。要想成为治理国家的人,必须是个国内能安顿好百姓,对外能拢络住周围国家,为王室的稳固建立功勋,他的恩惠能遍及所有诸侯,从而使国家能像泰山一样安稳,君主能享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功垂千古,万世流芳的人物。对于担任这个要职的人,只有天下奇才方可,我怎么能胜任呢?”桓公听了这番话,不觉心动,推心置腹地问道:“依您的话来看,现在有没有这样的人存在呢?”鲍叔牙说:“您如果不想找这种人便罢,要想找他,管夷吾便是这种人。我有五个方面不如他:对待百姓宽宏大量,为百姓谋求幸福方面,我不行;治理国家,时刻不忘手中的权力方面,我不行;与老百姓讲求信义并以诚相待方面,我不行;制定一些可使周围国家都尊敬而又切实可行的各种礼节方面,我不行;身在军营,手执鼓槌使百姓为您勇猛冲杀决不后退方面,我也不行。”桓公听罢说道:“既然如此,您把他找来,我就请教请教他。”鲍叔牙回答:“我听说:‘贱不能临贵,贫不能役富,疏不能制亲。’您要是想重用夷吾,必须让他作丞相,让他有丰厚的收入,并且以对待父辈兄长的隆重礼节迎接他,这样他才可真心为您服务。作为丞相,是仅次于君主的第二把交椅。丞相召见任何人都是轻而易举的事。丞相轻视看不起的人,君主也必然如此。现在我们对待非常之人,必须使用非常之礼,望您能占卜好日子到郊外去隆重地迎接他。周围各国听说您如此尊重有才的人士却又不计较个人的私仇,谁还不考虑考虑将如何为您效力呢?”桓公说:“我就按您的话去办。”于是命令太卜选择好良辰吉日,安排好到郊外去迎接管仲。鲍叔牙回去后就把管夷吾又送回到郊外的公馆去住。到了那一天,管仲三次洗澡三次祭祀,穿袍戴冠,手握晋见君主时应该拿的笏板,俨然是一副上大夫的派头。桓公这时亲自带着迎接他的人马到了郊外,并与他一起乘车回到朝中。百姓们争相观看,热闹非凡。人们对桓公亲自来接,而且所迎接的人又是险些让自己丧命的仇人这一举动,个个都惊讶不已。史官对此事作诗写道:争贺君侯得相臣,谁知即是槛中人,只因此日捐私忿,四海欣然号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