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7000000003

第3章 美学何为(2)

那么我们思考“美是什么”的问题,我们期待的是什么呢?或者更切身的问题是:当你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的时候,你在期待什么呢?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给出一个很有意味的回答:“我们为什么活着呢?活着就是为了做有意义的事,什么是有意义的事儿呢?做有意义的事儿就是好好地活着。”这个循环说法的意味是什么呢?是解决我们的困惑,还是让我们更困惑呢?对生命意义问题的解答,在追问本身,在活着本身,生命的意义永远尚未定型,只要人类存在,这种追问就在。同样对“美是什么”的问题,我们期待的不是答案,而是一种领悟和深度。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说对错,而问深浅,能领悟多少,能理解多少。况且我们还不是随时随地问这个问题,想一想你会在什么时候问“人活着有什么意义?”你每天忙忙碌碌为考试而准备,为还房贷而忙碌奔波,不会问。当你闲下来时,困惑袭来,你才会问这样的问题,提出之后,也许你自己想明白了,也许别人给你解释清楚了,你那时那地的困惑也许会消失,但一转身你遇到了另一个问题,新的困惑又来了。美的问题一样,我们通常并不会抽象地问美是什么,但当我们遇到具体情况时,就会问这个问题。比如我们看了杜尚的作品《泉》,你可能会问:“这是艺术品吗?美在哪呀?如果这是美,美是什么呀?”《泉》这个作品为什么会进入艺术史?为什么美?我们可以给出一个解释,而且很多人已经给出了很多很好的解释,但没有一个绝对完全的解释,每个人的解释都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地步,也许因为我们人就是那么毫无希望地不完美,也许因为我们人就是在永远地进步。在某一阶段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会加深我们对“美是什么”问题的理解,只不过绝对不能一劳永逸地回答“美是什么”这个问题。

同样写爱情,我们说琼瑶没有托尔斯泰写得好,我们可以说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里有个标准问题,而且这些标准有时是很具体的,比如人物塑造、结构形式等等。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同样可以加深我们对“艺术判断有没有标准”这个问题的理解。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来看美学这门学科:美学是从抽象的、根本的、普遍的问题开始提问的,而且我们对这些问题并不会期待一个完好的一劳永逸的答案。但可以消解原来的问题,而一定又迎来了新的困惑,提出新的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精神在成长,我们的品味在提升,我们的生活在丰富。

那么什么是抽象、根本、普遍呢?

抽象和具象相对。“西施”是具象的,“美”是抽象的;“电话”是具象的,“物质”是抽象的;“两个苹果”是具象的,“2”是抽象的。我们没有人看到过“美”、“物质”、“2”,这些东西不在我们的感官世界中,是一种抽象的存在;但是我们见过西施(当然是在绘画中或者在文学作品中看到)、电话、两个苹果,这些是在我们感官世界中具体存在的。因此,我们说,作为具体的美的事物是具象的,美的概念是抽象的。

根本的,就是原初的问题,根基处的问题。人造美女,你说美,他说不美,我们要问的是,何为人造美女?人造美女和天然美女是什么关系?你说美是主观的,他说美是客观的,朱光潜说美是主客观统一的,我们要问的是主观是什么意思?客观又是什么意思?主客观统一说的是什么?

普遍的,就是和每个人相关的问题,是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有一定的普适性。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我们都问过“美是什么”、“美不美”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连。当然这个问题可能会有各种变形,比如你买衣服时会问漂亮吗?你买艺术品时,会问“这两幅画,哪一幅好呀?”“怎么看画的好坏呀?”

美学问题是对美的基本概念的反思,是关于美的基本概念的考察,是关于美及其与美相关的概念何以具有意义的思考。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我们可以再澄清一下。借用易中天的说法:“美学不提供直接通往艺术殿堂的通用门票。”有直接通往艺术殿堂的“门票”,如音乐学、美术学、戏剧学、舞蹈学、电影学等“门类艺术学”。此外还有一门学科叫做“文艺学”或者叫“一般艺术学”,是宏观整体研究各门艺术共同规律的科学。而美学是关于美的基本概念的反思,是关于美的根本道理。

美学除了提问和思考以外,还能做些什么?美学还要求明述我们的审美经验,明白地说出我们的审美经验及审美感觉。为了说出我们的审美感觉,当然首先要有感觉,这要求我们在一般生活或各种欣赏活动中,要做一个敏感的人、有感觉的人。这些感觉——审美感觉或关于审美的感觉——都在那儿,但由于得不到明述,很多重要的感觉也就流掉了,那些稍纵即逝的感觉也许极为重要,只有明白表述出来才能保存。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学还有挖掘我们的审美经验、审美感觉的意义。

三、美学知识是什么知识

我们通常把知识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事实知识,一种是逻辑知识。

事实知识,即实际发生的事情,如:1750年,鲍姆加登写了一本书“sthetik”,开创了一门现代学科——美学。sthetik比较精确的意思是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或学科,日本人借汉字翻译sthetik为“美学”,在20世纪初,这个日本译名又转译到中国,中国也开始有一门学科叫做美学。这些是最典型的事实知识,可以成为“知识竞赛”的题目及答案。

逻辑知识即推论知识,如:一根绳子离地一米,围地球转一圈,问这个周长比地球的周长长多少,你想象那一定会长出几千米几万米吧,但是算出来是6米多。如果你检查下来,步骤正确,计算准确,你就接受这个结果。最典型的逻辑知识是数学。

这两种知识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和我们是谁没有关系,不管我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抑或是伊拉克人,这些知识都成立,当然这些知识也可能错,比如你考证出来,1750年鲍姆加登写出《美学》之前,中国人就写出了一本叫《美学》的书。如果考证合理,那么我们不论哪国人都会承认。换句话说,这些知识是外在于我们的,不需要我们的感受和理解,需要的只是我们的接受和学习。这些知识是在我之外的对象的知识,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无感之知、无“我”之知。

与这两种知识相对的还有一种知识,我们一定要亲知,一定要有感知之;不是外在的对象的知识,而是和人的感悟、体悟连在一起的知识。我们把这种知识叫做美学知识。比如《阿凡达》这个电影不错,但是我最近没空看,你替我看看吧,然后把《阿凡达》的美告诉我,这很难做到。关于电影《阿凡达》的美我们一定要自己观看、自己领会。

关于美的定义,至今已经有了上千种,如果我们仅仅记住这些定义,对于我们理解美用处不大,只对考试有用,那么这些定义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对象知识,而不是我们说的美学知识。色彩,看到色彩是与有心灵的观看者相连,而被分析成波长的颜色与观看者无关。声音,听到悦耳的声音和会倾听的人连着,而被分析成波的振动的声波和听者无关。同样美丑,和能感受能领悟的存在者相连。自然科学把我们所探索的事物对象化——色彩变成光波、声音变成声波,光波和声波不包含我们人类心灵对它们的感受和理解。

一块石头作为物质在那,你描述其分子结构等,描述完了,也就掌握了这块石头的物质结构。但一块石头——比如太湖石——作为一个美的存在,你描述它,永远也描述不完,因为石头的美不仅在石头本身,还在这块石头的外面,在能领悟美的人那里。当我们把太湖石作为一个美的存在来描述时,我们就已经超出了这块石头,进入了有主体感知和领悟的描述。

由此可见,美学的知识是有感之知、有“我”之知,非对象化之知。

事实性知识问题,我们读到、观察到,背下来、记下来,就可以了。逻辑性的问题,我们搞通了条件、程序和公式,也就行了。但是美学问题,不是纯粹的逻辑问题,不过也包含很多逻辑内容,不是事实知识,但我们常常用事实的方式来谈论美,这样的问题,需要多种角度的思考,多种实践经验,慢慢地体会,慢慢地琢磨,才会想清楚。美学问题不是从一个角度看清楚了,就一切都清楚了。美学问题特别适合讨论,需要亲爱的读者积极参与,这种参与不是接受、学习或者记忆,而是一起来思考、一起来讨论。

关于美、审美、艺术等问题,我建议你们自己先想一想,至少想20分钟左右。比如,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我们怎么学会审美的?是什么导致审美的发生?艺术形式的意味从何而来?何为艺术,何为艺术品?然后做一个思考备忘录。之后再读这本书,看看我们的思考是不是会有一些不同,是不是多了一些看问题的角度,以前我们没有这样看问题,但是我们是不是可能这样看问题。但愿这本书能给大家的思考提供一点儿启示。

美学不是给你一些答案——美是什么?审美是什么?艺术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东西困惑着我们,我们怎样从困惑中摆脱出来。我们读其他美学家的著作时,主要关注的也不是他的观点如何,而是考察什么问题困惑着他,他用何种办法摆脱这种困惑。简而言之,美学带着我们思考,而不是灌输给我们简便的知识。

在这个意义上,美学是一种活动,一种探索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道路,通往本真自我的道路。

四、如何学习美学

美学是围绕提问、思考、明述我们思考过程的一门学科,那么怎么来学呢?是不是我们只要坐在午后阳光中的摇椅上冥想就可以了?不是,任何讨论都是需要准备的。

学习美学,首先要熟悉美学史。

美学和“悟道”有些相似,但它毕竟是一门现代学科。而且“道”不须明述,也未必能明述,而我们的美学思考是要明白地表述出来的。

美学史是什么呢?各种“史”通常用时间来串联,而美学的历史不仅是按照时间顺序而变化的,在美学史中,美学家们思考的问题基本相同——美是什么?审美是什么?以及该如何思考这些问题?不同的是他们的真实困惑不同,问题的提法不用,思考的路径不同,思维的方式不同。美学史其实是关于美的基本问题的智慧思考的展示史。而且美学史就如哲学史、文学史一样,因不同的描述方式,就有不同的画面,这些画面有的比较宽广,有的比较深刻。我建议最好读两种以上美学史著作,体会不同的画面、不同的意义。

熟悉美学史后,再找一个你喜欢的美学家,精读其美学著作。

美学书大多为理论书,读起来需要有耐心和意志力,这种书,不是那种伴随着音乐、品着咖啡优哉游哉就能读得懂的书,而需要沉静的心境。这里我愿意推荐培根的读书方法。培根说有三种读书方法:好书,一流的好书,就是要读原书,一行一行地读,好书好在字里行间。一般的好书,读读摘要即可,知道其大致是怎么论证的。一般的书,了解其观点就可以了。

熟悉美学史之后,如果你喜欢的是康德,把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买来,一行一行地品味,才能得其道。如果你喜欢的是黑格尔,读他的《美学》也要用同样的方法。当然你可能喜欢柏拉图或者亚里士多德以及孔子和庄子。读他们的书,夸张一些地说,就像读一首长诗、一篇小说,仅知道其摘要和大意,没有什么意思。有人说《安娜·卡列尼娜》写了一个三角恋爱的故事,这种总结毫无意义,甚至和这部小说没有关系。好的美学书不在于其观点如何,而且若把其观点抽出来看,就没有意思了。好的美学书就如好的文学作品一样,好在每一句每一段,要认真品味。如果只在观点上转,就是走错了方向。

学习美学,还要熟悉一些艺术作品。

现代美学以艺术问题为核心,很多论述都是围绕艺术作品展开的,熟悉艺术作品也是进入现代美学的必需门径。

了解古典时期的艺术,如果你没有机会到法国卢浮宫,可以看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熟悉现代艺术,可以看爱德华·卢西史密斯《1945年以后的现代视觉艺术》。当然更重要的是,你要经常到你所居之处的美术馆、博物馆、画廊、音乐厅走走、看看、听听,直接与艺术作品接触,感受发生在身边的艺术。

五、美学何用

如果说思考理解美学问题,和日常生活实际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不会教给我们更好的审美判断力。那么美学学好了,有什么用呢?我们在介绍美学理论时,不愿简单地讲哪一种是对的,哪一种是错的,而是通过大量的思辨,对某些事情领悟得深透一些,但是我们还可以问这种深透领悟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用处?这不是很自明的事情。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不存在这些问题,他的生活就表明了或者说证明了,思辨的生活就是最接近神的生活,是最高的生活,我们追求最高的生活形式,谈不上有用没用的问题。在庄子那里也不是问题,庄子直接说这些东西就是没有用的,但是这些东西在那儿。一棵大树在那儿,虽然不能做桌椅,也不能做门窗,但那棵大树在那儿就足够了。一棵大树在那儿,生活的一种境界、一种姿态就在那儿。

无用之为大用,在古人那里很清楚。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道理依然如故。不过我们现代人的境界和眼光不如古人深远,不管什么事情好像总归要有点儿用才托底,比如能帮助我们找好工作、提工资、美化生活等等。美学家总是在琢磨人们说的美是美的吗?人们说的不美的东西是不美的吗?美是什么?艺术有没有标准?美学思考这些问题,在指导具体生活时的确没有什么实际应用。美学如果有用,但是我们不知道它在哪儿有用,或者说这个用说不尽,潜移默化而不能确定下具体的条目。我们不能问:读诗、看画、思考美学问题对于做企业有什么用?这正如不会问一个会计主管读诗有什么用。但是我们读了诗,看了画,听了音乐,和美学家一起思考美学问题,我们会获得看待世界更宽广的景观,把握事物会更敏锐、更平衡。

美学基本上属于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怎么有用,是没有办法证明的。这和技术教育不一样,技术教育就是教你如何做这儿如何做那儿,你学会了做这儿做那儿,就是技术教育有用的证明。而美学不教我们如何做这儿如何做那儿,而是陶养我们的性情,培育一种良好的思考习惯,帮助我们自己消解自己的困惑,自己发现美好的东西。

神并没有从一起头就把一切秘密指点给凡人,而是人们探索着逐渐找到更好的东西的。

同类推荐
  • 方与圆智慧

    方与圆智慧

    《方与圆智慧》,一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讲解“方”与“圆”的内涵以及攻略,让人们对这种哲学有所了解;中篇解决职场中的“方之道”与“圆之术”,从与领导、下属、同事与客户的相处说起,针对人们经常会碰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让读者领略内方外圆智慧的魅力,学会与身边的人融洽地相处,从而获得领导欣赏,获得下属尊重,获得身边同事的信赖;下篇讲解交友之道,办事之道,教会人们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建立丰富的人脉资源。同时,学会在困难时刻巧妙地求助别人,助自己度过难过。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上)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上)

    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学的普及读物,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对美学进行了介绍和解读,带领我们走进美学的神秘殿堂。对于何为美学,如何认识美,美感来自何处这些令人倍感困惑的问题,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通过与读者促膝闲谈的方式,使读者学会审美地观看世界,学会以独特的方式领域生活中的美好,让审美照亮人生前进的方向。
  • 快乐的知识

    快乐的知识

    《快乐的知识》是尼采后期的重要作品,创作于其大病初愈之后,浓缩了尼采思想的精髓,对诸如生命、个体与群体、爱情、文艺、哲学、科学、道德、法律等问题都进行了简明而深刻的论述。语言凝练而隽永,思想鲜明而锐利。本书又名《快乐的科学》,尼采意在将哲学经由犀利的批判而升至与科学同样严谨的地位,这也是他的经验主义热血达到鼎沸的表征。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一书是其后学者根据其言论整理而成,被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经典《道藏》中。全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军事、外交、商场等领域比较多,主要讲述有关游说、辩论、韬略的理论,另外,还讲述了如何修炼自身、养神蓄锐;其中修炼自身、养精蓄锐部分,是全书其他部分内容的基础。
热门推荐
  • 阵压

    阵压

    阵法者,天授之。阵法者,理顺万物,道法自然。阵法者,有一元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之差,有杀阵御阵幻阵遁阵禁阵合阵之别……千万年来,阵法没落。如今,一位身世复杂的少年,无意之中接触了修仙之道,斩仇敌、断情根、灭宗门、诛异族,在冷酷的修炼世界中一步一步踏上一条阵压众生的道路。
  • 人间痴绝

    人间痴绝

    她是孤独万年的天山神女,因在神界之时一念起救了魔尊,引发浮玉山失衡,最后散尽修为将浮玉山封入了人界天山……这一世,她是人间的妙手神医,医人万千却不能自救。身负红莲业火异术的折磨。 这一世,他是煜王凌轻尘,亦是江湖客沈煜风,他步步小心,初见之时便一眼倾心,一次次舍身相救。 当江湖中被一只魅搅的风云变色之际,寻了她百年的魔界至尊终于找到了她,可她却倾心与自己分离出去的三魂…… 他说:若有来世,我定会护你无恙。 他说:若你欢喜,无妨对我淡薄。 只是,这一场人间的救赎,没有谁分了输赢。
  • 重生之弃女傲世

    重生之弃女傲世

    她是异界天才炼药师,炼丹、摆阵、治病无所不能。却因一颗灵草而殒命。再次醒来,她成为了她...一个被家族所弃,父母双亡的弱智少女。“洛傻子快把脸伸过来给我打两巴掌,别磨蹭!”“两巴掌就够吗?”洛凝嘴角噙着一抹笑意,声音平静而冷漠。电光石火之间,只听到“啪啪啪!”的脆响接连响起。看着吓傻的众人,她勾唇冷笑,“我不再是曾经的软柿子,若敢再欺,后果自负!”“大胆洛凝!这是你对伯父的说话态度吗?”洛凝嘴角微弯,眼中带着一抹嘲讽,“洛家主!难道你忘了,我早已和洛家没有了任何关系!”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是洛凝做人的一贯准则。即便是重生,命运的节奏依然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校草为她痴迷,冷峻总裁为才展颜,黑道枭雄为她痴心...然她的心中只有她的道,修真之道,逆天之道。谁要挡她的道,那就该有被灭的觉悟!且看弃女如何逆袭,一步步踏上强者巅峰之路...
  • 无尽神皇

    无尽神皇

    《无尽神皇》2群:264042935新书刚开,迫切需要大家的支持!———————————界面交错,万族争雄!封印万年的血炼禁地,终究被破,无数被封印的身影穿梭而出,再次重归大陆。群魔乱舞,妖魅丛生,沉寂亘古的荒古大陆风云再起,云卷云狂!一少年,韵滔天魔念,从血炼禁地中走来。独自一人,败万族,战天魔,灭邪修!荒古大陆,固守万万年的格局,山崩木朽。苍天可逆!唯我不弃!凡武、玄武、灵武、仙武、神武……一步步,走上至尊之路!万千世界,神皇之路!吾为无尽神皇!这是个英雄崛起的时代,这是个神魔群舞的时代……
  • 快穿系统之攻略宿主大人

    快穿系统之攻略宿主大人

    161最近有一些绝望,别人家的宿主可萌可御可推倒,自家宿主却是一吃吃到底,任务排行傍第一,一个鬼啊?!“161,女主真的不能攻略吗?”“不能”“哎,没事,给你说一声而已,女主已是裙下臣,可以吃好吃的啦,哈哈”161,卒。“喂,你干什么?”云若樱向后退,男人有些受伤,“樱樱,你不记得我了吗?嘤嘤嘤,你个负心汉……”emm,什么鬼,但做人要诚实,云若樱表示“不记得。”男人,卒。这是一个一群人拯救女主,带她回家的故事。小白写手,请多谅解。
  • 时代医生

    时代医生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语文知识小丛书:修辞常识例话

    语文知识小丛书:修辞常识例话

    以国家正式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为依据,对常见的语文现象进行明晰透彻的辨析。从字、词、句、段、文,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讲析,包含了语文常识的方方面面。是各行各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好帮手。
  • 复仇终点站

    复仇终点站

    普天同庆中的灭门惨案今天是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因为今年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主办奥运会,而这08奥运的开幕式,正是在今天。然而对于我来说,今天却是有生以来最痛苦绝望的一天。今天的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从此我将行尸走肉,直至生命终结……今天是我十一岁的生日,一大早起床,爸爸和妈妈就送给我一条项链作为生日礼物,吊坠是一只银蟹,而我的星座正是巨蟹座,爸妈的心意别出心裁,我对这份礼物爱不释手。吃过早餐后,爸爸笑着对我说:“我现在要到西饼店取生日蛋糕啰,你要一起去吗?”我手舞足蹈:“我要去!我要去!”
  •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父师善诱法

    父师善诱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