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9200000011

第11章 儿童传播的主体研究(4)

[6]周作人:《儿童的文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9—40页。

[7]刘晓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8](法)卢梭:《爱弥儿》,方卿编译,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9]卜卫:《媒介与儿童教育》,新世纪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10]卜卫:《媒介与儿童教育》,新世纪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11]卜卫:《媒介与儿童教育》,新世纪出版社2002年版,第41页。

[12](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页。

[13](意)玛利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金晶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年版,第96—97页。

[14](意)玛利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金晶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年版,第96-97页。

[15](意)玛利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金晶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年版,第26页。

[16]刘晓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6页。

[17](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54页。

[18](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57页。

[19](英)A.S.尼尔:《夏山学校:养育子女的最佳方法》,周德译,京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20](英)A.S.尼尔:《夏山学校:养育子女的最佳方法》,周德译,京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61页。

[21]玛格丽特·米德:《代沟》,曾胡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42—43页。

第三节 成人在传播中的角色与形象

一、成人在传播中的角色

(一)成人的角色

角色是指角色理论从戏剧舞台表演中借用来的一个概念。角色理论认为,任何个人在社会中都不可能是作为“纯粹”的个人而存在,他必然要和周围环境、和其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有学者认为:“个人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中,居于不同地位,其本身及其团体对此地位的职能及行为形成一系列的概念,通常称为角色”[1]。

那么和儿童关系密切的成人往往承担什么样的角色?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中曾经对此作出了很多探索与规定。比如教师的角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陶行知提倡教师要有农夫的身手、哲学家的头脑、艺术家的情趣。蒙台梭利课程教师角色:观察者、示范者、支持者和资源的提供者。在瑞吉欧教育体系中,教师是儿童的伙伴、养育者和指导者。高宽课程教师的角色作用就是强调以儿童的主动学习为中心,促使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的协调发展。

杜威曾经指出教育者的作用:第一,环境创设者——教育者提供给儿童的知识不能脱离儿童的经验。第二,支持者——教育者在儿童已有经验和未来经验之间架设“桥梁”。第三,观察者——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仔细观察儿童的生活,并发现其中可能引发儿童思考的问题。第四,引导者——教育者通过环境“拐弯抹角地”指导儿童朝着生长的方向前进。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学者多尔曾提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这一观点为我们重新认识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化为与这一情境共存。权威也转入情境之中”[2],这样,教师不再是他人价值的强加者,最多是解释者。

在“夏山学校”里,尼尔经常扮演着一种谈话者的角色。尼尔的主要工作并不是教书,而是“单独谈话”。到夏山来的大多数孩子都需要心理治疗,特别是那些刚从其他学校转学过来的学生。“单独谈话”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快适应夏山的环境。如果一个孩子的内心受到妨碍而紧张,就不可能适应夏山的自由环境。“单独谈话”都是在火炉边进行的闲谈。尼尔抽着烟斗,孩子如果喜欢也可以抽烟。抽烟经常是打开话匣子的方式之一[3]。

提兹安娜·费列皮尼谈到瑞吉欧·艾蜜莉亚的幼儿以及关于教师应该做什么以便提升幼儿的智慧生活时,将“倾听”这个动作作为教师角色的中心。教师不仅视幼儿为独立、有能力的个人,同时也必须付诸行动以说服幼儿:老师也与他们共同认同这样的幼儿形象。“倾听”的意义代表着对幼儿全心全意关注,同时,也负责录音和记录所观察到的事物,作为和幼儿与家长共同作决定时的参考依据。“倾听”所富含的意义也是尝试着跟随并进入主动性学习。正如费列皮尼所说的:“有时候,成人加入孩子们一起工作,有时候只围绕在一旁,所以成人有许多角色。而成人的重要角色之一便是倾听、观察,进而了解孩子在学习情境中所运用的策略。对我们而言,教师的其中一个角色就是担任‘时机的分配者’,这个角色对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角色不是法官,而是提供资源的人,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可以从我们这里借用一个手势或一个字词。”根据维果茨基的论点,假设一个孩子已由犪点到达犫点的位置,而且正非常接近犮点时,他需要在这个特殊时刻,从成人那里获得协助。我们认为假如一个教师想要了解自己如何成为一位能够组织与激发孩童的人,他一方面必须加入孩子的探索过程,而另一方面,也必须成为幼儿发现过程中的共同演出者。而且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必须是有弹性且多变的,我们也必须和孩童一样,能够感受到惊奇与欢乐。我们必须能够接住孩子丢给我们的球,并以一种让孩子想要继续与我们玩,过程中有可能渐渐发展出其他游戏的方式把球抛回给孩子[4]。

(二)成人在传播中的角色性

那么成人在儿童传播中,又有什么角色特性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儿童的不同发展阶段来分析成人的角色。比如在早期儿童传播中,成人往往在传播系统中属于传播主体的角色,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爸爸或妈妈在给孩子讲些什么,因为这时候的孩子由于自身发展的特点,他无法给成人传达很多信息,当然他可以通过啼哭,或者少量的言语等方式来表达,但是我们只能说更多时候,在早期儿童传播系统中,成人是儿童信息接收的重要来源。但是随着儿童的成长,成人发挥的职能慢慢在变化,从传播系统来讲,成人可能完全处于一个接受者的状态。当然,就具体的传播活动而言,成人在传播的角色也是不固定的,比如在传播过程的初始阶段,成人是信息的编码者和发送者;而在儿童接收信息并发出反应性信息之后,成人又成了反馈信息的接受者、诊断者和评价者;之后,他又成为传播过程的改进者。从总体上看,传播主体是整个传播过程的引导者。虽然传播活动是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体双方共同参与,双方互为信息的传送者和接受者,但是,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体双方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整个传播系统的运动主要是由传播主体所输出的信息推动的,传播主体接受对方的反馈信息,是为了了解传播系统的状况与功能,对传播系统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正确的控制,以便最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成人在儿童传播中如果是一个传播主体身份,那么他就是整个传播过程的引导者,要对儿童传播的整个系统进行引导。

(三)成人在传播中的角色规定

角色规定即社会为各种角色制定的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具体体现在该角色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社会义务上面。角色规定有时意味着人们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都不是“他们自己”,而仅仅是“扮演一个角色”。这就好比学校里的教师,无论他的个性如何,任何教师总要像个教师的样子,传道解惑,为人师表,因为这是教师职业要求其必须具备的。

同样地,一个成人置身于传播系统中,一旦他就被赋予了传播主体的角色,他就享有传播主体的权利,同时也承担传播主体的义务。在儿童传播中,传播主体的角色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信息

在儿童传播中,假设是一个成人作为传播主体的儿童传播活动,成人作为传播主体要及时根据传播的目的以及儿童的需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信息收集工作。大多数情况下,成人是在有意识、有准备的情况下从事信息收集工作的,但有时成人也可能会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或无意识地接触到一些对儿童传播有用的信息,这需要成人具有对有用信息的敏感性,能变无意识的信息接触为有意识的信息收集。

2.加工信息

成人在收集了信息之后,要及时地对信息的内容和表达形式进行加工处理,这主要包括对信息的取舍和将信息符号化、有序化两个方面。比如一个成人看到某本书比较适合他的年幼的孩子阅读,他往往要对书上的故事进行挑选,选出某个故事,然后对这一故事进行分析,在给孩子讲故事,能够知道哪个段落或哪个细节要具体,而哪些部分要简略介绍,先讲什么再讲什么,以及用什么方式给孩子讲解,等等。

3.传递信息

成人要采用灵活而有效的传播技巧,借助一定的传播通道,使信息到达受传者。有些人会以为成人作为传播主体的第一步就是传递信息,其实不然,只有在前面两个步骤(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基础上,传递信息才更有效。对于传递信息,看上去仅有4个字,其实几乎涉及整个传播过程。对于成人而言,他在传递信息时,要考虑到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比如信息传给谁,用什么样的方式,在什么环境中,取得什么效果,等等。

4.收集并处理反馈信息

这就要求成人在儿童传播过程中,不要光想着“传”,而要及时做好传之后的“收”,以及处理和反馈。这也正是传播主体多重性的体现。清楚这一点,对于传播主体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家长为什么和孩子的传播效果不佳,往往就是因为家长们不及时收集孩子们的反应,只顾着给孩子讲,而没有注意听,还有即便听了之后,也不予以重视,未能及时处理反馈。

5.调整并修正传播行为

标之间的差距,并以此为依据对整个传播过程进行调整。如,改变传播策略,调整输出信息的类型、数量与速度,或修订信息传输的方式方法等。其实如果成人做到这一步,说明这个成人是非常用心地对待儿童传播,很多成人是无法做到这点的,现在很多成人总是很随意地处理每一次和孩子的传播。

二、成人在传播中的形象

(一)成人的形象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形象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也有人认为形象是指某一个外部形态,经过主体的感知过滤而转化成的心理图像,可看作是感知的联想集合体。肯尼思·博尔丁在《形象》中指出,一个象征性形象“是各种规则和结构组成的错综复杂的组织和一种粗略概括和标志”。按照形象的含义推理,传播主体的形象就是传播受体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传播主体的整体印象,这种印象只是一种粗略的概括,但却是传播受体对传播主体感知的集合体。在儿童传播中,成人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呢?

1.儿童媒介中的传播主体形象

在儿童图书、儿童杂志、儿童电视等一些儿童媒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传播主体形象,比如动画片《爱探险的朵拉》中的小姑娘朵拉、《芝麻街》里的布偶艾摩、《巧虎》里的卡通动物巧虎等。不管是朵拉、艾摩,还是巧虎,他们和《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的喜羊羊不同,前面3个他们除了是动画片里的主人公,还被赋予了传播主体的身份,因为他们在动画片中起到了一种引导的作用。

那么,这些媒介中的传播主体有什么特征呢?脑科学领域的学者在这方面作出了贡献。原先学者们以为孩子们会喜欢漂亮的人物或动物形象,但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孩子们对奇怪的东西感兴趣,比如孩子们喜欢海绵宝宝、大耳朵图图、光头强,可能就是对异常事物的好奇心理。这点告诉我们,媒介在对传播主体进行形象塑造时,要考虑到孩子们的求异心理。

另外,年幼的儿童表现出一种泛灵论思维,认为任何事物同人一样具有生命。例如,问一位3岁多的儿童:为什么天上的云彩会动呢?他会说:太阳公公生气了,把云彩气跑了。学前期儿童喜欢童话故事,因为童话故事用拟人的手法来描述,正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所以,我们在对儿童传播中,可以结合儿童的这一特点,在传播主体形象塑造时,考虑运用一些拟人化的手段。这点在近几年的婴幼儿杂志中运用较多,比如《嘟嘟熊》杂志中的嘟嘟熊、《幼儿画报》中的红袋鼠、《阿阿熊》杂志中的阿阿熊等,这些动物形象被杂志成功塑造,让孩子们一点都不认为这些杂志里的动物只是动物,反而像是他们的伙伴或家人。

2.现实生活中的传播主体形象

刚才我们分析了儿童对于传播媒介中的主体形象要求,那么儿童在与他人交流时,儿童对他人的形象有什么要求吗?比如成人的语言、长相等方面的形象不同,对儿童传播有什么影响?

同类推荐
  • 启迪青少年学习做人智慧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学习做人智慧的故事

    本书分为励志篇和哲理篇,内容系统,包括爱的内涵、为人处世、智慧人生、走向成功、挑战命运、教育哲理、财富智慧等内容,多层面、多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生哲理。将许多人生哲理以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计读者能抛开理论的迷雾,直入心灵,获得人生感悟。
  • 牛顿爱做的500个经典科学实验

    牛顿爱做的500个经典科学实验

    本书囊括了500个极具操作性和趣味性的科学实验。在每个实验中,为了让青少年能够更好地动手实践,内容被分为“工具百宝箱”、“游戏进行时”、“原来如此”三个板块,分别为青少年读者详细阐述了实验的准备工具、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原理。
  •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青少版名著)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青少版名著)

    《童年》主要描写了高尔基幼年时期的生活。父亲的病逝让年幼的高尔基跟随母亲和外祖母投奔到尼日尼市的外祖父家。《在人间》记叙的是母亲死后,少年高尔基离开外祖父的家到外面去谋生的经历。《我的大学》讲述的是高尔基怀着上大学的梦想来到喀山的生活经历。
  • 宇宙战场(兽王系列)

    宇宙战场(兽王系列)

    告别了地球,兰虎、柳远藤、苏尔三人前往宇宙深处的守护者联盟。守护者联盟是宇宙中的庞然大物,以守卫宇宙为己任,汇集了诸多星球的超级强者。守护者联盟每五十年选拔一次,兼具勇气、智慧和运气的强者才能通过考核,成为守护者联盟中新的守卫者。当兰虎他们三人抵达守护者联盟时,离下一次的选拔还有一年的时间。靠塔塔鲁特的资助,三人暂时在守护者联盟中住了下来,并抓紧利用这仅剩的一年时间和各星球的强者们一块在联盟中学习,如同海绵吸水一样吸收一切知识。对众人来说,竞争在选拔前已经开始。
  • 宝藏新探(走进科学)

    宝藏新探(走进科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海洋探测、海洋潜水和海洋打捞方面的本领也在突飞猛进。这一方面可以使人类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另一方面也为各种各样的海底沉宝寻找者提供了方便,使他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水下技术去找到海底沉宝。
热门推荐
  • 逆天毒妃

    逆天毒妃

    她从地狱重生,誓要报全族血仇,不想刚要化身恶魔打渣女灭渣男,却被腹黑缠上身?不仅甩不掉,打不过,还被偷摸占便宜!简直不能忍,某女咆哮体:王爷,你给我自重!王爷欺身:娘子火气这么大,我来给你降降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鬼才女王

    重生之鬼才女王

    穆荩九是个豪门奇葩,人称——“拐脚九”十四岁被姐姐从三楼推下去,右脚严重骨折,原本指定的未婚夫选择了自己的姐姐。自小患有严重的自闭症,家族的无能废物。而其一生孤寡,享年四十。意外重生回到二十六年前——右脚完好?天眼开通?自愈异能…自闭儿突然得来满身“财富”,这一世,她要所有人擦亮双眼看清楚,她穆荩九如何活得光芒万丈!拥有洞悉一切的“天眼”,可自身修复的“不死之身?”身上源源不断的特殊能力,让她不再是那个胆小懦弱,不被家人重视,任人欺负的自闭女!重生后因无意间介入了家族黑历史,接触到另一种人——修行者!修行,她身如带复制——异能,她玩弄于鼓掌——鬼气,她便是鬼中之王——……自此,王者天成!且看前世瘸腿,今世利用异能与智慧的普通少女如何打造巅峰帝国!※※※※※※※※※※※※※注:文1V1简介、书名实在无能,正文主要,其他暂可忽略!
  • 重生之倾城小学霸

    重生之倾城小学霸

    丁雨沫活了28年,快递员,服务员,洗碗工,搬砖工人。什么脏活累活都做过。卡里却一直没有超过一千块钱,从来没有好好享受过生活,一场车祸死于非命。重来一次,她发誓要努力读书,不要让自己连一个好工作都找不到。他是商界的神话,却死于最信任的人之手。当他们重生相遇,将谱写一段怎样的旷世佳话!(男女主身心干净)本文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少林圣地:嵩山(文化之美)

    少林圣地:嵩山(文化之美)

    “嵩高惟岳,峻极于天”。地处中原,峻峰林立的少林胜地嵩山,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地质学上称之为世界上罕见的“五代同堂”,即五个时期的地质现象在嵩山表露齐全。嵩山不仅经历了地球40亿年来演变的轨迹,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各朝各代的兴衰。它集山岳文化、民俗文化乃至域外文化于一身,也是儒、释、道三教合一体现最为完美之地。本书带你一起领略嵩山山峰之秀美,历史之厚重。
  • 异灵警案

    异灵警案

    我只是一名小实习警察好吗,怎么今天任务这么特殊。看到那具冰冷的尸体,我感觉到生命的脆弱。也只是这一瞬间的感想,而后被警中冰女王看中。调部门出任务,这算什么事情,然而我却不知道,真正等待我的,却是一个阴谋。
  • 唐朝书圣

    唐朝书圣

    书生意气,白衣卿相,鲜衣怒马,烈焰繁花,从前所追寻的红袖添香已是浮云,愿为佛前青莲证道天地之间,一剑惊破天地,一剑怒斩苍龙。从前触怒我大唐者死,如今我大唐剑指八荒,又有何人敢拦。剑锋所到,山河尽碎。
  •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张华集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张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成长的烦恼

    成长的烦恼

    青春期的青少年不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在这变化中,难免不会产生各种烦恼。合理适当的指导可以让青少年顺利度过青春期,本书搜集了大量的青少年给作者的来信,诉说了他们的烦恼,而作者也一一给了回复。本书用大量的实例和解说,指出当今青少年心理上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提供心理指引。
  • 青楼集

    青楼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