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2400000015

第15章 上任

没有人能够预测利率、经济形势以及股票市场的走势,不要去搞这些预测,集中精力了解你所投资的公司情况。

——彼得·林奇《战胜华尔街》

华尔街的股市是世界股市中最变幻莫测的地方。在这里,转瞬之间便可以让一个人腰缠万贯,也可以让一个人倾家荡产。

这里造就了一批股票投资界的大亨,这些人在华尔街呼风唤雨,游刃有余,在豪华的办公室里操作着他们的投资王国,并指挥着手下的员工,做着大宗的股票投资生意,并

在买入卖出之间,赚取着巨额的利润差。然而也有一些倒霉蛋,在股海沉入海底时,巨额资产转瞬间化为乌有。

股市的险恶并不仅限于成功与失败这样简单,自从股市出现那天起,各种花招、谣言、圈套、陷阱便层出不穷,再精明会算计的人也会有“失路蹄”的时候。因此在华尔街的股票市场上,你得小心地识别每一个花招、谣言、圈套和陷阱,神经每时每刻都要绷紧。要不然,你的钞票就将变成别人的利润,你的财富就将变成别人的财富,这种可怕的现实会使你时刻都像坐在火药桶上一样。

1977年5月,麦哲伦基金公司迎来了历史上最出色的一位总经理。从这一天开始,麦哲伦基金公司注定要成为华尔街的投资传奇。

彼得·林奇上任后,并不能阻止由于美国经济衰退而造成的股票下跌趋势,道·琼斯工业指数似乎也不想给这位新上任的总经理面子,在他上任之后的两个月中,下跌到了801点。

这也成了后来有名的“林奇法则”的一个非常有趣的例证。

从此以后,彼得·林奇正式成为华尔街的一名显要人物了,以前彼得·林奇虽然从事着与股市有关的工作,但是在幕后,所做的也是辅助基经金理的工作。如今,彼得·林奇站在了前面——33岁的年轻人管理着麦哲伦公司2000万美元的资产,直接搏杀到了华尔街的第一线。

1977年,彼得·林奇刚开始管理麦哲伦基金公司不久,第一次投资决策便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进了华纳公司股票。

他对一位经济专家分析的华纳公司的股票已经“极度超值”的结论并不相信,这位经济专家一直在跟踪分析华纳公司股票行情,他对华纳公司股票的走势并不看好。但6个月之后,华纳公司的股票上涨到了32美元,尽管彼得·林奇对那位专家的分析结论一笑置之,却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因此对于上涨的华纳公司股票,也有些担心,但经过调查,他发现华纳公司运行良好,于是彼得·林奇就继续持股,等待上涨。不久,华纳公司的股票上升到38美元,这时,彼得·林奇开始对分析专家的建议作出反应,认为38美元肯定是顶峰了,于是就将公司持有的华纳公司股票全部抛出。然而,此后华纳公司的股票价格却一路攀升,最后竟涨到了180美元。即使后来在股市暴跌中也维持在了100美元左右。对此,彼得·林奇后悔不已,从此他更坚信自己的分析结果了,丧失了对那些高谈阔论的评论专家的信任。

对彼得·林奇来说,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说其存在,那也只是一个让某些人出丑的地方。美国有数以万计的股市分析专家天天在研究指数的变化、美联储的货币供应政策等,但彼得·林奇却坚信这些专家不能预测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他还形象地比喻说,如果可以通过数字分析来选择股票的话,还不如用电脑来算命;如果说选择股票的决策是通过数学计算决定的,那么这个世界上将会有一半的人成为股海英雄。因为你在股市所需要的全部数学知识在小学就能够学到了。然而世界上并没有一半的人成为股海弄潮儿。如果说逻辑学能够帮助股票投资人分析出股市规律,那么世界上能够在股票市场上有所成就的人会达到一个天文数字。可惜,华尔街股市现实中奇异的非逻辑性将会使所有严密的思考变得没有任何价值。

实际上,华尔街是按照古希腊思维方式运作的。

但是彼得·林奇却打破了这一“潜规则”,从此,他不但不再相信股市投资专家的投资理论,而且对只坐在办公室里得出的研究成果也不屑一顾。他总是鼓动公司的同事走出办公大楼,到上市公司所在地去做详细调研。这开创了华尔街的实践投资理论。

在彼得·林奇出任总经理的最初几年,在华尔街流传的传奇故事之一就是麦哲伦基金公司的高换手率。

彼得·林奇接管麦哲伦基金公司时其资产规模为2000万美元,但整个投资组合却只有40只股票。当时富达投资公司总裁内德·约翰逊先生建议彼得·林奇将投资股票数量减少到25只,以便更好地管理。当时彼得·林奇听到他的建议后,并没有作出调整。而在随后的一个月之中,彼得·林奇却把持股总数增加到了60只,六个月后增加到了100只,不久又增加到了150只。

彼得·林奇之所以这样做,是有自己的根据的,这与他对股票投资的信念有关。他认为,作为一个投资者,必须首先判断哪种股票能赚钱,而一旦碰到一只有赚钱潜力的股票,你就必须果断地将它买下来。这样,手中拥有的投资股票配额就不可能太少。

彼得·林奇虽然不是故意在与内德·约翰逊先生作对,而且他也想按照内德·约翰逊先生的建议去做,但是每当彼得·林奇看到一只严重被低估的股票时就忍不住想购入,而那些股价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在那一段时间中可以说遍地都是。

彼得·林奇在出任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总经理的最初四年中,第一年的换手率是343%,随后三年则保持在300%,麦哲伦基金在他手中不断地旋转,变幻万般花样,令人眼花缭乱。

他的高换手率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不仅要将自己中意的股票替换那些不理想的股票,并且,他还要将某些股票变现,以偿付一些投资者的赎回要求。另外一方面,在股票大跌的空头市场里,共同基金被投资者所抛弃,麦哲伦基金被迫于1977年到1981年,连续四年不对新客户开放,同时基金被大量赎回,这种情况令基金大约萎缩了1/3。因此,临危受命的彼得·林奇采取高换手率的策略,是有些迫不得已的。当然,这还和彼得·林奇的“进攻性策略”密切相关,用他的话说就是要“不断地寻找更好的股票来换掉已经没有上升潜力的股票”。

思想开明的内德·约翰逊先生开始并不理解彼得·林奇的做法,但是他只是在一旁保持距离观察着彼得·林奇,而且还时不时地给彼得·林奇一些鼓励。要知道内德·约翰逊先生是一个保守的投资管理员,而彼得·林奇却正好相反,是个进攻型的投资管理者,两个人的投资策略性格完全相反,但这并不妨碍内德·约翰逊先生接受彼得·林奇的这种策略。因为,事实证明在彼得·林奇接管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以后,公司的业绩越来越好,投资回报率也日益升高。内德·约翰逊先生虽然不是很赞成彼得·林奇的投资策略,但作为一个老板,有谁不愿意得到更大的投资利润呢?

彼得·林奇在股票上的投资以长期投资为主,要想保证公司回报利润能够长期稳定的增长,选择好的股票是最关键的。

一般的法人机构与稳健的投资者都属于长期投资者,他们精通股票,不以赚取短线利润为目标,而是以长期投资的眼光去选择优良股。

他们一旦购进股票,不是特别关心每月所持股票涨跌,等到行情全面高涨时,他们才会陆续出手。因此,这种投资,往往风险低,而利润巨大。

在股市上真正能赚大钱的人,是那些慎重地分析行情、在低价位选准优良股买入、然后耐心地等待高价位出手的中长期投资人。那些短期投资者,很难在价格最低时买入、价格最高时卖出,当然,他们所赚取的往往是较小的价差,同时,频繁地买入与卖出往往要缴纳过多的手续费和税金,这也会减少一些收入。

当然作为投资者,他们也不会放弃短线的操作,作为一名股票投资者,是不应该放过任何的赚钱机会的。所以,麦哲伦基金公司作为股票市场上的长期投资者,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至关重要。

彼得·林奇上任之后,仍然十分重视实地调查研究,有时也亲自出马,反复研究后才下定投资决心。这样,华尔街股市虽然处于下跌的势态之中,彼得·林奇却借此机会调整了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投资配额,趁低买入了大量优良股,这为公司未来发展打好了很好的基础。

麦哲伦基金是资本增值基金,有权购买任何股票,这一特点使彼得·林奇得以充分地大展拳脚。在1978年麦哲伦基金的年报里,彼得·林奇主张减少飞机制造业、铁路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电子工业和公用事业的股票数量,增加广播公司、宾馆行业、娱乐业、金融业、保险业、租赁业和消费品工业的股票。在1979年的基金年报里,彼得·林奇提到了他青睐的五种类别的公司:中小成长型公司,高收益和红利不断增长的公司,处于低谷、前景正在改善的周期性的公司,被市场和华尔街所忽视的公司以及资产价值被低估的公司。

迫不得已的高换手率,带来的并不总是辉煌业绩,彼得·林奇也有不少遗憾。一些被他抛出的股票在他卖出之后反而走势强劲,而换上来的新股票却不是那么表现良好。对此,他曾经嘲笑自己的做法是“拔掉鲜花,浇灌杂草”。他的这句话竟成了名言,有“股神”之称的巴菲特还曾经引用过。由此可见,英雄所见略同,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都深有同感,买卖股票也是一种“遗憾的艺术”。

公司将近四年的封闭期对于彼得·林奇来说简直是严格的训练,他被迫熟悉各种行业领域的各种公司,了解每一种行业或每一个公司盛衰的种种因素。有人称波士顿为共同基金之都,在那里,彼得·林奇每年要访问几十家公司总部,在投资会上要熟悉和了解几十家公司,每年要邀请近二百家公司的负责人来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会谈,并共进午餐,每月至少和一个主要行业公司的代表人物交谈一次,这些也成为麦哲伦基金公司的惯例。在实践中,彼得·林奇认为最重要的收获便是他懂得了在投资过程中做研究的价值。

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在彼得·林奇经精心经营和管理下,终于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尽管基金曾缩水1/3,但之后基金额却获得了飞升。1981年,麦哲伦基金与塞拉姆基金重新向公众发行,大众投资者的热情重新高涨起来。当时公司的基金规模超过1亿美元,并投资了200多只股票。四年的封闭期,彼得·林奇不但顺利地挺过了赎回高潮,还取得了良好的业绩。由于投资者不再大量赎回,基金换手率也从300%下降到了110%。

同类推荐
  • 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先驱

    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先驱

    《图说世界名人: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先驱)》介绍了,哥伦布,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
  • 孙家栋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孙家栋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孙家栋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50余年的发展历程,他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孙家栋时代开创中国卫星事业新篇章、开启空间事业新纪元,至今传奇仍在继续,88岁高龄的孙家栋,仍奔波在航天工程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孙家栋的人生历程,是航天人发扬伟大航天精神的缩影。本书以孙家栋的人生历程为线索,重点描写了从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各类应用卫星太空遨游,中国航天走入国际市场,“嫦娥”探测卫星奔月之旅,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群星普照的辉煌成就。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5)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抗战时代生活史

    抗战时代生活史

    本书是“陈存仁作品”之一本,与《银元时代生活史》可以看作是作者自传两部曲。书中描写了上海沦陷后,作者目睹的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残暴行径以及个人跌宕起伏、大喜大悲的生活经历。书中所述情节曲折离奇,曾被美国某大学中国同学会改写为话剧剧本,在美国多所大学上演。这是一部上海版抗战史话,记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可读性强。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文学大家

    主要讲了阿根廷现代文学大家,拿大现代文学大家普拉特大家,墨西哥现代文学,尼加拉瓜现代文学大家 智利现代文学大家等美洲地区国家的文学大家。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
热门推荐
  • 网游三国之奇迹

    网游三国之奇迹

    张文回到了25年前,《奇迹》刚开服;上一世,他只是个小村长,这一世,他要让所有人都认识自己;可是,进游戏没多久,他就发现,上一世很多没有出现的事情,莫名其妙的发生了;许多记忆里的事情却消失不见,到底是人玩游戏,还是游戏玩人?他跌跌撞撞,在《奇迹》里寻找真相……
  • 舰空导弹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导弹武器科技)

    舰空导弹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导弹武器科技)

    导弹是一种依靠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的可以指定攻击目标,甚至追踪目标动向的无人驾驶武器,其任务是把战斗部装药在打击目标附近引爆并毁伤目标,或在没有战斗部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动能直接撞击目标,以达到毁伤的效果。也就是说,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
  • 湛然圆澄禅师语录

    湛然圆澄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劳伦斯性爱作品经典

    劳伦斯性爱作品经典

    本书是译者黑马选取劳伦斯作品中以性爱为主题的一个结集,包括散文、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节选。性爱主题作品时劳伦斯作品中较为精彩也最有其个人特色的一部分,读者从这些选篇中基本可以了解劳伦斯的情爱观,对情爱、人性、男人与女人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 世界文化博览(第三册)

    世界文化博览(第三册)

    《世界文化博览》精选了大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以精炼的文字从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揭开历史,一窥背后的故事,将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冲突和战争、创造和发现、崛起和衰落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传媒通讯、人类军事武器的产生、数学宝库、西方文明的产生、人类走向宇航时代等。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更上层楼

    更上层楼

    说起来,和刘越认识是因为游泳。后来不喜欢刘越说到她们认识的过程,“说来好笑”,刘越总是这样开头。有什么好笑的?还不是怪穿了连体四角的大红泳衣。而自己,当时其实并不知道连体四角的游泳衣值得一笑。七岁,刘越九岁,两岁的差距让她们错过幼儿园同窗的机会,没能在跷跷板的两头明争暗斗过,也没赶上分享一块橡皮糖——在这片居民区,女孩们如果在幼儿园分吃过一块橡皮糖,就意味着一辈子的忠诚了。
  • 这个王妃很淡定

    这个王妃很淡定

    谁说女子被休就没有活路?她容青鸾的小日子照样过的有滋有味。闯青楼,开店铺,发大财,斗恶姐……一不小心名气竟然传到了宫里。恶姐爱慕当朝六王爷季沐歌,那厮很无耻,竟让她这无辜人氏当挡箭牌。更无耻的还是恶父竟然为了成全恶姐的爱慕之心,硬泼了她一身脏水。她容青鸾是软柿子吗,可以任意捏圆捏扁吗?恶姐不是心仪季沐歌吗?那她就让她见得着,得不到。季沐歌拿她当挡箭牌,她亦拿他当枪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很快狗血的凑成了一对。短短数个月相处,她以为凭着自己二十一世纪新新女性的聪慧机智,可以收了这厮的心,哪知……她怎么就忘了,当初季沐歌答应娶她,只不过是因为当朝宠妃慕容嫣的一句话而已。慕容嫣道:沐,我现在很幸福,也希望你幸福,娶个女子好好过日子吧!他是帝都六王爷,温文尔雅,也是曾当着全天下最权贵面前对她许下过一生一世一双人的那个人,更是亲口承诺守她、护她一生的人,却在慕容嫣一身是血倒在血泊中时,不问一句便信了慕容嫣的说辞,而要她血债血偿。他是北风国第一人,一袭红衣,容颜倾城。对别人他狂妄之极,唯独对她才会收起那份狂妄。他的无耻,他的耍宝,也唯独她一人专享。红衣倾城,容颜妖孽,他微微一笑,便迷了路人两魂五魄,他道,“小鸾鸾,人家的上半身都被你摸光光了,想摸下半身的话,你可得对人家先负起清白的责任。“他是帝都四王爷,有名的风流纨绔,却对扮做魅姬时的她暗生情根,当得知她的真实身份时,他痛苦万分。是谁数度伤了她的心,逼得她伤痕累累离开?又是谁的倾城笑容只为她绽放?又是谁为她遣散后院众妻妾?又是谁为她遍寻天下女子,只为看一颦一笑之间与她相似的神态?后一句才是关键,是谁说的?谁说的?我不看曾经,我只看如今,值得,我便用生命去珍惜;不值,我便弃之如履。容青鸾语
  • 迷糊蛋狩猎美男记

    迷糊蛋狩猎美男记

    新文《【诱】妻》敬请关注:见过倒霉的,没有见过这么倒霉的,加个班回家也能碰到一群色狼,更霉的是能让人家一木块拍到一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历史上来,好吧,她承认其实是暗爽在心里啦,古代耶,不是代表帅哥多多,后备老公多多吗,哈哈哈。。。。。。千儿仰天大笑三声,古代的老公们,我来了!!!可是拜托老天,就不能让她换一个华丽丽的出场方式吗?这个方式也未免。。。未免太够轰动了吧,直接砸破了人家的屋顶,砸进了人家美男的怀里。。。。。。那风流潇洒的武林第一堡主对她说“我绝对不会让你受到伤害。。。”那飘逸似嫡仙的帅帅神医也说“我会伴着你到天涯海角。。。。。。”那狐狸一样的帅奸商也说了“我的心已经赔给你了,可不能做赔本生意。。。。。。”那可爱的御厨哥哥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她说“我会天天煮一桌你爱吃的饭菜等着你。。。。”那酷酷的护法也说了“我会永远效忠于你,永远是我心中的第一位。。。。。。”最后居然还有那千娇百媚的妖精跟她说“我已经跟了你上千年,还要继续跟着。。。。。。”
  • 锦书难画成

    锦书难画成

    原来痴心,终是大梦一场没什么仙,没什么神,却早已在轮回中注定前世今生。曾经错爱,恍然醒悟后却又是遍体鳞伤。叹一声,伤入骨髓;泪一滴,落入凡尘…
  • 机智笨探

    机智笨探

    平凡的少年,简单的大学生,一次意外的破获了一个校园杀人案,一步一步成为著名侦探,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又一个幕后集团的安排和操纵、金钱、名利、情义、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